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上能創造行星發動機嗎?一旦地球開啟移動,氧氣又從何而來?

2021-01-10 又帥的日常

理論上能創造行星發動機嗎?一旦地球開啟移動,氧氣又從何而來?

《流浪地球》作為2019年春節檔上映,它的出現讓人重新認識到宇宙,地球的環境一直發生變化,慢慢變得不適合人類生存,這時候全世界為了人類文明能夠延續,開始製造行星發動機,可控核聚變已經在實驗室生成,雖然已經看到了希望,但是很難將它應用到現實中,這時候有人提出,如果在現實創造出像《流浪地球》中的小型發動機,能否運用它自身的動力,將地球推動離開太陽系?

怎樣創造行星發動機?

理論上人類可以掌握各種強大的科技和能源,想要離開地球是一個非常簡單的事情,不過要解決推力和飛船的問題,在《流浪地球》中建造的行星發動機,運用的是各種元素核聚變獲得能量,後續用石頭就能把它當作燃料,想要改變地球原本的軌道,那麼只需要足夠的能量可以。

在這些問題的前提下,不禁讓人懷疑行星發動機是否會摧毀地球原本的內部結構?因為在拍攝這部電影的過程中,作者劉慈欣曾經思考過這一問題,我們的地球像是一個類似蛋殼包裹的氣球,在地球的內部像一個鐵火球一樣,這才導致地球頻頻發生各種火山地震,但是地球的表面並不是真正的像蛋殼一樣薄弱。

在這個電影中行星發動機非常強大,主要還是因為有各種能源的支撐和散熱系統,噴射出來的質子幾乎能達到光速,這才讓地球在運行的過程中大,氣層和分子碰撞,行星發動機產生的粒子讓速度慢慢變弱,而想要離開地球必定要經歷大氣層,而高空大氣層氧氣薄弱,所以行星發動機底部建造的過程中,一定要巨大的散熱系統,才能擺脫地球將要發生的火山海嘯。

卡爾達舍夫曾經把宇宙中的等級區分而來,他認為宇宙文明等級大概分為三個階段,初級文明、二級文明和高級文明,人類連一級文明都達不到,怎樣創造行星發動機呢?更不敢想像運用宇宙內的其他力量,而對於中高級文明來說,想毀掉整個銀河系都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利用宇宙中的能源建造行星飛船更是簡單。

