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人生七十古來稀」,其實上一句怕教壞後人,一直不願被提起

2020-12-05 國學大觀園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過上衣食無憂、健康長壽的生活,畢竟生命只有一次,而如何在短暫的生命中過得充實、自在,是我們都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

在我國古代,人們的平均壽命都比較低,比如很多帝王將相,為了能夠使自己長生不老,經常服用丹藥,最後死在了壽與天齊的幻想中,歷史上的秦始皇,明朝的嘉靖皇帝無不如此。

而且古代的醫療條件有限,那個時候科學技術不發達,很多在當時看似疑難雜症的病都無法得到有效的醫治,這就更加影響了人們的壽命。春秋時期的孔子,可以說活得很長壽了,所以才有了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隨心所欲,不逾矩」了。

我們常聽到一句老話,就是「人生七十古來稀」,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畢竟有史以來,能活到七十歲的人少之又少,寓意人生能活多久,充滿了感慨和無奈。其實這句話是有出處的,其作者就是被我們稱為詩聖的杜甫。

「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出處

杜甫曾在《曲江二首》其二中寫了這麼一首詩,而「人生七十古來稀」的上半句同樣的精彩,但是卻怕教壞後人,不願意被提起。那麼杜甫在這首詩裡究竟說了些什麼,下面我們一起欣賞這首詩: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傳語風光共流轉,暫時相賞莫相違。

這首詩寫於長安的暮春時節,詩中開篇就說要典當春衣。而暮春時節,其實已經沒有冬天那麼寒冷,即便要典當衣服,也應該先典當冬天的衣服才是,而此時的作者竟然典當起了春衣,可見冬衣已經典光,從側面寫出了作者貧困潦倒的處境。

但是當我們讀到第二句,卻有一種出人意料之感。都這麼貧窮了,作者還到江頭尋酒作樂,一副窮不窮無所謂的態度。作者為何要每日「盡醉而歸」呢?詩人在這裡賣了一個關子,進而說出了千古名句「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一邊喝著酒,一邊遊玩曲江,而此時作者囊中羞澀,身無分文,只好欠了很多酒錢。由買到賒,邊走邊喝,這樣做的目的到底是什麼?詩人終於告訴我們答案,那就是「人生七十古來稀」。

試問這世間之人,有幾個能活到七十歲,既然壽命有限,又鬱郁不得志,那何不多喝幾杯酒,多欠一些酒錢來大醉一場呢?這很顯然是詩人的憤慨之言,再聯繫杜甫一生的處境,我們可以很容易站在作者的立場去考慮問題,也就不難理解為何杜甫會出此言了。

為何後一句不願被人提起?

人生七十古來稀」固然是全詩的精華所在,但是上一句「酒債尋常行處有」也是可圈可點。人生能有多少美好的時光,在作者看來,唯有酒可以解千愁,也是他最好的精神慰藉。

當然,人能活到七十歲,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但是如果一事無成那又有什麼意義呢?所以這14個字充滿了一種消極厭世的情緒,尤其連起來讀,更有一種肆意妄為的悲觀。所以很多人並不願意提起「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前一句話,其主要目的就是怕教壞後人,怕他們讀到這句話也學著杜甫飲酒作樂,浪費大好的青春年華。

結語

事實上,「人生七十古來稀」還被後人引用過,比如明朝文人高明,就曾在《琵琶記·牛氏規奴》中寫道「人生七十古來稀,不去嫁人待何時」,意思是說人能活到七十歲的少之又少,我們應該感謝老天的恩賜,好好珍惜生命。

但是話又說回來,隨著現代生活條件不斷好轉,七十歲的老人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但是依舊有些人由於自身各方面的原因,過早地離開了人世。我們看到這句話,應該好好調節自己的作息時間,飲食規律,早睡早起,爭取永遠保持健康的身體和一個好的心情。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健康長壽,在有限的時間裡譜寫自己的生命讚歌!

