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程式設計師破解行星發動機到底靠不靠譜

2021-01-11 雷鋒網

不好意思,又要蹭個熱點了。

當我走進電影院,看見程式設計師李一一說要破解行星發動機的程序,替換成「春節十二響」那一刻,我就知道,我們網絡安全科普作者眼睛要放光!

當然,行星發動機這種科幻世界的大玩具,我是想都不敢想的。迄今為止,我聽過最震撼的破解項目也就是有個小夥子曾在某安全大會上提過「如何黑掉衛星」。不過,本文想討論的是:如果將《流浪地球》裡的行星發動機類比看作現實世界中的工業裝備,《流浪地球》裡程式設計師破解行星發動機到底靠不靠譜?

破解思路照進現實

為了探討這個話題,我找到了雷鋒網宅客頻道的老朋友,曾經破解了地鐵無線網絡加密的 360 網絡安全專家楊卿。

熟悉宅客頻道的宅友可能知道,楊卿不僅是無線通訊安全方面的專家,這兩年來他還將研究領域拓展到了物聯網安全,不管是電影裡的行星發動機,還是工業重型設備,只要聯網,都算得上物聯網的一環。

在《流浪地球》中,李一一對行星發動機的操作看上去更像是更新了發動機的系統程序,而不是「hack」——因為李一一擁有系統權限,下載原程序,修改後再次上傳更新。

看來看去,真的很像企業內部內鬼員工的操作。但是,一個現實生活中的案例激發了楊卿的思路。

2019 年 2 月 3 日,「量子位」報導了一則新聞《銀行內鬼程式設計師曝光:伺服器植病毒,ATM 取款717萬,帳戶餘額還不變》,有個程式設計師開啟了一個神仙操作——通過往總行伺服器植入病毒,每天從 ATM取款 5 千至 2 萬,一年多內取走 700 多萬,而且銀行卡餘額始終沒有變化。

據稱,這個程式設計師案發前是華夏銀行科技開發中心開發四室經理。他在華夏銀行總部——北京市朝陽區環球金融中心華夏銀行科技開發中心內,利用該中心其他人員的帳戶,登錄華夏銀行總行的核心系統應用伺服器,將其編寫的具有「將其控制的華夏銀行卡夜間跨行 ATM 機取款不計入客戶帳」功能的「漏洞」程序植入該伺服器。由於該程式設計師將編寫的木馬複製到 sh 目錄下,並參與到主機系統運轉,而且他深知華夏銀行核心系統中的帳目缺陷,所以木馬運轉後,ATM 取款成功,卻不會被計入帳戶。

楊卿猜測,與上述案例類似,《流浪地球》中的神操作還有一種可能的邏輯:「春節十二響」程序有漏洞利用的片段代碼,李一一肯定知道內部後臺的某種接口,所以才能調用代碼。如果是外部黑客想黑進行星發動機,得先想辦法接入內部網絡與系統,研究挖掘一番,找到漏洞,再行利用。除非對方是手握無限零日漏洞的黑客,拿出了壓箱底的存貨,不然效率肯定沒有「李一一」高。

躺槍的「微軟」

不過,有意思的是,在《流浪地球》裡,細心的網友可能發現了:李一一的電腦中安裝的居然是 Windows 10 作業系統,大概率上,轉向發動機控制室用的也是微軟作業系統。

【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用戶  所有者:A島-匿名版 】

說到微軟作業系統的漏洞,我就不得不說了,黑客想要手握幾個它的零日漏洞在末日搏一把也不是不可能。畢竟據公開報導,不久前,一位安全研究人員公開披露了微軟 Windows 作業系統中以前未知的零日漏洞的詳細信息,該漏洞可以幫助本地用戶或惡意程序獲得目標計算機上的系統權限,該零日漏洞已經確認在「完全修補的 64 位 Windows 10 系統」上運行。

CERT / CC漏洞分析師Will Dormann驗證了零日漏洞的真實性,並發推文:「我已經確認這在一個完全修補的 64 位 Windows 10 系統中運行良好 .LPE 對 SYSTEM 的權利!」根據CERT / CC 發布的簡短在線諮詢,零日漏洞如果被利用,可能允許本地用戶獲得提升(SYSTEM)權限。

雷鋒網還了解到,發布該漏洞的人沒有通知微軟零日漏洞,所有 Windows 用戶都容易受到黑客攻擊,直到微軟發布安全補丁來解決這個問題。

真黑客怎麼操作

如果讓楊卿破解,他會怎麼做?

