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彎道超車,建設世界首個空間太陽能電站,2030年投入使用

2020-09-15 簡說科學

前言: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以及生產發展過程中,都需要依賴各種各樣的智能設備,這些設備功能的發揮不僅得益於技術的進步,而且還依賴於能源的供應。隨著現在科學技術的升級,人們要想維持更加文明的社會,就需要更多的能源來支撐。早就有科學家提出建設空間太陽能發電站可以解決能源的供應問題,各國都有了不同方面的實踐,我國建設的空間太陽能發電站,有望在2030年建造完成,將成為第一個建成具有實用價值的國家。

根據能量守恆定律,世界上的能源總量隨著使用就會不斷減少,一些能源物質在使用過程中還會形成溫室氣體給地球環境造成一定的損害。所以各國專家都在積極開發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為了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太陽能的利用效率,為人類創造更多的價值。科學家提出通過空間太陽能發電站的建設可以解決能源短缺的問題,這將會改變能源的格局。

空間太陽能電站,最早是由美國的一位科學家提出。其是指在空間內將太陽能轉化成電能,再通過無線能量傳輸方式傳輸到地面的電力系統。其運行需要在地球的運行軌道上搭建一個由太陽能電池組成的巨大矩陣。

空間太陽能電站在空間利用太陽能,不受季節、晝夜變化的影響,接收的能量密度高,每平方米就能接收電能1353瓦,這是地面平均光照功率的7-12倍。這也就意味著空間太陽能可以實現連續24小時無休的發電工作,而且其發電力量相當於地面的核電站。當然,空間太陽能電站也不受大氣的影響,能夠穩定將能量傳輸到地面,非常適合對太陽能的大規模開發和利用。在地球同步軌道,有99%的時間可以穩定接收太陽輻射,向地面固定區域進行穩定的能量傳輸。

就以地面的太陽能發電來說,其不僅要受到陰雨天氣的影響,而且在夜晚也無法繼續發電。其中當太陽能穿過臭氧層之後,能量也被吸收了一半左右。空間太陽能發電站的建設反而可以排除一切幹擾因素來接收太陽能,這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太陽能在傳遞途中的浪費。

這也就是說,空間太陽能電站可以滿足地球各個角落的電能,可以向偏遠地區、海島或是山區供電,還可以靈活用於地面移動目標的供電。當然還可以利用它進行空間燃料生產和空間加工製造,實現空間工業的發展。

而現在,我國有望成為首個建成具有實用價值空間太陽能電站的國家。早在2008年,我國就已經將空間太陽能電站的研發納入規劃。在今年年初,我國首個空間太陽能電站實驗基地也已經在重慶開始了啟動建設。據相關消息透露,在重慶啟動的實驗基地項目,將會在2021-2025年建設中小規模平流層太陽能電站並實現併網發電,在2025年之後將開始建設大規模的空間太陽能電站,將在2030年建造完畢並投入使用。

關於空間太陽能電站的研發,多國現在都已提上日程。據說其功能不光是實現能源的取用不竭,還和月球資源的開發有一定的關係。諷刺的是,美國是最早提出的理念,但中國將會第一個完成實踐。相信隨著中國技術能力的不斷提高,將會成為全球首個將科幻變成現實的國家。

