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電站為何變成鳥類殺手?人工智慧或可給出答案

2020-08-14 DeepTech深科技

太陽能作為一種完全可再生的綠色資源,對地球來說有百利而無一害。然而,近年來科學家發現,太陽能電站可能對鳥類有致命影響。

太陽能電站成鳥類殺手?

據《連線》報導,美國掀起太陽能光伏電站熱潮之後,美國公用事業公司發現,多年來,太陽能電站周圍總能發現大量的鳥類屍體。沒有人知道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但這顯然是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了。

因此,2013 年,一群公用事業人員、學者和環境組織聚集在一起,組成了「鳥類 - 太陽能研究小組」(Avian Solar Working group),一起制定策略,試圖減少美國各地太陽能電站中的鳥類死亡案例數量。

杜克能源公司是北卡羅來納州的一家電力公司,也是研究小組的成員。杜克能源公司的首席環境科學家米斯蒂 · 斯波勒(Misti Sporer)說,「關於太陽能電站對鳥類影響的研究非常少,沒有人知道,太陽能電站周圍鳥類死亡的原因。」事實證明,僅僅是獲取太陽能電站周圍鳥類死亡的數據就具有挑戰性。

2016 年的一項研究估計,美國數百個太陽能電站每年可能殺死近 14 萬隻鳥。雖然這還不到被火力發電廠(通過碰撞、觸電和中毒)殺死的鳥類數量的十分之一,但研究人員預計,未來隨著計劃中的太陽能電站投入使用,這一數字將增加近三倍。

人們仍然不清楚太陽能電站和鳥類死亡之間的聯繫。一種主要的理論認為,鳥類將太陽能電池板發出的強光誤認為是湖面,俯衝而下,然後造成了死亡。然而,斯波勒認為,這種假設是從人類的角度出發的,鳥類看東西的方式和人類一樣嗎?我們需要收集更多的數據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答案。

圖 | 鳥類飛行捕獲視頻。(來源:阿貢國家實驗室)

AI 觀鳥

今年早些時候,美國能源部同伊利諾斯州阿貢國家實驗室的研究團隊籤署了一份 130 萬美元的合同,希望開發一個人工智慧平臺(AI Bird Watcher),用於研究美國各地大型太陽能電站中的鳥類行為。研究人員希望,系統收集到的數據能幫助鳥類學家解開謎團。生物物理科學家濱田文子(Yuki Hamada)是該項目的負責人,她說,「重要的是要減少太陽能對環境的各種形式的影響,這些鳥類問題令人擔憂,也是可再生能源行業希望了解並解決的問題。」

美國只有幾個地區有規定,要求太陽能電站運營商報告其電站的鳥類死亡情況,而大多數美國的大型太陽能電站都不需要關注這些事情。並且,即使那些需要提交報告的公司,在收集高質量數據的能力上也有諸多限制,可能只能每月派調查員去太陽能電站清點一次鳥類屍體。雖然這有助於太陽能電站了解有多少鳥類死亡,但並不能提供它們因何而死的線索。他們需要實時觀測數據。

軟體技術挑戰

計算死鳥數量是高重複性、令人討厭的任務,這正是人工智慧擅長的事情。但實際上,在太陽能電站中部署該系統充滿了技術挑戰。可以說,最困難的任務是,如何教會機器學習算法在複雜環境中有效地識別鳥類。鳥類的大小、形狀和顏色各不相同,這就意味著算法必須對 「鳥」 這個抽象概念有充分的理解,才能識別出它們是在空中飛行,還是在太陽能電池板上棲息。

亞當 · 希曼斯基(Adam Szymanski)是阿貢實驗室的一名軟體工程師,他正在領導該實驗室人工智慧鳥類觀察者的開發。他說,現在所用的機器視覺軟體是從他的另一個自動探測空中小型無人機的項目中發展出來的。無人機沒有像鳥一樣的翅膀,也沒有腿,所以教會算法識別無人機相對簡單。但是,若要將算法用於檢測鳥類,則需要阿貢實驗室團隊在數千張圖像中仔細地對鳥類進行標記,以便將它們用作算法的訓練數據。

希曼斯基說:「我們正在研究的機器學習研究有點獨特,我們不只是想對一張圖像中的物體進行分類。它必須隨著時間的推移對快速移動的物體進行分類。鳥在飛行時,在一些幀中你會看到一個點,在其他幀中你會看到它的翅膀,我們需要跟蹤在攝像機視野中快速飛過的鳥類。」