楊卿告訴雷鋒網宅客頻道,對於他這種「外部人員」,針對行星發動機這種大型工業設施,入侵的最有效方式就是「近源滲透」,即直接採取物理侵入行動,進入設施內部,通過可以利用的工業操作終端,或設施內部的暴露的無線、有線網絡接口逐步接入網絡,一點點擴大滲透路徑直到獲取核心系統的控制權。

一個照應現實的操作是,現在一些企業在進行網絡安全紅藍軍對抗演練中,常用的手段之一就是「近源滲透」,比如,以某種方式獲得或者複製內部人員的工卡,進入企業內部找到 WiFi 的漏洞,從而滲透到內部,一層一層獲取權限。

因此,他提醒各位宅友:「現實世界要從流浪地球的劇情中找到靈感,想像下自己的工業控制系統,是不是也會被主角們這麼「流暢」的搞定。工業控制系統防護的維度越多,入侵者的操作與時間成本就越高。如果在門禁、終端身份識別、網絡訪問權限、系統操作權限層層卡死,工業控制系統的安全設置得當,主角們可能就沒機會拯救世界了。」

不過,電影中延展情節比較合理的一點是,所有人跑了,設施已經完全開放,主角們不需要通過層層內部關卡。在這種「地球級大危難」來臨之時,沒準管理員來不及鎖屏就回家和親人一起告別這個世界。

「所以不用身份認證,不用提升操作權限,也不用擔心網絡無法訪問。」楊卿說。

這也給現實的網絡安全操作提了個醒——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編輯了解到,在某大型網際網路企業的內部操練中,藍軍肉身進入企業後,直接冒充相關同事找到沒有鎖屏的工位,裝模作樣地拷貝走關鍵數據資料。

最後,作為一個嚴謹追劇的宅客頻道,編輯要提醒各位注意,裝備運輸車上的認證機制太薄弱了!居然只要通過卡片識別就讓如此重要的運輸物資落入小毛孩之手。

「現在我們都要拋棄的單一工卡識別,一點額外的生物特徵檢測都沒有!好歹球型方向盤檢測一下兩手掌紋。」楊卿吐槽道。

對於《流浪地球》中的「黑客元素」,你還有什麼想吐槽的?歡迎留言。

參考信息:《黑客披露未修補的Windows零日漏洞(使用PoC)》,騰訊云云+社區;