相關焦點

  • 中國計劃在2030年建設太陽能空間發電站
    在接受 DeepTech 採訪時,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王立研究員如此介紹。 目前,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正在推進太陽能空間電站項目的研究,王立研究員正是該項目負責人之一。日本的三菱重工在 2015 年開展實驗,將 10 千瓦的太陽能通過微波傳送到了 500 米以外的地方,證明了技術的可行性。俄羅斯和歐洲也有類似的計劃。 中國計劃在 2030 年建設太陽能空間發電站 X-37B 進行的這一實驗讓我們再次將目光聚焦到了人類在實現 「空間太陽能發電」 上的進度條。
  • 中國建設空間太陽能發電站,計劃在2030年建造完成
    然而世界上的能源總量在不斷減少,像煤炭之類的能源物質還會給地球環境帶來一定的損害。為此很多專家都在積極開發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最大限度的提升太陽能的利用效率,為人類創造更多的價值。其中有專家提出,通過空間太陽能發電站的建設或許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甚至將改變能源的格局,而我國計劃在2030年建造完成我國的空間太陽能發電站,屆時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改變呢?
  • 世界首個!國產8英寸石墨烯晶圓問世,中國芯能否「彎道超車」?
    好消息是,我國在碳基晶片方面完全走在世界前列,歷經近20年探索研究之後,以北大彭練矛院士團隊和中科院團隊為代表的中國科技工作者取得了不少重大成果。這個成果將至少從兩方面大大加速中國碳基晶片的研究進程,甚至改變未來世界晶片發展的格局意義一:世界首個可量產的碳基晶圓,證明大規模生產碳基晶片是可行的這塊8英寸石墨烯單晶晶圓是人類首次製備出這麼大尺寸的碳基晶圓,這就證明碳基晶片的量產是完全可行的,像臺積電和三星用於製造傳統矽基晶片的晶圓,尺寸也不過6英寸、8英寸和12英寸而已簡單解釋一下石墨烯單晶晶圓是啥意思
  • 中國計劃在2030年建造完成空間太陽能發電站
    然而世界上的能源總量在不斷減少,像煤炭之類的能源物質還會給地球環境帶來一定的損害。為此很多專家都在積極開發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最大限度的提升太陽能的利用效率,為人類創造更多的價值。其中有專家提出,通過空間太陽能發電站的建設或許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甚至將改變能源的格局,而我國計劃在2030年建造完成我國的空間太陽能發電站,屆時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改變呢?
  • 龍樂豪:要研製長徵九號、空間太陽能電站、重複使用飛行器……
    龍樂豪:要研製長徵九號、空間太陽能電站、重複使用飛行器…… 2020-09-17 15: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齊魯首個PD-1/CTLA-4獲批臨床後,如何實現「彎道超車」?
    十年發展,雙特異性抗體(BsAb)藥物在曲折中迎來曙光,第一個上市藥物曾因銷售額慘遭下架,如今已啟動生產恢復,欲重出江湖,在中國上市,作何信號?國內PD-1/CTLA-4雙抗藥企康方生物、康寧傑瑞你追我趕,齊魯製藥如何突圍?在創新藥的路上如何彎道超車?
  • 美媒:中國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國已在通信領域實現「彎道超車」
    伴隨著中國的發展,已經得到了許多國家的認可與支持,美媒更是評價中國說:中國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國已經在量子通信領域上實現了「彎道超車」。而量子通信技術就在這個領域當中,顯得尤為重要,而中國早在2016年期間,通過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將世界上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
  • 中國首座太陽能光熱示範電站:追光逐日德令哈
    晚秋時節,本報記者趕到這座位於柴達木盆地東北邊緣、祁連山腳下的「光熱之都」,探訪中國首個大型太陽能光熱示範電站。  勾勒金色之城天際線新高度  上午10時,我們乘車出發,趕往位於距離德令哈城區約7公裡的太陽能光熱產業園區。
  • 教育部回應普及幼兒園,中國學前教育布局能否彎道超車?
    教育部回應普及幼兒園,中國學前教育布局能否彎道超車? 撰文丨墨黑紙白 一、有些領域我們必須彎道超車,譬如教育領域 紙白君的文字一向對其他領域的彎道超車是持不認同觀點的,但今天要對教育領域例外,因為這可能是我們社會和國家及個人彎道超車最有效的機會。
