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正擔當丨戰「疫」保供電,90後風電運維隊徒步大山40公裡給大...

2020-12-05 大河客戶端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楊書貞 通訊員 呂炳燕

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洶洶疫情之下,華能集團澠池風電項目4名90後組成的運維團隊用實際行動證明了這一點。

為了檢修一處「得病」的集電線路,在這特殊時刻保證千家萬戶的用電,他們在荊棘密林中穿越,背著20多公斤的檢修器材,一天往返40餘公裡山路,寒風中遍查45基大風車杆塔。澠池莽莽鳳凰山上,他們用腳步寫下90後的擔當和無畏。

徒步大山40公裡修電路,團隊中最大的26歲

新年伊始,因為疫情,90後張晨晨的兩件心頭事都泡湯了:一個是和心愛的姑娘在「20200202」對稱日領結婚證,一個是在3月份舉辦嚮往已久的婚禮。

說遺憾,那是肯定的。但是在寒風中徒步大山40公裡,對45基風電桿塔一個個查,一個個找,荒山密林裡折騰了一天終於將1號集電線路修好時,他的激動溢於言表:「戰疫關鍵時刻,保住供電關係千家萬戶,我們不能在關鍵時刻掉鏈子。」

張晨晨是華能集團澠池風電項目臨時負責人,他帶領的這支風電運營維護團隊中年齡最大的26歲。復工伊始,他第一個到崗,最關心的是大風車的正常運行。經過連續排查,山上的1號集電線路出現故障,他決定第二天一早就出發去修。

汗衣變冰衣,「我們是鐵軍」

這一天,天剛蒙蒙亮,他和隊員們穿上全套防疫裝備,背上二十公斤重的檢修工具一頭扎進了鳳凰山。集電線路在密林之中,本就山路崎嶇,交通不便,又逢雪過天晴,地面泥濘溼滑,背陰的山上還有未化的積雪,身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行走在零下1攝氏度的山間,隊員們全身滲出了細密的汗珠。

他們走的是一條施工時騾馬隊運基材踏出的路,沿著架空線查完45基杆塔是他們的目標。累了,他們就倚著杆塔坐在冰涼的土坡上休息一下,餓了就啃點隨身帶的饅頭餅乾。由於無法準確定位故障線路的具體位置,他們需要一個個杆塔逐個排查。

從晨光熹微走到太陽落山,終於,他們在44號塔杆發現了故障點。「當時大家都激動極了,因為已經整整找了一天了,但是大家都沒歡呼,而是默默收拾傢伙開始檢修。」回憶起當時發現故障的情景,張晨晨記憶猶新。

他告訴記者,大家配合默契,三下五除二就把故障修好了。但是他總感覺身上不得勁,完工後一摸衣服,才發現最裡層的衣服已經由「汗衣」變成了「冰衣」,「硬邦邦的,我說怎麼幹活不那麼利索呢!」張晨晨笑笑說。

張晨晨告訴記者,雖然疫情讓他的兩大人生好事都泡湯了,但是疫情磨礪了他和小夥伴們更強的耐力和韌勁,「經過這一次後,我給我們團隊起名叫『鐵軍運維隊』」。

「90後」風電場長:隔離期發明「遠程值守」

在華能河南清潔能源分公司,更多青春無畏的「90後」奮戰在抗「疫」一線。

「白衣天使救死扶傷,風電人保電發電。在各自的崗位上做好自己的事都是為國家做貢獻,這是我們『90後』應盡的義務!」 湯陰二期風電場李牧驊表示。據了解,華能湯陰二期風電場是12月26日投產的新風場,作為生產人員,李牧驊11月20日就進場調試設備。從那天起,他就再也沒有離開過,連續值班80天。從投產準備期每天凌晨下班,到疫情期間兩班倒上足12小時,一聲牢騷都沒有,反而稱「自己越來越有幹勁」,「從剛開始的只會生套規程圖,到現在的消缺遊刃有餘,自己有滿滿的成就感。」李牧驊告訴記者。

郭二強是華能集團湯陰一期風電場場長,按照公司應急預案部署,節後返場的他被隔離了。隔離期的他,除了隔離房,哪兒也去不了。當慣了一期風場「大管家」的他自然閒不下來,發明了「遠程值守」:一方面足不出戶上傳下達工作信息,另一方面利用隔離房的地理優勢兼職當上了「守門員」。

每天,郭二強通過手機實時收集運維情況上報,並把上級指示及時傳達給值班員,還關注疫情信息、防疫措施,發到群裡督促值班員學習。升壓站大門遙控在他手裡,有遙控在手,來往人員都要向隔離中的郭二強吆喝兩嗓子「請開門!」

目前郭二強已安全度過隔離期,他戴上口罩、護目鏡等全副武裝又開始在風場奔忙。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賀笑天

