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
2017-01-18 06:42 來源:澎湃新聞
中國原子筆筆尖鋼的空白在近日已被太原鋼鐵填補,這一「國產化」讓中國工業界揚眉吐氣了一把。與此同時,筆頭的另一組成配件——球珠也引發了讀者的關注:球珠是否實現了國產化?目前利潤情況如何?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調查後發現,球珠產業目前正處於比較尷尬的境地。
上海一家碳化鎢球珠生產商的負責人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表示,「一支筆也賣不了多少錢,球珠作為配件利潤很低。雖然數量聽上去很龐大,但是產值不高,單顆球珠的利潤都是以毫為計算單位。」
原子筆筆頭分為球座體和筆尖上的球珠。球座體即為外界所指的筆頭鋼,因其對不鏽鋼原材料提出了極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時還不能裂開,此前筆頭鋼的生產無論是設備還是原材料,長期以來都掌握在瑞士、日本等國家手中。 相比之下,中國早已能自主生產球珠,並可供出口。
前述負責人表示,「中國自上世紀50年代就能生產不鏽鋼球珠,不過目前原子筆球珠材料主要為碳化鎢,還有不鏽鋼、陶瓷也在用。」碳化鎢是一種由鎢和碳組成的化合物,硬度與金剛石相近,因此碳化鎢球珠在耐磨性方面具有很大優勢。另外,碳化鎢球珠還具有耐腐蝕性等特點。
目前,國內原子筆年需求量近400億支,意味著各類球珠總需求量也在近400億顆。假設400億顆均為碳化鎢球珠,單顆利潤以毫計算的情況下,原子筆球珠市場總的利潤額最多也不會超過4000萬元。
極低的利潤,決定了原子筆球珠生產商基本為小規模的民營企業。
前述負責人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做球珠的企業,都是小規模企業,私營比較多,我們碳化鎢球珠每年生產幾十億顆,市場份額20%不到,這樣體量的企業在全國有三五家,其餘就是更小規模的企業。」
再以不鏽鋼球珠企業為例。不鏽鋼球珠企業主要分布在遼寧省大連市,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查閱到其中一家大連昊明鋼珠有限公司,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該公司位於遼寧省莊河市太平嶺鄉大趙村,註冊資本50萬元。數據公開的最近年度報告為2013年度報告,該報告顯示公司從業人數僅為5人,當年營業總收入34萬元,淨利潤2萬元。
大連昊明鋼珠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表示,「不鏽鋼球珠主要集中在大連地區,我們做硬質合金比較少,專業做不鏽鋼球珠。」而實際上,不鏽鋼球珠正在面臨嚴酷的市場淘汰,被碳化鎢球珠淘汰。前述負責人提到,「不鏽鋼球珠屬於比較低檔次的球珠,在勞動力比較便宜的地區或許還可以做。但是現在稍微有點品牌度的原子筆都會使用碳化鎢球珠了。」
就是這些小規模的民營企業,在「生存優先」的原則下通常選擇生產中低檔球珠。前述負責人表示,「我們高端球珠也是可以做的,關鍵是市場接受不了,做出來賣不掉,或者需求很少,那就沒必要做了。」另外,小企業之間激烈的市場競爭也讓企業兼顧不了高質量。該負責人坦言,「國內很多企業都是壓低價格銷售,這樣勢必造成用料等都相對比較便宜,否則很難在市場立足。」
目前,高端碳化鎢球珠產量佔比不到10%,主要以出口為主。前述負責人提到,「高端碳化鎢出口球珠和國內碳化鎢球珠價格相比能高出20%-30%,但利潤率算下來也不是很高,因為高端球珠相對來說對各方面要求都比較高。」而總的碳化鎢球珠出口量為100多億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