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國遺傳學之父,曾九死一生回國效力,最終為何又出走美國?

2021-01-10 你陪我到白頭

在中國社會發展的過程中,高科技人才的湧現對提高中國綜合國力發揮了重要作用。儘管說近代中國由於種種原因一直落後於世界潮流,但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初,一些熱愛祖國的人為了報效祖國,為了回歸中國,不惜放棄國外優越的生活條件。

有這麼一個人,在眾多的高端人才中,被稱為中國遺傳學之父,他回到中國時冒了九死一生的危險,但最後還是放棄了在中國的生活,轉而離開美國。所以,這位中國的遺傳學之父到底經歷了怎樣的波折呢?

這位中國人,被稱為遺傳學之父,正是生於1912年的李景均。那時的中國社會,能受過比較系統教育的人,一般都有比較富裕的家境,李景自然也不例外。由於受過系統的教育,加上後天的努力,1932年,李景也順利地考入了當時全國很有名的金陵大學,開始學農學。

而在李景均的心裡,一直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名農業方面的專家,因此,從金陵大學畢業後,他也決定繼續深造。之後他遠赴美國,進入康乃爾大學學習,在博士期間,他開始進行群體遺傳學的專門研究。儘管說美國大學的博士學位很難獲得,但李景都在1940年時順利畢業。根據大家的普遍看法,李景肯定會留在美國,找一份穩定、薪水高的工作。

但由於當時中國仍處於戰火之中,所以李景均也總是對自己的祖國念念不忘。在他和妻子在美國結婚後,他決定放棄美國美好的未來,回到自己的祖國,投身於中國的建設。就當時社會而言,從美國到中國只有輪船這種交通工具,正常情況下,李景都要花三個星期才能返回祖國,然而,在日本軍隊的襲擊下,這艘以上海為目的地的輪船在途中也經歷了很多曲折,最後,在行駛了五十一天之後,才抵達香港九龍。李景均抵達香港兩天後,太平洋戰爭就爆發了。

儘管說回家的路很艱難,但李景都從未想過要放棄。回國後,他先在廣西大學、金陵大學任教,期間,因戰亂,兒子不幸夭折。但是這些艱難困苦卻沒能阻止李景為國獻身的念頭,抗日戰爭勝利後,李景也應邀到北大做導師。

李景均曾工作非常認真,曾一度是北京大學最年輕的系主任。在1948年出版的《群體遺傳學概論》中,他也被稱為中國遺傳學之父。新中國成立後,清華、北大、華北大學三所學校的農業專業也獨立出來,合併成北京農業大學,李景也來到新學校繼續為學校的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儘管說李景都對我國農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在當時的中國遺傳學領域,一場學術風波正悄然而至。在那個時候,孟德爾遺傳學受到許多新的遺傳學思想的衝擊,作為孟德爾學理論的堅定支持者,李景均自然成了眾矢之的。

1949年7月以後,李景都第一次因為學術問題而受到這些新一代遺傳學家的攻擊,隨著攻擊的升級,李景也在政界受到相當的打擊。這段時間,心灰意冷的李景都覺得自己報國的熱情沒有用武之地,經過一番思想鬥爭,1950年3月的一天,他也決定離開中國,回到美國。那天晚上,李景都悄悄地向鄰居林傳光教授道別。儘管林教授曾經勸過李景都不要做出離鄉背井的行為,但李景都卻無能為力,只好去了。一九五○年三月十二日,李景均一家人先到香港來暫居,一九五一年五月,李景均一家人離開香港,從此定居美國。