相關焦點

  • 90後及00後在疫情中的擔當與思考調查報告
    為逝者默哀,向英雄致敬的同時不難發現,在此次抗疫之戰中擔當重任的身影中出現了90後及00後!這群年輕的身影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引起了我們的深思。  為了深入了解年輕群體在疫情期間的表現,2020年3月14日至24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大數據研究院同武漢恆諾市場研究有限公司聯合展開調查,共回收有效樣本356份。
  • 詩援武漢 共抗疫情(31)點讚90後、00後醫務人員
    中華詩詞學會常務理事田鳳蘭女士攜詩友以筆為劍、以詩相援,為90後、00後武漢抗疫的醫務人員點讚。杏花天·為抗疫九零後點讚田鳳蘭何懼瘋狂瘟神虐,大醫德、此情忠烈。丹心妙手青春血,天使拯民偉業。馳援大楚爭先路,護理高危繼往常。藐生死,肯擔當,青春碌碌百城鄉。踐行不為功名引,只為中華硬脊梁。
  • 國際醫師節|三位「90後」戰「疫」醫務工作者為你讀詩
    在國際醫師節到來之際,人民網文娛部、「為你讀詩」邀請了三位戰「疫」一線的「90後」醫務工作者——復旦附屬中山醫院馳援武漢的醫療隊員劉凱、馳援黃岡大別山醫療中心的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ICU重症醫學科護士王冰、馳援武漢金銀潭醫院的上海中醫醫院護士吳怡穎,以詩歌朗誦自述戰「疫」心聲,傳遞出醫者對生命的熱愛。
  • 科研部黨支部青年熱議總書記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
    李芳兵(「90後」黨員)初讀習總書記的回信,首先讓我深深地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們年輕一代深切的關心和期望。在這次戰「疫」中,「90後」不畏艱險、衝鋒在前,成了中國又一代最勇敢的人。我想這是給予新時代中國青年的最高評價,時代的使命和人民的召喚激勵我們一路成長,接力傳承愛國主義,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
  • 17年前媽媽抗擊「非典」 如今兒子戰「疫」保電
    17年前媽媽抗擊「非典」 如今兒子戰「疫」保電 發布時間: 2020-02-08   來源:本站編輯  作者:本站編輯
  • 東航:奮勇擔當打通空中戰「疫」大動脈
    正是這一心聲,護航著上海市第二批援鄂醫療隊的146名優秀醫護人員前往武漢,其中不乏參加過2003年抗擊「非典」和2008年汶川抗震的業務骨幹,他們是戰「疫」前沿最翹首以待的增援。一個個「第一」背後,詮釋民航央企的責任擔當東航上海飛行部在抗疫中的全力以赴,正是東航勇於擔當社會責任的縮影。1月24日,農曆除夕夜19:40,東航接到民航局重大辦部署,須緊急執行MU5000航班,運送上海市首支援鄂醫療隊,這也是民航第一班馳援武漢的包機。
  • 永濟電機:鐵路系嫡子戰風電
    250公裡、300公裡、380公裡……動車最高時速每過一段時間就被刷新一次,並且間隔越來越短。 1月9日,在京滬高鐵先導段運行試驗中,中國高鐵成功創造了每小時487.3公裡的世界鐵路運營試驗最高速。這是繼去年12月3日,國產CRH380A動車組創下時速486.1公裡之後,再次刷新世界紀錄。
  • 堅守志願者陣地的這群90後,在戰「疫」一線書寫最美好的青春
    堅守志願者陣地的這群90後,在戰「疫」一線書寫最美好的青春 央視網消息:在新時代青年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崗位不同,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志願者。在疫情防控中,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他們的身影。
  • 90後小夥徒步新藏線「找虐」 駱駝鞋全程陪伴
    1060公裡 喝雪水睡牛糞堆》的新聞上了頭條,引起眾多網友關注和討論。這則新聞也引起了駱駝總經理萬金剛的讚賞,並在微博發出千金懸賞,尋找新聞中的主人公藤洪亮,要為他提供全套的戶外裝備,支持他徒步的夢想。從新聞中得知,滕洪亮在今年7月與大左、飛哥和小胖三位同伴,一起開始了一場長達41天1060公裡的新藏線戶外徒步之旅。他們從新疆葉城出發,途經一望無際的戈壁、荒漠、雪山、無人區,飽受高溫、缺水、暴曬等嚴酷的戶外環境的磨礪。
  • 「90後」記者眼中的「90後」扶貧幹部
    幾個「90後」年輕記者用近一年時間,在微信群裡留下超過20萬字的聊天記錄、各式各樣的表情包和無數個沒有結果的語音電話會。終於,改到第17版的文字稿、結構反覆調整的微視頻、元素換了又換的海報,最後出現在你面前。誰說「90後」是「垮掉的一代」?我是新華社安徽分社記者戴威,生於1993年。今年冬天特別冷。風打在臉上,左勾拳,右勾拳,「揍」得人直哆嗦。
  • 國網株洲供電公司:打贏這場戰「疫」,我們守土有責
