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流浪貓戰爭》有感:百億殺手竟能把鳥類殺成負數?

2021-01-10 TA上海

轉自 RawMeat ID: shenggurou

好厲害的研究。

最近某殼刊載的一篇流浪貓相關的長文在朋友圈掀了波瀾。更是讓微博上許多「科普大V」騷動連連。

在南大某教授的指導下,中國首個全國範圍的流浪貓捕獵統計研究完成了。文獻剛出,墨跡未乾,某殼以閃電之速推出了相關專題,研究作者更是立即參與一席進行了演講。

流浪貓突然間多了稱號:百億殺手。

聽說,國際鳥類研究學家,《流浪貓戰爭》作者馬拉(Peter P. Marra),與其學生Scott Loss也緊密參了這一研究,並提供了其捕殺數量推算模型給南大某教授團隊使用。

恰好,流浪貓對生態有巨大影響一說自19年後受到國內媒體、各大V廣泛關注轉發。廚子也常看到一些書商推薦此書。題材如此近似,故拿電子版粗讀一番。

贊同這書才是不腦殘?

感想很複雜。

我感覺,馬拉先生,真的很奇怪——不明白南大某教授緣何與他共同研究。單純因為兩位都是鳥類研究學者嗎?

以及,馬拉先生,為何在書中流露出如此明顯的,對貓赤裸裸的情緒化描寫,甚至沒在寫作中保持住應有的學術素養。

我並非在此勸大家「抵制」這本書,相反,這本書的中文版已出版,我鼓勵大家閒時買來一讀;謹慎地讀讀,體會作者,這位貓生態威脅說祖師爺獨特的內心世界。

閱畢,相信會有人和我產生一樣的疑問:「是哪類人在推動這類圖書?他們要做什麼?」

廚子找到的PDF是英文電子版,翻譯可能稍微不同,故會標註原文。

01

開篇:史蒂文斯島鷦鷯的訃告

作者以史蒂文斯島的故事作開篇,講述島嶼上的鳥類為貓所「滅絕」的故事。其用意,可能是用這一歷史上知名的事件,讓諸位讀者留下印象——貓是兇暴的殺手。

史蒂文斯島上的鷦(jiao)鷯(liao)確實在幾年間滅絕,此事不假;一隻懷孕母貓於1894年到達該島嶼後數年,島上的鷦鷯宣告消失。

首先,別看史蒂芬島叫「島」,實際上極迷你。整個才1.5平方公裡。你家小區,可能大多了。

另外,所謂一隻貓滅絕一種鳥,絕非事件全貌。史蒂文斯島上的鷦鷯,這種小型、無法飛行的鳥類,早在貓到達前,已經處於巨大的滅亡危機中。

William Stolzenburg,《鼠島:天堂中的捕獵者&野生動物大營救》( 引用1)一書的作者寫道:「紐西蘭主島上遍布著鷦鷯的化石」。

「事實證明,史蒂文斯島上特有的這種鷦鷯並非進化的遺珠,而是作為難民,一種曾廣泛存在的鳥類苟活於此。我們恰好目睹了其搖搖欲墜,最終僅存於紙上的那一刻。」

卡羅萊納鷦鷯

曾遍布紐西蘭,無法飛行的當地種鷦鷯,並非許多人認知中僅存於史蒂文斯島,然後被一隻貓團滅——而是進入進化的死胡同,早已在滅絕的懸崖邊徘徊。不管怎麼說,史蒂文斯島鷦鷯的命運讓人嘆息,罕見,但又富有傳奇色彩。但作者馬拉在其中植入了巧妙的信號:刻意模糊了島嶼生態與大陸生態間的巨大差異。

單單用史蒂文斯島的例子,作者在兩頁裡用不同詞彙闡述滅絕幾十次,一再地告訴讀者貓會讓世界上的鳥類滅絕,絕口不提:1)史蒂文斯島是個特例,與非島嶼生態環境不同。2)鷦鷯早已在貓到達前於大洋洲幾乎滅絕,反抗能力低下,無法飛翔,同樣也是極端罕見的特例。

說回來,這種誤導並非作者的獨一戶。許多人將獨特的生態環境、特例(尤其島嶼生態),跟大陸生態混為一談,將澳洲徹底野化的野貓所造成的殺戮,安放到城市流浪貓頭上,哪怕二者生存環境大相逕庭,甚至澳洲野貓的體格都能比城市流浪大一倍,忽然就不那麼重要了。一切都是為了讓你相信:流浪貓個個殺手,影響生態,不論住哪。

澳洲野貓:許多鼓吹流浪威脅生態的「大V」希望你相信,你小區裡的流浪和這個貓是一種東西。鼓吹澳洲野貓殺多少鳥獸,你家樓下流浪一樣可以。這類議題,極容易產生大量流量,其中很多人,是狂熱的愛鳥、愛爬寵人士殺貓,殺!不惜一切!