圖 | 系統觀測到的鳥(紅框),紅線為鳥類降落前的飛行路徑。(來源:阿貢國家實驗室)

硬體技術挑戰

該系統的硬體也面臨一些挑戰。太陽能電站往往位於偏遠地區,這裡通常也沒有機器學習所需要的基礎設施。附近沒有數據中心,網絡帶寬有限,甚至電力都很難獲得。希曼斯基說,「你會認為太陽能電站應該有電,因為它們生產電。但是這些硬體沒有與電池板連接的電源插座。」這意味著,運行鳥類觀測算法的硬體必須是資源節約型的,因為它將使用電池或自帶的小型太陽能電池板,同時還必須處理大量的實時數據。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阿貢國家實驗室團隊正在使用由 Boulder AI 公司開發的監控行人和車輛交通的商用硬體。Boulder AI 公司的小型攝像系統是為邊緣計算而設計的,研究人員將其安裝在了太陽能電池板上。

今天,濱田文子和她的團隊正在從安裝在伊利諾斯州附近的兩個太陽能電站的攝像機中收集訓練數據。科學家們計劃將逐步擴大該項目,覆蓋美國各地的幾十個商業和政府太陽能電站,但新冠病毒疫情拖延了這一進度。起初,阿貢國家實驗室的人工智慧系統只是試圖正確識別進入其視野的鳥類,但希曼斯基表示,最終它將足夠複雜,能夠區分少數幾種鳥類的行為,比如棲息在太陽能電池板上或撞向太陽能電池板。

這些數據將對研究人員至關重要,他們最終的任務是尋找防止太陽能電站鳥類死亡的解決方案。這還將幫助他們了解當地環境,如天氣或一天中不同時間,是如何影響鳥類行為的,或者可以確定其他可能導致鳥類死亡的原因。斯波勒說:「在沒有人類在場的情況下,能夠看到鳥類與場地的互動是非常有益的。這項技術讓我們得以窺探到一個我們通常看不到的世界,同時讓我們以對野生動物影響最小的方式進行相關研究。」

