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電站成鳥類殺手?或可利用AI探究真相

2020-08-17 光伏人

太陽能作為一種完全可再生的綠色資源,對地球來說有百利而無一害。然而,近年來科學家發現,太陽能電站可能對鳥類有致命影響。

太陽能電站成鳥類殺手?

據《連線》報導,美國掀起太陽能光伏電站熱潮之後,美國公用事業公司發現,多年來,太陽能電站周圍總能發現大量的鳥類屍體。沒有人知道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但這顯然是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了。

因此,2013 年,一群公用事業人員、學者和環境組織聚集在一起,組成了「鳥類 - 太陽能研究小組」(Avian Solar Working group),一起制定策略,試圖減少美國各地太陽能電站中的鳥類死亡案例數量。

杜克能源公司是北卡羅來納州的一家電力公司,也是研究小組的成員。杜克能源公司的首席環境科學家米斯蒂 · 斯波勒(Misti Sporer)說,「關於太陽能電站對鳥類影響的研究非常少,沒有人知道,太陽能電站周圍鳥類死亡的原因。」事實證明,僅僅是獲取太陽能電站周圍鳥類死亡的數據就具有挑戰性。

2016 年的一項研究估計,美國數百個太陽能電站每年可能殺死近 14 萬隻鳥。雖然這還不到被火力發電廠(通過碰撞、觸電和中毒)殺死的鳥類數量的十分之一,但研究人員預計,未來隨著計劃中的太陽能電站投入使用,這一數字將增加近三倍。

人們仍然不清楚太陽能電站和鳥類死亡之間的聯繫。一種主要的理論認為,鳥類將太陽能電池板發出的強光誤認為是湖面,俯衝而下,然後造成了死亡。然而,斯波勒認為,這種假設是從人類的角度出發的,鳥類看東西的方式和人類一樣嗎?我們需要收集更多的數據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答案。

AI 觀鳥

今年早些時候,美國能源部同伊利諾斯州阿貢國家實驗室的研究團隊籤署了一份 130 萬美元的合同,希望開發一個人工智慧平臺(AI Bird Watcher),用於研究美國各地大型太陽能電站中的鳥類行為。研究人員希望,系統收集到的數據能幫助鳥類學家解開謎團。生物物理科學家濱田文子(Yuki Hamada)是該項目的負責人,她說,「重要的是要減少太陽能對環境的各種形式的影響,這些鳥類問題令人擔憂,也是可再生能源行業希望了解並解決的問題。」

美國只有幾個地區有規定,要求太陽能電站運營商報告其電站的鳥類死亡情況,而大多數美國的大型太陽能電站都不需要關注這些事情。並且,即使那些需要提交報告的公司,在收集高質量數據的能力上也有諸多限制,可能只能每月派調查員去太陽能電站清點一次鳥類屍體。雖然這有助於太陽能電站了解有多少鳥類死亡,但並不能提供它們因何而死的線索。他們需要實時觀測數據。

軟體技術挑戰

計算死鳥數量是高重複性、令人討厭的任務,這正是人工智慧擅長的事情。但實際上,在太陽能電站中部署該系統充滿了技術挑戰。可以說,最困難的任務是,如何教會機器學習算法在複雜環境中有效地識別鳥類。鳥類的大小、形狀和顏色各不相同,這就意味著算法必須對 「鳥」 這個抽象概念有充分的理解,才能識別出它們是在空中飛行,還是在太陽能電池板上棲息。

亞當 · 希曼斯基(Adam Szymanski)是阿貢實驗室的一名軟體工程師,他正在領導該實驗室人工智慧鳥類觀察者的開發。他說,現在所用的機器視覺軟體是從他的另一個自動探測空中小型無人機的項目中發展出來的。無人機沒有像鳥一樣的翅膀,也沒有腿,所以教會算法識別無人機相對簡單。但是,若要將算法用於檢測鳥類,則需要阿貢實驗室團隊在數千張圖像中仔細地對鳥類進行標記,以便將它們用作算法的訓練數據。