這本書的逐章反駁讓我覺得漸漸困難,並非能力所不及,而是生理上的不適。當看到作者這句話時,我決定,只選些重點就好,這樣的作者,讓我不太舒服,需要吃點胃藥。

作者寫道:「生態保護角度,最好的辦法是,使用一切手段將流浪貓從地表抹除。」(From a conservation ecology perspective, the most desirable solution seems clear—remove all free-ranging cats from the landscape by any means necessary.)

By any means necessary,Remove,多麼嚴厲的話語(您可以用Kill的,Mr.Marra)。在馬拉先生看來,徹底殺滅流浪貓不值一提,哪怕最嚴密的科學論證也無法一下得出這種結論吧?

不過,馬拉先生並不需要什麼嚴密科學論證,他只要湊合就行。馬拉先生刻意甄選了文獻,特別挑選了(甚至挑錯了)一些極具篇見的玩意以佐證他偏激的觀點。其中一些明顯的,值得吐槽的,如下:

馬拉先生引用了一篇英國研究,談到烏鶇(Blackbird)這種鳥類受到貓的嚴重威脅,出現下降(引用2)

實際上,烏鶇在英國整體數量穩定,沒有減少,還在增多。(引用3) 僅僅在倫敦地區數量下降。原因也遠遠不是什麼貓,而是食物、昆蟲數量少,吃不飽!(引用4)

烏鶇完事兒,馬拉先生開始聊麻雀。

他將家雀數量的下降的主要黑鍋丟給貓,並掏出了相關資料(引用5 ),漠視了研究發現家雀繁殖的主要制約是雛鳥食物不足,而非貓(引用6)

讓人無語的是,馬拉先生引用的這一研究,作者本人 Peter Churcher 就不支持馬拉先生的說法。在後續的著作中,Churcher是這麼說的:「就算沒貓,其實麻雀的繁殖也有其它捕獵者控制。( 引用7)」

反正到馬拉先生的嘴巴裡,鳥出事兒,先怪貓就對了。

馬拉先生還引用了自己的學生Scott Loss的研究,不過他刻意不提自己就是Loss的導師。相關研究非常知名,即被國內諸多大V引用,被用於證實貓是無情生態殺手的:

即便刊載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這篇文章可謂錯漏百出。廚子打算之後找時間專門吐槽。

這裡只說最可笑的。這篇其實是提供了一個模型,用於推導流浪貓捕殺的鳥類數量,這也是南大某教授團隊所用的,121億的來源。

問題是:Scott和馬拉研究最終推算出來的,美國貓捕殺鳥類的數量,居然超過了北美鳥類總數,哈哈哈哈哈!!!!

PIF資料庫中(引用8)有著很棒的北美鳥類數據統計,據悉,美國總計約有32億隻鳥。此外每年又有約3.65-9.9億隻鳥因撞擊意外死亡。(引用9)

好吧,咱們忽略一切可能,就當美國鳥類的意外死亡只有撞擊死亡好了(首先這個完全不可能)!算下來還剩下22-28億。你猜猜Scott等人的研究,推算出來北美的貓殺了多少鳥呢?至多40億,中位24億。

鳥真慘啊,一共32億要給貓吃掉40億,被殺成負數了,這個模型真是太厲害啦!

02

貓是疾病之源?

第五章標題:殭屍製造者——傳播疾病的貓

如果作者講述的,貓對生態的「毒害」並不足以激起你憂慮,相信這部分可以。第五章,作者花了整整一個章節,試圖說服讀者貓比新冠還可惡。

馬拉先生認知中貓是這樣的吧?

