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留下的預測天氣諺語,每一句都太準了!

2021-02-24 美好旋律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美好旋律」,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最新內容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

.

在過去,沒有天氣預報,老祖宗根據一些自然現象總結出來天氣的變化,在農村就有通曉這類的農諺老話,並且很會加以運用。人們根據周圍事物的變化,來預測天氣變化,識別風雨陰晴。再以此來安排農事、選種莊稼、應對災害。

看風識天氣

久晴西風雨,久雨西風晴。

也就是說如果長時間晴天的話,刮著風容易有降雨,連雨天的話如果刮西風那麼天氣就會變晴朗!

半夜東風起,明日好天氣。

在半夜,如果刮東風的話,明天必定是個大晴天!

南風多霧露,北風多寒霜。

如果刮南風的話,容易下霧和露水。如果北風,則會很寒冷,容易下霜雪。

晌午不止風,刮到點上燈。

如果颳風到中午還不停止的話,那麼會一直不停的刮到晚上。

無風起橫浪,三天台風降。

如果不颳風海水就起橫浪的話,那麼三天內必有颱風!一定要做好預防準備!

雨後東風大,來日雨還下。

如果下雨後,刮東風很大的話,那麼第二天還會下雨!


看雲識天氣

天有城堡雲,地上雷雨臨。

如果天上的雲像城堡,

那麼會有雷電伴有降雨來臨!

早晨棉絮雲,午後必雨淋。

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

今晚花花雲,明天曬死人。

空中魚鱗天,不雨也風顛。

天 雲吃霧有雨,霧吃雲好天。

烏雲腳底白,定有大雨來。

西北惡雲長,冰雹在後晌。

看天象識天氣

天上拉海纖,下雨不過三。

四周天不亮,必定有風浪。

日落黃澄澄,明日颳大風。

日出太陽黃,午後風必狂。

星星眨眨眼,出門要帶傘。

先雷後颳風,有雨也不兇。

陰雨亮一亮,還要下一丈。

...

...

看物象識天氣

喜鵲搭窩高,當年雨水澇。

如果喜鵲搭的窩很高的話,那麼當年雨水較多,有可能發生澇災!

久雨聞鳥鳴,不久即轉晴。

如果長時間下雨,聽見鳥鳴聲,則會很快雨過天晴!

鳥往船上落,雨天要經過。

如果鳥落在船上,不久就會下雨!

發給朋友們也看看吧!

..

.

