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按湖水性質分類可分為鹹水湖和淡水湖,但是在中亞地區,卻有這樣的一個湖泊,其湖水一側是鹹水,一側是淡水,這個湖泊就是巴爾喀什湖。究竟為何會形成這樣的一個湖泊,讓我們一點點來剖析。

巴爾喀什湖是世界第四長湖,位於中亞地區哈薩克斯坦境內,東經73°20'一79°12',北緯45°00'一46°44'之間,湖面海拔342米,東西長605千米,寬9-74千米,湖泊面積1.82萬平方千米,平均水深6米,發源於中國的伊犁河注入巴爾喀什湖。

湖泊按流域特點上劃分,可分為外流湖和內流湖,按照湖水性質劃分可分為淡水湖和鹹水湖。外流湖與河流相通,河水進入湖泊之後再流出注入海洋,因此湖水始終處於不斷地更新當中,湖水含鹽量低,屬於淡水湖,如位於贛江和長江交匯處的鄱陽湖,就屬於外流湖、淡水湖。而位於內陸地區的湖泊,注入湖泊的河流水量較小,加之內陸地區蒸發量大,所以只有河水注入湖泊,湖水卻不再流出,這樣的湖泊屬於內流湖,而河水源源不斷將鹽分帶給湖泊,湖水不斷蒸發掉,導致鹽分在湖中不斷積累,湖水含鹽量增加,湖泊成為鹹水湖。巴爾喀什湖就屬於內流湖,但其湖水並非屬於完全的鹹水,而是東鹹西淡,這就要從湖泊的形狀和入湖河流說起。

巴爾喀什湖形狀狹長,西側有伊犁河注入,前面文章介紹過伊犁河發源於伊犁河谷,伊犁河谷呈喇叭狀,受西風影響形成 大量的降水,因此伊犁河水量較大,伊犁河注入巴爾喀什湖的水量佔總入湖水量的70%-80%。伊犁河從巴爾喀什湖西側注入,大量的河水注入對西側的湖水起到稀釋作用,使西側湖水鹽度降低。而湖泊東側卻無較大河流注入,蒸發量大於降水量,湖水鹽度較高。但西側注入的河水對東側影響卻很少。巴爾喀什湖形狀狹長,中部有一半島向北延伸,使湖泊中部只有一個寬約3.5千米的狹長水道,西側的淡水魚東側的鹹水流通交換,因此湖泊西側平均鹽度只有千分之1.48,東側鹽度卻高達千分之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