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實時數據,上映至第8天的《流浪地球》票房已達23.92億元,超過《復仇者聯盟3》23.91億的中國票房成績,躋身中國電影票房總榜前十。
國產科幻果然也有出頭之日。
正所謂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電影用心了,趕上好的機遇,自然就爆發了。
說到這裡,科技君看到主演吳京,前兩年還是特種兵的吳京變成了拯救地球的太空人,為啥轉變這麼快,小夥伴好像找到了「答案」。
2015年4月8日,《戰狼》導演兼主演吳京做客北航沙河校區參加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活動,獲贈《航空航天概論習題集》。
玩笑過後,不過,科技君今天想聊的不是這部電影多牛,主演演技怎麼樣,而是作為第一部國產科幻大片,其中展現出來的黑科技。
1
重核聚變還只是科幻
《流浪地球》中最驚天地泣鬼神的想像是,利用成千上萬個行星發動機,幫助地球離開太陽系。這就得說說讓地球離開太陽系需要多少能量了。
「地球繞太陽運行,離開太陽系,要能夠擺脫太陽的引力勢能束縛,所需能量可以計算得到,大概是2.65×1033焦耳。」
而當前人類生產的能源,可以拿全球發電量來估計。據統計,2017年全球總發電量大概是25571 TWh,大約合9.21×1019焦耳。
「也就是說,如果把現階段全球所有的發電量都用來推動地球離開太陽,需要連續工作2.88×1013年,即近29萬億年。而宇宙年齡大概是130億年。」
重核聚變,目前只是科幻
在《流浪地球》中,行星發動機實現上述任務,靠的是重核聚變技術。
專家說過,核聚變是指兩個輕核素反應,聚合成一個質量素更重的核素。重核只能分裂生成兩個輕於母核的核素。比如,鈾-235裂變後會成質量為95—105的元素。
「從現代核物理知識來看,90號以上的元素有裂變趨勢,10號以下的元素有聚變趨勢。若要重核發生聚變,目前沒理論和實現條件。」
2
AI變臉
影片裡劉啟偷了姥爺的工作證,並找辦假證的給妹妹也搞了個假證件,還有兩套防護服。通常在核驗證件的時候都是要核對本人照片的,電影中鍵盤敲幾下的功夫就完成了「換臉」。
這種換臉技術其實現在已經有了。
在2017年12月的時候,國外一個Reddit社交新聞站點用戶就利用時下火爆的機器學習技術,將「神奇女俠」 蓋爾·加朵 等明星的臉,P到了成人視頻上,不仔細看的話還真看不出來。
類似的面部替換技術,早就被廣泛運用在大片裡了。例如半獸人、阿凡達等,也都用了動作捕捉技術。
如果再扯遠一點,現在不僅照片不能相信,就連視頻都信不得了。例如商湯科技去年就曾發布了一項SenseAR美體塑形黑科技,能在實時拍攝的視頻中把一個一米五的「矮冬瓜」,變成一個一六五的窈窕「大長腿」。
去年年底發布的某品牌手機,配合其後置TOF立體深感鏡頭就支持這類3D美型瘦身功能,錄製視頻的時候即可開啟美體模式。
此外,現在科技這麼發達,換張臉也已經是小KISS了。
22年前,吳宇森的代表作《變臉》就已經展現了這種技術。
3
超腦將服務生活
影片中的領航者號空間站的人工智慧Moss讓人印象深刻:想聯繫誰,直接說,分分鐘辦到。Moss的大腦是一臺超級計算機,最後被吳京用一瓶伏特加給滅了。
科技君查了一下資料,目前中、美、日、俄等國對高性能超級計算機研究都進行了大力投入。衡量超級計算機的標準就是運算能力要足夠夠快。在這個領域,有一份每隔半年更新一次的世界500強榜單。根據最新的排名,如果一臺機器的運算能力達不到500萬億次每秒,就將被「除名」。
人工智慧向深度運用,正在把人們從一些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來。事實上,當前人工智慧正處於由感知智能向認知智能逐步發展的過程中,針對解決各類專門任務的單項智能逐步成熟並進入產業化應用,大量簡單重複性任務將越來越多地由人工智慧完成。
在京東集團,具備一定情感智能的人工智慧客服每天服務大量的用戶,它們不僅能回答人機互動過程中的問題,包括售前導購、售中物流、售後服務等,還能理解消費者的情緒反應,更好地滿足他們的需求。
4
人人都是鋼鐵俠
從影片開頭,觀眾就能看到,套在人體上的智能強化外骨骼頻繁出鏡。之後電影中的救援隊也都裝有這類強化外骨骼,正是靠著它隊員們才能手動推動「撞針」,激發了行星發動機內的核聚變反應。
其實在科幻作品中也有眾多作品將動力服拿來發揮,例如《星艦戰將》中機動步兵的動力服;《鋼鐵俠》中的動力服;《浩劫殺陣》系列、《輻射》系列等都已經描述的很清楚。
現實裡,從2000年開始,美軍開始從事「增強人體機能的外骨骼」(EHPA)項目的研究,計劃研製一種機器骨骼,提高人的軍事作戰方面的能力,計劃在2005年開始進行樣品試驗。未來士兵佩戴外骨骼機器人後,將成為一名超級士兵,擁有無窮的力量,可攜載更多的武器裝備,火力威力增強,防護水平提高,同時可克服任何障礙,高速前進,不會產生疲勞感。
作 者:愛吃牛肉麵
編 輯:一 姝
圖 源:網 絡
歡迎關注科技十萬加,該文還同步百家號、今日頭條、搜狐自媒體、微博、大魚號、企鵝號、網易自媒體等平臺上。
【科技十萬加原創文章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轉載或商務合作請留言】
微信8年,曾經的對手都快死光了!馬雲成了酒吧老闆,商界大佬退休後正確姿勢是……羅振宇到底是時間的朋友,還是人們口中的騙子?盤點網際網路2018:狗血不斷,一地雞毛雙12走到線下的第五年,新零售效應全面爆發無奈提費率,一文看透微信支付承擔民生銀行通道費成本的邏輯高質量消費背後:雙十一的變與不變那個愛看星星的男人,他的徵程是星辰大海一天進7城,「小藍杯」旋風是怎麼刮起來的?獲九成老師家長點讚,在線作業APP背後的秘密20歲的「企鵝」開啟第三次進化鵝廠入渝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