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諺語:「蜘蛛織網,久雨必晴」,村民預測天氣有哪些妙招?

2020-12-03 百家號

農村諺語:「蜘蛛織網,久雨必晴」,村民預測天氣有哪些妙招?

蜘蛛是一種其貌不揚的動物,歷史的軍事專家們都特別喜歡這種動物,因為通過蜘蛛的生活習性是可以預測到最近的天氣狀況。在1940的夏天,希特勒制定出了一個名為「鷹計劃」的計劃,試圖想要通過大霧來轟炸掉應英國的工廠,突出在海面上的巨大的煙囪是德軍的目標,然而英國在大霧的天氣正面迎接戰爭是特別的不利。

8月15日,德軍轟炸已經開始了,但在這一天,英軍收購了大量的蜘蛛用來織網,得到的好消息是:天氣即將晴朗,而且大霧也將散開。馬上做好了戰鬥準備,很快就將德軍的轟炸機給擊落下,希特勒的計劃最終以失敗告終。「蜘蛛織網在活動,久雨必晴捉昆蟲」的大致意思就是: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下雨天,倘若你看到蜘蛛正在織網,不用過多久,天氣就會放晴。但是倘若是蜘蛛在收網的話,不用過多久,天氣就會開始下雨。

蜘蛛是一個可以預測天氣的動物,因為蜘蛛對於空氣中的溼度相當的靈敏。蜘蛛的尾部有很多吐絲的小器官,假如天氣將要下雨,空氣的溼度也會漸漸上升,水汽也會變得越來越多,然後水汽在蜘蛛吐的絲上凝聚了小水珠,這樣對蜘蛛的吐絲工作是有一定的阻礙作用。反之,如果天氣狀況晴朗,蜘蛛吐的絲會急劇上升,也是為了能夠捕食得以生存。這就是農村裡面用「蜘蛛織網在活動,久雨必晴捉昆蟲」這一諺語來觀察天氣的原因。

青蛙在動物世界裡面被稱之為「活晴雨表」,每當天氣炎熱,晴朗乾燥的時候,青蛙表皮的水分就會被蒸發掉,它自然的就能夠感知到自己身體的乾燥溼潤程度,很自然的就待在水裡面,為了使自己保持溼潤。然而,當下雨的時候,青蛙能夠感知到周圍是溼潤的,土壤包括空氣都將帶來很多的水分的時候,它就會自然的脫離水面,來到地面上。所以,每次下雨的時候,經常可以看到路上跳動的青蛙。正因為這個,所以鄉下很多農民只要看到田地間有很多的青蛙的時候,都會回家準備一些防雨的措施。

當然,麻雀也是一個對天氣敏感度極強的動物。在夏天的時候,天氣乾燥悶熱,空氣也會相對潮溼,麻雀感覺到不舒適的時候,就會立馬飛到淺水地方洗澡散熱,這就代表著一周內是會有雨水的。在冬天的時候,如果麻雀四處尋找食物,但是當它進入巢穴的時候,嘴裡還會叼著稻草或者其他的食物的話,這就代表著一周之內是會下雪的。如果你在河邊看到有一大群麻雀在洗澡的話,這就代表著未來一周是會有大暴雨的。所以有一句諺語就是說「群雀洗涼,落雨大有強。」正是此意。

在日常生活中,農民還是會有很多諺語用來總結天氣的不規律性。天氣一旦發生改變,在這期間就會有很多事物會隨之發生改變。蜘蛛、青蛙、麻雀的生活習性都是不一樣的,但在天氣面前所能表現出來的反映都是大相逕庭的。現在的年輕人就應該用自己富有神秘色彩的眼睛去捕捉生活中的不同事物,用一顆帶著好奇心的腦袋去描繪這個五彩斑斕的世界。你們有準備好嗎?當然,能夠代表天氣的跡象的動物不僅僅是文章中提到的,生活中還有很多的其他小事物,需要你們去發現。

就比如說植物中的含羞草吧。含羞草是一種非常特別的植物,你的手觸碰一下它的葉子,它就會立馬合攏起來,然後又垂下去,像一位害羞的小姑涼一樣。在這其中,我從書中了解到,含羞草的害羞程度是有區別的,預示著天氣也是有區別的。如果被觸動的含羞草的葉子很快合攏,然後下垂之後,需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才可以恢復原來的形態的時候,說明天氣會繼續晴朗。反之,含羞草的葉子收縮閉合得很慢,下垂的時候也很慢的時候,天氣就會由晴朗轉變成陰雨了。

這個不論是動物還是植物,在天氣即將發生變化的時候,他們的習性也是會跟著發生一些相應的變化。而且這些大多來源於農村裡面常聽起諺語裡面。小編想知道,在你們的家鄉,對於天氣的變化都會有哪些諺語呢?

