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一個島嶼的物種滅絕,流浪貓的威力有多大?

2021-01-15 騰訊網

2015年,南京大學李忠秋受西藏高原生物研究所的楊樂老師邀請,到藏北羌塘高原進行野生動物調查。

在下山的車上時,瞧見這一幕:三隻流浪狗正在圍攻兩隻藏原羚,後背上被咬的血淋淋,傷口清晰可見,經過救治最終還是死掉了。

這一幕引發了李忠秋對流浪動物地細緻思考:流浪動物到底對於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包括青藏高原上的野生動物,包括城市生態系統中的一些小鳥小獸,有哪些影響或威脅?

流浪動物實際上不是自然的產物,它主要是由人遺棄的寵物以及寵物的後代所組成的類群,一般生活在人類聚集區周邊,也就是我們生活中,在學校、社區以及公園裡的流浪貓,它並不是自然的一部分(野外沒有這個種群)。

生活中,最常見的流浪動物就是流浪貓和流浪狗。

流浪貓是李忠秋研究的主要對象。

大概一萬年前,在中東的新月地帶,野貓跟人類有了密切接觸,並開始被馴化。之後的一萬年,尤其是工業革命後的幾百年,家貓成了最成功的的入侵者,隨著人的擴張開始迅速擴散到世界各地。

繁殖期間,雄性流浪貓的活動範圍大概是5公頃,在非繁殖期只有3公頃。

流浪貓的祖先歐洲野貓,在繁殖期的活動範圍能達到1200多公頃,而在非繁殖期,雌貓的活動範圍也在300公頃左右。

貓捉老鼠的思維在我的腦海裡根深蒂固,但在2020年自然界世界攝影大賽的金獎作品中,打破了我對貓的認知。

這份作品記錄了美國加州聖拉斐爾一個野生動物救護站一年裡被貓致死或致傷的野生動物。2019年他們救助了321隻這樣的動物,但只救活了其中的89隻,在剩下的232隻死亡的動物裡,貓還捕捉了鳥、松鼠、兔子、蝙蝠、蛇、蜥蜴、青蛙以及無脊椎類的昆蟲。

由此可見,貓的捕捉範圍非常非常廣。

如此多的家貓,以及以家貓為源輸出的流浪貓,對野生動物構成了巨大威脅。

2013年,美國的兩位保護生物學者Scott Loss和Peter Marra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一篇關於美國全境每年被流浪貓和散養貓捕獵的野生動物數量的文章,此文章一發表出來就引起了巨大爭議,同時也震驚了很多生態學家、動物學家。

他們從未想過貓的年捕獵總量竟然高達百億以上,同時震驚的是還會導致島嶼上的物種滅絕。

1894年,幾位燈塔守護者登上了史蒂芬島,他們隨身帶了一隻貓,叫Tibbles。Tibbles迅速地成為了島嶼的主人,大肆捕捉小鳥小獸。不到一年的時間,史蒂芬島異鷯就此滅絕。

也就是說,一隻貓,在一年時間內,就毀滅了一個島嶼特有物種。

據美國史密森保護生物學研究所的統計,至少有63個物種的滅絕或多或少跟貓的引入有關。

在中國,貓對野生動物的年捕食量達到了百億級別。

為什麼流浪貓的種群會如此繁盛?

有很多愛心人士的投喂,通過我們的生活垃圾,獲得穩定的食源。

獲得人類保護,生病的流浪貓有時會被愛心人士送到寵物醫院救治

繁殖速度快

在城市生態系統中,流浪貓缺乏天敵。

一個健康的生態系統應該是金字塔形的,越下層的等級,數量應該越多。

怎樣才能抑制流浪貓繁殖呢?

國際上對流浪動物的種群管理主要有三個:收容、安樂死、TNR

若流浪動物種群不大,放到收容站是沒有問題的,同時,注意不要過多的消耗人力物力財力。所以有些國家採用了安樂死的辦法,保護本土物種。獵殺動物是件很殘忍的事情,現在大多數國家用TNR來控制外源輸入,但效果可能大打折扣。