希曼斯基說:「我們正在研究的機器學習研究有點獨特,我們不只是想對一張圖像中的物體進行分類。它必須隨著時間的推移對快速移動的物體進行分類。鳥在飛行時,在一些幀中你會看到一個點,在其他幀中你會看到它的翅膀,我們需要跟蹤在攝像機視野中快速飛過的鳥類。」

硬體技術挑戰

該系統的硬體也面臨一些挑戰。太陽能電站往往位於偏遠地區,這裡通常也沒有機器學習所需要的基礎設施。附近沒有數據中心,網絡帶寬有限,甚至電力都很難獲得。希曼斯基說,「你會認為太陽能電站應該有電,因為它們生產電。但是這些硬體沒有與電池板連接的電源插座。」這意味著,運行鳥類觀測算法的硬體必須是資源節約型的,因為它將使用電池或自帶的小型太陽能電池板,同時還必須處理大量的實時數據。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阿貢國家實驗室團隊正在使用由 Boulder AI 公司開發的監控行人和車輛交通的商用硬體。Boulder AI 公司的小型攝像系統是為邊緣計算而設計的,研究人員將其安裝在了太陽能電池板上。

今天,濱田文子和她的團隊正在從安裝在伊利諾斯州附近的兩個太陽能電站的攝像機中收集訓練數據。科學家們計劃將逐步擴大該項目,覆蓋美國各地的幾十個商業和政府太陽能電站,但新冠病毒疫情拖延了這一進度。起初,阿貢國家實驗室的人工智慧系統只是試圖正確識別進入其視野的鳥類,但希曼斯基表示,最終它將足夠複雜,能夠區分少數幾種鳥類的行為,比如棲息在太陽能電池板上或撞向太陽能電池板。

這些數據將對研究人員至關重要,他們最終的任務是尋找防止太陽能電站鳥類死亡的解決方案。這還將幫助他們了解當地環境,如天氣或一天中不同時間,是如何影響鳥類行為的,或者可以確定其他可能導致鳥類死亡的原因。斯波勒說:「在沒有人類在場的情況下,能夠看到鳥類與場地的互動是非常有益的。這項技術讓我們得以窺探到一個我們通常看不到的世界,同時讓我們以對野生動物影響最小的方式進行相關研究。」