畢竟電影只是電影,在現實生活中根本沒有任何依據,我們需要根據科學嚴謹分析才能得出答案,以現在人類科技,來看想要創造出一臺超光速宇宙飛船比較困難,談何而來創造行星系統呢?並且改變地球原本的運行軌道,讓地球失去了自轉公轉,失去引力作用會讓人類一瞬間從地球飛出去。對此你有何感想的可以留言互動。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中行星發動機,在現實中合理嗎?能否推動地球運動?
    《流浪地球》作為2019年春節檔上映,它的出現讓人重新認識到宇宙,地球的環境一直發生變化,慢慢變得不適合人類生存,這時候全世界為了人類文明能夠延續,開始製造行星發動機,可控核聚變已經在實驗室生成,雖然已經看到了希望,但是很難將它應用到現實中,這時候有人提出,如果在現實創造出像《流浪地球》中的小型發動機,能否運用它自身的動力,將地球推動離開太陽系?
  • 《流浪地球》中1萬臺行星發動機啟動,為何地球不缺氧?
    雖然,《流浪地球》這部電影已經上映很久,但是仍有網友對其念念不忘,時不時地討論其中的劇情。而其中,討論最多的話題,大都是關於那1萬臺行星發動機的,有人對建造這種行星發動機的所需時間感興趣,也有人對這行星發動機的燃料感興趣,還有人提出了這麼一個問題:如果《流浪地球》的劇情真的成為了現實,那麼在這上萬臺行星發動機開啟的時候,地球難道就不會缺氧嗎?
  • 科普:是誰製造的氧氣,氧氣到底是從何而來?
    氧氣瀰漫在地球的大氣層中,大氣層的空氣密度隨著其高度而逐漸下降,也就是越遠離地面空氣越稀薄,同理,空氣中的氧氣含量也就越低。去過高原的人往往會有這種體會,在海拔幾千米的高原或是山峰上,呼吸會變得很困難,這就是因為空氣中的氧氣含量下降所造成的缺氧症狀。那麼有人或許會問,是誰製造的氧氣,氧氣到底是從何而來呢?
  • 地球的氧氣從何而來?氧氣上升到今天的水平,實際上是相當困難的
    現在,儘管生活在一個科學家可以研究距離我們太陽係數光年行星的時代,但大多數新研究表明繼續減少了找到人類可能生活的其他星球的機會。最大的絆腳石可能是氧氣,人類定居者需要一個高氧氣的大氣來呼吸。那麼,我們是如何如此幸運地在一個氧氣充足的地球上進化的呢?
  • 《流浪地球》中,1萬臺發動機運轉會耗掉大量氧氣,人類不缺氧嗎
    當然在看過電影之後觀眾一般會產生一些疑問,以下是《流浪地球》中值得思考的細節問題,你能回答上其中一個嗎?前期上映的《上海堡壘》幾乎受到了全網的一致差評,這部電影在豆瓣的評分甚至跌破了3分。同時這部電影讓觀眾聯想到了另一部科幻電影,那就是今年春節檔上映的《流浪地球》。
  • 《流浪地球》中的太陽氦閃,行星發動機,引燃木星是硬傷嗎?
    現在很多人都說《流浪地球》有很多科學硬傷。其實大眾大可不必揪著科學嚴謹性不放。畢竟《流浪地球》是科幻片,不是紀錄片。硬傷的說法套用於此並不合理。何為硬傷?就是用科學的標準套用到科幻作品上,所有不符合現有科學理論的情節都算是硬傷。
  • 10000臺行星發動機真的能推動地球嗎?科學家:遠遠不夠
    引言:電影《流浪地球》講述了未來的人類遇到了太陽演變成紅巨星的危機,為了不讓地球被逐漸膨脹的太陽吞噬,最終啟動了「流浪地球」的計劃。在計劃中人類採用行星發動機產生推力來推動地球,那麼一萬臺行星發動機真的能夠推動地球嗎?
  • 海洋面積佔地球71%,這麼多水從何而來?為什麼海水是鹹的?
    海洋面積佔地球71%,這麼多水從何而來?為什麼海水是鹹的?面對這個資源匱乏,而且環境在不斷惡化的地球。我們人類也在不停地採取措施,希望能挽回一些過失。但是這個地球上的資源,遲早會耗光。我們人類的人口還在不停的增長,所以我們人類也在宇宙中,尋找一些時候我們人居住,而且資源豐富的星球,也就是超級類地行星。而到現在為止,我們人類在宇宙中,也找到了幾十顆的這種行星。不過這些星球無一例外的都在太陽系外,所以距離我們地球實在太遠了。以我們人類現在的宇宙航天技術,是很難達到那些星球上的。
  • 飛機在萬米高空時,氧氣從何而來?為什麼有時候會頭暈?
    我們知道,高空的氧氣極其稀薄,那麼機艙內乘客的氧氣究竟從何而來呢?是靠一系列化學反應產生氧氣?還是預先儲存一定量的氧氣,供起飛後使用呢?其實都不是!機艙內的氧氣還是來自於機艙外的大氣,不過要預先進行一系列的處理,才能提供給乘客呼吸。大家都知道,飛機的機艙是全封閉的,所以大氣不會進入到機艙內,而是通過渦輪噴氣發動機的進口進入到飛機內部。
  • 在木衛上二裝行星發動機,將它推向火星,能否形成第二個地球?