相關焦點

  • 太陽能電站為何變成鳥類殺手?人工智慧或可給出答案
    太陽能作為一種完全可再生的綠色資源,對地球來說有百利而無一害。然而,近年來科學家發現,太陽能電站可能對鳥類有致命影響。太陽能電站成鳥類殺手?據《連線》報導,美國掀起太陽能光伏電站熱潮之後,美國公用事業公司發現,多年來,太陽能電站周圍總能發現大量的鳥類屍體。沒有人知道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但這顯然是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了。
  • 太陽能電站成鳥類殺手?或可利用AI探究真相
    太陽能作為一種完全可再生的綠色資源,對地球來說有百利而無一害。然而,近年來科學家發現,太陽能電站可能對鳥類有致命影響。太陽能電站成鳥類殺手?一種主要的理論認為,鳥類將太陽能電池板發出的強光誤認為是湖面,俯衝而下,然後造成了死亡。然而,斯波勒認為,這種假設是從人類的角度出發的,鳥類看東西的方式和人類一樣嗎?我們需要收集更多的數據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答案。
  • 光伏電站逐步普及,且看太陽能怎麼發電
    那麼太陽能怎麼發電,為什麼能帶動扶貧呢?  太陽能怎麼發電?  太陽能發電是將來自地球外部天體的能源(主要是太陽能)轉化為人類可利用的電能的過程。太陽能發電主要包括:光熱發電與光伏發電兩種形式。對於光熱發電,因為太陽能熱水器的普及,大家可能會比較熟悉。太陽能光熱發電過程可總結為:光—熱—電的轉換過程。
  • 為什麼太陽能發電廠會殺死鳥類?研究人員欲用AI來尋求答案
    但事實證明,僅僅是獲取太陽能設施相關的鳥類死亡數據就已極具挑戰性。雖然該數據還不到化石燃料發電廠殺死的鳥類估計數量(包括碰撞、觸電和中毒等)的十分之一,但研究人員預計,隨著計劃中的太陽能發電廠投入使用,這一數字將增加近三倍。目前,太陽能設施和鳥類死亡之間的聯繫仍不清楚。
  • 村民疑似太陽能光伏發電有輻射 廬山市一光伏電站項目泡了湯
    14日上午,記者趕到華林鎮共同村,在一位村民的帶領下,記者在該村後背一荒山上見到了這個本用於精準扶貧項目的太陽能光伏發電站,一個被拔起的電站柱子倒在小路的一旁,這個總共建有四排太陽能光伏板用於發電的電站,第一排、三排、四排的許多用於支撐光伏板的電站柱都被拔了起來,光伏板的表面出現不少的凹凸起伏,逆變器也被拆除。
  • 世界最大太陽能電站帶來生態問題:烤焦上空飛鳥
    其中,太陽能被認為是唯一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天然能源。不過,最新的研究事例證明,不科學的太陽能利用依舊會給生態帶來破壞。位於美國加州和內華達州交界的莫哈韋沙漠的伊凡帕太陽能發電站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發電站,佔地8平方公裡。
  • 江西太陽能電站監測站
    江西太陽能電站監測站光伏電站技改主要通過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新材料、新技術與光伏發電產業深度融合,將性能指標低下的電站改造成新型智能光伏電站。改造後的光伏電站發電量大幅提升,運營成本顯著降低。專家指出,過去10年,光伏組件、光伏系統成本價格下降90%以上。技術大幅進步、LCOE大幅下降以及現有光伏電站未到壽命期(25年)被替代均是大概率事件。
  • 尋找光伏電站的「影子殺手」:解析組串逆變器諧振脫網現象
    OFweek太陽能光伏網 前不久筆者在西北走訪時,據業主反映我國西北某個百MW級大型地面光伏電站,使用了組串式逆變器解決方案,電站出現了大面積脫網現象,給業主造成了近千萬的經濟損失。此事件再次點燃了大家對組串逆變器大面積組網帶來諧振脫網風險的擔憂。組串式逆變器並聯諧振問題被業內稱為光伏電站的「影子殺手」。
  • 太陽能電站何時能走入我們日常生活?
    去年國內太陽能光伏企業紛紛遭遇歐美「雙反」重創,以致產品大量滯銷、積壓。根據國家戰略部署,「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在西部太陽能資源豐富地區,加快建設太陽能電站。 據國家能源局戰略部署,「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在西部太陽能資源豐富地區,加快建設併網分布式太陽能電站500萬千瓦,重點包括西藏、內蒙古、甘肅、寧夏、青海、新疆、雲南等地區。無疑,這是拉動內需、消納積壓庫存產品,以及支援西部開發建設的重大舉措。那麼,藉此機會,在西部建設太陽能光伏電站有哪些經驗可以汲取,國內太陽能光伏企業又如何破冰迎春呢?
  • 太陽能即可完美解決地球能源問題,為什麼還要折騰核聚變?
    太陽能可能是地球上最豐富的資源之一,假如人類能實現高效利用和儲存電能的話,那太陽可以完美的解決人類的暫時能源問題!為何是暫時?我們來簡單分析下。一、太陽的輻射功率有多大?但實際情況比較慘:1、如果效率只有20%,商業運行已經很高了,那麼將變成7714897260平方米2、如果只能發電4小時,那麼將變成:15429794520平方米3、如果全年只有一半的好天氣,那麼是:30859589041平方米合計需要:30859.6平方千米的太陽能電池陣列!
