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勃望遠鏡的新發現揭開了「棉花糖」行星之謎

2020-12-06 騰訊網

此圖描繪了類似太陽的恆星克卜勒51和三顆巨型行星,這是美國宇航局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在2012–2014年發現的。這些行星大約都相當於木星的大小,但僅佔其質量的一小部分。根據哈勃太空望遠鏡的最新觀測,這意味著行星的密度極低,更像是泡沫聚苯乙烯,而不是巖石或水。這些行星可能已經遠離恆星形成並向內遷移。現在,他們膨脹的氫氣/氦氣氣氛正在滲入太空。最終,可能會留下更小的行星。正確繪製了背景星空,就像我們沿著銀河系的獵戶座螺旋臂從克卜勒51的約2,600光年的距離向太陽注視時所看到的那樣。然而,太陽太微弱,無法在此模擬的裸眼視圖中看到。

「超級泡芙」聽起來像一種新的早餐麥片。但這實際上是具有棉花糖密度的獨特而罕見的年輕系外行星的綽號。在我們的太陽系中沒有像它們這樣的東西。

來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哈勃太空望遠鏡的最新數據為克卜勒51系統中的兩個超浮腫行星的化學性質提供了第一個線索。這個系外行星系統實際上擁有三個超氣浮軌道,環繞一顆年輕的類似太陽的恆星運行,是2012年由美國宇航局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發現的。但是直到2014年,這些行星的低密度才被確定。許多的。

哈勃望遠鏡最近的觀測結果使一組天文學家可以對這些世界的質量和大小進行估算,從而獨立地證實了它們的「浮腫」性質。儘管它們的質量不超過地球質量的幾倍,但它們的氫/氦氣卻是如此膨脹,幾乎相當於木星的大小。換句話說,這些行星看起來可能像木星一樣大而笨重,但質量卻輕了大約一百倍。

他們的大氣如何向外膨脹以及為什麼向外膨脹尚不清楚,但是此功能使超級抽吸成為大氣研究的主要目標。研究小組使用哈勃望遠鏡尋找了稱為Kepler-51b和51d的行星大氣中的成分的證據,尤其是水。哈勃觀察行星經過恆星前的過程,目的是觀察日落時的紅外色。天文學家推斷出大氣中紅外光吸收的光量。這種觀察使科學家可以尋找行星化學成分(例如水)的明顯跡象。

令哈勃團隊驚訝的是,他們發現兩個行星的光譜都沒有任何明顯的化學特徵。他們將此結果歸因於大氣層中高濃度的粒子云。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傑西卡·利比·羅伯茨說:「這完全出乎我們的意料,我們計劃觀察大型吸水特徵,但它們並不存在。我們被烏雲籠罩了!」 但是,與地球的水雲不同,這些行星上的雲可能由鹽晶體或光化學煙霧組成,就像土星最大的衛星泰坦上發現的一樣。

此插圖描繪了與太陽系恆星克卜勒51相對的三個巨型行星,與我們太陽系中的某些行星相比。這些行星大約都相當於木星的大小,但僅佔其質量的很小一部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克卜勒(Kepler)太空望遠鏡在2012-2014年探測到這些行星在其恆星前通過時的陰影。沒有直接成像。因此,此圖中克卜勒51行星的顏色是虛構的。

這些雲層為團隊提供了洞察力,讓他們了解克卜勒51b和51d如何與我們太陽系以外的其他低質量,富氣體的行星堆疊在一起。當將超級氣團的平面光譜與其他行星的光譜進行比較時,該團隊能夠支持以下假設:雲/霾形成與行星的溫度有關-行星越冷,則變得越陰雲密布。

研究小組還探索了這些行星實際上根本不是超級抽吸的可能性。在引力的星球中創建自己的軌道周期的細微變化,並從這些時間效應行星群眾可以得到。通過將行星從恆星前方通過的時間變化(稱為過境事件)與克卜勒太空望遠鏡觀測到的那些過境變化結合起來,研究小組更好地限制了行星質量和系統動力學。他們的結果與先前對Kepler-51 b的測量結果一致。但是,他們發現克卜勒51 d的質量(或行星變得更浮腫)比以前想像的要輕一些。

最終,研究小組得出結論,這些行星的低密度部分是由於該系統的年輕年齡(僅5億年),而與我們46億歲的太陽相比,其結果卻是如此。模型表明這些行星是在恆星「雪線」之外形成的,雪線是冰質物質可以生存的可能軌道的區域。然後,行星像一列有軌電車一樣向內遷移。

現在,隨著行星更靠近恆星,它們的低密度大氣層將在未來數十億年內蒸發進入太空。利用行星演化模型,研究小組得以證明最接近恆星的克卜勒51 b行星,有一天(十億年)看起來會像海王星的小而熱的版本,這是一種相當合理的行星在銀河系中很常見 但是,看起來距恆星更遠的克卜勒51 d仍將繼續是低密度的奇球,儘管它會收縮並損失少量大氣。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扎克·伯塔·湯普森說:「該系統為測試早期行星演化的理論提供了一個獨特的實驗室。」