這部分中,馬拉先生「借鑑」了另兩位先生的資料。(也是反對TNR鼓勵撲殺的兩位同仁),並且這兩位也有著不仔細查證,循環論證的惡習。

馬拉先生說「狂犬暴露後的治療耗資5000-8000美元/人「,這裡還著重提及了「花納稅人的錢。」

老美總是自豪地說自己是納稅人,特別反對政府亂花錢,馬拉先生真是懂行,知道大家看啥最光火。

這個數據其實並未進行查證,是馬先生抄的。說真的,關鍵數據就不要只看文獻Abstract了吧,何況寫書出版。

實際,並沒5000-8000美元這麼誇張,砍一個0吧,大概941美元就完事兒了。( 引用10)

更扯淡的來了。

作者居然聲稱,大部分狂犬病暴露是和貓互動時造成的。

這點簡直荒謬絕倫。無論中國還是美國,都沒證據予以支持。全世界角度,都絕對是狗為主力(沒有怪狗子的意思哈,事實)。最基本的,WHO記錄「 99%的人類狂犬病病例由患狂犬病犬類傳播至人」(引用11)

第五章還充斥著一堆暴論,閱讀其中一些的引用源後,我堅信:

馬拉先生和他合著者桑特拉壓根沒細看自己引用了什麼東西,同時他們試圖用這堆玩意引導我們殺貓;影響公眾健康這大帽子,你接得動?

03

TNR:沒用,我老馬就說沒用!

流浪貓收容一定是花銷不菲的,TNR是一定無效的,剩下的辦法?殺!殺!殺!所以,大家不必驚奇,馬拉先生非常堅定地,用大篇幅批駁TNR(抓捕,絕育,放歸,一種控制流浪數量的手段),覺得沒用。

馬拉先生在許多地方曲解了其引用源的原意。這次,他是這麼寫的「只有沒有外來貓口移入,又做到近乎100%絕育,TNR才能成功」,這裡他引用了Felicia Nutter的資料。問題在於,人家原作者不是這麼說的:

「The models of neutered colonies suggested that sterilization levels of at least 75–80 percent are necessary to cause population decline and eventual colony extinction, assuming that immigrant cats are also sterilized… Overall, the trap-neuter-return strategy is effective and provides a viable option for feral cat management.」

主要意思:

1)TNR有用;

2)75-80%絕育率就可有效降低種群數量甚至長期來看,徹底清除;

3)要大範圍做,外來貓也要絕育。

好傢夥,75-80%可以寫成「幾乎100%」。馬先生數學真… 算了,你是Scott Loss的老師嘛,算出來貓把北美鳥類吃負數那位,記得嗎?不奇怪啦!

馬拉先生隨後立刻又總結「現有科學數據不支持TNR」並耗費大量筆墨,猛力抨擊 Levy, J.K在2003發布的一篇TNR研究,說其中方式不對,說數據不可靠。

人家一個迷你研究,就整了12隻貓,你噴這麼久,說人家數據如何不行。是不是先看自家弄的研究為啥算出來,貓可以把鳥吃到負數?

關於TNR有效性的爭論一直是熱點,部分研究發現效果不彰,部分發現效果不錯,比如2014年這篇,推算出每6個月,將15-20%的,具有繁殖能力的貓絕育,就可逐漸在數年間慢慢穩定控制、降低數量。

此外,也有專家提出TVHR的做法,即不完全絕育,保持性腺,但切斷輸精管、去除子宮,這樣能讓貓更好的維持領地,減少外來貓口進入,進而更好的控制種群數量最終人道地減少流浪貓。

總之,太多人在嘗試不捕殺,少捕殺地控制流浪數量。馬拉先生想的是消滅流浪,還要...咋說來著?對,by any means necessary,使用任何手段,不惜一切代價!

04

諸君:你們為啥不相信我?

別誤會,馬拉先生是鳥類學家,但鳥類學家並非個個恨貓黨。(國內愛鳥人士,也不是全部恨貓哈)

馬拉先生的諸多同仁,就不同意他的激進觀點。例如「RSPB:皇家鳥類保護協會」,馬拉先生很討厭他們。

馬拉先生也不客氣,談到英國皇家鳥類保護協會,就氣衝衝地抱怨,說協會居然認為貓對鳥類數量的影響並不大(實際上皇家鳥類保護協會RSPB研究後認為貓不咋影響英國本土鳥類數量,是個科學的認知)——可惜馬拉先生又拿不出啥數據,只好抱怨,說協會是慫,是怕犯眾怒。

英國皇家鳥類保護協會:無證據顯示貓的捕獵量會影響鳥類種群

https://www.rspb.org.uk/birds-and-wildlife/advice/gardening-for-wildlife/animal-deterrents/cats-and-garden-birds/are-cats-causing-bird-declines/

