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國土地今安在?為何我們昔日第一大湖巴爾喀什湖會成鄰國內湖?

2021-01-09 靜夜史言

作為一個有著廣闊疆域的文明古國,巴爾喀什湖對中華民族而言相當熟悉,這個東鹹西淡的纖細湖泊在歷史上曾不止一次地納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圖,比如西漢,比如唐朝,比如清朝。然而,這個世界第四長湖最終還是脫離了我國的版圖,成為哈薩克斯坦的一部分,著實令人唏噓不已。

那麼,巴爾喀什湖有著怎樣的前世今生?靜夜史言認為這個問題說來話長。

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不曾斷代的文明,我國相比於其他文明的顯著優勢,就是東亞的地理環境相對封閉。因為青藏高原以及周邊一系列山脈的存在,青藏高原以東、長城以南的區域,農耕文明蓬勃發展。在海洋時代尚未到來時,長城以北的遊牧民族是農耕文明最大的敵人。

而在亞歐大陸內部,適宜遊牧的區域,即溫帶草原帶自大興安嶺一直向西延伸到東歐平原的黑海沿岸。而因為天山等緯度較高的山脈的存在,使得西方民族東侵難度驟增,典型如亞歷山大大帝,而東方遊牧民族向西進攻則相對簡單,如匈奴和蒙古騎兵橫掃歐洲。

巴爾喀什湖,湖面海拔342米,東西長605千米、寬9-74千米、面積1.82萬平方千米,平均水深6米,橫亙在溫帶草原帶的中間位置,自古以來就是一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巴爾喀什湖以東的東亞地區,中原王朝在歷史上先後出現了漢唐等超級帝國,他們在整合了農耕板塊後,開始不斷向遊牧板塊進攻,壓制其生存空間,這使得遊牧民族不斷向西逃遁,中原王朝也多次取得了西域的控制權,將勢力推進到巴爾喀什湖周邊。

但由於西域整體距離中原王朝核心區域太遠,中原王朝雖然設置了統治結構,例如西域都護府、安西都護府,但總體而言仍然是羈縻性質,其統治也相當不穩定。

直到清朝時期,隨著對蒙古各部的徵服,尤其是徹底消滅準噶爾汗國、平定天山南北的勝利,中原王朝終於再一次將勢力推進到巴爾喀什湖沿岸。

相比於漢唐等漢家中原王朝,清朝的少數民族王朝性質有了對邊界更為成熟的統治形式,加上因為沙俄在中亞的擴張,遊牧民族西遁的通道被徹底封死,清朝也得以成功解決蒙古問題,巴爾喀什湖由此成為清俄兩國的界湖。

在1759年清朝完全平定天山南北之前,清朝和沙俄在東段和中段都進行了勘界,分別籤訂了《尼布楚條約》和《恰克圖條約》,而西段邊界則未進行明確劃界,為後來巴爾喀什湖的悲劇埋下了隱患。

消滅準噶爾汗國後,清朝完全繼承了準噶爾汗國領土,但準噶爾汗國雖然武器先進、統治手段高明,但終歸是遊牧性質的帝國,而遊牧本身就意味著邊界的模糊不定。

在清朝消滅準噶爾汗國前,今天的哈薩克斯坦境內,分布著大玉茲、中玉茲和小玉茲三部,1723年,大玉茲向準噶爾汗國投降,中玉茲和小玉茲則投靠沙俄。清朝消滅準噶爾汗國後,大、中玉茲又先後歸附清朝。大玉茲定居愛唐蘇河附近,中玉茲部分氏族後來遷居伊犁和塔爾巴哈臺,而小玉茲和中玉茲部分部落則繼續遊牧在巴爾喀什湖以西的哈薩克草原。

由於此時的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地區因戰亂以及遊牧民族內遷等出現了真空,哈薩克部落不斷向東蠶食。清朝在消滅準噶爾汗國後,在其故地設置伊犁將軍,主管西域的軍政大權。

