「天坑」景觀通常是喀斯特地貌發展到哪個階段的產物?

2021-01-11 地理沙龍號

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面貌,地貌是在內力和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通常具有典型特徵和特定的分布地區。常見的地貌包括喀斯特地貌、黃土地貌、雅丹地貌、丹霞地貌、峽灣地貌、冰川地貌等等。喀斯特地貌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大多為石灰巖)進行溶蝕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巖溶地貌。喀斯特地貌是一種非常常見和獨特的地貌類型,在世界範圍內都有廣泛的分布,在我們國家分布也非常廣泛。

從區域來看,我國的南方地區,特別是西南地區是喀斯特地貌的典型分布區域,其中雲貴高原地區是我國喀斯特地貌分布最為典型的區域。喀斯特地貌的形成首先要有可溶性巖石,石灰巖是最常見的可溶性巖石,在外力流水的溶蝕作用下,石灰巖被不斷的溶解侵蝕,從而形成溶洞、暗河、峰林、天生橋、天坑等景觀,形成喀斯特地貌。在喀斯特地貌發育的不同階段,會形成不同的地表景觀,我們通常可以把喀斯特地貌的發育階段分為初期、中期和後期。

可溶性巖石如石灰巖多形成在溫暖的淺海環境,後來由於地殼運動整體抬升露出水面,而後經歷外力作用的影響,在溼潤地區流水開始對石灰巖進行溶蝕作用。在喀斯特地貌發育的初期,流水會順著石灰巖的節理(裂隙)開始溶蝕,形成溝槽,大片的石灰巖層被溶溝分開形成石柱和石筍。在喀斯特地貌發育的中期,隨著流水溶蝕作用的不斷加強,溝槽不斷地向地下侵蝕,深度超過100米後形成落水洞,流入落水洞內的水進入地下水,並發生橫向侵蝕,形成溶洞和暗河等景觀。

天坑

隨著時間的推移,地下溶洞和暗河的規模不斷擴大,有的暗河長度甚至可以長達幾十或者上百千米,形成巨大的地下暗河網絡。在喀斯特地貌發育的後期,隨著流水在地下巖層中不斷的進行溶蝕,使得地下溶洞的空間越來越大,最終無法承受上方的巖層重量而發生坍塌,在地表保留部分形態,形成天坑、天生橋、 坡立谷、峰林等景觀。所以,「天坑」是喀斯特地貌發育到後期的產物,比如我國重慶奉節縣的小寨天坑就是著名的天坑景觀,我國著名的望遠鏡FAST就是坐落在一個天坑中。

