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保護區資源狀況:植被類型

2020-12-03 青海省人民政府

  一、植被類型

  三江源區植被類型有針葉林、闊葉林、針闊混交林、灌叢、草甸、草原、沼澤及水生植被、墊狀植被和稀疏植被等9個植被型,可分為14個群系綱、50個群系。

  森林植被以寒溫性的針葉林為主,主要分布在三江源區的東部、東南部,屬於我國東南部亞熱帶和溫帶向青藏高原過渡的山峽區域。主要樹種有川西雲杉、紫果雲杉、紅杉、祁連圓柏、大果圓柏、塔枝圓柏、密枝圓柏、白樺、紅樺、糙皮樺。

  灌叢植被主要種類有杜鵑、山柳、沙棘、金露梅、錦雞兒、鏽線菊、水荀子等。草原、草甸等植被類型主要植物種類為蒿草、針茅草、苔草、鳳毛菊、鵝觀草、早熟禾、披鹼草、芨芨草以及藻類、苔蘚等。

  植被類型的水平帶譜和垂直帶譜均十分明顯。水平帶譜自東向西依次為山地森林、高寒灌叢草甸、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沼澤植被和墊狀植被則主要鑲嵌於高寒草甸和高寒荒漠之間。高山草甸和高寒草原是三江源地區主要植被類型和天然草場,高山冰緣植被也有較大面積分布。

  二、植物區系

  三江源區植物區系屬泛北極植物區。源區的瑪多、雜多、治多、曲麻來縣和格爾木市的唐古拉山鄉(大致為源區的西部)的植物區系屬青藏高原植物亞區的唐古特地區,主要由東亞中國—喜馬拉雅和中亞區系衍化而來,在高原環境下特化的本地特有種組成。源區其它地區的植物區系則屬中國—喜馬拉雅森林植物亞區的橫斷山脈地區,垂直分布明顯,是世界高山植物最豐富的區域。

  三江源植被區系以北溫帶成分為主,因受凍土地貌、高海拔和高原氣候的影響,大多數地區植被區系成分簡單,群系內部組成較為單一,多為單優勢結構,建群種和優勢種明顯,伴生種不多,適應高寒半溼潤環境的高寒草甸得到了最廣泛發育。植被的原始性和脆弱性十分突出,部分地區仍保持原始狀態。

  三、植物種類

  三江源區的野生維管束植物有87科、471屬、2238種,約佔全國植物種數的8%,其中種子植物種數佔全國相應種數的8.5%。在471屬中,喬木植物11屬,佔總屬數的2.3%;灌木植物41屬,佔8.7%;草本植物422屬,佔89%,植物種類以草本植物居多。

  保護區內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有油麥吊雲杉、紅花綠絨蒿、蟲草3種,列入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Ⅱ的蘭科植物31種;青海省級重點保護植物34種。