相關焦點

  • 老祖宗的氣象諺語有準頭嗎?·杭州日報
    通訊員 胡云麗 記者 曾瑞陽 昨天立夏,在這個有點小特別的日子裡,胡女士和女兒為了天氣的事兒「過了一招」。 胡女士的女兒在學校是小小氣象站的副站長,每天念叨各種氣象知識。立夏前夜,女兒夜觀天象,忽然說:「媽媽,天上魚鱗斑,曬穀不用翻。」 這句諺語,說的是未來的晴好天氣。
  • 「看雲識天氣」諺語準不準?
    原標題:「看雲識天氣」諺語準不準?   問:在缺乏天氣預報設備的古代,人們根據云的形狀、來向、顏色等變化,總結出了豐富的看雲識天氣的氣象規律,變成氣象諺語口口相傳。直到今天,不少天氣諺語還廣泛使用於日常生活中,預報未來天氣變化,比如「早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東虹日頭西虹雨」等等。
  • 農村諺語:「蜘蛛織網,久雨必晴」,村民預測天氣有哪些妙招?
    農村諺語:「蜘蛛織網,久雨必晴」,村民預測天氣有哪些妙招?蜘蛛是一種其貌不揚的動物,歷史的軍事專家們都特別喜歡這種動物,因為通過蜘蛛的生活習性是可以預測到最近的天氣狀況。「蜘蛛織網在活動,久雨必晴捉昆蟲」的大致意思就是: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下雨天,倘若你看到蜘蛛正在織網,不用過多久,天氣就會放晴。但是倘若是蜘蛛在收網的話,不用過多久,天氣就會開始下雨。蜘蛛是一個可以預測天氣的動物,因為蜘蛛對於空氣中的溼度相當的靈敏。
  • 俗語:大寒地不凍,驚蟄地不開,老祖宗預測天氣,今年春天冷不
    俗語:大寒地不凍,驚蟄地不開,老祖宗預測天氣,今年春天冷不在人類幾千年的歷史中,我們國家一直都是農業大國。第一因為我國農耕文明悠久,第二就是因為我們全國很大一部分人都是農民。五千年的時光流逝中,代代農民們將絕大一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莊稼上,於是人們對於農業的了解也越來越透徹。除了人力能夠改變的,要想讓莊稼長得好,最需要的一個條件就是適宜的天氣了。過去沒有先進的科學技術,根本沒有條件隨時隨地能看到天氣預報。那麼老祖宗們是怎麼了解天氣狀況,來及時應對對莊稼不好的天氣呢?
  •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還有誰記得這些諺語,用來預測天氣呢?
    那麼,出現以上天氣現象時,說明未來的天氣會逐漸變得越來越好。相反,如果發現白天谷風從山頂上向山谷吹,而夜晚則是從山谷吹向山頂;清晨,滿山是霧,到了傍晚時仍沒有消散,而且夜間氣溫會升高,很悶、很熱,並在黎明前星光閃爍不定。那麼,這些都說明未來的天氣將會變得越來越差。
  • 農村俗話說:「有雨山戴帽,無雨山沒腰」,預測天氣神準!
    現在我們出門前都會習慣性掏出兜裡的手機看看天氣,市面上越來越多的天氣APP,讓我們都快忘了以前的人們是怎麼判定接下來的天氣了。其實在以前科技不怎麼發達的時候,我們廣大的勞動人民除了根據「24節氣」來預測天氣以外,基本都是靠對生活、農耕事物等的細心觀察,然後把自己觀察到的周邊環境再結合上當時的天氣情況變化,最終他們就總結出來了豐富的關於「預測天氣」的諺語,經過大家口口相傳,實際驗證,有的「預測天氣」的諺語堪比現在的天氣預報呢。
  • 「魚鱗天」的天氣諺語
    在天氣諺語中有「天上魚鱗斑,曬穀不用翻」和「魚鱗天,不雨也風顛」之說,但同是「魚鱗天」,為什麼對未來天氣會產生兩種截然不同的預測呢?其實在氣象觀測中,「魚鱗斑」和「魚鱗天」所表現的天氣現象是不一樣的。  「魚鱗斑」指的是由很多粗魚鱗狀或瓦片狀的灰白雲塊有規律地排列而成。各個雲狀成塊,但又互相相關。在雲狀之間的空隙,可以看見藍天。即使雲層較厚的地方,也能顯示出太陽或月亮的位置,雲塊中心較厚,看上去較灰暗,邊緣較薄而明亮,一明一暗好像一片粗魚鱗。雲塊排列整齊,又像房頂上的瓦片。氣象上稱它為透光高積雲。
  • 農村諺語,預測天氣準確度竟如此高,你知道幾個?
    有句老話;「智慧來自於民間」在日常生活中就會發現,來自民間預知天氣的諺語和天氣預報的準確度不分上下,下面隨便列出5條,看看你都知道嗎?二、久晴大霧雨,久雨大霧晴這句諺語後經氣象學家分析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的,晴朗的天氣久了,空氣含有的水分自然後會少, 突然出現了大霧天,最大可能就是暖溼空氣侵入,預示將轉陰雨天氣。反之是一個道理。可見農民長期的與大自然接觸,觀察周圍的事物跡象,預知天氣準確度是十分的高。
  • 天氣諺語:朝霞不出門,下一句才是要出發的時間!值得收藏!
    在古代,古人不僅製造了《24節氣》,還能通過太陽的日升日落來觀測天氣,對於古人的智慧,我們不得不佩服,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和太陽有關的諺語。1、朝燒莫洗衣裙,晚燒明日天晴。早上如果有朝霞,想必今天可能會下雨,晚霞的話明日一定是大太陽。
  • 【生活物理】大氣光現象與天氣諺語