另外,馬拉先生的… 我不知道該不該這麼說,他的偏執,或者瘋狂,在其他方面更讓我吃驚。

他管殺貓的瘋子叫環保先鋒。

Jim Stevenson是加溫斯頓鳥類協會的創辦人,他表示,自己殺了很多貓,且毫不後悔。07年,他更是因為當旁人面槍殺一隻貓而登上了紐約時報。

Stevenson老哥,現在應該67歲了,他是當地鳥類協會的主席。書裡說,觀鳥時,他發現有隻貓在鳥邊上晃悠,隨即掏出了他的槍按下扳機——直接命中。

鳥類學家,馬拉先生如何認為呢?他覺得這貓殺的好,殺的對,即便貓並沒對鳥呈攻擊姿態。但仍將Stevenson描繪成一個愛鳥勇者,不惜眾目睽睽下,掏槍殺貓救鳥。

馬拉先生寫道「貓很快就死了」。

實際上,當地流浪貓救助收集的證據表明,這隻貓承受了長達半小時的痛苦才逐漸死去,擊中他的是一顆0.22小口徑子彈,足以致命,又不會當場死亡。(引用12,大家可在引用中找到網址,都有錄音!)

看到這,我甚至可以看到馬先生戲虐的嘴臉。更無恥的是,查閱相關審訊文件後發現,馬拉先生所說的「環保先鋒」「護鳥勇者」根本是個愚昧莽夫。

事實是:Stevenson這人,根本不是當場護鳥,而是前一天看到有貓盯著鳥,第二天拿槍回到原地,找到看起來很像的一隻貓直接給崩了。

就這,馬拉先生嘴裡的環保先鋒啊!

還沒完。

見到貓咪中槍,掙扎哀嚎,誰會忍心無動於衷呢?路過的John Newland目睹貓中槍後,盡己所能施以救助,看到他給瀕死的可憐貓咪拿食物、玩具、墊子… 馬拉先生怎麼寫的呢?我幾乎可以聽見他用近乎嘲笑口吻,描述著旁人的反應——馬拉先生這麼寫:「他(John,救助者)居然還給這貓起名(這裡,欠呵呵二字吧?)。」

原文:「He'd cared for the cat, providing food, bedding, and toys. He had even given the animal a name, Mama Cat」

這就是鳥類學者P.馬拉。

他和他的學生Scott Loss密切參與了南大某教授的流浪貓研究。

05

誰是Peter P.Mara?

他是一位圈內知名的鳥類專家,有著廣泛的人脈。

他是《流浪貓戰爭》的作者。

他是史密森生物保護研究所的成員,經營著候鳥研究所。

他和其學生Scott所著的,為國內一些大V廣泛引用,試圖證實貓影響生態的「 The impact of free-ranging domestic cats on wildlife of the United States」(就是算出來貓把鳥吃到負數那個),拿到的研究經費就高達30萬美金。

他是堅定的貓TNR反對者,已逾10年。

他的學生Nico Dauphiné,在2011年因試圖在鄰居的貓食中下毒而被開除。

他與其學生Scott參加了中國第一個全國範圍的流浪貓捕獵統計研究——一個純用QQ與微信收集數據的研究。

感謝《流浪貓戰爭》,

和它那坦誠的作者。

引用與參考:

1.https://www.amazon.com/Rat-Island-Predators-Paradise-Greatest/dp/1608193322

2.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1365-2664.12025/abstract

3. https://www.bto.org/volunteer-surveys/bbs/latest-results/trend-graphs

4http://www.standard.co.uk/news/london/bye-bye-blackbird-lack-of-insects-causes-worrying-decline-in-birds-numbers-8049595.html

5. Churcher, P.B. and J.H. Lawton, Predation by domestic cats in an English village. Journal of Zoology, 1987. 212(3): p. 439-455

6.http://www.rspb.org.uk/makeahomeforwildlife/advice/helpingbirds/decline/birdsdecline.aspx

7. What the Cat Dragged In, in Catnip1995, Tufts University School of Veterinary Medicine: Boston, MA. p. 4–6

8. http://pif.birdconservancy.org/

9. Rich, T.D., et al., Partners in Flight North American Landbird Conservation Plan. 2004, Cornell Lab of Ornithology: Ithaca, NY

10. http://www.biomedcentral.com/1471-2458/7/47

11. 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rabies

12. https://www.alleycat.org/resources/audio-files-trial-for-galveston-cat-killing/