    國網株洲供電公司迅速成立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建立日商會制度,自1月23日開始,每天上午9點、下午5點,該公司領導堅持疫情防控會商,第一時間傳達國網、省公司及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有力有序、高效統籌,全面部署決戰疫情。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疫」已進行二十多天。往昔熟悉的生活仿佛被按下「暫停鍵」。
  • 「疫線」故事|中國化學90後女護士長緊急出徵馳援武漢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疫線」故事2020年,全民戰「疫」無疑是庚子歲首的關鍵詞。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中國化學工程廣大員工用敬業堅守詮釋著實幹、負責和擔當。為講好疫情防控一線故事,「中國化學」微信公眾號推出【「疫線」故事】專欄,並持續挖掘報導在此過程中湧現的先進事跡和典型人物。2月9日凌晨1時18分,中國化學工程所屬二化建醫院接到山西省太原市衛健委緊急通知,需抽調1名相關專業醫護人員前往武漢開展醫療救治緊急任務。
  • 舍小家為大家 90後鐵路人連續11天堅守抗疫一線
    作為新時代鐵路人,北京機務段石家莊運用車間指導司機車寧舍小家為大家,用職業操守和責任擔當,為疫情防控默默奉獻,以實際行動踐行「人民鐵路為人民」的宗旨。大義 新手奶爸缺席陪產投身一線2021年1月13日16時20分,石家莊市四院的產房裡傳來嬰兒的啼哭聲,一個粉嫩嫩的可愛寶寶出生。
  • 90年前徒步環球第一人,穿越五洲40多個國家,如今他名字被人遺忘
    90年前徒步環球第一人,穿越五洲40多個國家,如今他名字被人遺忘隨著人們思想開放,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在生活壓力巨大的情況下,會選擇遠離生活工作的圈子,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放鬆自己。中國各方面的發展,推動了旅遊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想要走出去看看。
  • 凝聚青年戰「疫」向心力助力模範機關「走在前」
    與會人員首先共同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黨員的回信》。其後,四位代表分別從不同的角度,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分享了學習體會、感悟和思考。王偉寧同志結合武漢掛職經歷講述了掛職單位同事團結抗「疫」的基層故事以及關於專利服務科技創新發展的思考;劉莉丹同志介紹了參與新型冠狀病毒檢測專利技術分析工作的感受和收穫;勞聰聰同志從「90」後為代表的青年一代在抗「疫」中的奉獻和擔當出發,交流了對於青年立足本職勇挑重擔的理解;陳雲龍分享了學習局「雲課堂」有關課程的心得體會,要將對黨和國家的驕傲和自豪轉化為戰「疫」向心力。
  • 「她力量」「她智慧」凝成這個春天最美的戰「疫」姿態
    「她力量」「她智慧」凝成這個春天最美的戰「疫」姿態 2020-03-08 21:49:00來源:解放軍報
  • 非典時你們保護我們「90後」這次我想成為你們的「愷」甲
    作為北京醫院第一批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的成員之一,她是一名有擔當的「95後」,她來自一個「逆行者之家」,她還即將成為一位「最美短髮新娘」。張司愷非典時你們保護我們「90後」在聽到醫院召集援鄂抗疫醫療隊員的通知後,張司愷第一時間和護士長說,「您就讓我去吧,一定要讓我去。」作為一名「95後」的北京大妞兒,說起她這次主動請纓的緣由,她提起了年少時的『非典』記憶。「非典那年我還是個小學生,電視中那些義不容辭捨棄家人,投身抗擊「非典」一線的醫護工作的新聞報導,至今歷歷在目,令我佩服和感動。」
  • 【眾志成城 抗擊疫情】90後中大醫學生的使命擔當
    熊葉是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在讀研究生,返鄉後本來可以在家休假,但是面對當前肆虐的疫情,她主動找到新村村黨支部,亮明黨員身份,向黨組織寫下志願加入全村疫情防控組織的請求書。
  • 90後不結婚,就為了封殺20後?說明你根本就不了解90後
    再過不到6個月,20後就要出生了,他們看90後,就像90後看60後。這不是開玩笑,真的,主要就是畫風有那麼點不對而已。為什麼會出現這麼「騷氣」的評論?,我們只要看完這屆的90後的成長經歷便可窺得一二了。
  • 70後,80後,90後,00後,想不到這個年代的人壓力更大!
    首先談談70後,最大的快50了,最小的也有40了,按照農村的習俗來看,孩子也該上中學或者大學,甚至就業了。如果說60年代的人該退休了,那70年代的人應該還在奮鬥中,為什麼呢?孩子無論上學還是就業,對於父母來說,身上的擔子並沒有落下。如果孩子還在讀書的話,那學費,生活費也不是一筆小錢,即使孩子工作了,就輕鬆了?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