《銀行內鬼程式設計師曝光:伺服器植病毒,ATM取款717萬,帳戶餘額還不變》,量子位。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艾菲爾鐵塔如螻蟻,《流浪地球》中推動地球的發動機到底有多大?
    艾菲爾鐵塔如螻蟻,《流浪地球》中推動地球的發動機到底有多大?最近中國硬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席捲全國,掀起一股科幻熱。靠《三體》火遍全球的科幻作家劉慈欣設定的劇情腦洞實在太大,讓許多網友都大呼過癮。除了驚為天人的點燃木星,我想大家最覺得新奇的就是那些推動地球就像推動一艘船一般的行星發動機了。人類舉全球之力,建造了上萬臺行星發動機,讓整個地球坐上了火箭。這得是多大的力?多大的「火箭」?根據電影裡的設定,我們去拿行星發動機和已有的幾個著名人類建築做比較,去看看那個推動地球逃離太陽系的上萬臺行星發動機們,到底有多大。
  • 單靠行星發動機就能推動地球?它們的工作原理到底是什麼?
    人類關注到太陽之後就在思考一個問題,它是靠什麼在燃燒的呢?如今我們都知道,它靠的是核聚變反應。太陽系是一個單星系統,太陽作為這裡面唯一一顆恆星一直都在「燃燒著自己照亮別人」。而太陽之所以擁有這樣的本領,是因為它的內部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核聚變反應。為什麼核聚變反應能夠產生足以傳播到太陽系每個角落上的能量呢?
  • 《流浪地球》裡的那些超級科技:我們離「行星發動機」還有多遠?
    (截圖來源於《流浪地球》預告片)在《流浪地球》中,行星發動機的設定為高度11000米——比珠穆朗瑪峰高出一座華山——,總共有12000臺,全部在北半球事實上,《流浪地球》中的重聚變不是什麼新鮮東西,早在70年代,全球物理學界已經提出了相關概念,百度「重離子聚變」,第1頁就有1994年發表的《重離子慣性聚變》的知網論文。不過近年來,相關論文是少了很多,而且在中文網上也查不到國內相關研究信息。
  • 《流浪地球》中1萬臺行星發動機啟動,為何地球不缺氧?
    雖然,《流浪地球》這部電影已經上映很久,但是仍有網友對其念念不忘,時不時地討論其中的劇情。而其中,討論最多的話題,大都是關於那1萬臺行星發動機的,有人對建造這種行星發動機的所需時間感興趣,也有人對這行星發動機的燃料感興趣,還有人提出了這麼一個問題:如果《流浪地球》的劇情真的成為了現實,那麼在這上萬臺行星發動機開啟的時候,地球難道就不會缺氧嗎?
  • 《流浪地球》中的太陽氦閃,行星發動機,引燃木星是硬傷嗎?
    現在很多人都說《流浪地球》有很多科學硬傷。其實大眾大可不必揪著科學嚴謹性不放。畢竟《流浪地球》是科幻片,不是紀錄片。硬傷的說法套用於此並不合理。何為硬傷?就是用科學的標準套用到科幻作品上,所有不符合現有科學理論的情節都算是硬傷。
  • 同樣是拯救人類,《流浪地球》和《星際穿越》哪個更靠譜?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梳理一下兩者的背景:《流浪地球》計劃是在地球即將面臨被太陽吞噬的危險而選擇轉移的,這種情況下只能夠選擇一部分人走或者是帶著地球一起走,由於飛船計劃受到生態規模限制而不能夠進行長途的航行被捨棄,最終採取製造行星發動機帶著地球逃離
  • 《流浪地球》中,1萬臺發動機運轉會耗掉大量氧氣,人類不缺氧嗎
    大多數網友表示,同樣是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的製作明顯就比《上海堡壘》精良,這一點從票房和口碑上就可以得到體現。今天我們不討論《上海堡壘》與《流浪地球》的差距,而是要聊聊《流浪地球》中的一些細節。看過電影的朋友都知道,這部電影講述的是未來的人類遭遇太陽急速衰老的危機,為了不讓日益膨脹的太陽最終將地球吞噬掉,人類啟動了「流浪地球」計劃,利用行星發動機推動地球向太陽系外前進,終點則是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比鄰星系。在電影中,人類為了達成推動地球前進的目的,在全球建立了一萬座行星發動機。
  • 《流浪地球》裡哪些黑科技靠譜
    據實時數據,上映至第8天的《流浪地球》票房已達23.92億元,超過《復仇者聯盟3》23.91億的中國票房成績,躋身中國電影票房總榜前十。國產科幻果然也有出頭之日。正所謂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 現實版流浪地球,銀河系中發現地球大小的流浪行星
    劉慈欣的科幻小說《流浪地球》非常受歡迎,它還被拍成電影在春節檔放映。這個故事講述的是太陽進入快速膨脹期,為了逃離被吞噬的命運,科學家在地球上安裝了行星發動機,推動著地球逃離太陽系。此後,地球不再繞任何恆星旋轉,成了所謂的流浪地球。
  • 10000臺行星發動機真的能推動地球嗎?科學家:遠遠不夠