天坑形成過程示意圖

相關焦點

  • 天坑:喀斯特地貌獨特景觀
    初看,天坑似乎像另一種喀斯特景觀——漏鬥,人們有時也將其稱為大型漏鬥或大型塌陷漏鬥,然而,天坑與一般漏鬥卻存在本質上的區別。在喀斯特景觀中,漏鬥是一種十分普遍的地表喀斯特形態。其主要特徵,是呈從上部向底部逐漸收縮的漏鬥狀或碟狀。喀斯特漏鬥主要發育於可溶性的碳酸鹽巖和蒸發巖中。根據漏鬥形成條件和形成過程的差異,漏鬥被分為溶蝕漏鬥,塌陷漏鬥,埋藏漏鬥等6種類型。
  • 我國貴州省的喀斯特地貌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類型的喀斯特景觀?
    10%,所以喀斯特地貌是一種分布十分廣泛的地貌類型。在雲貴高原上分布有大量處在不同發育時期的喀斯特地貌代表,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最初我們可以追溯到石灰巖的形成,石灰巖形成於溫暖的淺海壞境,通常呈現水平沉積,後來經歷地殼運動,石灰巖巖層整體抬升露出水面 ,在外力特別是流水的作用下逐漸侵蝕,逐漸形成各種形態喀斯特地貌。
  • 世界喀斯特地貌分布區,為何世界喀斯特地貌看這裡
    相信很多人就算沒親眼看到過喀斯特地貌,也一定在學習地理的時候領略過它的風採。喀斯特地貌,是一種山水運動形成的地理奇觀,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進行溶蝕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叫做巖溶地貌,除此之外還包括流水的衝蝕、潛蝕等作用,形成了特別的喀斯特地貌。
  • 高考地理小專題——喀斯特地貌
    因此,橫斷山區從北到南形成一條鈣華景觀帶。(1)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試分析植物作用如何影響鈣華的沉積與溶解。(2)說明橫斷山區形成鈣華景觀形成的原因。試分析原因(4)與中國南方相比,橫斷山區喀斯特地貌動態變化速率更快,景觀穩定期更短,也更容易受環境變化的影響,說明原因。
  • 壯美喀斯特
    有人去過雲南石林,被其壯美的風景所震撼,有人看過桂林灕江,被其甲天下的山水所折服,這些地貌景觀雖然在不同的省份,卻有著相同的地貌名稱——喀斯特。這種像被「刀」切過一樣的地貌,它的形成需要什麼地質條件呢?
  • 神奇的喀斯特地貌,你知道多少?
    喀斯特巖溶地貌是大自然的傑作,鬼斧神工。滴水可以穿石,聚沙可以成塔。喀斯特地貌就是大自然一刀一刀,一點一點雕刻出來的傑作!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大多為石灰巖)進行溶蝕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巖溶地貌。除溶蝕作用以外,還包括流水的衝蝕、潛蝕,以及坍陷等機械侵蝕過程。
  • 喀斯特地貌--「天坑是怎樣形成的」
    天坑,學名叫喀斯特漏鬥,是喀斯特地區的一種特殊地型。天坑的形成,與當地的氣候、巖石特性、地質構造和水文條件有著密切的關係。我國南方地區氣候溼熱,雨量充沛,樂業地區有大片石灰巖地質,年平均降水量近1400毫米。雨水降落在石灰巖地面上,沿著巖石的裂隙滲入地下,一路溶蝕四壁,逐漸擴大,在地下形成大型的溶洞。
  • 2021國考行測備考:石林是喀斯特地貌嗎?
    喀斯特地貌的發育也有一個過程,在不同發育階段,我們會看到不同的地表景觀。   代表性的喀斯特地貌類型有:雲南石林、廣東肇慶七星巖、貴州雙河溶洞、廣西桂林山水、鄱陽湖口石鐘山、四川九寨溝、湖南武陵源黃龍洞、浙江瑤琳仙境等都是典型的代表。   四、地質演化出石林   雲南石林地質公園是一個以石林地貌景觀為主的巖溶地質公園。
  • 地理時政08:從廣西發現世界級天坑群看喀斯特地貌
    4、喀斯特地貌的分類(1)地面喀斯特地貌:包括峰林、峰叢、孤峰,以及溶蝕窪地和落水洞等。(2)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地下河、石鐘乳、石筍、石柱等。5、喀斯特地貌的基本形態及其成因6、中國喀斯特地貌典型分布區地區:中國是世界上喀斯特分布面積最大的國家,從熱帶到寒帶各種喀斯特地貌類型齊全。
  • 喀斯特地貌的發育可以概括為哪幾個階段?
    喀斯特地貌的發育可以概括為哪幾個階段?地表水沿石灰巖表面的裂隙溶蝕,從小溝逐步加深加寬,形成幾十釐米到幾米、數十米不等的,失去頂層平面的柱狀體,稱為石芽。石芽密集,稱為石林。落水洞規模很大的稱為天坑。溶蝕漏鬥擴大或合併形成溶蝕窪地。階段2:洞穴、地下河階段。此階段獨立洞穴系統逐漸合併為統一系統,地下水位趨於一致。
  • 水在喀斯特地貌的旅遊
    喀斯特地貌「喀斯特」一詞,意為巖石裸露的地方,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大多為石灰巖)進行溶蝕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巖溶地貌。除溶蝕作用以外,還包括流水的衝蝕、潛蝕,以及坍陷等機械侵蝕過程。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巖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
