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中的火石能推動地球,未來人類能製作這種石頭嗎?

2021-01-08 奇點使者

引言:在電影《流浪地球》中出現了一種神秘的石頭,它能夠為龐大的行星發動機提供能源,如果沒有了它人類將無法推動地球前進,它就是火石。雖然火石只存在於科幻作品中,但現實中人類還是敢於想像,那麼石頭是否也能夠作為人類的燃料呢?

今年的春節檔被一部名為《流浪地球》的科幻電影佔據了票房冠軍,這部改編自劉慈欣的《流浪地球》小說的電影無論是在特效製作還是在電影劇情都得到一致的好評,它甚至被認為是中國科幻電影史上的裡程碑。該電影講述了太陽逐漸演化成紅巨星,人類為了躲避太陽的吞噬,只能夠給地球裝上行星發動機,開始了「流浪地球」的旅程。

該電影吸引觀眾的地方有很多,其中有一個點就是人類推動地球遠離太陽。當然按照現在人類的技術是做不到的,因此故事設定的背景也在遙遠的未來。那麼那個時代的人類是如何做到的呢?答案就是行星發動機。

人類在地球一面的不同地區撞上了上萬臺行星發動機,當這些發動機統一運作的時候就能夠地球提供同一方向的推力,從而使地球逐漸逃離。我們暫且不說行星發動機是如何建成的,電影中也沒有交代,但行星發動機的能源來源是什麼呢?

在電影中,當地球受到木星的引力影響之後大量的行星發動機出現故障,而解決故障的唯一方法就是檢修然後重新啟動。在人類讓行星發動機重新啟動的過程中出現了這樣的一幕,世界各國的人員都在運輸一種物質,他們甚至犧牲生命也要將它運送到目的地,它就是行星發動機的能源——火石。

火石在很多觀眾看來是一種神奇的石頭,它擁有難以想像的能量,能夠為一臺巨大的行星發動機提供能源。那麼在現實中人類是否能夠將一塊石頭也變成能量來源呢?

要弄清楚這個問題,首先我們需要了解石頭的一般組成成分是什麼。一般的石頭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矽和其他的矽酸鹽,總的來說主要是氧元素和矽元素。我們都知道氧元素是可以助燃的,那麼矽元素是否能夠被點燃呢?科學家認為當然是可以的,來看看我們的太陽就知道了。

眾所周知,太陽之所以能夠幾十億年如一日地燃燒著,是因為它的內部在進行著不間斷的核聚變反應。科學家介紹到,核聚變的主要原料有很多,基本除了鐵元素之外都能夠參與反應,這其中也有矽元素和氧元素。

太陽內部的核聚變反應是先消耗氫元素,兩個氫原子發生反應之後形成一個氦原子,而這個過程會釋放出大量的能量。當所有氫原子都被消耗殆盡之後,就會繼續以氦原子為原料繼續反應下去。以此類推,這樣太陽才會有無窮無盡的能量。