  • 中國航天專家建議 地球同步軌道建電站
    太空電站又稱空間太陽能電站,是指在地球同步軌道上運行的超大型太空飛行器,其上安裝著巨大的太陽能電池板或雷射器,將產生的電能通過微波或雷射以無線能量傳輸方式傳輸到地面。美國科幻作家阿西莫夫曾在小說中描述過太空電站。「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王希季認為,這其實有一定理論根據。
  • 太陽能電站成清潔機器人首個商用級目標市場
    11月2日,中國國際新能源大會在江蘇無錫召開,在同期舉辦的國際光伏產業技術標準及智能運維主題論壇上,知名服務機器人企業科沃斯到場,並發表了關於如何運用機器人為光伏電站這一商用級市場進行智能清潔的演講。
  • 不僅要彎道超車,還要勇於換道超車 | 長江評論
    現在的半導體晶片無論大小,都是基於矽晶圓而製造的矽基晶片,從晶片設計、封裝、製造到材料、製造設備,相對於世界最先進水平,我國還是追趕者。而碳基晶圓、晶片將有可能革新晶片的設計製造等關鍵技術,甚至在材料、設備上也會進行革新,為矽基之後的碳基集成電路等第三代半導體技術的創新跨越發展打下良好基礎,專家評論說,能夠助力中國芯「換道超車」。
  • > 投入與回報 解析太陽能投資回本時間 - 光伏電站建設成本
    公告稱,公司擬在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孿井灘投資設立阿拉善盟孿井灘海潤光伏發電有限公司並進行100MW光伏發電項目的建設,預計總投資約89208萬元,其中25%為自有資金、75%銀行貸款。項目公司註冊資本100萬元,公司佔註冊資本的100%。預計2014年3月完成項目公司註冊,項目建設期8個月,2014年併網發電。
  • 中國彎道超車的希望!可抵禦黑客攻擊破解密碼
    美國與中國的貿易戰一直會持續下去,一直到我們高精尖科技能與之互相制約,達成一個新的平衡。在一些美國已經形成了智慧財產權重重壁壘的領域,我們後發很難制人,必須要嘗試一些不同的賽道,進行彎道超車。現在,小天了解到,在量子通信方面,我們實現了彎道超車。但是,光有量子通信還不夠,在量子計算機方面,我們如果能實現彎道超車,那將獲得量子霸權,實現對傳統經典電子計算機的降維打擊!
  • 氫動力飛機將於2030年左右投入商業使用
    空客公司日前公布了三款氫動力飛機的視覺概念圖,並表示氫動力飛機將在2030年到2040年間投入商業使用。他補充道,要讓乘客坐上真正零排放(只排放水和熱)的氫動力飛機,就必須使用以風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為動力生成的氫燃料。
  • 氫動力飛機將於2030年左右投入商業使用
    空客公司日前公布了三款氫動力飛機的視覺概念圖,並表示氫動力飛機將在2030年到2040年間投入商業使用。他補充道,要讓乘客坐上真正零排放(只排放水和熱)的氫動力飛機,就必須使用以風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為動力生成的氫燃料。
  • 龍樂豪:要研製長徵九號、空間太陽能電站、重複使用飛行器……
    中國工程院院士、運載火箭專家龍樂豪在9月17日舉辦的福建省全國航天特色學校建設工程啟動儀式暨工程建設研討會上說。研討會由中國宇航學會、福建省國防科技工業辦公室、福建省教育廳、福建省科學技術協會聯合主辦,是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的特色活動之一。
  • 無需光刻機的光子晶片,正是中國晶片彎道超車的好機會
    在2G、3G、4G時代,中國都是追趕者,但在追趕的同時,中國並沒有忘記布局5G時代。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晶片產業,在現有的晶片領域盡力維持,對下一代晶片技術加大研發,實現彎道超車,如此才能一勞永逸解決晶片問題,甚至反過來鉗制美國。
  • 兆瓦級超導感應加熱技術將投入應用 助鋁加工「彎道超車」
    人民網南昌9月27日電 (記者 秦海峰)日前,「兆瓦級超導感應加熱技術及裝置推廣應用現場交流會」在南昌市江西聯創光電超導應用有限公司召開,記者從會上獲悉,超導感應加熱器即將投入市場應用,有望對整個鋁加工行業帶來技術變革性的替代效應,推動整個行業加熱設備的逐步替換。
  • 氫動力飛機將於2030年左右投入商業使用
    空客公司日前公布了三款氫動力飛機的視覺概念圖,並表示氫動力飛機將在2030年到2040年間投入商業使用。他補充道,要讓乘客坐上真正零排放(只排放水和熱)的氫動力飛機,就必須使用以風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為動力生成的氫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