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我國疫苗之父,一生挽救億萬人,老教授:他若在,何至於此?

2021-01-12 騰訊網

提起屠呦呦,當代中國人都知道她是誰,第一位得到諾貝爾醫學獎的中國本土科學家。但在她的幾十年前,還有一個中國人更加的接近諾貝爾獎,1957年他的研究便被國際科學界列出來。可惜的是,諾貝爾獎不發給去世的人,這獎便付之東流。相信很多人還沒有忘記2003年的非典,病毒肆虐,大家的願望都是健康活著。此時才有衛生部的老人想起當年的他,說若是他還在,何至於此?可到了現如今,記得他的恐怕只有醫學院的人了。

他便是湯飛凡,1897年(清光緒二十三年)出生的湖南醴陵人。湯家條件還算比較好,便讓孩子進了學堂讀書,湯飛凡也十分努力。從小就想著將來要當一個救人的醫生,所以果斷的學了醫,在勤奮努力下,1921年,他從湘雅醫學院畢業,成功拿到醫學博士學位。也是成績足夠優異,接著他又被推薦去哈佛大學醫學院就讀,1929年畢業。當時的祖國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不回國顯然發展會更好,但是湯飛凡有一顆愛國的心,他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回國。

在那個年代,他這種人才並不多,所以回國沒多久就成為了上海中央大學副教授,沒幾年又成為了上海醫學院教授。湯飛凡希望建立中國人自己的醫學體系,從回國開始,他就在研究沙眼。這種病會嚴重影響視力,甚至會造成失明,大部分患病的都是兒童或者少年。現代人可能沒什麼感覺,但在當時這種病的破壞力極強,發病率高達百分之五十多。還有個說法叫十眼九沙,可見其嚴重性。

湯飛凡成立醫學實驗室第一件做的事便是研究沙眼的疫苗,國際上研究這個的學者不在少數,日本有一位叫野口矢的學者提出,沙眼的病原體是顆粒桿菌。他當時已經是沙眼方面的權威專家,所以日本媒體頗為驕傲,湯飛凡便也注意到了這則論文。他站出來質疑,日本人便反駁說你行你來,為了得到結果,湯飛凡便將沙眼病的病毒滴入自己的眼睛。

他跟周城滸進行合作,通過大量的動物和自己,以證據否定沙眼杄菌的發現。他是最早研究支原體的微生物學家之一,1954年之後他對沙眼進行更加仔細的研究,在上百次的實驗後,成功分離出實際上第一株沙眼病毒。1956年,報告一經發出,就得到了國際醫學界的成人,被譽為湯氏病毒。這種病原體後來被命名為衣原體,靠著這項研究,1957年,國際科學界列出的大事,他也赫然在列。

1958年,國際還發獎章給他,但領獎的人卻不是他。因為他當時已經去世,1958年9月30日,湯飛凡在一場特殊的運動過後選擇自盡。那一年,他才61歲,還有很多的研究沒有完成。他只是不想讓一些莫須有的罪名安在自己頭上,不知他看著那些救過的人以大義凜然的模樣站在他面前,會作何感想?其實他本來有機會走的,那是抗戰結束後,哈佛大學對他發出邀請,但他在出發前一夜選擇了留下來。

