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每個人當然都想自己沒有傷病,並且能夠長命百歲。但真正能夠活到100歲的那些人,可以說是鳳毛麟角。在古代就有秦始皇想永久稱霸世界,而去尋找長生不老藥,不惜耗費一切人力物力去煉就仙丹,但是最終都毫無收穫,最後依然駕崩。當然長壽是非常好的,但提起生命的長度,將有限的生命活得更有質量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這才是真正的長生不老之術。
在古代 社會生產力非常的低,每個方面對比現在非常的落後,這些對於社會底層的農民的身上體現的更加明顯。這些農民為了生計常常幹最苦最累的活,又因為營養跟不上,身體健康受到威脅。除此之外,在古代的醫術也不是很精湛,這些原因導致了古代人們的壽命大大減少,甚至還有很多人死於非命。相傳在秦朝很多人能夠活到四十多歲就已經是奢望了。所以才會有孔子所說的:「十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隨心所欲」。
七十在民間也有很多的俗語,其中就有這麼一句「人生七十古來稀」,是流傳至今被人們口頭傳頌的,但是很多人只會這一句而忽視了上半句裡的精髓。這句俗語其實是杜甫所作《杜工部詩·曲江二首》,完整的一整句其實是「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字面意思就是指一個人七十歲是非常少見的,在那個時候簡直就是個奇蹟。
詩人杜甫在寫這首詩的時候正處在安史之亂,大唐盛世已經不復返了。而此時的杜甫生活非常艱苦,正處在人生的低谷,所以才會寫詩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情緒來表達,這對一個七十歲的老人來說是非常辛苦的。
但現在生活質量上去了,要活到七十歲只要好好鍛鍊身體,注意飲食就真的能夠長命百歲,但如果活那麼久一事無成又有什麼用呢?所以人們常常為了能夠教好小孩,常常就會把上一句「酒債尋常行處有」直接給忽略掉。希望大家能夠在有限的生命裡,做出更多無怨無悔又有意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