相關焦點

  • 中國遺傳學之父,曾九死一生回國效力,最終為什麼又出走美國?
    曾經,在新中國剛剛成立後,我國就處於百廢待興的狀態之下,這時,許多熱愛祖國的人才就在這個時候紛紛回到了中國,投身於新中國的建設事業中。他們有些人放棄了大好的前景,有些人放棄了優渥的生活,目的就是幫助中國獲得更加美好的未來。然而,有一位中國遺傳學之父,在建國之前曾在九死一生的狀況下回國效力,而後,他卻又心灰意冷、出走美國。那麼,這位遺傳學之父是誰?
  • 中國遺傳學之父,曾九死一生回國效力,最終為什麼又出走美國?
    然而,有一位中國遺傳學之父,在建國之前曾在九死一生的狀況下回國效力,而後,他卻又心灰意冷、出走美國。那麼,這位遺傳學之父是誰?他又為什麼會在回國之後又一次離開祖國呢?任教期間,李景均兢兢業業、恪盡職守,後來,他也成為了當時北大內最年輕的系主任。在1948年的時候,李景均在發表了《群體遺傳學導論》後,其中國遺傳學之父的地位也隨即奠定。
  • 中國遺傳學之父,曾九死一生回國效力,卻因受排擠被迫返回美國
    在眾多的高端人才中,有這樣一位被譽為中國遺傳學之父的人,他曾冒著九死一生的風險回到中國,然而,最終他卻又一次放棄了中國的生活,轉而出走美國。那麼,在這位中國遺傳學之父的身上,究竟發生過什麼樣的曲折經歷呢?
  • 他是中國遺傳學之父,早年排除萬難回國效力,最終為何又出走美國
    他曾經是北大最年輕的系主任,一手編寫《群體遺傳學導論》的影響了整整一代遺傳學家;他早年排除萬難回到中國,中年卻出走美國,惹得中國高層震怒;他更被譽為「中國遺傳學之父」,他就是世界著名的危難重重 報國心未減生於1912年的李景均1932年考入金陵大學農學院,主修農藝,並開始學習遺傳學、作物育種學、田間試驗設計分析等課程,開始了他與遺傳學不可分割的一生。
  • 他是中國遺傳學之父,為祖國發展毅然歸國,為何最後還是出走美國
    正文而在上個世紀,我國建立之初,就有這樣的一位科學家,滿懷報國之志,但卻遭到了眾人排擠,萬般無奈之下,只好離開了那個他原本希望奉獻一生的祖國,這位科學家就是李景均。1912年時,李景均先生在我國天津大沽出生,他的家庭條件非常不錯,也正因此,他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而李景均先生學習也十分刻苦,經過多年的學習,李景均先生考入了金陵大學中學習農學,再之後,他又遠赴美國的康乃爾大學繼續深造,在這段時期的學習過程中,李景均先生對群體遺傳學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 被蘇聯偽科學逼走的「中國遺傳學之父」不畏困苦回國心如死灰出走
    他就是那位曾經冒著戰火回到祖國懷抱的「中國遺傳學之父」——李景均。一等到學業完成後,他毅然放棄了在美國快活日子,帶著妻子坐船回國。他被稱為「中國遺傳學之父」。正當李景均在國際遺傳學界初露鋒芒之時,自1949年秋,中國遺傳學正開始遭遇一場大災難。
  • 遺傳學天才冒死回國效力,為何又返回美國,在美國大放光彩
    這其中有一位人才很是特殊,他被譽為是中國遺傳學之父,也曾冒著生命危險返回祖國,最後卻選擇離開中國,再次回到美國,在他的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李景均學成後經歷艱辛回到國1912年李景均出生在一個富商之家,他的父親曾經在傳教士辦的學校讀書,因此對兒子的教育很重視,不僅僅要學習傳統文化也要接觸西方先進科技。
  • 中國遺傳學之父,國家困難時毅然回國做貢獻,最終為何出走美國?
    因為家庭環境很好,李景均從小就接受了先進的教育,並在1932年考入金陵大學,開始學習農業,之後他又遠赴美國攻讀博士學位。而在繼續學習的期間,他確定了自己未來要走的道路,那就是群體遺傳學。1940年,順利在康奈爾大學拿到博士學位的李景均,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在美國留下來,而是選擇回到了正是戰亂時候的祖國。
  • 被譽為「中國遺傳學之父」,為報國從美國回來,後又被逼離國出走
    李景均,1912年出生於天津,是中國著名的遺傳學家、生物統計學家,亦被人稱為「人類遺傳學的開拓者」。他於1932年考入當時著名的金陵大學農學院,志願在農學方面開創一番事業,後來因為需要,他於1936年畢業後,赴美國康乃爾大學攻讀遺傳學和生物統計學,1940年在康奈爾大學獲得了博士學位。
  • 科學家為了回國街頭乞討,後來卻因受排擠被迫返回美國,令人惋惜
    眾多想要為國家做出貢獻的科學家們紛紛選擇放棄國外優厚的待遇,回國效力。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錢學森,至今他仍被譽為氫彈之父,備受國人尊崇。然而,並不是所有的科學家都像錢學森這樣。有這樣一位科學家,他為了回到祖國,差點餓死在路上。卻一腔熱血被排擠打壓澆滅,黯然去了美國,他就是李景均。
  • 他是北大數學「黃金一代」,2019年放棄美國的工作,回國效力