  • 等你去看真正的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是指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大多為石灰巖)進行溶蝕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巖溶地貌。除溶蝕作用以外,還包括流水的衝蝕、潛蝕、以及塌陷等機械侵蝕過程。我國喀斯特地貌分布區域較廣,如廣西、雲南等地。喀斯特地貌主要特徵體現在溶洞、天坑等地理現象。
  • 喀斯特、丹霞、雅丹都是啥
    1.概述從剛才的兩道題中就能看出來,喀斯特是一個外來詞的音譯,是歐洲學者在研究「石灰巖溶蝕作用及其地貌」的時候提出來的。所以,喀斯特地貌是由於水的溶蝕作用等所形成的,又稱巖溶地貌。比如咱們第一道題中提到的「桂林山水」,就是一處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博物館。
  • 貴州這個地方,擁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被譽為「天下奇觀」
    是我國西南三大喀斯特地貌之一,它景觀眾多而奇特,峰巒疊嶂,氣勢磅礴,被稱為「中國錐狀喀斯特博物館」,又被譽為「天下奇觀」。據說踩一踩八卦田,升官又發財,八卦田中央的那塊圓形的窪地,學名稱為「喀斯特漏鬥窪地」,當地人叫「落水天坑」,它連通著地下暗河,既不枯竭也可以排洪。萬峰林西峰林:西峰林:萬峰林西峰林的峰叢之間,鑲嵌著古樸的村寨和田園,是一處不可多得的人間淨土!
  • 旅行知識分享:喀斯特比丹霞更美,這些景區的喀斯特,美輪美奐
    每每提到丹霞,首先印入我們腦海的都是一片赤紅,然後便想到丹霞山、龍虎山、張掖丹霞、赤水丹霞等一堆丹霞特徵明顯的景觀。提及喀斯特我們會想到什麼?我問過很多人,其中一些人不但沒給我答案還提出了問題,問我什麼是喀斯特,甚至不知道這是一種地貌類型!有人說:不知道只能說明他們文化水平不夠。是,我並不否認這一因素。然而你想過為什麼他們會知道丹霞是一種地貌卻不知喀斯特?
  • 中國西南三大喀斯特地貌之一,長200多公裡,猶如一條美麗的絲帶
    萬峰林長200多公裡,寬30-50公裡,佔興義市三分之二以上的土地面積,是中國西南三大喀斯特地貌之一,大約3.6億年前,興義還是雲貴古海的一部分,它形成於約3億年前的石炭紀,經歷了印支、燕山、喜馬拉雅等多次造山運動,地殼繼續上升,深層碳酸鹽巖層在含有二氧化碳和有機酸的流水作用下不斷溶解,使巖石裂隙增大
  • 廣西喀斯特,究竟藏了什麼驚天的秘密?
    因其發育有典型的巖溶地貌後人就將「喀斯特」作為巖溶地貌的代表我國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區的雲貴高原上廣西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最初是在淺海等沉積環境中形成的石灰巖>使得地下溶洞的空間越來越大最終無法承受上方的巖層重量而發生坍塌這就到了喀斯特地貌發育的後期
  • 重慶除了喀斯特地貌,這些丹霞勝景也很迷人
    在重慶,我們經常聽到「喀斯特」一詞,這種以天坑地縫、暗河溶洞為代表的地貌,佔據了重慶面積的絕大部分。可你卻不曾想到,以山聞名的重慶,還有一種地貌的精彩表現,絲毫不亞於喀斯特,就連名字聽起來都如此迷人——丹霞地貌。
  • 神奇的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形成為石灰巖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巖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時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氫鈣[Ca(HCO3)2],後者可溶於水,於是空洞形成並逐步擴大。這種現象在南歐亞德利亞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巖地區的這種地形籠統地稱之喀斯特地貌。地貌形成的根本條件,我國西南地區之所以喀斯特地貌分布廣泛,最主要的是這裡有其發育的主體。大量的碳酸鹽巖、硫酸鹽巖和滷化鹽巖在流水的不斷溶蝕作用下,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各種奇特的溶洞。中國喀斯特地貌分布廣、面積大。
  • 「天坑」之美,存於山水間
    近日,張家界巖河風景區向全球發出徵名,為天坑湖泊取名。世界上有許多美麗的風景,是大自然的「饋贈」。作為地質奇觀之一「天坑」,分布在全世界各地。它是怎樣形成的?人類敲開天坑之「門」,又有哪些奇妙的故事?天坑屬喀斯特地貌張家界巖河風景區的天坑湖泊,四周林木茂密、峭壁環繞,屬於喀斯特地貌。險峻的地形如天然屏障,少有人踏足,至今保持著原始生態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