文 | 國學大觀園

相關焦點

  • 古語:「人生七十古來稀」,這句話的上半句,為何無人提起?
    人生在世,每個人當然都想自己沒有傷病,並且能夠長命百歲。但真正能夠活到100歲的那些人,可以說是鳳毛麟角。在古代就有秦始皇想永久稱霸世界,而去尋找長生不老藥,不惜耗費一切人力物力去煉就仙丹,但是最終都毫無收穫,最後依然駕崩。
  • 古人講「人生七十古來稀」,上句被後人遺忘,怕教壞小孩不被提及
    俗語云「人生七十古來稀」,一個人能夠活到70歲,就已經算是件稀奇事了。所以在古代,能活到古稀之年的老人,也稱得上是一個令人羨慕的奇蹟。縱觀古今,沒有一個人不想長壽,尤其是在封建社會中,想長壽的帝王比比皆是。
  • 杜甫說「人生七十古來稀」,上半句鮮有人知,怕教壞小孩不被提及
    《論語·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孔子在總結自己人生時候說的話,雖然不可能每個人都成為像孔子一樣的聖人,但是卻要學會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去感受生命的價值。
  • 世人只知「人生七十古來稀」,卻不知上一句有多苦,字字都是眼淚
    然而他們二人卻有著截然不同的人生境遇,這其實與他們的性格不無關係。李白是一個灑脫豁達、我行我素的人,所以才有那般出塵的仙氣;而杜甫的性格卻比較內斂,骨子裡比較敏感,憂國又憂民。除了性格之外,或許他們所生活的年代也是一部分因素,因為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人民的生活一派和諧,而到了杜甫生活的晚唐時期,一切都急轉直下。
  • 人生七十古來稀,現在讀書也不遲
    俗話說「人生七十古來稀」,古人這一輩子能活到七十歲的確不太容易,但是,如果我們仔細算一算這一筆人生帳,多多少少會有些觸目驚心,宋代有個王觀就給我們算了這麼一筆帳。都來五十載,一半被、睡魔分了。那二十五載之中,寧無些個煩惱。仔細思量,好追歡及早。遇酒追朋笑傲。任玉山摧倒。沈醉且沈醉,人生似、露垂芳草。幸新來、有酒如澠,結千秋歌笑。
  • 「人生七十古來稀」:人到七十一定要見這四種人,每種都令人落淚
    人生七十古來稀。古來稀,意思是自古以來都很稀少,這是一種很自豪、很豪邁的說法,雖然現在隨著生活醫療水平提升,七十已經不是「古來稀」,但是到了這個年齡,已經是到了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年齡。如果你是一個久居他鄉之人,人到七十的時候就回家看看吧,看看曾經自己的左鄰右舍,也許鄰居已經搬走了,但是當你站在這座舊房子前面的時候,這些物是人非也是一種慰藉。
  • 「人生七十古來稀」什麼意思?讀了原詩,才知杜甫有多悲傷
    所以才會有「人生七十古來稀」的說法,這句詩出自杜甫的《曲江二首·其二》。這句詩想必很多人都聽過,但是讀了原詩,才知當時的杜甫是有多悲傷。那時的他每日上完朝後,便去典當春衣,換來的錢都用來買酒,天天喝得酩酊大醉。都說李白嗜酒如命,「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但是從這聯詩來看,杜甫也是不遑多讓。
  • 「人生七十古來稀,問君還有幾春秋」:人過六十,餘生已經開始
    老話說「人生七十古來稀」,活到了七十歲,便是很稀少的了,所以當一個人從六十歲開始,他的心境就將完全的改變,要一鼓作氣的在年齡上做著衝擊。人生的晚年,是步往終響的時間段,也往往在這個時候,人生已經是留出了大量的時間以及精力。
  • 人活七十古來稀,這三種人聰明過了頭,儘量躲遠點,尤其是第三種
    在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人活七十古來稀,說的是,一個人只要能活到幾十歲,已經是十分稀有和罕見的,當然說出這句話是因為在古代,因為社會的環境以及當時的醫療條件並不發達,人們才活的比較短暫,不像現在那樣長壽老人越來越多。
  • 老話「男怕柿子女怕梨」,為什麼要這樣說,其實下半句更加經典!
    俗語又稱老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比如我們形容一個人固執,就會不由自主地說出「不見黃河心不死」這樣的老話;再比如我們勸誡夫妻和睦,就會想到「野花進房,家破人亡」的老話。俗語老話,都是言簡意賅的,又都是教人向善學好,走人間正道的民間諺語。俗語背後所折射出的智慧,也有著深刻的含義,即便時過境遷,有很多俗語放在當下依舊適用。
  • 人生七十古來稀,你七十歲還能幹什麼?賈平凹70歲又寫了本新小說
    其實廢都這樣的小說在當時雖然是暢銷小說,但是也收到四面八方的批評和質疑,有一部分質疑就是,你老賈先生這個小說寫得太不入流、和黃書有什麼區別?真是大跌眼鏡!以至於賈平凹一直活在《廢都》成名後的陰影下,有的人甚至說賈平凹之所以寫得出這種小說,他就是小說中的某一人。