免責聲明:該文章為轉載內容,文中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相關焦點

  • 太陽能電站為何變成鳥類殺手?人工智慧或可給出答案
    太陽能作為一種完全可再生的綠色資源,對地球來說有百利而無一害。然而,近年來科學家發現,太陽能電站可能對鳥類有致命影響。太陽能電站成鳥類殺手?據《連線》報導,美國掀起太陽能光伏電站熱潮之後,美國公用事業公司發現,多年來,太陽能電站周圍總能發現大量的鳥類屍體。沒有人知道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但這顯然是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了。
  • 太陽能電站為何變成鳥類殺手?人工智慧或可給出答案
    太陽能作為一種完全可再生的綠色資源,對地球來說有百利而無一害。然而,近年來科學家發現,太陽能電站可能對鳥類有致命影響。太陽能電站成鳥類殺手?杜克能源公司的首席環境科學家米斯蒂 · 斯波勒(Misti Sporer)說,「關於太陽能電站對鳥類影響的研究非常少,沒有人知道,太陽能電站周圍鳥類死亡的原因。」事實證明,僅僅是獲取太陽能電站周圍鳥類死亡的數據就具有挑戰性。2016 年的一項研究估計,美國數百個太陽能電站每年可能殺死近 14 萬隻鳥。
  • 世界最大太陽能電站帶來生態問題:烤焦上空飛鳥
    其中,太陽能被認為是唯一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天然能源。不過,最新的研究事例證明,不科學的太陽能利用依舊會給生態帶來破壞。位於美國加州和內華達州交界的莫哈韋沙漠的伊凡帕太陽能發電站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發電站,佔地8平方公裡。
  • 尋找光伏電站的「影子殺手」:解析組串逆變器諧振脫網現象
    OFweek太陽能光伏網 前不久筆者在西北走訪時,據業主反映我國西北某個百MW級大型地面光伏電站,使用了組串式逆變器解決方案,電站出現了大面積脫網現象,給業主造成了近千萬的經濟損失。此事件再次點燃了大家對組串逆變器大面積組網帶來諧振脫網風險的擔憂。組串式逆變器並聯諧振問題被業內稱為光伏電站的「影子殺手」。
  • 三亞老師用太陽能板發明「家庭電站」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連日來的高溫引發的用電超負荷,讓三亞的人們不時遭遇停電的尷尬。而在三亞工作的高鴻升老師則利用太陽能板,發明了「家庭電站」裝置,有望打破時不時就停電的情況。據悉,研製該「家庭電站」共花費萬元,歷時4個月左右,該裝置可供電視機、空調、電磁爐、電風扇等工作3—5小時,目前主要應用於教學,將申請發明專利。
  • 太陽能電站成清潔機器人首個商用級目標市場
    科沃斯擁有18年家用清潔機器人產品的領先技術與研發經驗,科沃斯銳寶致力於將在家用領域積累的高標準清潔技術延伸至商用級市場,實際應用數據統計顯示:太陽能電池板被機器人清潔後可恢復至原始發電功率的99%以上。
  • 火力發電同價的新型高倍聚光太陽能光伏電站
    常州旭王新能源有限公司開發的這款新型高倍聚光太陽能光伏電站,採用了目前國內唯一在高倍聚光太陽能電站中使用的玻璃銀鏡二次聚光反射的光路設計(與美國SolFocus公司的太陽能電站聚光方式相像,但光路設計不同,不侵權),解決了國內高倍聚光太陽能光伏電站一般採用高分子材料壓鑄或玻璃上加矽膠(也是高分子材料)的菲涅爾透鏡壽命不確定性的難題,使得該高倍聚光太陽能光伏電站具有25年以上的使用壽命。
  • 給農村安裝光伏電站用戶關於遮擋問題的幾點忠告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在農村,許多鄉親們裝起了光伏電站,那份熱情和10年之前安裝太陽能熱水器有點相似,但在運維過程中卻存在本質的不同,很多人也因運維方面存在誤區,致使電站收益不理想,這裡筆者給農村光伏電站用戶提出這樣一點忠告。
  • 光伏電站逐步普及,且看太陽能怎麼發電
    那麼太陽能怎麼發電,為什麼能帶動扶貧呢?  太陽能怎麼發電?  太陽能發電是將來自地球外部天體的能源(主要是太陽能)轉化為人類可利用的電能的過程。太陽能發電主要包括:光熱發電與光伏發電兩種形式。對於光熱發電,因為太陽能熱水器的普及,大家可能會比較熟悉。太陽能光熱發電過程可總結為:光—熱—電的轉換過程。
  • 光伏電站選址的必備條件:太陽能輻射數據
    開發光伏電站項目,太陽能資源條件應該是投資商最關心的前提條件之一。因為光伏發電是靠天吃飯,太陽能資源條件直接決定了你的項目收益。那應該如何判斷一個地方的太陽能資源呢?  一、太陽能輻射數據的來源  太陽能資源數據的來源有很多,所付出的成本也不盡相同。
