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訊 9月30日,記者從江蘇省自然資源廳海域使用動態監視監測中心獲悉,江蘇已累計完成海岸線修測現場勘測1071.2公裡,約佔外業總工作量的86%。其中,連雲港市累計237公裡,鹽城市累計398.3公裡,南通市累計360.5公裡,長江口累計75.4公裡。
江蘇海岸線到底有多長?以海水漲潮還是落潮算?按照此前數據,江蘇海岸線954公裡,海域面積約3.75萬平方公裡,約佔全省土地面積的37%。各類島嶼16個,島嶼岸線長68公裡,面積68平方公裡,屬沿海大省,本次修測,為何已完成的海岸線修測現場勘測長度已達1071.2公裡,超出的海岸線長度來自哪裡?省海域使用動態監視監測中心主任錢林峰接受記者採訪說:「海岸線修測,不僅是測海岸線長短,更重要的是測海陸分界,大陸岸線、島嶼岸線位置、長度、類型及現狀等。」
海岸線長度,以現行國家標準規定的多年平均高潮、退潮、平均大潮高潮線為依據,江蘇2008年修測海岸線為954公裡,當年修測未包含長江口岸線。本次海岸線修測將涉及到滬蘇線、蘇魯線等省際海域勘界。
主要目的是岸線類型、國土空間規劃,加強陸海統籌。目前長江口岸線預估為168.4公裡,是否作為江蘇海岸線長度,將由權威部門決定。
記者了解到,本次海岸線修測將與國土第三次調查銜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29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確立了自然岸線保有率控制、海岸線分類保護等制度,明確提出國家統一組織開展海岸線修測工作。
開展海岸線修測是落實中央生態文明改革部署、推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是解決海岸線保護利用突出問題,實現陸海統籌管理的迫切需要。江蘇高度重視海岸線修測工作,省長吳政隆、常務副省長樊金龍、分管副省長費高雲分別作了批示,江蘇成立了省海岸線修測工作領導小組,由省自然資源廳廳長劉聰任領導小組組長。
本次海岸線修測工作由國家統一組織、省級具體實施,最終修測成果報省政府批准。原江蘇海岸線修測,按《江蘇省海域管理條例》,由各沿海市人民政府確定,省政府備案,本次修測意義重大,由國家統一組織開展海岸線修測工作,記者獲悉,江蘇由省海域使用動態監視監測中心牽頭,省測繪工程院、華東有色測繪院參與江蘇海岸線修測工作。按照《江蘇省海岸線修測工作方案》要求,江蘇省海域使用動態監視監測中心作為海岸線修測技術牽頭單位,利用最新遙感影像,對全省海岸線位置和類型遙感進行初判,目前,完成長江口180餘公裡岸線底圖製作,確保海岸線連續完整、拓撲關係正確。
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王遼寧介紹,海岸線修測旨在全面查清2008年以來全省海岸線的主要變化,準確掌握海岸線的位置、長度、類型及開發現狀等基本情況,為加強陸海統籌,編制國土空間規劃,科學制定自然岸線保有率管控目標和實現海岸線資源精細化管理提供決策支撐。
交匯點記者 丁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