    引言:電影《流浪地球》講述了未來的人類遇到了太陽演變成紅巨星的危機,為了不讓地球被逐漸膨脹的太陽吞噬,最終啟動了「流浪地球」的計劃。在計劃中人類採用行星發動機產生推力來推動地球,那麼一萬臺行星發動機真的能夠推動地球嗎?
  • 「流浪地球」的等離子發動機到底是什麼
    最近新上映的一部國產硬核科幻片「流浪地球」著實驚豔了不少觀眾。滿滿的科技十足,沒有打鬥的場面,取而代之的是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團結,人類的終極目標就是拯救地球,拯救全人類,拯救的主要方式就是由大型的推進器把地球推走,從而離開太陽系逃出生天。
  • 《流浪地球》地球飛行4光年到底有多遠?
    大年初一,中國科幻電影裡程碑《流浪地球》正式上映,作為科幻迷的眼鏡鍋自然也是熱血澎湃。在此科幻電影元年之際,給大家分享一些流浪地球中的有意思的事情。《流浪地球》簡介太陽急速衰老膨脹,地球將被吞沒,人類為了自救,制定了流浪地球計劃。簡單說就是帶著地球一起逃命!計劃是這樣的: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萬座行星發動機,將地球停止自轉,然後加速逃離太陽,飛到4光年以外的半人馬星座比鄰星(離地球太陽系最近的恆星)。
  • 《流浪地球》中行星發動機,在現實中合理嗎?能否推動地球運動?
    《流浪地球》作為2019年春節檔上映,它的出現讓人重新認識到宇宙,地球的環境一直發生變化,慢慢變得不適合人類生存,這時候全世界為了人類文明能夠延續,開始製造行星發動機,可控核聚變已經在實驗室生成,雖然已經看到了希望,但是很難將它應用到現實中,這時候有人提出,如果在現實創造出像《流浪地球》中的小型發動機,能否運用它自身的動力,將地球推動離開太陽系?
  • 換一種思維方式解讀《流浪地球》,你真的看懂了嗎?
    《流浪地球》從大年初一到初八,熱度不減,很多人都是迫不及待地去欣賞了這部電影。現實中,「流浪地球」真的可能發生嗎?你真看懂《流浪地球》了嗎?讓STEM陪你一起探索科學的奧秘。S. 科學(Science)「氦閃」是什麼現象?太陽會不會熄火?從恆星的演化規律上來講,太陽是會有熄火的那一天,不過是在遙遠的50億年之後。
  • 《流浪地球》所描述的把地球推離太陽系在現實中可行嗎?
    《流浪地球》所描述的把地球推離太陽系在現實中可行嗎?在現實中不可行,基於兩個理由,一是推力不足,二是地殼無法承受!當然推力不足只是《流浪地球》中設定的條件,而現實中甚至連核聚變發動機都還沒有時間,更不要談推力不足了!
  • 宇宙中有數萬億顆流浪行星,地球也能去流浪嗎?
    去年上映的《流浪地球》是一部各方拍案叫絕的電影,讓我們來回憶一下流浪地球的基本劇情。背景就是太陽快要變成紅巨星,急劇膨脹之後,人類為了自救,必須逃離太陽系。因此在地球的表面上建造了上萬座發動機來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
  • 想看懂《流浪地球》太空知識了解一下?
    地球洛希極限軌道運行示意圖作為中國第一部硬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公映之後口碑可謂是一度炸裂朋友圈。本部改編自劉慈欣同名小說的影片,除了用行星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這個設定之外,幾乎一切都是新的,可以說這是一部建造在《流浪地球》世界觀體系下的新故事。以至於,就算是一些原著黨看了也會覺得新奇,更別說普通觀眾了。
  • 行星會「流浪」!NASA研究發現,銀河系至少上千億顆流浪行星
    提到行星,大家首先都會想到地球。作為宇宙中無數行星中的一員,地球渺小又偉大,看起來不起眼的它,卻因為存在著生命,成為了宇宙中最特別的存在。我們都知道,行星無論是氣態行星還是巖石行星等,都是圍繞著所在的恆星系統中,中心的主星(恆星)運行,不過,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宇宙中並不是所有的行星都循規蹈矩,也有一些行星不按照常理出牌。
  • 行星也會「流浪」!NASA研究發現,銀河系至少上千億顆流浪行星
    ,大家首先都會想到地球。作為宇宙中無數行星中的一員,地球渺小又偉大,看起來不起眼的它,卻因為存在著生命,成為了宇宙中最特別的存在。我們都知道,行星無論是氣態行星還是巖石行星等,都是圍繞著所在的恆星系統中,中心的主星(恆星)運行,不過,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宇宙中並不是所有的行星都循規蹈矩,也有一些行星不按照常理出牌。
  • 流浪太陽系!科學家提出「恆星發動機」概念 推動太陽飛出銀河系
    (圖片來源:Kurzgesagt視頻截圖)2019年熱播科幻大片《流浪地球》中講述了太陽即將毀滅,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而面對絕境,人類將開啟「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