  • 農村老話「男怕戌,女怕亥」,啥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農村老話「男怕戌,女怕亥」,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話說「男怕戌,女怕亥」這個說法與十二地支和十二時辰有關係,我們今天一起來了解一下。
  • 才華學養古來稀——緬懷劉炯朗校長
    去年我七十歲,校長以對聯相贈: 代數幾何不逾矩, 才華學養古來稀。他能從人工智慧旁徵博引到莎士比亞,又能從微軟小冰寫詩談到唐伯虎的情書,鑑古知今。校長熱愛探索、學習、與分享知識,喜愛時尚、旅遊與美食,開朗的笑聲總是溫暖身邊每一個人。他幽默的言談、睿智的笑語與臨世的風骨,將永遠留存在每個人的心中。」【編註:引用來自紀念劉校長網頁】 以下是劉炯朗校長為《丘成桐談空間的內在形狀》(簡體中文譯本書名為《大宇之形》)寫的推薦序。
  • 農村諺語:七十不製衣,是什麼意思呢?
    過去與現在不同,過去尤其是農村地區,家家戶戶的房屋幾乎都是自己家裡人親自動手去修建的,條件好點的可能會請人來幫個忙而已。造房子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僅僅是花錢,更加費工費神。五十歲,已經半百的年齡,以前的普遍平均壽命就不是很長,能夠活到五十歲其實也沒有那麼常見,有是有,但比較少。而且到了五十歲的時候,身體已經不太好了。
  • 李連杰至今都不願提起的電影:為還人情去客串,不成想卻成了主角
    李連杰至今都不願提起的電影:為還人情去客串,不成想卻成了主角說起圈內的功夫巨星,其實並沒有很多,因為這一類演員要有堅實的武術功底,這是成為武打類明星的基礎。正是他那紮實的武術技,才幫助他打開了人生的新篇章。但今天我們談的不是他熟悉的經典作品,而是11年前的《白蛇傳說》。這部電影的製片人是崔寶珠,她可以說是李連杰的貴人,她成功地幫助其克服了事業上的困難。之後,李連杰更是憑藉方世玉和陳真拓寬了自己的戲路。可以說,崔寶珠造就了今天的李連杰。在那個時候,香港電影不如以前。
  • 農村老話:「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啥意思?有道理嗎?
    其中有一句農村老話:「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是啥意思?有道理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第一:男不碰呋喃,女不碰吡啶這一句話很多人都不認識這幾個字,其實這幾個字說的是一種化學物質,這種東西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都是有著一定的危害的,尤其是對人類的生殖器官的危害是非常大的。第一個化學物質會影響男性的生殖器官,他會影響精子的產生,第二個化學物質就是對卵子的影響。
  • 蘇軾:「春宵一刻值千金」,其實下半句才是重點,為何無人提起?
    蘇軾在文學史上具有著極高的地位,被後人們稱為「千古一東坡」,這主要是因為他的詞寫得非常好。作為南宋豪放派代表人物的蘇東坡,一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便足以讓無數的後人,隔著漫漫歲月的長河,也看到蘇學士那雄姿英發的身影。
  • 農村老話「人急投親鳥急投林,兒子疼小的媳婦疼巧的」是啥意思
    農村老話說的好,是因為在以前農村老百姓文化知識接觸的比較少,很多都是通過長輩的一些生活經驗代代相傳,小時候經常依偎在老人的跟前聽他們講做人的道理,然後老人會把一些生活經驗總結成一句簡單易懂的老話告訴我們,讓我們少走彎路,從小聽慣了這些農村老話,長大了對其也感同身受,因為感覺很多老輩人說的話直到今天都比較實用並且非常有道理
  • 老話「飽暖思淫慾」,到底是什麼意思?下一句道盡人性險惡
    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會用到這句老話,當吃飽喝足之後,有的人就會摸著肚子,說一句「飽暖思淫慾」,用來表示自己飽餐一頓後無事可做的心情,關於這句話,還有一個故事。生活中用的多,人們也就只知道這一句,其實這後面還有下一句,道盡人性險惡,這下一句就是「饑寒起盜心」。這下一句又是什麼意思呢?人在飢餓寒冷相互交迫的時候,就會產生盜竊的念頭。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人在困境之中,確實會為了擺脫困境不擇手段,有很多犯罪的人,都是在極其窘迫的情況下,衝動的犯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