如果他還活著,或許會是第一個得到諾貝爾獎的中國人,可惜,諾獎不給去世的人。而他的貢獻遠遠不止沙眼,1960年天花在中國絕跡也離不開他的貢獻,是他製成了中國自己的黃熱病減毒活疫苗。也是他在1943年,帶著團隊生產中國首批五萬單位一瓶的青黴素,青黴素在戰亂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抗戰結束後,湯飛凡不僅帶著團隊製作出牛痘疫苗支援,還推動了全國的普種牛痘運動。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他是「中國疫苗之父」,救活億萬國人,卻自殺離世
    湯飛凡主持建立的中央防疫處,在烽火連天的年代生產了中國自己的青黴素、狂犬疫苗、白喉疫苗、牛痘疫苗以及世界首支斑疹傷寒疫苗等眾多疫苗。其研究成果,使中國在消滅天花病毒方面領先世界 16 年。因此,湯飛凡被人們稱為「中國疫苗之父」。此外,湯飛凡還被世界公認為「衣原體之父」,他首次分離出沙眼衣原體,是世界上發現重要病原體的第一個中國人。
  • 一生從醫,表彰時才知他已故去22年,非典時有人感慨:他在就好了
    他被譽為我國的「疫苗之父」,十七年前,當SARS病毒肆虐時,一位在衛生局工作多年的老醫務工作者,在面對記者採訪時,不禁感嘆道:"湯飛凡若在,何至於此! 」湯飛凡何許人也?他是我國微生物學的先驅人物,正是在他的帶領下,我國才有了自己的狂犬疫苗,白喉疫苗,牛痘疫苗,黃熱病疫苗,卡介苗和世界首支斑疹傷寒疫苗。
  • 他是最早接近諾貝爾獎的中國人,最不該被忘記,但卻幾乎無人知道
    今天看到了一篇介紹我國20世紀一位醫學界科學家的文章,看罷五味陳雜。這位科學家叫湯飛凡,他傳奇而悲壯的一生並不算太長,但他留下的醫學成就,造福萬千民眾、後代子孫,可以說他是中國疫苗之父,是最早接近諾貝爾獎的中國人,而我為什麼卻從來沒聽過、看過他的名字呢?教科書上沒有,小說雜文裡也沒有,也許是因為我過於孤陋寡聞......
  • 這個中國人應該獲得諾貝爾醫學獎,但他卻被冠上了各種罪名含恨自盡!
    湯飛凡又名唐兆瑞,中國真正的第一代醫學病毒學者,迄今唯一一名發現世界上最重要的病原體的中國人,他的醫學貢獻拯救了無數中國人,他的醫學成就,讓中國成功消滅了天花病毒,領先世界16年,他的醫學貢獻,讓中國,有了自己的狂犬疫苗,白喉疫苗,牛痘疫苗,黃熱病疫苗以及世界上第一支斑疹傷寒疫苗
  • 醫學史上的7月6日:巴斯德首次使用狂犬疫苗,微生物之父就是他
    1885年7月6日——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首次為一個被瘋狗咬傷的9歲男孩注射了他發明的狂犬病疫苗。 巴斯德(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2.27—1895.9.28)法國著名微生物學家,曾任裡爾大學、巴黎師範大學教授
  • 他不是院士,為何榮獲「人民科學家」稱號?
    9月17日,42人被授予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其中,葉培建、吳文俊、南仁東(滿族)、顧方舟、程開甲等5位科學家榮獲「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這5位科學家中,有兩位不是中國科學院或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仁東和顧方舟。「『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的事跡已經廣為人知,「中國『糖丸』之父」顧方舟則少為人知。顧方舟是誰?不是院士的他為何能獲此殊榮?
  • 他把病毒滴入自己眼睛,救治億萬國人,原本可能獲中國首個諾獎
    他被譽為中國的「疫苗之父」,他甘願為科學研究獻身,把病毒滴入自己的眼睛,億萬國人的生命得到救治。然而,由於他過早離世,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那麼,湯飛凡究竟做出過哪些巨大貢獻呢?中國疫苗之父湯飛凡創建了中國第一個抗生素生產和微生物研究機構。
  • 宮頸癌HPV疫苗之父楚爾·豪森:建議男性也接種HPV疫苗
    宮頸癌HPV疫苗之父楚爾·豪森:建議男性也接種HPV疫苗 宮頸癌HPV疫苗之父哈拉爾德·楚爾·豪森  封面新聞 資料圖央視新聞10月31日消息,哈拉爾德·楚爾·豪森(Harald zur Hausen),德國生物醫學家,200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之一。
  • 尼古拉特斯拉:被稱為接近神的男人,一生未娶只和科學相伴!
    1856年7.10日,一個偉大的足以改變世界的偉大科學家出生了,他就是曾豪言壯語:若我願意,我能將地球劈成兩半!那麼這人是誰呢?他就是拒絕了多達11次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尼古拉特斯拉了。一個被認為從後世穿越而來的偉人。
  • 「中國潛艇之父」鄧三瑞教授
    來源:新華網(於曉泉 黃超)鄧三瑞一生「為船、為海、為國防」,主持、參與了若干船海領域的「共和國第一」。,是我國潛艇事業的先行者;20世紀70年代,轉入海軍系統工程研究,著有《系統工程與控制導論》等著作;1984年,被聯合國聘為海軍軍備競賽研究專家組專家,進行全球海軍軍備競賽諮詢研究,他憑藉高超的學識和學術水平,與人合著的《海軍軍備競賽》一書1985年由聯合國出版,為這項研究做出的貢獻受到聯合國的讚譽