好消息是,確定這兩個行星的大氣成分並沒有全盤丟失。NASA即將推出的James Webb太空望遠鏡具有對更長紅外光波長的敏感性,也許可以穿越雲層。用這架望遠鏡進行的未來觀察可以提供有關這些棉花糖行星實際組成的見解。在那之前,這些行星仍然是一個甜蜜的謎。

相關焦點

  • 2600光年外,有顆粉色行星,形狀如同棉花糖一般,密度只有木星1%
    比如恆星,像太陽一樣的發光體起源於星雲塵埃當中,而行星的起源,則是圍繞恆星運行的物質相互碰撞融合而成。目前宇宙中的行星有兩種,一種是巖石行星,這種行星以巖石為主要組成部分,比如地球、火星,一種是氣態行星,組成它的主要成分是氣體,而不是巖石或其他固體成分,比如土星和木星。但是最近,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罕見的粉紅星球,它密度極低,看上去就像一團誘人的粉色棉花糖一樣。
  • 三顆罕見系外行星難倒天文學家 質量非常輕宛如「棉花糖」
    三顆罕見系外行星難倒天文學家 質量非常輕宛如「棉花糖」  Emma Chou • 2019-12-27 16:01:21 來源:前瞻網 E1698G0
  • 揭開宇宙奧秘:羅曼太空望遠鏡來了,視野比哈勃望遠鏡大100倍
    羅曼太空望遠鏡現在成功地通過完成了初步設計審查,科學運行計劃已經滿足了所有的設計、進度和預算要求,現在將進入下一階段:構建新設計的數據系統。當它發射到太空時,美國宇航局南希·格蕾絲·羅曼太空望遠鏡將以前所未有的細節,創造出巨大的太空全景照片。羅曼太空望遠鏡廣闊視野將使科學家能夠進行全面的宇宙研究,產生大量關於宇宙的新信息。
  • 哈勃望遠鏡發現類似於「第九號行星」的行星
    天文學家在南十字星座中發現了一顆新的系外行星,這可能有助於揭開太陽系的奧秘之一。研究表明,這顆行星類似於"第九號行星"——一些科學家認為,這是一個位於冥王星後面、影響著宇宙天體軌道的神秘物體。 研究結果發布在《天文期刊》(The Astronomical Journal)上。
  • NASA的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要去揭開恆星搖籃之謎了
    撥雲散霧,超強韋伯太空望遠鏡,揭開恆星源起之謎  在絢爛如畫的獵戶星雲中,一個恆星的搖籃孕育著數不勝數的新恆星,它將成為計劃於2021年發射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的研究對象。天文學家在1994年1月至1995年3月用哈勃望遠鏡拍攝的獵戶星雲的大型調查圖像中發現了這些氣盤。
  • NASA的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要去揭開恆星搖籃之謎了
    撥雲散霧,超強韋伯太空望遠鏡,揭開恆星源起之謎在絢爛如畫的獵戶星雲中,一個恆星的搖籃孕育著數不勝數的新恆星,它將成為計劃於2021年發射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的研究對象。由恆星形成領域的韋伯跨學科科學家馬克·麥考琳帶領的一支研究團隊將對星雲內部的獵戶四邊形星團進行觀測與考察。這個星團僅有4光年大,相當於太陽到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的距離,卻聚集了大約1000顆年輕恆星。
  • 重溫哈勃望遠鏡歷史數據 成功發現系外隱藏行星
    基於哈勃望遠鏡存檔數據,天文學家使用近期探測系外行星的新方法對比分析了之前觀測的行星軌道運動定位從而發現了這兩顆系外行星。研究人員稱,這項研究也證實了搜尋系外行星的一種全新方法。目前這項研究報告發表在近期出版的《天體物理學雜誌》上。  基於13年前哈勃望遠鏡存檔數據,天文學家使用近期探測系外行星的新方法對比分析了之前觀測的行星軌道運動定位從而發現了兩顆系外行星。
  • 科學家將揭開氣態行星的秘密,這些低密度行星為什麼沒有被吹散?
    天文學家發現宇宙中有許多氣態行星的密度非常低,這類行星然主要是由氣體聚集而成但是較輕的質量卻不受恆星的影響,甚至還能在行星外圍形成一圈由物質圍繞的星環,對於這類氣態行星為什麼沒有被恆星吹散的原因並不清楚,科學家把這類像膨化物一樣的行星命名為「超級棉花糖行星
  • 哈勃望遠鏡30年,為人類揭開的那些宇宙秘密
    距地球大約3億光年行星、恆星、星系……它們隨時間不斷演變,從誕生到死亡,哈勃太空望遠鏡記錄下了宇宙運行圖像。哈勃太空望遠鏡被視為史上最具革命性的科學機器之一,太空人曾多次進行太空漫步對其進行升級,讓它搭載更新更強的科技。
  • 哈勃三十年,揭示宇宙奇觀:哈勃望遠鏡十大發現
