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只知「人生七十古來稀」,卻不知上一句有多苦,字字都是眼淚

2020-12-05 貓眼國學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那就是:性格決定命運,雖然聽起來有點過於絕對,但是在很多人身上卻又無一不是在驗證著這一說法。比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唐代大詩人李白與杜甫,他們二人在詩詞領域的地位不分伯仲,都是非常有才氣的詩人。然而他們二人卻有著截然不同的人生境遇,這其實與他們的性格不無關係。李白是一個灑脫豁達、我行我素的人,所以才有那般出塵的仙氣;而杜甫的性格卻比較內斂,骨子裡比較敏感,憂國又憂民。

除了性格之外,或許他們所生活的年代也是一部分因素,因為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人民的生活一派和諧,而到了杜甫生活的晚唐時期,一切都急轉直下。再加之杜甫本就是性格敏感的人,加上安史之亂的影響,他的心情更是愁苦不已。正是這時,杜甫寫出了一首字字都叫人落淚的名篇,那就是《曲江二首》。相信大家都聽說過「人生七十古來稀」這一詩句,它就是出自於此,不過大家不知道的是,它的上一句更加令人感慨。

從詩名就可以看出這是杜甫去曲江遊玩時所作,大意是:我每天上朝回來,就去當鋪當掉春天穿的衣服,換些錢到江邊買酒,到處都是我欠下的酒錢,但是我卻不以為意,畢竟能夠活到七十歲的人已經很少見了。由此可以看出當時杜甫身處的境況真的很艱難,淪落到了當衣服買酒喝的地步,而且還欠下了不少錢。不過好在他還是很想得開的,認為自己已經七十多歲了,為什麼還要因為錢財而苦惱呢?及時行樂才是王道,果然人上了年齡之後思想也會開始有巨大的轉變。

接著描寫自己眼前常常有蝴蝶和蜻蜓飛過,於是心中不禁浮現出了一種想法,想要讓蝴蝶和蜻蜓替自己捎句話給春光,讓春天多停留片刻。雖然之前表示自己對年紀不甚在意了,但是從這一句可以看出,詩人還是想要時光走得慢一些。

詩人用「蝴蝶深深見」和「蜻蜓款款飛」相對仗,不僅工整,而且還十分靈動,讓人如若身臨其境,仿佛看見了蝴蝶和蜻蜓的靈動姿態。而且這樣的寫法還有擬人意味,讓蝴蝶和蜻蜓傳話,道出了自己心中真正的感情。世人都盼春贊春,而杜甫卻隱隱地傷春悲春,寫出了新意,更延續了他一向的婉轉含蓄。

杜甫的詩一般都是比較沉重傷感的,但是這一首詩雖寫於他最貧困潦倒之時,卻寫得極為樂觀。就算沒錢沒權,也照樣要喝酒,畢竟人生不是演戲,不能重來,就算再傷心難過,時間不會就此停止或倒退,那不妨盡情去享受它。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學到杜甫這種樂觀的精神呢?生活中充滿了磨難與挑戰,但是生活還是要繼續,既然不能左右它,那就從容地去接受。