  • 太陽能電站成清潔機器人首個商用級目標市場
    科沃斯銳寶為何首先選在光伏行業落地應用?這是因為,光伏行業作為全球範圍內迅速發展的一個巨大產業,卻因電站普遍缺乏積極清潔而備受灰塵汙染的「折磨「。權威實驗報告顯示,灰塵正在通過以下三種方式降低電站的發電量:一,灰塵遮蔽到達光伏組件的光線;二,一些酸鹼性較強的灰塵經常侵蝕電池板表面,降低了面板玻璃的透過率;三,灰塵會影響光伏組件表面的散熱,導致光電轉換效率降低。
  • 三亞老師用太陽能板發明「家庭電站」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連日來的高溫引發的用電超負荷,讓三亞的人們不時遭遇停電的尷尬。而在三亞工作的高鴻升老師則利用太陽能板,發明了「家庭電站」裝置,有望打破時不時就停電的情況。據悉,研製該「家庭電站」共花費萬元,歷時4個月左右,該裝置可供電視機、空調、電磁爐、電風扇等工作3—5小時,目前主要應用於教學,將申請發明專利。
  • 嘉興企業可申請安裝自己的光伏電站
    嘉興企業可申請安裝自己的光伏電站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昨天下午,秀洲新區一家工業企業負責人徐先生打進晚報熱線,希望了解企業光伏項目的申請方式和補貼政策,「看了你們的報導以後很受啟發,光伏發電是個大有可為的行業,除了戶用光伏發電之外,我還想了解一下企業用戶如何才能擁有自己的光伏電站
  • 光伏電站選址的必備條件:太陽能輻射數據
    開發光伏電站項目,太陽能資源條件應該是投資商最關心的前提條件之一。因為光伏發電是靠天吃飯,太陽能資源條件直接決定了你的項目收益。那應該如何判斷一個地方的太陽能資源呢?  一、太陽能輻射數據的來源  太陽能資源數據的來源有很多,所付出的成本也不盡相同。
  • 火力發電同價的新型高倍聚光太陽能光伏電站
    而日前常州旭王新能源有限公司開發的一款新型高倍聚光太陽能電站,稱如果以300兆瓦的規模給公司下訂單,公司的每瓦報價為0.80美元,按現在的匯率折合人民幣也只有5元左右。常州旭王新能源有限公司開發的這款新型高倍聚光太陽能光伏電站,採用了目前國內唯一在高倍聚光太陽能電站中使用的玻璃銀鏡二次聚光反射的光路設計(與美國SolFocus公司的太陽能電站聚光方式相像,但光路設計不同,不侵權),解決了國內高倍聚光太陽能光伏電站一般採用高分子材料壓鑄或玻璃上加矽膠(也是高分子材料)的菲涅爾透鏡壽命不確定性的難題,使得該高倍聚光太陽能光伏電站具有25年以上的使用壽命。
  • 中國首座太陽能光熱示範電站:追光逐日德令哈
    晚秋時節,本報記者趕到這座位於柴達木盆地東北邊緣、祁連山腳下的「光熱之都」,探訪中國首個大型太陽能光熱示範電站。  勾勒金色之城天際線新高度  上午10時,我們乘車出發,趕往位於距離德令哈城區約7公裡的太陽能光熱產業園區。
  • 給農村安裝光伏電站用戶關於遮擋問題的幾點忠告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在農村,許多鄉親們裝起了光伏電站,那份熱情和10年之前安裝太陽能熱水器有點相似,但在運維過程中卻存在本質的不同,很多人也因運維方面存在誤區,致使電站收益不理想,這裡筆者給農村光伏電站用戶提出這樣一點忠告。
  • 中國彎道超車,建設世界首個空間太陽能電站,2030年投入使用
    所以各國專家都在積極開發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為了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太陽能的利用效率,為人類創造更多的價值。科學家提出通過空間太陽能發電站的建設可以解決能源短缺的問題,這將會改變能源的格局。空間太陽能電站,最早是由美國的一位科學家提出。其是指在空間內將太陽能轉化成電能,再通過無線能量傳輸方式傳輸到地面的電力系統。其運行需要在地球的運行軌道上搭建一個由太陽能電池組成的巨大矩陣。
  • 埃及將投6.35億美元新建11座太陽能電站
    不久前,埃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管理局(NREA)計劃在該國建設2.2GW風力發電和970MW太陽能發電項目。該計劃是埃及到2022年實現可再生能源對發電的貢獻提高到20... 2020-04-21 近日,世界銀行多邊投資擔保機構(MIGA)為埃及亞斯文省Benban太陽能園區6個光伏電站的運維提供5235萬美元的擔保
  • 太陽能雨棚 年均可發電200萬度
    作為天津市首座兆瓦級大型光伏建築一體化併網發電項目,同時也是國內最大的建築屋頂非晶矽併網光電建築一體化示範項目,天津西站太陽能光伏電站目前進入系統聯調階段,下月底可實現併網發電。  「像西站一樣,目前本市在建的屋頂和牆體太陽能光伏電站項目共有12個,總容量達8兆瓦,多數將於明年竣工,每年產的電能可供8000個家庭用一年。」師生說。  很微弱陽光就能發電  新型太陽能電池板成為西站屋頂發電站的一大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