    文字稿如下1990年4月24日,哈勃望遠鏡搭乘著發現號太空梭升空,開啟了30年如一日的太空望遠鏡觀測生涯。誰能想到,它30年的辛勤工作,讓我們對宇宙的認知上升了好幾個臺階。在他到達30年工齡之際,我們列舉一下它的10大發現。
  • 哈勃望遠鏡揭開「麥哲倫星雲流」成因之謎
    介紹稱,麥哲倫流發現於20世紀70年代早期,它是延伸了半個銀河系的長長的氣體帶,近日NASA的哈勃太空望遠鏡的最新數據或將幫助天文學家解開這個難題。觀測結果顯示,麥哲倫流並非一次全部形成,而是在不同時期從大麥哲倫雲和小麥哲倫雲裡剝奪的物質的結合,這兩個衛星星系位於20萬光年遠的銀河系上方。
  • 暗物質缺失之謎得到解釋!哈勃太空望遠鏡又立新功
    2018年,一支國際研究小組在哈勃太空望遠鏡和其他幾個觀測站的幫助下,在宇宙中首次發現一個幾乎不含暗物質的星系,名為NGC 1052-DF2。無獨有偶,天文學隔年又發現一個暗物質缺失的星系——NGC1052-DF4。這進一步引發學界的關注與爭論,但一直沒能得到靠譜答案。現在,通過分析哈勃太空望遠鏡的最新觀測數據,天文學家終於對暗物質缺失之謎作出了解釋。
  • 哈勃望遠鏡觀測到新星雲 天文學家想解釋大恆星起源之謎
    【環球網科技報導 記者 張陽】哈勃太空望遠鏡觀測到了LHA 120-N 150號星雲,星雲的組成主要是塵埃和氣體,看起如一團雲霧,因為星雲在塌縮過程中存在角動量,所以在恆星周圍還會留下一些繞行的行星和小行星。
  • 哈勃望遠鏡竟然發現了這些!
    哈勃望遠鏡竟然發現了這些!哈勃望遠鏡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太空望遠鏡,我們藉由哈勃望遠鏡探索到了很多天文奇觀和新的發現,下面就一起來看看重要發現都有哪些吧?人馬座恆星雲碰撞飛濺殘骸形成的渦流2009年7月中旬,澳大利亞業餘天文學家在自家後花園觀測發現木星南極附近出現一個暗色斑點。
  • 哈勃望遠鏡驚人新發現:鳥衛一
    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藉助哈勃太空望遠鏡,天文學家在鳥神星(Makemake)周圍首次發現了一顆衛星,暫時名為「S/2015 (136472) 1」,暱稱「MK2」,按照國內的命名方式那就是「鳥衛一」。
  • 哈勃望遠鏡發現鳥神星衛星:鳥衛一
    北京時間4月29日消息,據美國宇航局官方網站報導,剛剛度過自己26歲生日的「老兵」哈勃空間望遠鏡近日再立新功:在外太陽系的矮行星之一——鳥神星的周圍發現了它的一顆衛星。鳥神星是太陽系內目前受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正式承認的5顆矮行星之一,也是柯伊伯帶區域內亮度僅次於冥王星的第二亮天體。
  • 宇宙中最有趣的行星,你相信輕如棉花的星球存在嗎?
    蓬鬆綿軟棉花糖「超輕星球」人類一直驚嘆宇宙的浩瀚,試圖揭開宇宙神秘的面紗。儘管我們在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我們在宇宙中的新發現仍然令我們驚訝。到目前為止,人類已經找到4,104顆形態各異的系外行星,這些奇異新世界的發現一次一次刷新我們的認知,促使研究者不斷修正行星起源的理論。2019年底,天文學家又發現3顆奇怪的系外行星,它們蓬鬆綿軟,如同3團巨大無比的棉花糖!
  • 哈勃空間望遠鏡的重大發現
    從暗能量到外星行星再到黑洞,哈勃空間望遠鏡正在幫助天文學家解開宇宙中最大的奧秘。從20年前哈勃空間望遠鏡被放入「發現」號太空梭的貨倉準備發射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宇宙將向世人呈獻出迥然不同的一面。地面上最強大的光學望遠鏡只能看到整個宇宙的一半。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在哪裡?或許真的存在,哈勃望遠鏡發現關鍵證據
    2006年國家天文聯合會對太陽系行星做了新的定義,需要滿足三個必要的條件:1、繞太陽公轉;2、清除臨近軌道上的天體;3、自身質量足夠大,呈現流體靜力平衡狀態,保持自身球體形狀。新設定的行星標準讓曾經的第九大行星冥王星黯然神傷,它被降級成矮行星,至此太陽系變成了八大行星。
  • 哈勃望遠鏡拍攝土星新圖像:行星環清晰可見
    參考消息網7月29日報導 據智利《第三版時報》網站7月27日報導,土星的特徵是體積和行星環,這兩點在美國航空航天局哈勃空間望遠鏡於2020年7月4日拍攝的最新圖像中有所展現。拍攝這張照片的時候,這顆半徑為58232公裡的巨行星距離地球8.39億英裡。哈勃望遠鏡的鏡頭捕捉到一系列的小型大氣層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