最近微信改了推送規則

目前公眾號已不按時間先後推文章

相關焦點

  • 南大教授基於1000多份問卷得出結論:在中國,貓是百億殺手?
    如此龐大的數據統計,想必一定是李教授科學家團隊餐風露宿,通過紅外相機布控,GPS追蹤,在全國各地長年研究數以萬計的流浪貓的行動軌跡,通過極端複雜的量子運算才能得出……事實證明我錯了。最後,李教授用驚嘆號強調:」貓在中國就是百億殺手!」
  • 爭鳴:流浪貓每年捕殺百億野生動物研究的結論靠譜嗎?
    《知識分子》歡迎讀者朋友在文末留言或投稿,加入到對 「流浪貓」 或 「社區貓」 在城市生態環境中的作用的討論。2021新年伊始,南京大學教授李忠秋在一席的演講《所以總的來說,在中國,流浪貓每年捕殺的野生動物是以百億為單位的|李忠秋 一席第822位講者》[1] 引發了公眾對於流浪貓生態影響的關注和熱議。
  • 為什麼說流浪貓才是"最兇殘"的貓科動物?看完它吃鳥就明白了…
    雖然不同國家、不同區域、不同生活條件下的貓食譜有差異,但是足以證明流浪貓會捕食鳥類。在西寧野生動物園捕食喜鵲的流浪貓貓會吃很多鳥嗎?很多人不相信看起來可憐兮兮的流浪貓會是兇殘的鳥類殺手,它們看起來柔弱無力,連保護自己都做不到,根本不像是能夠捕捉野生鳥類的動物。但是,事實並非如此。
  • 流浪貓的危險,超乎你的想像
    在中國的任何一個小區裡,你都有機會發現流浪貓的身影。而每當春天到了,萬物復甦,貓咪們又到了交配的季節……小區裡不分晝夜、此起彼伏的貓叫聲,也在不斷提醒著你,誰才是這裡真正的主人。不過流浪貓並非外表看上去那樣楚楚可憐,對於其他動物甚至是人類來說,它們實際上是披著可愛外衣的殺手。
  • 在中國,流浪貓每年捕殺的野生動物超過100億
    貓除了捕捉老鼠,還會捕捉鳥類、松鼠、兔子、蝙蝠、蛇、蜥蜴、青蛙,還有很多無脊椎類的昆蟲。也就是說,凡是它們能捉到的動物,它們都吃。貓是非常機敏的機會主義捕食者,它的食譜非常非常廣。如此多的家貓,和以家貓為源輸出的流浪貓,事實上對野生動物構成了巨大威脅。這個威脅到底有多大呢?
  • 到底是餵流浪貓導致鳥減少,還是不餵導致鳥減少,這個需要搞清楚
    副標題:城市流浪貓靠捕鳥填飽肚子並不划算,人類活動才是鳥類減少的主要原因前段時間,某高校教授聯合某自媒體發表了一篇討論「流浪貓導致鳥類減少」的文章,呼籲不要投餵流浪貓,一時間引起了網友的大討論。的確,部分人認為,正是因為流浪貓才導致了現在城市裡「千山鳥飛絕」的現象,那麼流浪貓到底是不是城市鳥類減少的主要原因呢,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它們在城市中的食譜吧。★城市流浪貓的食譜鼠、蛙、各種水果漿果,還有就是鳥、垃圾堆裡的剩菜剩飯和來自人類的投喂。
  • 成小秦:夜讀偶錄——讀《利維坦》有感
    偶讀一文,談中美名校圖書借閱榜,見中國學生閱讀《藏地密碼》、《盜墓筆記》及《天龍八部》之類,不禁汗顏,反觀美國名校圖書借閱榜:
  • 小晨分享:讀《動物世界的漫遊者》有感—艱辛的旅途
    作文題目:讀《動物世界的漫遊者》有感——艱辛的旅途作 者:小晨晨暑假,我讀了捷克作家馬克塔•斯巴科娃/伊娃•巴託娃和加納•K庫爾多諾瓦的作品《動物世界的漫遊者》。通過這本書我知道了鳥類、蝴蝶、魚類和陸地上的很多動物都有遷徒的習性。
  • 導致一個島嶼的物種滅絕,流浪貓的威力有多大?
    流浪動物實際上不是自然的產物,它主要是由人遺棄的寵物以及寵物的後代所組成的類群,一般生活在人類聚集區周邊,也就是我們生活中,在學校、社區以及公園裡的流浪貓,它並不是自然的一部分(野外沒有這個種群)。 生活中,最常見的流浪動物就是流浪貓和流浪狗。 流浪貓是李忠秋研究的主要對象。
  • 【一本好書】讀《活著》有感
    【一本好書】讀《活著》有感 2020-11-21 1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批流浪貓狗小區裡被毒死 有人叫好有人哭