相關焦點

  • 農村人常說:蜘蛛結網,久雨必晴,這話比天氣預報還準!
    在農村裡面呀有很多很多的俗語,比如說:蜘蛛結網,久雨必晴,還有,螞蟻搬家蛇過道,明日必有大雨到!相比這些俗語大家都是耳熟能詳,我在小學的課本上就學過類似的很多俗語,之所以叫俗語,就是因為在早些的時候,老一輩的農村老人們傳下來的,俗語俗語,就是通俗的語言,而且還很實用,還記得我小的時候,背節氣歌,和十天幹十二地支,都是用爺爺教的方法背的, 沒去學校之前就會了,去了學校之後簡直是真的實用!
  • 請保持自己的好奇心之:蜘蛛真的可以預測天氣嗎?
    人們常說「蜘蛛吐絲天放晴」,意思是說,蜘蛛開始吐絲織網了,說明天氣馬上就好轉了。這種說法真的靠譜嗎?小小的蜘蛛真的能預測天氣嗎?蜘蛛對空氣溼度的感覺十分敏感。在蜘蛛尾部有許多小吐絲器,吐絲器部分既黏又涼。
  • 50條天氣諺語,有趣又實用,收藏起來慢慢看
    我們知道,下雨的前提需有雲,通過觀察「雲」,就能預知天氣,且看這些諺語怎麼說。15、快燕子低飛要下雨16、魚跳水,有雨來17、雨中鳴蟬叫,預告晴天到18、蚯蚓爬上路,雨水亂如麻19、螞蟻搬家蛇過道,明日必有大雨到20、蜘蛛結網,久雨必晴
  • 老祖宗留下的預測天氣諺語,每一句都太準了!
    在過去,沒有天氣預報,老祖宗根據一些自然現象總結出來天氣的變化,在農村就有通曉這類的農諺老話,並且很會加以運用。人們根據周圍事物的變化,來預測天氣變化,識別風雨陰晴。再以此來安排農事、選種莊稼、應對災害。看風識天氣久晴西風雨,久雨西風晴。也就是說如果長時間晴天的話,刮著風容易有降雨,連雨天的話如果刮西風那麼天氣就會變晴朗!半夜東風起,明日好天氣。
  • 農村諺語,預測天氣準確度竟如此高,你知道幾個?
    有句老話;「智慧來自於民間」在日常生活中就會發現,來自民間預知天氣的諺語和天氣預報的準確度不分上下,下面隨便列出5條,看看你都知道嗎?一、雞在高處鳴,雨天要晴這句話在外婆的嘴上經常會嘮叨起來,每年雨季的時候,外婆總是會把這句話掛在嘴邊,但事實上,這句話準確度還挺高的,雞是相對比較靈敏的動物,對天氣變化會提前預知,雞仰起頭鳴叫,就是要晴天了。
  • 有誰聽過「螞蟻搬家蛇過道,明日必有大雨到」?這些知識你得知道
    一、觀測霧氣預測天氣民間有「十霧九晴」,「早上霧蒙蒙,中午曬得皮肉痛」,「早霧晴,夜霧陰」等說法,這些都是通過霧來反映天氣變化的諺語。其實,觀測霧和觀測雲一樣,都可以看出天氣的變化。通過霧來預測天氣是有科學道理的:一天之中,最冷的時刻應該是天剛亮之前。
  • 【考向預測】一文教你如何從農業諺語和物候學中學習地理知識
    久晴大霧必陰,久雨大霧必晴。十霧九晴。 太陽現一現,三天不見面。天上鯉魚斑,明日曬穀不用翻。夜星繁,大晴天。 河裡魚打花,天天有雨下。久雨必有久晴,久晴必有久雨。冷得早,暖得早。 久晴鵲噪雨,久雨鵲噪晴。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棉花雲,雨快淋。
  •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這些天氣「農諺」,你知道嗎?
    天氣,是反映一個地方未來一段時間的大氣情況,通過天氣的變化,直接對我們的生產和生活產生影響。今天的我們,出門有天氣預報,在古代,沒有先進的天氣預報,不管是耕地的農民,還是做貿易的商賈,都需要「看雲識天氣」,通過當天的天氣情況了解第二天的。
  • 農村五種常見植物,是預測天氣「好幫手」,有些比天氣預報還準
    「早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燕子低飛蛇過道,不就大雨就來到」等等,都是大家比較熟知的預測天氣的俗語,在農村裡老農民不僅會看雲識天氣,也懂得通過動物的反應來預測天氣情況,還有一些有經驗的老農民甚至能通過植物來了解近期的天氣情況。
  • 古人是如何進行天氣預報的?8個預測天氣的方法告訴古人有多智慧
    到了晉代的時候,人們又將張衡的「銅鳥」改為「木鳥」,這比銅鳥更加輕盈,可以預測更微小的風,多設置在城牆上以及天文、交通等部門。到唐代的時候,在天氣預測方面又有了新的進步,最有名的是黃子發的《相雨書》。這本書收集了唐代以前的一些天氣預測經驗,直到今天都還具備一定的實用價值,比如,雲中出現黑色和紅色,就會下「冰雹」。而現在人們在進行「人工防雹」時,也須判斷是否有「雹雲」。
  • 上千蜘蛛織網網住大院傷人 蛛腹現「鬼臉」(圖)
