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電影《流浪地球》講述了未來的人類遇到了太陽演變成紅巨星的危機,為了不讓地球被逐漸膨脹的太陽吞噬,最終啟動了「流浪地球」的計劃。在計劃中人類採用行星發動機產生推力來推動地球,那麼一萬臺行星發動機真的能夠推動地球嗎?
今年年初電影院裡出現的一部名為《流浪地球》的科幻電影成為了公眾關注的焦點,許多人選擇在春節期間去看這部電影,最終造就了它是春節檔的票房冠軍。相信很多朋友也看過這部電影,許多看過電影的觀眾都認為這應該是國產科幻片製作最為精良的一部了,電影中所呈現的特效讓許多觀眾直呼過癮。但是這部電影始終還是科幻電影,還是存在許多違背科學理論的東西,例如人類利用行星發動機來推動地球開啟了「流浪地球」的計劃。
儘管未來的人類已經將科技水平提高了很高的程度,但是要推動地球前行還是十分艱難的。首先地球在不斷地自轉,如果要推著地球前進就要想辦法讓它停止自轉,否則就無法讓在地球一面上的行星發動機持續朝著一個方向提供推動力。那麼到底怎樣才能讓地球停止自轉呢?有觀點認為,除非太陽消失了,或者一顆比地球還要龐大的星球和地球撞擊。由此可見想在未來幾百萬年,甚至是幾千萬年讓地球停止自轉是不太可能的。
其次是推動地球所需要的動力。電影出現了十分耐人尋味的一幕,一個小分隊在運送一種名為「火石」的東西時出現了危機,他們面臨著救人還是救火石的艱難抉擇。為什麼火石這麼重要呢,以至於電影中的人物選擇優先保護火石呢?原來它就是行星發動機的燃料,據說一顆火石能夠為一整座行星發動機提供充足的能量,它為人類產生的能量甚至比一座核電站發出的電還要多得多。
然而現實世界中是不存在這種物質的,而且就算存在這樣的物質,它也要能夠釋放出比電影中多好幾倍的能量才能推動地球前進。然後就是被建設在各個國家不同地區的行星發動機,根據原著小說《流浪地球》,這些發動機的本質是「離子電推發動機」,它相比起傳統的能源發動機來說效率要高得多了。不可思議的是這種科幻小說中的裝置竟然在現實中也存在,而且成為了人造飛行器的重要的一環。
根據研究發現,離子電推發動機的效率比傳統發動機要高十多倍,而且它的排氣速度也非常快,因此目前被應用在航天領域。據了解「長徵11號」所使用的發動機就是離子電推發動機,而且在未來這種裝置還會更多地應用在人造飛行器上。但是有專家表示,這種推進方式也無法產生足以推動地球的力。如果一臺離子電推發動機能夠產生150億噸的推力的話,那麼1萬臺這樣的發動機就能夠產生150萬億噸推力。
而地球除了擁有自身的重力之外,它還受到了太陽引力的束縛,因此即使是一萬臺離子電推發動機同時工作,也無法將地球逐漸推離太陽。如果要真的想將地球推出太陽系,就必須利用木星和土星的引力彈弓效應。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