雖然相比於漢唐等前朝,清朝在西域的統治力度可謂空前加強,但面對哈薩克部落的不斷滲透尤其是沙俄的步步蠶食,儘管伊犁將軍進行了頻繁的巡邊活動,驅逐哈薩克人,但伊犁將軍的設置仍然顯得力不從心。

而此時的沙俄則開始了對中亞的野蠻徵服,19世紀上半期,沙皇俄國出動軍隊鎮壓哈薩克各部的反抗,誘使大玉茲、中玉茲和小玉茲陸續向自己臣服。1822年沙俄政府授權西伯利亞總督斯佩蘭斯基頒布《西西伯利亞吉爾吉斯人條例》,將哈薩克地區納入沙俄版圖。

徵服哈薩克草原後,沙俄開始頻繁向東入侵新疆,向南則繼續對希瓦、浩罕和布哈拉三汗國進行野蠻徵服。

1847 年,沙俄在巴爾喀什湖東南清朝境內建立科帕爾城堡。1851年開始向阿爾泰腹地、額爾齊斯河上遊推進,直指清朝內湖齋桑泊,不過因清朝防範未能得逞。

1852年,沙俄在清朝雅爾地區建立烏爾扎爾移民村,1854年佔領了古爾班阿里瑪圖,即昔日的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圖,並建立維爾內城堡,擅自將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廣大地區劃入俄國的版圖,並繼續向伊塞克湖一帶推進,建立了旨在包抄中亞的西伯利亞線。

1864年10月7日,俄國迫使清政府在塔城籤訂《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俄國取得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共44萬平方公裡的廣闊土地,至此巴爾喀什湖徹底脫離我國。

1865年起,浩罕阿古柏伯克扶持大和卓的曾孫布素魯克在新疆建立的所謂的「哲德沙爾汗國」,俄國隨即予以承認。為染指新疆,以圖在與英國爭奪中亞過程中佔據優勢,沙俄於1871年7月4日野蠻攻佔伊犁,清朝西北危機驟然加劇。

隨後,左宗棠在慈禧太后的支持下消滅「哲德沙爾汗國」收復新疆大部,隨後曾紀澤據理力爭收復伊犁大部地區。

1881年清俄籤訂《中俄伊犁條約》,割去伊犁西部霍爾果斯以西大片土地。隨後沙俄又迫使清朝籤訂《伊犁界約》(1882年)、《喀什噶爾界約》(1882年)、《科塔界約》(1883年)、《塔爾巴哈臺西南界約》(1883年)、《續勘喀什噶爾界約》(1884年)共5個勘界議定書,強行割佔齋桑泊東南、霍爾果斯河以西、特穆爾圖淖爾東南、阿克賽河源、阿賴山區等共7萬多平方公裡的土地。1892年,英俄私分帕米爾高原,沙俄完成了對中亞的徵服。

經歷了「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後,蘇聯建立,列寧雖提出歸還我國土地,但僅限於1896年之後佔領的,且早已被我國大部分收回的土地。其後的蘇聯政府為遏制突厥主義泛濫,於1924年在中亞進行民族識別,五個中亞加盟國陸續誕生,巴爾喀什湖被劃入哈薩克斯坦境內。

1991年蘇聯解體後,中亞五國相繼獨立,由於1964年和1969-1978年的兩次中蘇邊界談判未取得成果,因此在1992年10月,我國與哈、吉、俄、塔四國政府啟動了第一輪邊界談判,並取得顯著成果。我國與哈薩克斯坦本著「主權為上、客觀為先、友好為重」的原則,於1999年5月5日正式劃定中哈邊界,至此巴爾喀什湖徹底成為哈薩克斯坦內湖。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言,期待您的關注。

