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諺語:七十不製衣,是什麼意思呢?

2021-01-11 玉簪輕綰融於石

五十不造屋,六十不種樹,七十不製衣。

這句俗諺在清代廷枚的《古諺閒談》中有所記載,清代之前流傳許久。

意思與字面看起來也一樣。

人到五十歲就別想著造房子了,到了六十歲別想著種樹了,而七十歲不適合再做衣服。

五十不造屋。

過去與現在不同,過去尤其是農村地區,家家戶戶的房屋幾乎都是自己家裡人親自動手去修建的,條件好點的可能會請人來幫個忙而已。

造房子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僅僅是花錢,更加費工費神。

五十歲,已經半百的年齡,以前的普遍平均壽命就不是很長,能夠活到五十歲其實也沒有那麼常見,有是有,但比較少。

而且到了五十歲的時候,身體已經不太好了。

造房子這種事情,不僅費神而且消耗體力,在過去對於五十歲的人來說,實在是非常辛苦的一件事情,沒必要去做。

再者,五十歲的時候應該已經兒孫滿堂,就算造房子也用不著親自動手,兒孫按理應該去贍養家裡的老人了。

六十不種樹。

有句老話叫做,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自己這一代栽樹,其實不太能得到什麼好處,主要還是造福後代,所以古代將享受祖輩恩惠的稱作「恩蔭」。

種樹的確是有利於子孫的好事,但也要量力而行,種樹看著簡單,其實不然。

在種樹的時候,不僅要去挖土、鬆土、施肥等等,還要隨時小心呵護,這樣才能夠保證種下去的樹苗可以存活下來,一點不能放鬆。

而種樹需要上山,需要頻繁彎腰,這對於六十歲的人來說是很難的事情。

老年人的身體本來就不好,尤其是骨頭都已經脆了,稍有不慎就可能扭到腰,造成骨骼的各種損傷,也很不容易復原。

如果種樹的話,最好還是趁著年輕的時候,等到六十歲再去種樹,其實對自己是個很大的麻煩事了,最好不要。

七十不製衣。

家裡有老人的應該都見過老人做衣服或者縫補的時候。

老人家上了年紀之後,穿針引線是很麻煩的事情,因為那時候視力衰退,尤其是老花眼,也就是遠視眼,近處的事物根本看不清楚。

過去沒有電燈的時代,只能靠著燭火油燈照明,白天是沒什麼工夫縫補的,只有晚上,但晚上原本視線就不好,挑燈縫補更糟糕。

七十歲的年紀,要是還去做縫補針線活,不僅傷眼睛,而且還很容易傷到自己,所以到了這個年紀也不必要再去做這些。

就算是現在,七十歲其實也是高壽了,就更別說是過去,這個年紀自當有兒孫們來孝敬,家裡的老人辛勞了一輩子,也不需要再去勞神。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作為後人,更該體貼孝敬長輩。

