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計劃在2030年建造完成空間太陽能發電站

2020-09-14 索比光伏網

身處當今現代化的時代之中,我們日常的生活以及生產都需要依賴於各種各樣的智能設備,這些設備功能的發揮除了得益於技術的進步之外,還要依賴於能源的供應,而且隨著技術的升級,人們想要維持更加文明的社會,就需要更多的能源物質予以支撐。

然而世界上的能源總量在不斷減少,像煤炭之類的能源物質還會給地球環境帶來一定的損害。

為此很多專家都在積極開發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最大限度的提升太陽能的利用效率,為人類創造更多的價值。

其中有專家提出,通過空間太陽能發電站的建設或許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甚至將改變能源的格局,而我國計劃在2030年建造完成我國的空間太陽能發電站,屆時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改變呢?

空間太陽能發電站是早在1968年,一位美國的科學家提出的一項太陽能利用方案,按照他的描述,所謂空間太陽能發電站就是在地球的運行軌道之上搭建一個由太陽能電池組成的矩陣。


當然這個矩陣的規模是相當大的,通過這些太陽能電池來吸收更多的陽光,之後將太陽能轉變為電能傳輸到地球之上,通過天線之類的設備予以接受,以滿足人類對能源的需求。

這一方案聽來複雜,但是確實是具有可行性的,為此多年來很多國家的專家都在對此進行研究,其中自然也包括中國。

根據我國專家介紹,通過空間太陽能發電站的建設能夠實現二十四小時的發電,最大限度的減少天氣環境因素的幹擾。

拿普通的地面太陽能發電來說,不僅要受到陰雨天氣的影響,而且夜晚無法繼續發電,而且太陽能穿過厚厚的臭氧層,其能量也被吸收到了一半,而空間太陽能發電站的建設能夠在更近的距離手機太陽能,避免途中的浪費。

如此一來,身處地球的各個角落都能夠享受到太陽能發電的成果,這將大大緩解我國一些貧困山區的用電壓力。


好了,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到這裡,我們下一期再見!