對於家貓來說,如果你養了貓,儘量不要散養,既能減少疾病感染,也能避免它捕獵野生動物。第二,不要遺棄,這是源頭上的問題,可以保證流浪貓種群不會繼續增加。

相關焦點

  • 地球上有142種生物滅絕,罪魁禍首找到了,居然是流浪貓
    地球上有142種生物滅絕,罪魁禍首找到了,居然是流浪貓大家都知道,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人類的文明也是越來越先進,但是同時也消耗著地球上大量的能源,而能源的消耗,直接導致了地球生態系統遭到了大規模的破壞,也使得大量的物種因為人類的發展而走向的滅絕,而在滅絕的過程當中,有一部分生物人類並沒有直接參與,但是也是因為人類的原因,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流浪貓
  • 夏威夷僧帽海豹離奇死亡,導致瀕臨滅絕,兇手居然是貓屎
    這有好也有壞處,比如,許多的物種因為人類而毀滅,地球生命力報告2018》顯示,從1970年到2014年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消亡了60%。僧帽海豹的離奇死亡有許多時候,生物並非被人類直接毀滅,而是因為人類對生態系統的改變,而遭受了滅絕的厄運。
  • 滅絕滋生滅絕: 一個物種的滅絕會導致更多物種滅絕
    研究人員還發現,一個物種的滅絕會在整個生態系統中引起連鎖反應,使其他物種也容易遭受同樣的命運。也就是說:滅絕正在滋生滅絕!隨著物種滅絕速度加快,科學家們正在爭分奪秒,爭取在這些脆弱的生命消失前好好研究它們。
  • 在中國,流浪貓每年捕殺的野生動物超過100億
    如此多的家貓,和以家貓為源輸出的流浪貓,事實上對野生動物構成了巨大威脅。這個威脅到底有多大呢? 流浪動物的生態威脅2020.12.13 廣州大家下午好,我是李忠秋,來自南京大學。非常開心能有這樣一個機會來分享我們的研究,我今天想講的是流浪貓的生態威脅。
  • 300萬年的長期缺氧導致了毀滅性的物種滅絕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有力地支持了這樣的理論,即大約4.44億年前,地球海洋中的缺氧導致了毀滅性的物種滅絕。新的結果進一步表明,這些缺氧(幾乎沒有氧氣)的條件持續了300多萬年,遠遠長於我們星球歷史上類似的生物多樣性崩潰時期。
  • 真的是人類活動導致了物種滅絕嗎?可能人類不用完全背這個鍋
    如果一個物種的剩餘數量足夠少,一場森林火災,一場乾旱,甚至性別比例的隨機變化都可能最終導致該物種滅絕。雖然人類活動導致許多物種滅絕,例如,巴巴裡獅、袋狼或渡渡鳥等等,但絕大多數滅絕發生在人類出現前。古生物學家們像偵探一樣,他們通過化石樣本採集滅絕數據,到目前為止,對滅絕事件有了相對清晰的認識。氣溫變化是一個重要因素,在地球歷史上,幾乎每一次全球氣溫的大幅上升或下降都導致了許多不同生物的滅絕。
  • 流浪貓的危險,超乎你的想像
    小動物的死神流浪貓對城市的消極作用,首當其衝的就是對城市物種的影響。有科學家對流浪貓的捕食習性做了研究,發現它們最喜歡的捕獵對象是哺乳類動物,其次是鳥類,其他的有脊椎動物,以及無脊椎動物。另外,流浪貓比較喜歡捕食體重在200克以下,尤其是100克以下的動物。
  • 我們要拯救物種的滅絕
    歸根結底,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核心問題,是在滅絕速率回歸到前人類時期的水平之前,會有多少現存荒野和荒野之中的物種離開這個世界。現在,前人類時期的範圍穩定在了每年每100萬物種中有1~10個物種滅絕。從人類生命周期的角度計算,這一滅絕速率是極小的,從自然保護的角度來看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值得注意的是,當今尚有多達600萬個物種未被科學界發現)。同時,這也意味著,雖然全球掀起了富有英雄主義色彩的自然保護運動,但目前已知物種的滅絕速率還是接近於前人類時期的1000倍,而且仍在加速。一切生物系統中止不住的大出血只會導致一種結果:有機體的死亡和物種的滅絕。
  • 只有人類會導致物種滅絕嗎?並非如此,這些物種自身容易滅絕
    如果說有什麼現象對於生物種群來說是可怕的,那應該就是滅絕了。一旦物種滅絕之後,就永遠沒有在地球舞臺上亮相的機會了。雖然地球生物史只有幾億年,但是在這段期間內地球上就已經發生過了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幾乎每次事件都會導致地球上80%的物種消失。滅絕事件過去一段時間後又會有一批新物種出現,地球所有的物種似乎都在經歷著這樣一個輪迴,以至於有說法認為人類未來或許會經歷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事件。