  • 太陽能雨棚 年均可發電200萬度
    作為天津市首座兆瓦級大型光伏建築一體化併網發電項目,同時也是國內最大的建築屋頂非晶矽併網光電建築一體化示範項目,天津西站太陽能光伏電站目前進入系統聯調階段,下月底可實現併網發電。  雨棚鋪太陽能電池板  在西站站臺雨棚頂部可以看到,西站建築兩翼共有28個站臺雨棚,一塊塊太陽能電池板整齊鋪設其上。「雨棚面積達3.6萬平方米,約4萬塊太陽能電池板,設計容量1884千瓦,就是這些電池板不斷吸取太陽能量,轉化成綠色電能。」
  • 最新光伏發電價格政策調整對家庭電站太陽雨太陽能價格是否影響
    家用太陽能電站發電不僅滿足用電需求,而且「用剩」的電「賣給」國家電網,賺取金錢補貼,儼然將家庭用電發展成了一種投資。在國內眾多太陽能品牌中,太陽雨太陽能價格多少有著最高的關注度,眾多家庭始終抱著觀望的態度審視著家用電站市場, 2017年年底下發的《關於2018年光伏發電項目價格政策的通知》卻牽動了整個市場的心。
  • 未來,太空中的太陽能電站,可以解決人類能源的需求
    近年來,可再生能源技術得到了飛速發展,效率不斷提高。和更低的成本。風力發電場和太陽能發電場僅在颳風或曬太陽時才產生能量-但是我們每天都需要全天候供電。最終,我們需要一種能夠大規模存儲能量的方法,然後才能轉向可再生能源。
  • 中國彎道超車,建設世界首個空間太陽能電站,2030年投入使用
    所以各國專家都在積極開發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為了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太陽能的利用效率,為人類創造更多的價值。科學家提出通過空間太陽能發電站的建設可以解決能源短缺的問題,這將會改變能源的格局。空間太陽能電站,最早是由美國的一位科學家提出。其是指在空間內將太陽能轉化成電能,再通過無線能量傳輸方式傳輸到地面的電力系統。其運行需要在地球的運行軌道上搭建一個由太陽能電池組成的巨大矩陣。
  • 中國首座太陽能光熱示範電站:追光逐日德令哈
    晚秋時節,本報記者趕到這座位於柴達木盆地東北邊緣、祁連山腳下的「光熱之都」,探訪中國首個大型太陽能光熱示範電站。  勾勒金色之城天際線新高度  上午10時,我們乘車出發,趕往位於距離德令哈城區約7公裡的太陽能光熱產業園區。
  • 光伏太陽能環境監測系統保障光伏電站平穩運行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能源短缺以及環境汙染現象日益突出,人們逐漸重視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和應用。由於太陽能具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清潔無汙染、人類能夠自由利用等特點,充分利用太陽能進行光伏發電,能夠有效緩解我國環境汙染、能源短缺問題。
  • 青海省高起點開發利用太陽能資源 優化發展環境
    今年下半年,在青海新能源開發建設的主戰場柴達木盆地,總裝機均為200兆瓦的國投華靖首批10兆瓦光伏電站和國電龍源一期20兆瓦光伏電站先後實現併網發電,這不僅標誌著柴達木盆地太陽能發電基地建設邁出堅實步伐,而且預示著高位起步的青海太陽能產業正向著高技術、規模化、可持續方向邁進。
  • 「鳥類殺手」腺果藤
    Credit: 銳景創意科學家發現,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熱帶水域中,有一種樹堪稱鳥類殺手。
  • 光熱發電,太陽能利用的下一個蛋糕
    政策的出臺推動了太陽能熱電的發展,2015年根據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中心各省上報資料統計,我國已建成實驗示範性太陽能熱發電站(系統)6座,裝機規模為1.388萬千瓦;已備案(核准)在建的太陽能熱發電站12座,裝機規模為49.3萬千瓦;開展前期工作的太陽能熱發電站18座,裝機規模約90.1萬千瓦。
  • 太陽能多渠道提升光伏電站業務規模-公告解讀-上市公司-上海證券報...
    上證報訊 太陽能8月27日晚間公布的2018年半年報顯示,1-6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9.90億元,同比降低13.8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41億元,同比增長12.24%,每股收益0.1467元。截至6月末,公司總資產為321.4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