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月7日電(劉映)一個小小的糖丸,控制了中國脊髓灰質炎,讓千百萬兒童免於罹患小兒麻痺症。近日,我國著名醫學科學家、病毒學家、醫學教育家,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原院校長,「糖丸爺爺」顧方舟教授因病逝世,享年92歲。作為我國組織培養口服活疫苗的開拓者之一,他把畢生精力都投入到消滅脊髓灰質炎(簡稱"脊灰")這一兒童急性病毒性傳染病的戰鬥中,為我國消滅脊灰的偉大工程做出了重要貢獻。1月6日,在中國醫學科學院為顧方舟教授舉行的緬懷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院士在緬懷顧方舟一生時表示,時代賦予了科技人才更多神聖而光榮的職責,需要一代又一代科技人員堅持不懈的努力、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用自己的才華和學識創造有利於社會發展的價值和利益,為實現健康中國戰略、實現偉大中國夢做出應有的貢獻,「顧老以國家為重的愛國精神,這種在追求科研成果的生命當中實現自身價值的行為,永遠值得我們廣大醫學科技工作者學習」。
60年前肆虐的脊髓灰質炎,曾讓很多兒童癱瘓
據曾益新介紹,上世紀五十年代,脊髓灰質炎在國內流行得很厲害,它可能引起輕重不等的癱瘓,最嚴重的是沒辦法自主呼吸,而且一旦得病,就無法治癒。 1955年,脊髓灰質炎在江蘇南通發生了大規模的爆發,全市1680人突然癱瘓,大多為兒童,並且有466人死亡,隨後迅速蔓延到青島、上海、濟寧、南寧,一時間,全國多處爆發疫情,百姓一片恐慌。
1957年,顧方舟臨危受命,開始進行脊髓灰質炎研究工作,他帶領了一個研究小組,從患者的糞便中分離出脊髓灰質炎病毒。攻克脊髓灰質炎的戰役,首戰告捷。
隨後,顧方舟被衛生部派到蘇聯去考察脊髓灰質炎醫療的生產工藝,當時美國和蘇聯都已研製出脊髓灰質炎的疫苗。疫苗分為活疫苗和死疫苗兩種,死疫苗安全但是低效且價格昂貴,活疫苗便宜高效,但是安全性存在疑問。
顧方舟判斷,根據我國當時的國情和經濟基礎,只能走活疫苗的路線。所以他立刻向國內進行匯報在蘇聯的情況,並加上自己的判斷,要走活疫苗的路線。不久,衛生部採納了顧方舟的建議,便成立了脊髓灰質炎活疫苗研究小組,進行脊髓灰質炎疫苗的研究工作。
經過一番波折,順利完成了疫苗的三期臨床實驗之後,疫苗經過了考驗,並在全國多個城市全面鋪開。全國正式打響了脊髓灰質炎的消滅戰,投放疫苗的城市,流行高峰紛紛削減。
顧方舟意識到,疫苗的儲藏條件為中小城市、農村和偏遠地區的疫苗覆蓋增加了很大的難度,而且服用也是問題,怎樣才能製造出方便運輸,特別是讓小孩子願意接受的疫苗?帶著這個問題,顧方舟經過艱苦和努力,陪伴了幾代中國人的糖丸疫苗誕生,這是攻克脊灰研究中的又一獨特創舉。
除了脊髓灰質炎疫苗外,顧方舟還繼續研究其他疾病的疫苗。在顧方舟的指導下,1992年,中國首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A肝減毒活疫苗上市,這也是全球首個A肝減毒疫苗。這支疫苗也是經過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研究所和浙江省醫學科學院共同承擔的國家重點課題。
曾益新表示,作為一個公共衛生學家,讓更多的人遠離疾病,擁抱健康,是顧方舟上學時就立下的志向,此後他用一生來踐行這一理想信念。面對昆明艱苦的生產條件和重重困難,他憑藉一絲不苟的求真精神,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和堅韌執著的奉獻精神,最終建成了疫苗生產基地,成為我國疫苗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為幾代中國人帶來了健康,為中國的公共衛生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人生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
「實際上,要真正消滅和控制脊髓灰質炎有三個條件:疫苗、資金和政策。顧老在這三個方面都全部參與,並做出了重要貢獻。」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北京協和醫學院校長王辰院士表示,顧方舟教授為推進脊髓灰質炎的計劃免疫,從政策的制訂、社會資源的動員、到計劃免疫的具體實施,做出了關鍵性的重大貢獻。