無論是五十不造屋,六十不種樹還是七十不製衣,都是說年紀增長之後,身體每況愈下,家裡的子嗣後人更該照顧老人,不能讓他們過多操勞。

相關焦點

  • 農村有句俗語: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這是什麼意思?
    在過去農村老一輩之中一直盛傳說:遇到七十歲或者七十歲以上的老人來家中做客,不要讓他在家中過夜,遇到八十歲或者八十歲以上的老人來家中做客,吃飯的時候不要給他準備。那這裡面到底有什麼講究呢?七十不留宿的來歷中國民間有一句俗語說,五十歲活年年,六十歲活月月,七十歲活天天,八十歲活時時。
  • 農村諺語:「正月打雷,墳谷堆」,說的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在古代我國農業不發達的年代裡,一年中糧食能否有收成至關重要,而糧食也是人們生活的物質的重要來源。而在以前農村年代裡,氣候預測和科學技術不發達,很多農業生產都是依靠農民們自己積累的生活經驗,通過不同時段觀察氣候變化來預測後期天氣情況。
  • 農村有句老話「不捉下山雞,不追上山兔」是啥意思呢?有什麼道理嗎?
    農村有句老話「不捉下山雞,不追上山兔」是啥意思呢?有什麼道理嗎? 偉人領袖說:「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這一點,就不能得到起碼的知識。」因此,要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
  • 寒露時節的物候特徵是什麼 農村諺語有答案
    寒露時節的物候特徵是什麼 農村諺語有答案時間:2018-10-04 19:1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寒露時節的物候特徵是什麼 農村諺語有答案 近段時間,農村一片濃濃的秋意,農村老人常說:秋風秋雨秋連片,說的正是秋天的氣候及農村的秋藐。
  • 農村俗語:「踹寡婦門,挖絕戶墳」,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在農村有一句諺語「踹寡婦門,挖絕戶墳」。是說的什麼?壞人確實有很多,有的確實壞的離譜、壞的冒煙,而且不但壞,只能說是五行缺德,在農村的很多老話俗語之中,很多都是關於壞蛋的描述,而且還都愛和四這個數字具有關聯,像什麼四大紅、四大綠、四大黑,這裡說的踹寡婦門,挖絕戶墳其實是農村俗語四大缺德之中的前兩句,後兩句是搶吃月子奶和打瞎子罵啞巴,統稱為四大缺德,這些舉動還真的壞的冒煙的缺德之事,為什麼這麼說呢?
  • 農村老諺語:「七月十五響雷公,大雨滿到平天溝」,說的啥意思?
    農曆七月十五剛剛過去幾日,對於多數農村地區來說中元節都是祭祖的日子,所以我們老家人們又稱中元節為鬼節。中元節次日,小編恰好碰到了鄰居廖大爺,老廖一見我就打開了話匣子,笑道:「昨兒七月十五豔陽高照,今年秋天咱們的收成不會差啦!」
  • 農村彩禮諺語「萬紫千紅一片綠,一動不動在心頭」是什麼意思?
    說起農村結婚彩禮,我還真的有話說說,婚姻大事,從人類自古就是大事,但是隨著婚姻的不斷延續,背後的故事也異彩紛呈,在農村也形成了很多流行語。像我們這裡說的「萬紫千紅一片綠」就是彩禮的一部分。這句話還是要從魯西南說起,在我們這的農村,結婚彩禮排行榜上有名那是不必多說,動輒就能上十萬二十萬的,這些都是小菜。因為後面還有一句話,您知道嗎?後面的半句能壓垮普通幾代人的積蓄呢。後半句就是「一動不動在心頭」,是不是感覺很有意思,可能會有疑問,這是什麼意思。下面聽我來給你們介紹一下這樣的彩禮吧。
  • 鄉村諺語「建房朝向東,錢財一陣風」是什麼意思?
    鄉村諺語「建房朝向東,錢財一陣風」是什麼意思?鄉村裡流傳著許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都是老一輩人們在生活和勞動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鄉間話的覆蓋面很廣,其中許多都是跟我們住的房子有關,就像今天我們要說的那句話,「建房朝向東,錢財一陣風」,這句話是什麼意思?這句話有意義嗎?
  • 農村俗語:「一九二九不出手」是什麼意思,今年的冬天有多冷?
    農村俗語:「一九二九不出手」,是什麼意思,今年的冬天有多冷?現在已經進入了12月上旬,離「一九」還有半個多月的時間,而冬至的頭一天便是「一九」的節氣。所以在「一九不出手」到來之前,我們用農村俗語來預測一下,這個冬天到底有多冷呢?農村俗語「一九二九不出手」,這句話又是什麼意思呢?李子來回答。農村俗語「一九二九不出手」,這話是什麼意思?
  • 農村諺語「正月打雷墳谷堆,二月打雷糞谷堆」的來歷,該不該相信
    農村的諺語有很多,大多數都是前人的經驗總結,把天氣現象和農事操作聯繫起來,再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述出來,用於實踐當中。有人說:這是迷信!這句諺語在河南方城一帶較為流行,「土谷堆」在農村指的是墳頭,象徵著爆發大面積的疫情,造成大量民眾死亡;「糞谷堆」象徵著莊稼大豐收。江蘇一帶也有類似的諺語。整體的意思是:正月裡打雷是不吉利的,可能會有未知的傳染病發生;二月雷聲滾滾,今年將會風調雨順,糧食大豐收。
  • 農村俗語「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什麼意思你們知道嗎?