  • 猶加敦半島有個隕石坑,專家說:也許是坑中的礦物,導致恐龍滅絕
    後來,希爾德布蘭教授發現沉澱物種含有金屬銥和石英微粒,而巖石則是曜巖的玻璃風化物。據此,希爾德布蘭教授可以肯定在6600萬年前,確實發生過一次威力巨大的小行星撞擊地球事件。那究竟有多大的威力,能讓地球物種滅絕呢?
  • 第一個因人類而滅絕的物種
    在熱帶叢林中無拘無束的繁衍了數個世紀後,這一物種因為人類而過早的迎來了自己的末日,要知道人類抵達這座島嶼還不足百年。人類對捕獵的嗜好,對棲息地的破壞,同時還帶來了入侵物種,抹殺了渡渡鳥數百萬年的進化,輕而易舉的就讓它從地球表面上消失。
  • 一種生物滅絕了,有沒有可能重新進化出同樣物種來?
    甚至會幻想要是能讓它們復活,那該多好。 最近就有一個振奮人心的科學發現:一種曾被認定徹底滅絕的生物,居然神奇地「原地復活」了。不僅如此,該生物「滅而復生」的過程為人類揭示了新的自然演化奧秘:一種生物滅絕了,居然還能重新進化出同樣物種來。
  • 火山爆發的威力無人可擋,生靈塗炭,宛如核彈爆炸
    有許多陸地、島嶼,都是由火山爆發沉積出來的。火山爆發之後,所帶來的一系列自然危害更為致命。酸雨,泥石流,溫度下降,從而導致物種的滅絕。而火山的威力究竟有多大呢?整個地球的環境會受到長時間的影響,甚至可以造成小範圍的物種滅絕。
  • 氣候變化可能導致古代人類物種滅絕
    學者們對我們目前的排他性有很多爭論。一些人提出,智人更好的技術能力可能使我們比其他人更有優勢。另一些人則認為,我們可能吃的食物更多樣化,或者比其他人類更擅長跑步。 與此同時,其他研究人員假設,鑑於高水平的混種繁殖,也許一些人科動物並沒有滅絕,而是與我們的基因庫完全融合。
  • 是什麼導致人類未來可能走向滅絕?
    然而,在現實中也不一定不會發生導致人類大規模滅亡的災難,2020冠狀病毒算是給人類敲響了警鐘。因此,如果人類滅絕不是一個電影情節,而是一個迫在眉睫的現實呢?這似乎是一個聳人聽聞的問題,但事實上,世界各地的幾十名研究人員每天都在努力解決這種可能性,以及我們如何避免這種可能性。
  • 已滅絕的物種在不斷出現,難道是物種在輪迴?
    不知道喜歡科學的小夥伴在最近有沒有注意到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常常會發現一些新的物種出現,並且有不少的物種在此前都已經宣告滅絕,這是為什麼呢?很多人或許會認為這些物種在統計上出現了某些的缺漏,才導致人們誤以為他滅絕,實際上這樣的說法確實也有道理,但是這種現象的出現或許會引起人們更加深刻的思考,在2020年這個地球出現了太多的變化,難道物種出現,也預示著地球的環境正在改變嗎?
  • 長江白鱘滅絕,近年來國內還有哪些滅絕物種?
    該論文中稱,預計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滅絕。長江白鱘早在2005-2010年時已經功能性滅絕,功能性滅絕是指其生存環境遭到破壞,在自然狀態下喪失了繁殖能力,甚至喪失生存能力。長江白鱘將是繼白鱀豚和長江鰣魚之後,第三種被宣布功能性滅絕的長江流域特有物種,它們被滅絕的原因差不多,都是長江流域的濫捕濫撈,人類的貪慾導致了這些生物滅絕。先前已經有兩種長江流域特有物種,分別是白鱀豚和長江鰣魚。長江鰣魚已經實現人工養殖,而長江白鱘則無人工養殖個體。
  • 2018年已滅絕和2019將要滅絕的物種
    有一些物種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幾百萬年,但在2018年卻永遠地消失了。在新的2019年,仍有物種面臨滅絕的危險。在國際鳥類保護組織(BirdLife International)的最新報告中,科學家稱,2018年有三種鳥類滅絕。
  • 物種滅絕有多可怕?會發生連鎖反應,導致地球生態系統崩潰!
    地球是一個環境非常溫和的生命體星球,自地球誕生以來,地球就孕育出了很多生命,這些生命也都十分依賴地球的環境,每個物種都在地球的環境中和平生長,每個物種要想更長遠的發展下去,必須遵循大自然的發展規律。地球的大自然是要維持生態平衡的,只有這樣地球的生態環境才能穩定的,因此地球的所有物種都有天敵,天敵的出現能夠控制某一生物的生長與繁殖,防止某一物種過度生長繁殖,破壞地球的生態環境。
  • 全新世滅絕事件——物種滅絕的背後人類是應該取利還是保衛?
    就大型哺乳動物而言,在北美洲就有33種滅絕;南美洲有46種;澳洲有15種;歐洲有7種;撒哈拉以南非洲只有2種。差不多所有源自南美洲的大型哺乳動物(重於100公斤),包括在南北美洲生物大遷徙中遷往北美洲的也都滅絕了。各大洲中只有南美洲及澳州涉及科以上分類的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