    在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引導學生運用物理知識分析天氣諺語是一種有益的嘗試。  二、相關天氣諺語的分析  大氣中的不同光現象反映了大氣中不同的狀態分布和大氣的微物理結構。很多大氣光現象與天氣過程有聯繫,可作為未來天氣的徵兆,據此勞動人民在長期實踐中總結和歸納出了許多天氣諺語。  1、與大氣中光的散射現象有關的諺語
  • 經常聽到不少與天氣有關的諺語 它們靠譜嗎?
    經常聽到不少與天氣有關的諺語,人們常以此來預報天氣。比如「東北風,雨太公」、「瓦塊雲,曬死人」等,預報的效果往往還不錯。那麼,天氣諺語有無科學道理?氣象工作者經過大量研究,發現生活中的許多天氣諺語都有一定道理。但是,要準確地預報天氣,還要重視地方性和季節性的特點。
  • 70年代的小學生採用各種辦法驗證諺語預報天氣的準確性
    那時候天氣預報是個很神奇的事情,明天乃至幾天後天氣情況都知道簡直就是諸葛亮在世。男同學們對天文地理的興趣程度要遠大於女同學,於是都挖空心思尋找有關天氣預報的各類知識。意思說天上的燕子如果低空飛過,地上的蛇開始到處亂跑,行人都可以看見蛇遊走的留下過道,就預示著即將要下大雨了。這些有生活氣息的預報更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大人們經常說起天氣變化前有很多前兆,孩子們深信不疑,比如說大群蜻蜓低飛、泥鰍上下不停遊動,浮上水面吐泡泡都是天氣要變了。同學們嘗試著用不同方法不停觀察驗證這些說法的正確性。
  • 氣象俗語:冬暖必有倒春寒,要過穀雨才脫棉,老祖宗說的準嗎?
    氣象俗語:冬暖必有倒春寒,要過穀雨才脫棉,老祖宗說的準嗎?
  • 預測天氣小妙招︱教科版《科學》三年級導學
    小朋友們,你們有每天留意天氣的習慣嗎?相信你也感受到天氣對我們生活的重大影響了吧!現在的天氣預報信息都來自氣象站,在預測天氣的技術完善之前,很長時間人們都是依賴簡單觀測來了解天氣。  方法一:觀察天空  觀察雲朵:觀察天上的雲的類型以及它們移動的方向, 可以辨認出很多種即將到來的天氣。
  • 人類是如何學會預測天氣的?目前我們能夠預測幾天的天氣?
    說到「預測天氣」可能最著名的橋段可能就是三國演義赤壁大戰中的「諸葛亮借東風」了,當時孫劉聯軍位於長江南岸,而曹操軍隊位於長江北岸,如果要由南往北進攻,那麼就需要刮東南風才可以,而當時正值冬季,我國東部地區屬於季風氣候,冬季盛行西北季風,哪裡來的東南風呢?
  • 「生七不娶,暗九不過」是什麼意思,老祖宗留下的忌諱有道理嗎?
    中國作為一個歷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的文明古國,從古至今一直流傳著很多人生大智慧,老祖宗勸誡子孫後代的經驗之談。正所謂「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所以對於老祖宗的一些有道理的話,還是有必要傾聽的。那麼在民間流傳的「生七不娶,暗九不過」,這句話有沒有道理?老祖宗留下的忌諱有道理嗎?
  • 氣象科普|天氣預報如何預測天氣?
    小據帶你了解天氣預報如何預測天氣吧~古人如何預測天氣01在我國古代,從夏商周時期開始,就已經有了明確的農業生產的記載。根據二十四節氣以及長期觀測總結出來的經驗,出現了許多如:「天上魚鱗般,曬穀不用翻」「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的天氣諺語。根據史料記載,到漢代時,人們已經開始試著用一些科學的方式來預測天氣了。
  • 「天光頭烏雲障,下半天曬死老和尚」 天氣諺語靠譜嗎
    溫州方言說天氣預報也是很有趣,像「天光頭烏雲障,下半天曬死老和尚」、「東鱟晴,西鱟雨」(東邊太陽西邊雨)。人們常以此來預報天氣,還有什麼「東北風,雨太公」、「瓦塊雲,曬死人」等,預報的效果往往還不錯。那麼,天氣諺語有無科學道理?近日《中國國家地理雜誌》有文章專門對此進行分析。
  • 北京市6月18日魚鱗雲引發諺語「打架」
    但還有網友拿出了另一種觀點,「諺語也說『天上魚鱗斑,曬穀不用翻』,這兩天會出現高溫天氣。」一片魚鱗雲,竟引起了諺語「打架」。  那麼,這特別的魚鱗雲和天氣到底有什麼關係?記者採訪了市氣象局高級工程師張明英。張明英說,民間有一句諺語,叫做「雲是天氣的招牌」,因為天氣變化往往從雲中表現出預兆,雲是天氣系統的反映。
  • 老祖宗留下的傳統木工工具 你還認識幾樣?
    老祖宗為我們留下了無窮的知識和財富,但有很多老祖宗留下的「寶貝」已經被我們「拋棄」和遺忘。古時候老祖宗沒有先進的技術和設備確能製作出一件件完美的木質工藝。  那麼問題來了,這些木質工藝品是怎麼做出來的?需要用到那些工具呢?說到古代製作木質品的老工具可能許多小夥伴們都沒有見過。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揭秘。 剛好小編的爺爺是個老木匠,留下了零零散散不完整的木匠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