  • 他早在100多年前就和瘋狗打交道,成功研製出狂犬病疫苗
    巴斯德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人物,他的全名是路易斯·巴斯德,1822年出生於法國東爾城,畢業於巴黎大學。被世人稱頌為 「進入科學王國的最完美無缺的人」,也常常被稱為「微生物學之父」,他的一生可謂是成績斐然,是第一個創造狂犬病和炭疽病疫苗的科學家。
  • 「疫苗之王」湯飛凡:國產狂犬疫苗第一人
    曾經有一位無雙國士,把中國疫苗帶到世界級水平,拯救無數人生命。他是世界上發現重要病原體的唯一一個中國人,他生產了中國自己的狂犬疫苗、白喉疫苗、牛痘疫苗和世界首支班疹傷寒疫苗。
  • 倆山大教授,他的學生財富23億,他成就山東首富,自己不是富豪
    他讀研時的碩士導師是山大名教授張廷貴。 可能很多人沒有聽說過張廷貴的名字,但如果稍熟悉資本市場,應該知道東方電子。90年代末21世紀初,東方電子曾是A股的一大牛股,張廷貴被稱為「東方電子」之父。 80年代中期,在山東工業大學(後併入山大大學)計算機系作教的張廷貴教授,自己通過編寫程序、增加元器件等將一臺電視機改造成一個電力軟體系統,將將成果轉讓給煙臺無線電六廠。這個當時技術落後的無線電廠,依靠這項技術,逐漸演變成東方電子,於1997年在深交所上市。
  • 「他是一個特別能給人正能量的人」——紀念我們的導師、中國
    這位被譽為我國「塑料之父」的科學家,為祖國培養了無數高分子及化學人才的教育家,年逾九旬仍堅持工作,甚至在這次春節前直到除夕才給自己「放假」,春節期間也還在忙於處理工作信件。他的離世,牽動著太多人的心,人們自發前往設在四川大學高分子材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大樓裡的追思堂,緬懷徐老偉大、無私的一生。
  • 他是中國核武之父,也是錢學森楊振寧的老師,一生低調很少人知!
    他是「中國核武之父」,也是錢學森楊振寧的老師,一生低調很少人知!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在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等領域都作出了裡程碑性的貢獻。不僅如此,他還在粒子物理和統計物理方面做了大量開拓性的工作。
  • 他是中國遺傳學之父,曾九死一生回國效力,最終為何又出走美國?
    儘管說近代中國由於種種原因一直落後於世界潮流,但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初,一些熱愛祖國的人為了報效祖國,為了回歸中國,不惜放棄國外優越的生活條件。有這麼一個人,在眾多的高端人才中,被稱為中國遺傳學之父,他回到中國時冒了九死一生的危險,但最後還是放棄了在中國的生活,轉而離開美國。所以,這位中國的遺傳學之父到底經歷了怎樣的波折呢?
  • 「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56年的耕耘與禾下乘涼夢
    2019年9月29日,袁隆平獲得國家最高榮譽「共和國勳章」,此時的他已經90歲高齡,當被人攙扶著走進人民大會堂接受榮譽勳章時,全國億萬觀眾即欣慰,又感嘆歲月不饒人。袁隆平在雜交水稻56年的深耕與「禾下乘涼夢」,闡釋了這位人民科學家一生的不懈努力和追求,青春即是汗水和辛勞。
  • 雜交水稻三代成功:能被冠以世界的人很少,他是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有沒人和我一樣,從小我就篤定世界上最該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是袁隆平,每回諾貝爾和平獎頒發時,我全都不屑一顧,在20世紀70年代雜交水稻問世以來,它解決的從來不只是餵飽中國人得肚子,它拯救了全世界70多億人口的糧食問題。
  • 他1996年的工資單,讓人肅然起敬
    文/李鵬森 從事科學研究的一群人,他們將對真實自然、未知生命、環境、現象及相關現象,進行統一的、客觀的數位化再現與認識探索與實踐,有時為了得出一個理論,他們將花費一生的時間,錢學森,吳越王錢鏐第33世孫,上海人,祖籍浙江省杭州市。國際知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等,在國際上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火箭之王」,在錢學森的帶領下,中國飛彈、原子彈發射向前邁進了至少20年。
  • 用畢生精力消除小兒麻痺症 他讓中國兒童乘上「健康方舟」
    近日,我國著名醫學科學家、病毒學家、醫學教育家,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原院校長,「糖丸爺爺」顧方舟教授因病逝世,享年92歲。作為我國組織培養口服活疫苗的開拓者之一,他把畢生精力都投入到消滅脊髓灰質炎(簡稱"脊灰")這一兒童急性病毒性傳染病的戰鬥中,為我國消滅脊灰的偉大工程做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