    許晨陽雖然,許晨陽曾於2012年回國加入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可惜的是他為國效力6年後,在2018年又出走美國。其實,2012年回國加入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的還有劉若川。而劉若川至今一直在為國家發展努力工作,他還在2019年9月20日,榮獲了「科學探索獎」,這也是對他成績的肯定。可喜可賀的是,就在劉若川獲獎前的一個月,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又迎來了繼許晨陽、劉若川之後的第三位北大數學「黃金一代」,他就是2001屆的肖梁。
  • 他是北大數學「黃金一代」,2019年結束美國的工作,回國效力
    不過,唯一感到遺憾的是,他們都在美國搞科研。 雖然,許晨陽曾於2012年回國加入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可惜的是他為國效力6年後,在2018年又出走美國。其實,2012年回國加入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的還有劉若川。
  • 科學家為了回國街頭乞討,後來卻因才識過人受盡排擠,被迫又去了美國
    眾多想要為國家做出貢獻的科學家們紛紛選擇放棄國外優厚的待遇,回國效力。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錢學森,至今他仍被譽為氫彈之父,備受國人尊崇。然而,並不是所有的科學家都像錢學森這樣。有這樣一位科學家,他為了回到祖國,差點餓死在路上。卻一腔熱血被排擠打壓澆滅,黯然去了美國,他就是李景均。1941年,李景均剛剛獲得了康奈爾大學遺傳學為博士學位。他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報效國家。
  • 在美國被限制5年自由,他的回國讓中國原子彈,飛彈發射提前20年
    」一句,「正因我是中國人」,錢學森在得知天安門前升起了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時,他的心中萌發起一個強烈的願望:早日回到祖國,用自己的所學為國家建設服務,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我一直相信:我一定能夠回到祖國的,今天,我終於回來了!」這是錢學森從美國回來時,對接待他的人所說的一句話。錢學森回國的過程十分坎坷。
  • 川普做的好事:逼著一大批中國籍科學家,組團回國效力
    可能非學術界的人不太清楚,他曾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論文300多篇,3次獲得頂級的馬爾獎,兩次擔任美國視覺、認知科學、AI領域跨學科合作項目MURI的負責人,同時在Google上,學術論文被引用了近2.5萬次,在同一領域數量遙遙領先。
  • 李景均在國家困難時毅然回國,最終又出走美國,背後有什麼苦衷?
    他們願意用自己的所學所用,來幫助中國逃離眼前的困境,讓百廢成為百興。其中,被譽為「人類遺傳學的開拓者」的李景均老先生,就是讓中國實現百興道路上的重要高科技人才之一。李景均出生於中國天津的一個富商之家。良好的家境也賦予了李景均一個好的讀書環境。
  • 那個在美國當科學家的中國人,當年公費留學,卻一生為美國效力
    新中國成立後,許多留學在海外的科學家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衝破重重阻撓,最終回到百廢待興的新中國,為新中國的經濟建設和科學技術發展作出重要貢獻,比如我們熟知是錢學森、鄧稼先、梁思禮等從海外回國的科學家,他們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他們秉持科技報國的理想回國,放棄了在海外的優越條件。
  • 曾經的北大數學天才,回國任教六年後出走,離開時三句話耐人尋味
    在普林斯頓大學獲得數學博士學歷後,許晨陽毅然決定回國發展,當時他在美國數學界已經小有名氣,還為回國發展拒絕了美國多所大學的邀請,最終選擇進入他的母校北大任教。當時,網友們對許晨陽的讚美可是滔滔不絕,但沒想到的是時隔六年之後,許晨陽選擇「出走」美國。對於這一點,自然是又掀起了網絡討論風波,當初誇讚的「許天才」、「許愛國」等等稱號,在一夕之間全部都被負面評價取代。
  • 北大數學天才,回國發展後出走美國,獲得榮譽大獎,出走原因揭曉
    留學美國,初露鋒芒 北大研究生畢業後,許晨陽並不打算停下自己求學深造的腳步,於是他便前往全球名校普林斯頓大學攻讀數學博士學位,這段留學經歷為他今後的科研學術道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中國力學之父錢偉長:放棄美國高薪,回國做研究,64歲學起計算機
    中國有著名的「三錢」:航天之父錢學森、力學之父錢偉長、原子彈之父錢三強。毫不誇張地說,他們三人撐起了中國近代科學發展的半壁江山。哪怕前期他並不擅長,哪怕中間學習的過程困難重重,他都一一化解,只是為了心中知識救國的民族大義。巧妙化解美國的阻撓,悄悄用探親的名義回國錢偉長經常說:「回顧我這一輩子,歸根到底,我是一個愛國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