    昨日,記者在餘懷玉家的院子裡,見識了咬人的蜘蛛,令人頭皮發麻的是,這樣的蜘蛛竟有上千隻。  織網高手一夜「網」住大院  昨日午後,文家場高坎村8隊的張婆婆拿出一個塑料瓶,裡面密密麻麻「疊」了好幾十隻蜘蛛。「我和另外一個太婆昨天一下午,輕輕鬆鬆就逮了這麼多蜘蛛。」張婆婆顯得很無奈。
  • 蜘蛛織網的啟示
    蜘蛛織網的啟示 □ 陳靖予海聯路小學五年(1)班在一個炎熱的夏天,我坐在陽臺上,看著天花板上的蜘蛛網,腦海中不由得產生一個問號:蜘蛛是如何在半空中織出如此漂亮的網的?難道蜘蛛會飛嗎?一個個問號出現在我的腦海中。於是我捉了幾隻蜘蛛,把它們放到牆壁上,看它們怎麼織網。可是蜘蛛根本沒有織網的念頭,而是躲到磚縫裡面去。過了一兩個小時,天上下起了傾盆大雨,把陽臺淋得跟池塘一樣。如果蜘蛛沒躲進磚縫裡的話,就全被水衝走了,我不由得佩服起它們未卜先知的本領來。
  • 農村老話說「十霧九晴天」記住五種特例,看霧識天象有啥稀罕?
    二、從霧的顏色判斷鄉下農村,見得霧種類多了。看霧的顏色判斷晴雨,有這樣的民諺:「霧帶白,天將晴。霧帶黑,大雨降。」那種白霧,無需擔心,出遠門什麼的,都不怕,日出霧散。黑霧籠罩,那就得提前準備了,免得被大雨淋在路上。
  • 農村俗話說:「有雨山戴帽,無雨山沒腰」,預測天氣神準!
    其實在以前科技不怎麼發達的時候,我們廣大的勞動人民除了根據「24節氣」來預測天氣以外,基本都是靠對生活、農耕事物等的細心觀察,然後把自己觀察到的周邊環境再結合上當時的天氣情況變化,最終他們就總結出來了豐富的關於「預測天氣」的諺語,經過大家口口相傳,實際驗證,有的「預測天氣」的諺語堪比現在的天氣預報呢。
  • 今日臘月初一,農村俗語「臘月初一晴,天幹到清明」,是啥意思?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臘月的到來意味著新年的臨近,但是對於農民來說,臘月的天氣卻決定了未來的天氣變化。在農村有「臘月初一晴,天幹到清明」的說法,這個說法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臘月初一晴,天幹到清明的意思是,如果臘月初一這一天是晴天的話,那麼乾旱的天氣要一直持續到清明節前後,也就是說從臘月初一開始,一直到清明節,降雨都會很稀少。
  • 農村俗語:「臘月初一晴,天幹到清明」,是啥意思?今年管用嗎?
    臘月初一也剛剛過去,對於一些地方的農村來說,到了臘月也就正式進入了過年的氣氛當中了。家家戶戶也開始進行過年的準備和來年農事的籌備了。在農村俗語:「臘月初一晴,天幹到清明」,是啥意思?今年還管用嗎?今天荳子就根據了解到的信息和大家聊一聊這個話題。諺語解析:我們先來簡單地看一下農村俗語:「臘月初一晴,天幹到清明」 的字面意思。
  • 氣象科普|天氣預報如何預測天氣?
    俗話說:「久晴大霧必陰,久雨大霧必晴。」前段時間總是降雨天氣,陽光少見,這幾天終於天氣晴朗。氣象的變化總是多端,而天氣預報在我們的生活中充當了重要的作用。小據帶你了解天氣預報如何預測天氣吧~古人如何預測天氣01在我國古代,從夏商周時期開始,就已經有了明確的農業生產的記載。
  • 盤點那些農村天氣老話,無時不刻不在透露著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
    天氣諺語是廣大勞動人民在長期的與大自然鬥爭的過程中通過不斷實踐所積累下來的寶貴經驗,多以成語或歌謠的形式在民間流傳, 它有著非常豐厚的實踐基礎 ,也擁有比現有氣象資料年代長久的資料基礎,在古代這些寶貴的諺語給我我們的祖先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方便;那麼接下來就與大夥分享幾個關於天氣的諺語吧
  •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還有誰記得這些諺語,用來預測天氣呢?
    在野外,天氣的變化對探險的行動計劃和活動安排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在野外活動往往由於條件的限制,不能準時收聽天氣預報,即使帶著收音機、手機,也可能會因為信號中斷或其他原因無法得到氣象信息。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掌握天氣預測的常識,通過觀察自然界的各種變化,來判定未來可能的天氣。這將為戶外探險活動的順利開展帶來很大的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