    農村俗語「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什麼意思你們知道嗎?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人選擇離開農村進入城市,尋求很多機會,想要藉此改變自己的階級或者人生,可是城市雖大,但是容下一個我們卻那麼艱難,有時候我們會說那些北漂,滬漂,深漂究竟是為了什麼選擇,背井離鄉,獨自一個人品嘗這萬千的孤獨與寂寞。
  • 農村常說的,「臘月錢有邊無弦,好漢不掙臘月錢」是什麼意思!
    中國的文化在現代的農村中,可以說是最佳的傳承了,想要了解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就一定要到農村裡去,體驗一下文化的差異。在中國農村,俗語和諺語就是最好的文化體驗,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在農村中,又這樣的一句話,不知道大家聽過沒有,「臘月錢,有邊無弦。好漢不掙臘月錢」。而小編聽到更多的是,好漢不掙六月錢。那「好漢不掙臘月錢,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老人常說:「驚蟄不凍蟲,寒到五月中」,是什麼意思?
    每年驚蟄到來都會伴隨著春雷,我們常聽到一句老話「驚蟄不凍蟲,寒到五月中」,這句話代表著什麼意思?它說的有道理嗎?我們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節氣命名也很影響,驚蟄顧名思義就是驚醒蟄伏在凍土中的昆蟲。按照我國歷來流傳的數九歌而言,驚蟄時期依然是我國數九中的九九階段。雖然三九四九凍死狗的寒冷天氣已經過去,但是往往在氣象前面到了九九天的階段裡,天氣依然會寒冷一小段時間。
  • 農村諺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是啥意思?
    農村有句老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什麼意思?農村老俗話是非常的多,這也是老祖宗歷經千百年經驗,去其糟耙留其精華而獲得結果,所以說一些農村俗語包含著很多大道理。而今天我們說一下這句關於養生和生活的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到底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第一,「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的意思。「老不洩殘精」的意思:古人云:「人有三寶精氣神」,而這「殘精」中的精,當然也是精神氣足的意思。而這裡的洩則是指的消耗。
  • 明日霜降,農村俗語「霜重見晴天,霜打紅日曬」,什麼意思?
    霜降同時也是我國深秋之後的最後一個節氣,霜降顧名思義就是下霜的意思。一般到了這個時候我國南北各地農事更加繁忙,比如多地農村紅薯要趕緊採收,南方稻穀最後搶收時段等等。而霜降過後的天氣也是農民們特別關注的,在農村人們常說「霜重見晴天,霜打紅日曬」,這是指什麼意思呢?隨著深秋持續推進,我國四季變化在慢慢地進行著。
  • 農諺中「男人怕屬雞,女怕屬羊」到底是什麼意思
    諺語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很常見的,我們很多時候都會聽到諺語,比如「立春落雨,一年有雨」,這些農諺其實就是農村老一輩的總結,讓我們能夠用這種比較容易記住的手段讓我們記住規律,所以農村裡面的農諺還是很有參考價值的。
  • 農村俗語一九一場雪,豬狗不吃黑,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九九是數九之後的第一個九天,從九九開始,天氣就會越來越冷,到三九、四九時氣溫就會降到最低點,在鄉下關於九九的俗語很多,比如今天要講的「九九雪一場,豬狗不吃黑」,這是什麼意思?這句老話放在現在有意義嗎?冬天到了,又迎來了數九寒天,從冬至開始,真的到了數九。一年中有九次是最低氣溫。各具特色的九首歌在各地廣為流傳,正如北方人聽得最多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行走。
  • 農村諺語:臘月打雷刀兵動!十個牛圈九個空,啥意思呢,答案來了
    農村的諺語,都是經過多年的經驗積累而來,對於天氣的變化農諺裡面,都有很多種的描述,在過去靠天收的年代,沒有什麼比天氣對於農業生產的影響最大了,一個風調雨順的好年景,能夠帶來農業的豐收,大家才有豐收的糧食食用,而對於一些極端的天氣出現,對於我們農業生產來說,帶來的危害是十分巨大的,而且還因為極端天氣的出現
  • 農村老話「省著省著,窟窿等著;用著用著,菩薩送著」什麼意思?
    關於農村老話俗語,很多人都很喜歡,這些老話不僅能教導各種民間的風俗,還能教很多為人處事的道理,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句關於金錢觀的諺語,省著省著,窟窿等著;用著用著,菩薩送著。那這句老話究竟又是什麼意思呢?趕緊來了解一下吧!
  • 農村諺語:「蜘蛛織網,久雨必晴」,村民預測天氣有哪些妙招?
    農村諺語:「蜘蛛織網,久雨必晴」,村民預測天氣有哪些妙招?蜘蛛是一種其貌不揚的動物,歷史的軍事專家們都特別喜歡這種動物,因為通過蜘蛛的生活習性是可以預測到最近的天氣狀況。這就是農村裡面用「蜘蛛織網在活動,久雨必晴捉昆蟲」這一諺語來觀察天氣的原因。青蛙在動物世界裡面被稱之為「活晴雨表」,每當天氣炎熱,晴朗乾燥的時候,青蛙表皮的水分就會被蒸發掉,它自然的就能夠感知到自己身體的乾燥溼潤程度,很自然的就待在水裡面,為了使自己保持溼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