按照這樣的道理,如果人類能夠掌握核聚變反應,將氧元素和矽元素都參與到核聚變反應中,那麼石頭就能夠成為燃料了。目前科學家還在研究可控核聚變技術,而且在初步的實驗階段有比較好的結果。但是距離真正掌握可控核聚變技術還有很長的距離,未來人類的科技水平或許可以達到這一程度。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一塊「火石」能拯救30萬人類?它在電影中是無敵的BUG
    今年的電影春節檔可謂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一開始並沒有受到太多關注的《流浪地球》最後獲得了票房冠軍,並且成為了中國電影史上票房第三多的電影。很多朋友都是慕劉慈欣的名去看這部電影的,因為它改編自劉慈欣的科幻大作《流浪地球》。有人看完之後直呼過癮,也有人認為該電影和小說並沒有太大關係。
  • 10000臺行星發動機真的能推動地球嗎?科學家:遠遠不夠
    引言:電影《流浪地球》講述了未來的人類遇到了太陽演變成紅巨星的危機,為了不讓地球被逐漸膨脹的太陽吞噬,最終啟動了「流浪地球」的計劃。在計劃中人類採用行星發動機產生推力來推動地球,那麼一萬臺行星發動機真的能夠推動地球嗎?
  • 《流浪地球》中,1萬臺發動機運轉會耗掉大量氧氣,人類不缺氧嗎
    當然在看過電影之後觀眾一般會產生一些疑問,以下是《流浪地球》中值得思考的細節問題,你能回答上其中一個嗎?前期上映的《上海堡壘》幾乎受到了全網的一致差評,這部電影在豆瓣的評分甚至跌破了3分。同時這部電影讓觀眾聯想到了另一部科幻電影,那就是今年春節檔上映的《流浪地球》。
  • 《流浪地球》中裝了1萬臺超級發動機,真的能推動地球嗎?
    》中裝了1萬臺超級發動機,真的能推動地球嗎?理論上是可以推動的 ,但是這只是理論。就跟阿基米德的理論一樣「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動整個地球」。要實施起來有著許多難題,比如我們都知道地球板塊會運動的。假如跟(流浪地球)中一樣,在一個城市安裝一臺超級發動機這發動機動力有多大才能推動地球?猜想下這個城市板塊能支持住,會不會產生板塊運動會不會壓沉這個城市?
  • 能看到希望就不是流浪——《流浪地球》觀後感
    故事題材比較宏大, 直接飆升到太陽系 ,科學家們發現太陽急速衰老膨脹,短時間內包括地球在內的整個太陽系都將被太陽所吞沒。為了自救,人類提出一個名為「流浪地球」的大膽計劃,即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萬座發動機和轉向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用2500年的時間奔往另外一個棲息之地。
  • 宇宙中有數萬億顆流浪行星,地球也能去流浪嗎?
    去年上映的《流浪地球》是一部各方拍案叫絕的電影,讓我們來回憶一下流浪地球的基本劇情。背景就是太陽快要變成紅巨星,急劇膨脹之後,人類為了自救,必須逃離太陽系。因此在地球的表面上建造了上萬座發動機來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
  • 《流浪地球》火爆!看懂這部電影中的軍事元素
    《流浪地球》的故事講述了在未來太陽急速老化將產生氦閃吞沒地球,為了種群和文明的延續,人類成立了聯合政府,選擇了帶著母星地球逃離太陽系尋找適合生存新家園的逃亡之旅。為此,地球上安裝了一萬多臺行星發動機,推動地球飛向4.2光年外的比鄰星。整個移民過程將延續2500年,約一百代人。
  • 同樣是拯救人類,《流浪地球》和《星際穿越》哪個更靠譜?
    也有兩個計劃:A計劃是由太空人庫珀駕駛飛船尋找新星球,等到他回來教授就能夠解決重力的技術問題,從而能夠帶領地球上的人類到達新的星球;B計劃則是讓飛船帶著5000個人類的受精卵到新星球建立殖民地。這種計劃和《流浪地球》中的領航者號的「火種」計劃很像。
  • 《流浪地球》雖然有笑死人的bug,但人類如何自救始終是主線
    《流浪地球》講述了一個人類背著地球去流浪的故事: 太陽即將毀滅,人類在地球表面建了上萬座行星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尋找新家園,靠近木星時遭遇生死危機,男主劉培強、劉啟父子點燃木星成功拯救地球!
  • 《流浪地球》中最大的「漏洞」,研究員:推動地球等於自取滅亡?
    引言:今年春節檔一部不被看好的電影成功逆襲成為了票房冠軍,它就是《流浪地球》。這部電影所呈現的特效可以說十分精良,觀眾們看了之後直呼過癮。然而它畢竟是科幻片,有專家指出了電影暴露出來的最大「漏洞」,推動地球就等於自取滅亡。
  • 流浪地球之觀後感
    昨夜,我看了最近很火的電影《流浪地球》。不可否認這部影片確實是拍得相當不錯,難怪取得了火爆的票房,也獲得了很高的電影評分。接下來,我來說說自己看了這部電影後的一點感想。這部電影講述了由於太陽對於地球的影響,人類將不能在太陽系繼續生存。