「從科學技術上講,顧老從上世紀50年代末著力於脊髓灰質炎疫苗的研究,一共是42年,在這42年的漫長過程中,不可謂不艱苦、不可謂不專注、不可謂不成就巨大。當時,確定到底是用滅活疫苗還是用活疫苗,需要相當的科學勇氣和社會擔當。如果只從個人的安全和免責的角度來說,滅活疫苗是首要選擇,而真正為國家民族計,為整個社會大眾計的話,根據國家現實情況,顧老做出這樣一個選擇和擔當。在這個疫苗的研製過程中,他們父子試藥的故事,更是令我們唏噓感嘆。其次是由液體疫苗的方式製成了固體,並以糖丸的方式使兒童易於接受。在當時連冰箱都缺乏的情況下,糖丸可以用保溫瓶放上冰來保存,由此解決疫苗的轉運問題,使廣泛接種免疫成為可能。」王辰說,不僅如此,顧老在腸道病毒的研究和疫苗的研製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疫苗相關衛生政策方面也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王辰表示,顧方舟還是將我國B型肝炎的計劃免疫納入嬰幼兒計劃免疫的力推者之一。在1984年至1992年,顧方舟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期間,大力推進了院校的科學研究和教育事業,在食管炎、肝癌、肺癌、子宮頸癌、白血病、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等重大疾病的病因學、發病學,及防治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的進展,此間醫科院有四項研究成果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在教育方面,他注重教育為本,人才為先。堅持8年制的醫學精英教育,推行了臨床時期導師制,打造協和精品。實行開放政策,增強國際合作。對我國8年制醫學精英制教育的發展貢獻卓著,為我國醫學事業的發展培養了大批人才。同時他在任期間,實驗動物研究所也是他推動建立起來的。
「人生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王辰表示,「從顧老身上可以看出,凡事貴在專,貴在堅持不懈。當今社會很多人都在做加法,無窮地做加法。而真正的人生應當是做減法,甚至是除法。顧老的一個小小糖丸,於社會、於人類價值巨大。控制了中國的脊髓灰質炎,就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人類的脊髓灰質炎,這是對人類的重大貢獻。」
顧方舟生平簡介
顧方舟,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原院校長,著名醫學科學家、病毒學家、醫學教育家,北京協和醫學院一級教授。
在中國首次分離出脊髓灰質炎病毒,成功研製出首批脊髓灰質炎活疫苗和脊髓灰質炎糖丸活疫苗。最終實現我國全面消滅脊髓灰質炎並長期維持無脊灰狀態,造福億萬兒童,為護佑國人健康,推動中國公共衛生事業發展做出卓越的、歷史性的貢獻。
堅持教育為本、人才為先,堅持8年制醫學精英教育,推行臨床實習階段「導師制」,打造「協和精品」;多年來傳道授業、悉心培養、甘為人梯,桃李成蹊。增強國際合作,使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不斷發展壯大;推動成立了中國免疫學會並擔任首任理事長,有力促進了我國免疫學的發展;積極推動和促進了中國阿爾茨海默病防治協會的成立,擔任名譽主席至今。
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獎;1993年獲衛生部醫藥衛生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2016年獲中國醫學科學院60周年十大科技成就獎。還曾獲衛生部全國消滅脊髓灰質炎先進個人,何梁何利基金科學技術進步獎,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終身成就獎,中國免疫學會終身成就獎等榮譽稱號。
顧方舟於2019年1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