    對於這樣的行為,有人為這些死亡的流浪動物哭泣,但也有人竟為這種殺害流浪動物的行為叫好。  大批流浪動物人為原因死亡  家住四方區的市民陳女士給本報打來電話反映,她所住的四方實驗小區內,原先有不少流浪貓狗,很多有愛心的居民把家裡吃剩的飯菜拿出來,餵這些流浪動物。但最近幾個月時間,突然有大批流浪貓、狗被人毒死。
  • 你的愛心,不是盲目的餵養,給流浪貓一個安心的家最重要
    很多人居住地方附近,總能看到很多的流浪貓,也會看到在小區角落旁,看到有些餵養流浪貓的袋子或者盆子,可是這樣的餵養流浪貓,真的好嗎?愛貓人士為什麼現在變成貶義詞了?餵流浪貓確實會造成安全隱患以及生態壓力,我也認識不少個餵流浪貓的,沒法說,不好勸,怎麼都覺得自己是對的,希望她們在餵養的同時能抓著做做絕育吧,最煩的是餵的時候不分脾氣好不好,抓著做絕育的時候挑揀脾氣好不好,脾氣越差的對人的危害越高好不好。
  • 不要讓流浪貓成為生態平衡的破壞者
    這裡的熱帶雨林景觀令人流連忘返,這裡的生物多樣性更是一筆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然而,近幾年這裡的生物多樣性卻遭到了威脅,原因竟然是植物園裡的流浪貓。貓,是自然界中出色的獵手。流浪貓們優秀的捕獵技能對植物園中的爬行類、鳥類構成了威脅,而兩棲類爬行動物和鳥類又是害蟲的天敵。由於天敵的減少,害蟲們得以滋生。
  • 太陽能電站成鳥類殺手?或可利用AI探究真相
    太陽能電站成鳥類殺手?據《連線》報導,美國掀起太陽能光伏電站熱潮之後,美國公用事業公司發現,多年來,太陽能電站周圍總能發現大量的鳥類屍體。沒有人知道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但這顯然是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了。杜克能源公司的首席環境科學家米斯蒂 · 斯波勒(Misti Sporer)說,「關於太陽能電站對鳥類影響的研究非常少,沒有人知道,太陽能電站周圍鳥類死亡的原因。」事實證明,僅僅是獲取太陽能電站周圍鳥類死亡的數據就具有挑戰性。
  • 讀《昆蟲記·蟬》有感
    來之不易的幸福——讀《昆蟲記·蟬》有感        中山路小學五(7)班 李若妍
  • 澳大利亞發現了體型像野狗,能叼6公斤重巨龍的「不常見」流浪貓
    原本作為寵物的貓,隨著時間的推算,現在澳大利亞最棘手的是外來入侵物種,每年不少於30億隻動物在流浪貓的指甲下死亡。 根據澳大利亞的新研究,流浪貓顯示了小型野狗一樣的反常的行動,抓著重量數公斤的穿山鼠蜥蜴,吃著重量約30公斤的袋鼠屍體,拖著它。
  • 老莊文化:大樹參天——讀《道德經》有感
    老莊文化:大樹參天——讀《道德經》有感兩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有一位大聖大智者,窮其畢生精力,給後人栽下了一棵參天大樹。這位智者,就是被我國三大教派之一的道教尊奉為教祖的老子。他的《道德經》有如一棵冠頂參天、四季長青的智慧之樹,蔭庇後人、惠及子孫。
  • 認識動物,也能更好地認識這個世界
    通過認識動物,我們不僅能更好地旅行,也能更好地認識這個世界,甚至更好地去思考我們的生活。今天的書單,無論是在旅行中對動物的觀察,還是由對動物的熱愛而激發出的旅行,或是動物科普著作,都在告訴我們,人類與動物的關係,人類看待動物的方式,如何塑造了我們今天的生態和文明世界。
  • 書單|認識動物,也能更好地認識這個世界
    通過認識動物,我們不僅能更好地旅行,也能更好地認識這個世界,甚至更好地去思考我們的生活。今天的書單,無論是在旅行中對動物的觀察,還是由對動物的熱愛而激發出的旅行,或是動物科普著作,都在告訴我們,人類與動物的關係,人類看待動物的方式,如何塑造了我們今天的生態和文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