相關焦點

  • 老話「人生七十古來稀」,其實上一句怕教壞後人,一直不願被提起
    春秋時期的孔子,可以說活得很長壽了,所以才有了「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隨心所欲,不逾矩」了。我們常聽到一句老話,就是「人生七十古來稀」,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畢竟有史以來,能活到七十歲的人少之又少,寓意人生能活多久,充滿了感慨和無奈。
  • 古語:「人生七十古來稀」,這句話的上半句,為何無人提起?
    人生在世,每個人當然都想自己沒有傷病,並且能夠長命百歲。但真正能夠活到100歲的那些人,可以說是鳳毛麟角。在古代就有秦始皇想永久稱霸世界,而去尋找長生不老藥,不惜耗費一切人力物力去煉就仙丹,但是最終都毫無收穫,最後依然駕崩。
  • 杜甫說「人生七十古來稀」,上半句鮮有人知,怕教壞小孩不被提及
    《論語·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孔子在總結自己人生時候說的話,雖然不可能每個人都成為像孔子一樣的聖人,但是卻要學會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去感受生命的價值。
  • 「人生七十古來稀」什麼意思?讀了原詩,才知杜甫有多悲傷
    所以才會有「人生七十古來稀」的說法,這句詩出自杜甫的《曲江二首·其二》。這句詩想必很多人都聽過,但是讀了原詩,才知當時的杜甫是有多悲傷。讀了全詩,才知當時的他,有多悲傷。詩歌首聯寫的是杜甫當時在長安的狀態。那時的他每日上完朝後,便去典當春衣,換來的錢都用來買酒,天天喝得酩酊大醉。
  • 人生七十古來稀,現在讀書也不遲
    俗話說「人生七十古來稀」,古人這一輩子能活到七十歲的確不太容易,但是,如果我們仔細算一算這一筆人生帳,多多少少會有些觸目驚心,宋代有個王觀就給我們算了這麼一筆帳。都來五十載,一半被、睡魔分了。那二十五載之中,寧無些個煩惱。仔細思量,好追歡及早。遇酒追朋笑傲。任玉山摧倒。沈醉且沈醉,人生似、露垂芳草。幸新來、有酒如澠,結千秋歌笑。
  • 「人生七十古來稀」:人到七十一定要見這四種人,每種都令人落淚
    人生七十古來稀。古來稀,意思是自古以來都很稀少,這是一種很自豪、很豪邁的說法,雖然現在隨著生活醫療水平提升,七十已經不是「古來稀」,但是到了這個年齡,已經是到了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年齡。這個時候的我們經歷過人生百態世間冷暖,已經可以遵從我們的想法,隨心所欲,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不會越過規矩。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到了這個年齡,我們經歷的事情已經太多了,很多事情都已經看淡了,已經有了悠然見南山情懷。
  • 古人講「人生七十古來稀」,上句被後人遺忘,怕教壞小孩不被提及
    俗語云「人生七十古來稀」,一個人能夠活到70歲,就已經算是件稀奇事了。所以在古代,能活到古稀之年的老人,也稱得上是一個令人羨慕的奇蹟。縱觀古今,沒有一個人不想長壽,尤其是在封建社會中,想長壽的帝王比比皆是。
  • 愛迪生的成功勵志名言,世人只知道上一句,卻不知下一句更重要!
    我們多數人在學校時候就聽過愛迪生的名言,但不知道是愛迪生說的,因為那個時候老師總是喜歡拿愛迪生的名言上一句來勉勵我們。說起這句名言,大家或許都知道,但知道的人都是只知道上一句,知道下一句的人不多。知道下一句不多也沒用關係,今天借著這個機會,跟大家分享下。我們不妨先看一下愛迪生的成功勵志名言,世人只知道上一句,卻不知下一句更重要!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當然,沒有那百分之一的靈感,世界上所有的汗水加在一起也只不過是汗水而已!
  • 「人生七十古來稀,問君還有幾春秋」:人過六十,餘生已經開始
    老話說「人生七十古來稀」,活到了七十歲,便是很稀少的了,所以當一個人從六十歲開始,他的心境就將完全的改變,要一鼓作氣的在年齡上做著衝擊。人生的晚年,是步往終響的時間段,也往往在這個時候,人生已經是留出了大量的時間以及精力。
  • 人活七十古來稀,這三種人聰明過了頭,儘量躲遠點,尤其是第三種
    在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人活七十古來稀,說的是,一個人只要能活到幾十歲,已經是十分稀有和罕見的,當然說出這句話是因為在古代,因為社會的環境以及當時的醫療條件並不發達,人們才活的比較短暫,不像現在那樣長壽老人越來越多。
  • 人生究竟有多苦?來了解下
    人生八苦之生苦:有子母二苦,子生苦一般沒有太多記憶,牢獄般的胎生胎長,子在母胎中耳受天雷般的震擊,出生時頭顱受千斤擠壓,肌膚在溫差很大的空氣裡感受寒風刺骨,稚嫩的肌膚還要受大人的接觸摩擦,如是等等,故而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要忍受這種痛苦,從而不再記得前世,就像高速車禍撞擊頭腦失憶生還
