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希望自己過上衣食無憂、健康長壽的生活,畢竟生命只有一次,而如何在短暫的生命中過得充實、自在,是我們都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
在我國古代,人們的平均壽命都比較低,比如很多帝王將相,為了能夠使自己長生不老,經常服用丹藥,最後死在了壽與天齊的幻想中,歷史上的秦始皇,明朝的嘉靖皇帝無不如此。
而且古代的醫療條件有限,那個時候科學技術不發達,很多在當時看似疑難雜症的病都無法得到有效的醫治,這就更加影響了人們的壽命。春秋時期的孔子,可以說活得很長壽了,所以才有了「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隨心所欲,不逾矩」了。
我們常聽到一句老話,就是「人生七十古來稀」,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畢竟有史以來,能活到七十歲的人少之又少,寓意人生能活多久,充滿了感慨和無奈。其實這句話是有出處的,其作者就是被我們稱為詩聖的杜甫。
「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出處
杜甫曾在《曲江二首》其二中寫了這麼一首詩,而「人生七十古來稀」的上半句同樣的精彩,但是卻怕教壞後人,不願意被提起。那麼杜甫在這首詩裡究竟說了些什麼,下面我們一起欣賞這首詩: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傳語風光共流轉,暫時相賞莫相違。
這首詩寫於長安的暮春時節,詩中開篇就說要典當春衣。而暮春時節,其實已經沒有冬天那麼寒冷,即便要典當衣服,也應該先典當冬天的衣服才是,而此時的作者竟然典當起了春衣,可見冬衣已經典光,從側面寫出了作者貧困潦倒的處境。
但是當我們讀到第二句,卻有一種出人意料之感。都這麼貧窮了,作者還到江頭尋酒作樂,一副窮不窮無所謂的態度。作者為何要每日「盡醉而歸」呢?詩人在這裡賣了一個關子,進而說出了千古名句「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一邊喝著酒,一邊遊玩曲江,而此時作者囊中羞澀,身無分文,只好欠了很多酒錢。由買到賒,邊走邊喝,這樣做的目的到底是什麼?詩人終於告訴我們答案,那就是「人生七十古來稀」。
試問這世間之人,有幾個能活到七十歲,既然壽命有限,又鬱郁不得志,那何不多喝幾杯酒,多欠一些酒錢來大醉一場呢?這很顯然是詩人的憤慨之言,再聯繫杜甫一生的處境,我們可以很容易站在作者的立場去考慮問題,也就不難理解為何杜甫會出此言了。
為何後一句不願被人提起?
「人生七十古來稀」固然是全詩的精華所在,但是上一句「酒債尋常行處有」也是可圈可點。人生能有多少美好的時光,在作者看來,唯有酒可以解千愁,也是他最好的精神慰藉。
當然,人能活到七十歲,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但是如果一事無成那又有什麼意義呢?所以這14個字充滿了一種消極厭世的情緒,尤其連起來讀,更有一種肆意妄為的悲觀。所以很多人並不願意提起「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前一句話,其主要目的就是怕教壞後人,怕他們讀到這句話也學著杜甫飲酒作樂,浪費大好的青春年華。
結語
事實上,「人生七十古來稀」還被後人引用過,比如明朝文人高明,就曾在《琵琶記·牛氏規奴》中寫道「人生七十古來稀,不去嫁人待何時」,意思是說人能活到七十歲的少之又少,我們應該感謝老天的恩賜,好好珍惜生命。
但是話又說回來,隨著現代生活條件不斷好轉,七十歲的老人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但是依舊有些人由於自身各方面的原因,過早地離開了人世。我們看到這句話,應該好好調節自己的作息時間,飲食規律,早睡早起,爭取永遠保持健康的身體和一個好的心情。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健康長壽,在有限的時間裡譜寫自己的生命讚歌!
文 | 國學大觀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