相關焦點

  • 三江源和青海湖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保護區內崑崙山及其支脈可可西裡山、巴顏喀拉山、阿尼瑪卿山、唐古拉山等眾多雪山的冰雪融化後,匯流成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等大江大河,是我國最重要的水源地。2005年1月,國務院批准實施《青海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和建設總體規劃》,一期工程實施8年來,三江源區初步遏制草地退化趨勢,重點治理區生態狀況好轉。
  • 陳杰:青海三江源保護區採礦破壞生態實拍|環境保護任重道遠
    我長期關注長江的生態狀況,範圍從其源頭一直到金沙江(長江上遊)上遊,這些區域的生態情況其實都很嚴峻。我們現在談長江大保護,至關重要的就是對長江上遊的保護。但實際情況是金沙江上遊海拔高,地理位置偏遠,監管困難,破壞生態的開採行為眾多。以上是我去三江源實地考察之後做的報導,目前來看,長江源頭的保護工作日益精進,也是因為這篇報導。
  • 氣候變化條件下三江源地區生態植被變化特徵與預測
    演講摘登:近年來,三江源地區氣候出現了明顯變化,植被整體上呈現穩定增長趨勢,植被覆蓋指數隨著降雨量的增加、氣溫的升高而增加。三江源歷史上共存在過10種生物群系類型,三大植物功能型集合:非樹型,樹型和冰極地荒漠型。
  • 氣候變化條件下三江源地區生態植被變化特徵與預測
    演講摘登:近年來,三江源地區氣候出現了明顯變化,植被整體上呈現穩定增長趨勢,植被覆蓋指數隨著降雨量的增加、氣溫的升高而增加。三江源歷史上共存在過10種生物群系類型,三大植物功能型集合:非樹型,樹型和冰極地荒漠型。非樹型包括苔原、半荒漠、寒溫帶草原/灌木。
  • 青海首次完成三江源地區高寒溼地類型野外調查
    中新社西寧9月20日電 (孫睿 金泉才)青海省氣象科研所20日下午向中新社記者透露,青海首次完成三江源地區高寒溼地類型野外調查。為獲取青海省主要高寒溼地的分布情況,8月至9月中旬,青海省氣象科學研究所溼地調查組前往地處三江源核心區的玉樹、果洛以及海南、黃南、海西和海北的6個州13個縣,獲取了主要高寒溼地類型和鹽湖溼地等典型高寒溼地的分布區域,在草業專業人員的指導下辨別和記錄各高寒溼地的植被覆蓋類型,並且在天氣晴好的情況下獲取了部分高寒溼地的光譜數據。
  • 青海生態 三江源:珍貴物種的基因庫
    青海新聞網訊  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張德海,在那間簡陋的會議室裡講述起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的生物多樣性時神採飛揚。在離他千裡之遙的三江源腹地,藏羚羊正在雪原上奔跑,白唇鹿正在山坳中覓食,紅景天龐大的根系正在雪被之下做著一個關於春天的夢。
  • 科學時報:三江源與文明的嬗變
    ,由植被凋落物和土壤兩部分提供,其中土壤佔到了99.1%。從2004年草地類型的空間分布看,高寒草甸佔草地總面積的76.18%。毒雜草種子庫和無性繁殖庫成為植被更新的優勢成分,而原生植被成分的有性繁殖能力極低,無性繁殖庫遭到極大破壞,草地植被以毒雜草佔優勢:植物組成中60%~80%是毒草和雜草,可食牧草產量僅為退化前的10%~l5%,基本失去了放牧利用的價值。
  • 野保專家在三江源發現罕見藏棕熊,野生動物向周邊擴散
    北京野保專家在三江源地區發現罕見藏棕熊! 9月30日、10月1日傍晚,青海省三江源國家公園(試點)邊界地帶,正在這裡開展野生動物資源調查的北京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的三名隊員,發現了四隻罕見的藏棕熊。
  • 野保專家在三江源發現罕見藏棕熊 藏棕熊是世界上最稀有的熊亞種之一
    野保專家在三江源發現罕見藏棕熊 藏棕熊是世界上最稀有的熊亞種之一時間:2020-10-03 21:0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野保專家在三江源發現罕見藏棕熊 藏棕熊是世界上最稀有的熊亞種之一 9月30日、10月1日傍晚,青海省三江源國家公園(試點)邊界地帶,正在這裡開展野生動物資源調查的北京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的三名隊員
  • 北京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隊員在青海三江源地區發現罕見藏棕熊
    在青海省三江源國家公園(試點)邊界地帶,正在這裡開展野生動物資源調查的北京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的三名隊員,發現了四隻罕見的藏棕熊。這對於外地進入三江源地區的野調組織來說非常難得,而且可以證明三江源國家公園豐富多樣的野生動物種群已經向周邊擴散了。
  • 利用無人機劃分榆樹疏林草原植被類型
    植被覆蓋度是評估生態環境質量與植被生長的重要指標,也是全球眾多陸面過程模型和生態系統模型中表達植被動態的重要參數。衛星遙感和地面測量是估算植被覆蓋度的常見方法。然而,如何精確估計榆樹疏林草原上木本、草本不同類型植被的覆蓋度仍然具有挑戰性。無人機飛行系統有效的補充了區域尺度低空間解析度的衛星遙感影像與樣地尺度實地調查之間的缺口,為精確的監測、評估疏林草原的植被動態提供了新途徑。
  • 怎樣保護好我們的生物資源
    地處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三江源地區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區,素有「中華水塔」之稱。20世紀中期以來,受到氣候變化與人類活動的共同影響,該地區生態系統發生了大面積退化。2005年8月,我國啟動實施《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與建設總體規劃》,開始應急式保護。
  • 可可西裡植被的主要類型特點及分布
    可可西裡處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高寒荒漠的過渡區,主要植被類型是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高山冰緣植被也有較大面積的分布,高寒荒漠草原、高寒墊狀植被和高寒荒漠也有少量分布,特別是高寒荒漠僅分布在極個別的地區。
  •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熱帶雨林保護區)是具有世界意義的生物多樣性...
    特別是作為多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棲息地,區內森林植被保存完好,動物、植物種類繁多,是熱帶雨林保護區。保護對象亞洲象、孟加拉虎及森林生態系統資源狀況動物資源 植物資源保護區類別野生動物類型雲南南滾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80年建立;1994年12月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五臺山是中國同緯度植被類型最豐富地區之一
    新華網山西五臺山8月28日電(記者原碧霞)經專家對五臺山植被垂直帶譜分析發現,五臺山是中國同緯度植被類型最豐富和保存較完整的地區之一,是許多珍稀或瀕危動植物物種的重要棲息地。
  • 我省發布《2019年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氣象公報》
    4月28日,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省氣象局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2019年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氣象公報》。《公報》顯示:2019年三江源國家公園內植被生態質量較近十年平均整體略偏好,典型湖泊面積與近十年相比整體增大,局部湖泊形成高原湖鏈。
  • 《2019中國水獺調查與保護報告》發布三江源或保有我國最大的歐亞...
    青羚網訊 12月15日,《2019中國水獺調查與保護報告》在廣州發布,報告指出,作為中國分布最廣的水獺——歐亞水獺作為河流生態系統中的旗艦物種,近年來在青海三江源活動頻繁,青海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其周邊地區可能是歐亞水獺在中國最大、最有生存希望的地區。
  • 青海三江源地區凍土呈明顯退化趨勢
    新華社西寧11月22日電(記者張大川)青海省氣候中心日前分析了1961年至2017年三江源地區的凍土變化特徵,結果顯示,三江源地區年平均最大凍土深度總體呈減小趨勢,1983年以來退化趨勢尤為明顯,平均每10年減小6.5釐米。
  • 南滾河是我國森林植被保存最完好,動物種類繁多的熱帶雨林保護區
    南滾河保護區山體為橫斷山山脈,怒江山系的南延部分,山脈走向為東西走向,區內的大青山、回漢山、窩坎大山、芒告大山,構成山脈的主峰。呈現北高南低,形成溝谷縱橫的地貌特徵。區內森林植被保存完好,動物、植物種類繁多,是熱帶雨林保護區。
  • 2019年杭州市森林資源與生態狀況公告
    監測成果反映了杭州市森林資源及生態狀況發展變化趨勢,旨在讓全社會更好地了解杭州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並進一步關注森林、愛護森林,共同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杭州」建設、實現「森林浙江」的目標而貢獻力量。   現將主要結果公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