  • 莊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後面一句才是精華,卻少有人知
    生活當中,總有一些人不懂裝懂,仿佛自己無所不知,其實這種做法非常愚蠢,真正聰明者絕不會這麼做。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他老人家就曾說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如此才稱得上智者,打腫臉充胖子遲早會露餡,後悔都來不及。
  • 戳中異地戀淚點的十首絕美古詩詞,字字血淚,值得收藏
    胡馬都會向著北風吹來的方向嘶鳴,越鳥也會在朝南的枝頭上築巢。(你怎麼就音訊全無,還不回來呢?)與你分開的日子越來越長了,因為思念你我茶飯不思日漸消瘦,衣服穿起來都顯得大了許多。是不是像白雲遮蓋了太陽,你也戀上了其他的女子所以不回來。我整天想你念你讓我身心憔悴,整個人老了好多,年華易逝,似水流年。這些思念你的話就不說了,只希望你在外面多吃點飯好好保重身體。
  • 這88首詩,每首我竟只知一句……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君應有語。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為誰去。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風雨。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腸已斷,淚難收。相思重上小紅樓。情知已被山遮斷,頻倚闌幹不自由。不信人間有白頭:不相信這世上真會有一夜白頭的事。
  • 佛說「人生是苦」的真相!
    世人都說,佛教是消極的,悲觀厭世的,這種觀點多來自於佛說「人生是苦」,佛陀講人生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我想問一問諸位,人生苦不苦?首先說,生老病死大家是不是都逃脫不掉?出生的時候,全身通過狹窄的生門時被擠壓苦不苦;人老之後,容顏消逝、生理機能衰退,吃不動、走不動,還遭人嫌棄苦不苦;生病之時,吃不下、睡不好、身體疼痛、精神上受折磨苦不苦?死亡更不必說。
  • 古詩詞,秋風漫送第二春,笑對稀年忘卻貧
    席上酒盈盅,祝壽仍有舊家風;一桌佳餚蒸蒸上、團歡。八十老翁似夢中。二春秋八十倏然過,一曲悠悠欸乃歌。早歲常溫醫藥賦,當今喜將平仄磨。堪詞抒筆煩憂少,觀世消心快意多。收拾桑榆誰記省?有斜陽處有吟哦。三風風雨雨已八旬,幾次靈魂洗濁塵。侯相已為來世事,郎中駐定此生身。
  •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100句古詩詞,嘆盡人生滋味,總有兩句適合你
    李白: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蘇軾: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張若虛: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納蘭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李白: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 《有翡》:謝允瀕死,對阿翡說的臨終話,真是字字剜心泣血!
    《有翡》謝允決心,以命換命。推雲掌一出,已是義無反顧……王一博真的把謝允瀕死的那種感覺,演得太好了。臉上帶著水,睫毛被打溼一簇一簇的沾在一起,眼底的光逐漸渙散,嘴唇和眼睫都在輕輕地顫抖。殘燭將熄在風中,一跳一跳地,把餘熱燃盡,一字一句氣若遊絲的寬慰愛人。他這時懵懵的鈍鈍的,整個人好像魂魄都已經飄走了一半,眼神不知往哪裡聚光,冰冷的手,哆嗦著尋求著另一個人的溫度。他看不清,就抬手摸摸對方的臉,摸不到淚,就滿意地說了聲好。這感覺,像寒冰刻的薄薄的花瓣,一碰就要碎了,還是被水淋溼的,眼睫和瞳孔每動一下都讓我心驚膽顫,太美了。
  • 才華學養古來稀——緬懷劉炯朗校長
    在今天這個時代,有思想有風骨有愛心的仁人學者實在不多,炯朗校長是少數中的少數。他尊重學問,每當我邀請他幫忙學術界的事情,他從不推辭,一馬當先。與校長交接,如沐春風,尤其以廣東話談香港澳門事,以俗語談時論道,直入主題。還記得他描述香港各個大學校長時,稱金耀基校長為「金要雞」,特別高興。我讀他在電臺的講話,以顯淺的語言解釋科學人生,使我佩服得五體投地!
  • 納蘭性德最惆悵的詞,人生飽嘗離愁之苦後,怎樣回憶自己的一生?
    他這一死,不僅震驚整個納蘭家,連康熙都被震動了,想要挽回這樣一個無心眷戀世間的惆悵客,但一切已經是回天乏力,身體上的疼痛是可治癒的,精神上的痛苦卻是藥石無醫,「一生恰如三月花」,也許這樣與世長辭,才是他所希望的,他的一生也正像這三月花一樣,短暫而又絢麗。納蘭性德是清朝歷史上最濃重的一抹色彩,納蘭詞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絢爛的一筆,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