  • 《流浪地球》中行星發動機,在現實中合理嗎?能否推動地球運動?
    《流浪地球》作為2019年春節檔上映,它的出現讓人重新認識到宇宙,地球的環境一直發生變化,慢慢變得不適合人類生存,這時候全世界為了人類文明能夠延續,開始製造行星發動機,可控核聚變已經在實驗室生成,雖然已經看到了希望,但是很難將它應用到現實中,這時候有人提出,如果在現實創造出像《流浪地球》中的小型發動機,能否運用它自身的動力,將地球推動離開太陽系?
  • 《流浪地球》中的重元素核聚變技術是什麼?現實中能夠實現嗎?
    最近有一部電影《流浪地球》火了,電影描述的是影片中描述的是太陽即將開始死亡倒計時,地球和人類面臨著滅頂之災,繼而啟動了逃離太陽系的計劃。要知道這一萬多個巨大的行星發動機肯定是非常強大的,否則也不可能將地球推離太陽系,讓地球成為流浪行星。而且如此多的行星發動機也需要很多燃料才行,這種燃料必然非常常見才行,否則就無法滿足它們的運行。對此,《流浪地球》中也進行了解釋,這些行星發動機都是應用了核聚變,使用的燃料就是地球上非常常見的石頭,只有這種常見的容易處理的石頭才能夠滿足上萬座行星發動機的需求。
  • 《流浪地球》火了!中國軍事科幻片還會遠嗎?
    今年春節,《流浪地球》橫空出世,好評如潮。有觀眾表示,這部電影開啟了中國科幻電影新的一頁。  《流浪地球》主要講述了在不遠的將來,太陽急速衰老膨脹,地球面臨被吞沒的危機;為拯救地球,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萬座行星發動機,以逃離太陽系尋找新家園,地球和人類就此踏上了長達2500年的宇宙流浪之旅。在完成這一宏偉計劃的進程中,地球流浪時代的年輕人挺身而出,展開爭分奪秒的生死之戰。
  • 2019青島國際版權交易會開幕《流浪地球》中的「火石」將亮相
    2019青島國際版權交易會以「版權新動能,創意新未來」為主題,將由「展覽+論壇+平臺」三大部分組成,展會總面積達2萬平方米,將重點突出IP授權單元。其中,故宮博物院帶來了風靡全網的文創產品,國產科幻大片《流浪地球》也將影片中的「火石」及相關周邊產品帶到現場,讓觀眾可以近距離重溫光影的魅力。
  • 地球在流浪,心不再流浪———《流浪地球》影評
    作為春節賀歲檔上映的大型科幻片《流浪地球》,無論是在口碑還是票房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是當今中國科幻片中的佳作。本片根據科幻小說家劉慈欣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2075年人類推動地球逃離太陽系、前往新家園的故事,經過多次觀看,我將影片故事發展分為以下幾個情節階段。
  • 流浪地球——小說中未被呈現細思極恐的結尾
    再講講我對故事中有些情節的看法。1.《流浪地球》的故事與西方科幻片的個人英雄主義不同,在解決問題的道路上每個人都是必不可失的一環。加入了運送「火石」的隊伍……他們解決問題從來都是齊心協力,而不是某個英雄做出了某些驚為天人的舉動而全人類獲得解救。2.重要人物同樣會半路死亡,反套路化,給人新奇的感受。剛子在快要傾倒的大廈中犧牲性命救了韓子昂,本以為韓子昂得以活下去,沒想到在之後的劇情中,也隨之身亡。
  • 《流浪地球》:帶著家園,尋找希望
    而正在熱映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就像一顆「火石」,短短幾天,就把全民科學熱情像「行星發動機」一樣給點燃了。  這部電影我看了兩遍,第一遍是參加中國科協科普部舉辦的科幻電影展示會,在中國科技館巨幕影院提前觀影。電影給予的視覺衝擊太強烈,這種硬科技帶來的感官盛宴,加上中國人關於「回家」的情懷,交織成強烈的震撼、喜悅、自豪以及意猶未盡,當時忽略了電影中很多細節問題。
  • 《流浪地球》中地球真的「流浪」得起來嗎?
    那麼《流浪地球》的科幻內核又是什麼呢,為什麼能取得如此巨大成功,它的硬傷又是什麼。流浪地球不考慮各種飛行因素,就單純以現代人常識來講,它能「流浪」起來嗎?首先講下劉欣慈《流浪地球》的文化內核,劉欣慈在接受一次採訪時說「中國幾千年文化的積澱,讓人們對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
  • 《流浪地球》電影中沒有描寫的叛軍,在小說裡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小說中,有關地球叛軍的故事情節,佔據了很重要的一部分篇章,但在《流浪地球》電影中,人類如何擺脫掉木星的引力繼續逃生流浪,是整部影片的主題,片中根本沒有關於叛軍的任何描寫,完全把這部分給省略掉了。因此就造成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由於刪減,導致電影中的情節(尤其是關於火石的情節片段),有很多令人覺得突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