來源:光伏盒子

相關焦點

  • 中國建設空間太陽能發電站,計劃在2030年建造完成
    為此很多專家都在積極開發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最大限度的提升太陽能的利用效率,為人類創造更多的價值。其中有專家提出,通過空間太陽能發電站的建設或許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甚至將改變能源的格局,而我國計劃在2030年建造完成我國的空間太陽能發電站,屆時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改變呢?
  • 空間太陽能發電站將改變能源格局,我國計劃在2030年建造完成
    在較高級別的文明中,他們已經能夠建造包圍恆星的戴森球了,因此他們就能利用整個恆星產生的能量。人類對能量的渴望也是非常強烈的,但是科學家表示,戴森球的結構違反力學規律,是無法建造完成的。但是,有一種戴森球變體,通過發射密密麻麻的衛星繞恆星旋轉,我們也能利用所有的恆星產生的能量。
  • 中國計劃在2030年建設太陽能空間發電站
    在接受 DeepTech 採訪時,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王立研究員如此介紹。 目前,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正在推進太陽能空間電站項目的研究,王立研究員正是該項目負責人之一。日本的三菱重工在 2015 年開展實驗,將 10 千瓦的太陽能通過微波傳送到了 500 米以外的地方,證明了技術的可行性。俄羅斯和歐洲也有類似的計劃。 中國計劃在 2030 年建設太陽能空間發電站 X-37B 進行的這一實驗讓我們再次將目光聚焦到了人類在實現 「空間太陽能發電」 上的進度條。
  • 中國彎道超車,建設世界首個空間太陽能電站,2030年投入使用
    早就有科學家提出建設空間太陽能發電站可以解決能源的供應問題,各國都有了不同方面的實踐,我國建設的空間太陽能發電站,有望在2030年建造完成,將成為第一個建成具有實用價值的國家。其中當太陽能穿過臭氧層之後,能量也被吸收了一半左右。空間太陽能發電站的建設反而可以排除一切幹擾因素來接收太陽能,這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太陽能在傳遞途中的浪費。
  • 繼空間站之後,中國大膽決定研發太空發電站,未來能源將用之不竭
    於是,中國科學家就產生了一個膽大的太空計劃,在月球建造一座發電站。太陽能是人類公認的無汙染、可再生的能源,在世界各地,分布著大大小小的太陽發電站,滿足了數億人類的用電需求。不過,地球上的發電站有一個缺點,因為它是藉助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的,所以對於太陽能的使用並不徹底,中間會經過灰塵、雲層等各種雜質的削弱影響,也就是說,在地球大氣傳播過程中已經損失了高達60%的太陽能。
  • 全球最大太陽能發電站開始運營了!
    這是一個您在未來幾年或許會反覆讀到的標題。太陽能產業的紀錄往往很快被打破。圖片來源:視覺中國。之後幾任「全球最大的太陽能發電站」的地理位置也有可能就在當前紀錄保持者附近。「阿布達比之光」項目並非國家出資,而是阿布達比能源局(Abu Dhabi Power Corporation)與日本丸紅株式會社和中國太陽能光伏企業晶科能源聯合體的合作成果。
  • 羅羅公司計劃2030年在其業務板塊中實現淨碳零排放
    中國航空報訊:日前,羅羅公司在今年的地球日宣布加入聯合國「奔向零碳」計劃,旨在引領可持續動力開發,在「淨零碳未來」上發揮一定作用。作為「奔向零碳」的一部分,羅羅公司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創造更清潔、更可持續的能源形式,並計劃到2030年在其業務板塊中實現淨碳零排放。羅羅公司還將通過開發新產品和新技術,在2050年在整個行業達到淨零碳排放方面發揮主導作用。
  • 西藏將成為中國太陽能發電量最大省區
    這是該公司2021-2023年戰略計劃的一部分。當地時間周二(11月24日),這家義大利公用事業公司公布了其2021-2030年的戰略,重點是可持續增長和加速能源轉型。Enel計劃未來10年針對全球發電業務、基礎設施和網絡以及客...
  • 科幻小說有望變成現實,空間太陽能發電站即將上線
    但是這些年,我們發現了一種弊端,人類目前所利用的能源大多是燃燒化石燃料所產生的,這樣一來就排放了大量的溫室氣體,造成了全球變暖的可怕局面。為了追求更環保的能源,我們建造了核電站。不過,目前這些核反應堆以裂變為主,裂變後的材料還含有很強的放射性,如果不妥善處理也會對環境造成破壞。而核聚變反應堆更清潔,產物也不含有放射性,但是目前技術上還不允許我們建造出可控的核聚變反應堆。
  • 我國空間站計劃2022年前後完成在軌建造計劃
    驅動中國2020年10月12日消息,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透露: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全線正全力備戰空間站建造任務,力爭2022年前後完成在軌建造。按計劃,未來兩年將進行11次發射任務,先後發射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以及4艘神舟載人飛船和4艘天舟貨運飛船,完成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
  • 我國將於2022年前後完成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計劃
    我國將於2022年前後完成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計劃 科技日報 | 2020-10-22 09:25:27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10月19日在第六屆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上透露,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已經全面轉入空間站建造的任務準備階段,空間站的建成將為商業航天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 中國將在月球上建立發電站,外媒:太厲害!
    我國的探月計劃與之前的太空人登月不同,這一次我國展開對月球的探索是希望可以利用月球上的資源,而不僅僅是登上月球就可以完成了。在2019年中航科技集團提出想要在20世紀中期在月球上建立地月空間經濟區,那麼它的主要作用是什麼呢?又會給我國帶來哪些利益呢?
  • 最近,在太空製造太陽能發電站的研究取得進展,這將「拯救地球」
    空間的好處一種可能的解決方法是在太空中產生太陽能。這樣做有很多好處。一個基於太空的太陽能發電站可以24小時圍繞太陽運行。地球的大氣層也會吸收和反射一部分太陽光線,所以大氣層上方的太陽能電池將會接收到更多的陽光並產生更多的能量。
  • 太空建立太陽能發電站中國進入實踐期,中國太空技術走在世界前列
    由於世界能源的緊張,以及地球環境的持續惡化,現在科學家開始想辦法開闢一個新的途徑,這樣才能夠緩解地球的危機,這方面我們中國科學家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近期中國科學家在太空建立太陽能發電站的科學之路,已經邁出關鍵的一步,這是中國的驕傲。
  • 修建太空太陽能發電站,預計2050年建成,投資或超3000億
    :在太空中打造一座空中三峽發電站,中國實現地月空間計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地月空間是指近地軌道到月球軌道之間的廣闊空間,為了達成2045航天強國的目標,中國科學院院士指出,中國將會在地月空間運輸探測等一系列航天基礎設施,這將為我國搶佔21世紀太空制高點贏得先機。
  • 中國在太陽能發電站放幾千隻羊,出於什麼原理呢?今天算明白了
    在我國一些地區,為了更好的利用太陽能,建造了許多發電站,然而我們發現中國在發電站周邊放了幾千隻羊,這是出於什麼原理呢?對此英國人表示不解,美媒則報導稱值得全球學習。故事的原因還需要我們從發電站的建設談起,一般來說,太陽能發電站的佔地面積較大,因此自然不能將其建設在城市之中,為此考慮到經濟成本!
  • 太空太陽能發電站來了
    2017年,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研究人員概述了一個模塊化發電站的設計,該發電站由數千塊超輕型太陽能電池瓦組成。他們還展示了一塊每平方米僅重280克的瓷磚原型,與卡片的重量相似。
  • 風速傳感器在太陽能發電站的應用技術解決方案
    當能源問題日益成為制約國際社會經濟發展的瓶頸,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開發太陽能資源,從而尋求經濟發展的新動力。中國蘊藏著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其中光伏發電產業於20世紀70年代起步,90年代中期進入穩步發展時期,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產量逐年穩步增加。
  • 太空太陽能發電站給我們提供能源需求,這個項目聽起來有點香
    風能和太陽能發電廠只有在風吹或陽光明媚的時候才能產生能量,但我們每天都需要24小時不間斷的供電。最終,我們需要一種大規模儲存能源的方法,然後才能轉向可再生能源。空間的好處一種可能的解決辦法是在太空中產生太陽能。這有很多好處。一個太空太陽能發電站可以一天24小時地繞軌道直面太陽。
  • 3000億建太空太陽能發電站,預計2050年建成「西瓜視頻」
    :在太空中打造一座空中三峽發電站,中國實現地月空間計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地月空間是指近地軌道到月球軌道之間的廣闊空間,為了達成2045航天強國的目標,中國科學院院士指出,中國將會在地月空間運輸探測等一系列航天基礎設施,這將為我國搶佔21世紀太空制高點贏得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