    文/淘神依舊木衛二有著比地球還多的水,將它推向火星,能創造地球2.0嗎?木衛二是一顆木星的衛星,其表面含有這大量的冰層,科學家推斷在冰層之下完全有可能存在著大量的液態水,這也讓科學家們判斷其內部或許存在著生命,畢竟水是生命之源,科學家認為木衛2簡直就是完美的地球雛形,那麼如果在未來,人類又能將在木衛上裝上行星發動機,之後將木衛2推向火星的話,木衛二是否會成為第二個地球呢?
  • 人類生活的地球是怎麼樣形成的?月球又是從何而來?
    關於地球的起源至今也沒有準確的說法,都是停留在一點點推理建設上。因為地球「活」的時間太長了,滄海桑田!許多初期的留下痕跡在這十幾億年的消磨下已經很難找到痕跡了。不過地球的起源依舊科學家在探究,這也是地球物理學的基本課題。不過咱們人類生活的地球怎麼樣形成的?這樣的問題就沒有了答案嗎?
  • 硬核科幻《流浪地球》:停止自轉的地球真能去流浪嗎?
    」;(4)後流浪階段:駛出太陽後,行星發動機全功率開啟,利用500年時間將地球加速到光速的千分之五,然後滑行1300年;然後調轉發動機,利用700年進行減速;(5)新太陽時代:地球泊入比鄰星軌道,成為比鄰星的衛星。
  • 地球上的生命從何而來?人類能出現在地球上,可能並不是巧合
    進化論說,高等生命是由低等生命進化而來的,而我們人類是由古猿演化而來的。大約在幾百萬年前,古猿經歷了猿人、直立人、智人等階段,進化成最早期的原始人,並進入了原始文明社會。但是我們也知道,猿人和人類根本就是兩個不同的物種,就像現在的大猩猩和人類一樣。
  • 深度剖析《流浪地球》:地球能停止自轉嗎?停轉後會被海洋淹沒
    :利用太陽和木星完成最後的加速,駛向人類選定的新家園「半人馬座比鄰星」;(4)後流浪階段:駛出太陽後,行星發動機全功率開啟,利用500年時間將地球加速到光速的千分之五,然後滑行1300年;然後調轉發動機,利用700年進行減速;(5)新太陽時代:地球泊入比鄰星軌道,成為比鄰星的衛星。
  • 地球內部很熱,這些熱量從何而來?地球表面溫度會受內部影響嗎?
    我們肉眼可以看到的最為熾熱的天體就是太陽了,而太陽表面的溫度就在5500攝氏度到6000攝氏度之間,也就是說地球中心的溫度追平了太陽表面的溫度,甚至可能比太陽表面的溫度還要更高。地球的中心如此熾熱,那麼這股熱量是從何而來的呢?
  • 地球上的水是從何而來的?答案就在獵戶座內部
    引言:十幾億年前生命開始在地球上出現後,地球就變得越來越生機勃勃了。地球生命的誕生無法離開液態水,因此人類也將海洋看作是「生命的搖籃」。但是你是否想過地球上的水是不是地球自身產生的?如果不是的話,地球上的水又是從何而來呢?
  • 地球為什麼能讓沒有氧氣的月球「生鏽」?
    除了氧氣之外,金屬的氧化鏽蝕還需要水(H₂O)的參與,這兩種物質在地球上可以說無處不在,這是防鏽工作如此難搞的主要原因之一,鏽蝕時刻準備趁虛而入,尤其是在潮溼的天氣下。火星被稱為「紅色行星」,即是因為表面被赤鐵礦所覆蓋。在近日發表的這項新研究中,研究者通過分析月船一號(Chandrayaan-1)軌道飛行器上搭載的月球礦物繪圖儀(M3)測得的紅外反射光譜數據後,發現赤鐵礦普遍存在於月球高緯度地區,而且主要分布在面向地球的一面。
  • 未解之謎:地球生命的出現真的只是巧合嗎?
    生命從何而來?可是宇宙中真的就只有地球有生命的存在嗎?那我們又是怎麼而來的呢?地球生命的出現是更高智慧生命所創造的,還是僅僅只是巧合的出現?從目前已知的科學研究來看,地球上之所以有生命和豐富多彩的生態系統,包括人類文明的存在,這都和地球本身及其所處在太陽系中的位置關係至關重要。
  • 宜居行星真的能「宜居生命」嗎,是否可以產生類似地球的生物?
    答案是否定的,即使人類找到了一個可居住的行星,這個行星的自轉角是多少?你有什麼樣的氛圍?表面是由什麼構成的?你有像地球一樣的陸地和海洋嗎?還是沒辦法知道。一些科學家認為,我們地球上生命存在的環境是由許多偶然的巧合所形成的,而且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所以生命將是一種極其不尋常的現象。如果發生下列任何一件事,地球上就沒有生命了。 地球為什麼得天獨厚?
  • 《流浪地球》裡的那些超級科技:我們離「行星發動機」還有多遠?
    在早期的宣發階段,《流浪地球》的熱度遠不及有寧浩、黃渤、沈騰3大票房保證的《瘋狂的外星人》,以及有著星爺情懷加持的《新喜劇之王》。但是從點映階段開始,《流浪地球》「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說法逐漸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