相關焦點

  • 巴爾喀什湖,會消失麼
    如果不加治理,恐怕會成為下一個鹹海。 鹹海的狀況已經有目共睹了 一個大湖已經分裂成好幾個湖了 (1989年(左)和2014年(右)的鹹海比較 圖片來自NASA)▼
  • 巴爾喀什湖,會消失麼|地球知識局
    亞洲內陸的大湖當然也不止這三個廣闊荒漠與草原之間散布著不少湖泊不過其中鹹水湖也很多,農業價值不高(底圖來自:shutterstock@Anton Shahrai)▼但如今,這片為中亞民族提供了寶貴水源的大湖,卻在面臨乾涸的風險。如果不加治理,恐怕會成為下一個鹹海。
  • 巴爾喀什湖曾經是我國西北最大的湖,千百年來挫折不斷
    巴爾喀什湖是世界名列前茅的大湖,它的面積將近2萬平方千米,是青海湖的四倍。在1961年時面積它的面積增大了,超過了2萬平方千米。巴爾喀什湖的主要水源河流是我國新疆的伊犁河,最後水流注入巴爾喀什湖的西南部,湖水注入量高達80%,千百年來一直孕育著這個大湖,我們今天才有運氣目睹這大湖的風貌。
  • 什麼是巴爾喀什湖?| 地球知識局
    在這過程中與巖石接觸的冰川底部摩擦受熱融化,會加速這一趨勢。,就仿佛西亞的新月沃地一樣,是貧瘠土地上為數不多的綠洲。由於這座大湖遠離海洋,東部又有高山阻擋,因此大陸性氣候特徵明顯,湖泊所在區域的氣候為溫帶沙漠氣候,其年蒸發量大概為1000mm,而年降水量大概為140mm。如此懸殊的蒸發降水比,讓人不禁擔心巴爾喀什湖會不會成為中亞第二個鹹海。
  • 什麼是巴爾喀什湖?|地球知識局
    最明顯的就是鹹海及阿姆河三角洲(圖片來自:NASA)▼在這些湖泊之中,位於哈薩克斯坦的巴爾喀什湖是最引人矚目的那一個。月下巴爾喀什湖(圖片來自:NASA)▼中亞的新月巴爾喀什湖形成於上一個冰河世紀,是典型的冰川堰塞湖。
  • 巴爾喀什湖,為什麼一半鹹水一半淡水?
    多少次我們俯瞰地圖,往北看到貝加爾湖總是忍不住扼腕嘆息,向西看到巴爾喀什湖同樣難掩傷心之痛。巴爾喀什湖古稱夷播海,面積近兩萬平方公裡,是世界第四長湖,也是古代中國與中亞的天然分界線。如今這個位於哈薩克斯坦東南部的湖泊以其資源豐富、面積廣闊著稱世界,尤其是湖水西淡東鹹的特點更是吸引了無數遊客慕名而來。
  • 古代中國的西北疆域為什麼不能越過巴爾喀什湖?
    文/王凱迪翻開中國歷史地圖集,我們會發現中國古代的西北疆域總是止步於巴爾喀什湖,強盛的中原王朝似乎永遠不能越過這個區域向北繼續前進。那麼,為什麼巴爾喀什湖會成為我國古代疆域的極限呢?地理的桎梏首先,巴爾喀什湖南部的伊犁河流域一直是遊牧民族的天然草場,而北部的巴爾喀什湖北面是狹長的乾旱草原地帶,湖北沿岸區和阿拉湖盆地是半荒漠地帶。這樣的地理環境導致巴爾喀什湖周邊的人口集中在南岸,東西長數百公裡的湖水與西部的碎葉河沙漠形成了橫貫中亞北方的自然地理屏障。
  • 地一眼旅遊|地質作用塑造美麗大湖,東鹹西淡世界罕見
    地球是我們美麗的家園,變化萬千的地表形態,是由內生地質作用和外動力地質作用合力雕刻而成的,其中,冰川作用就是外動力地質作用的一種。我們都知道,上一個冰河世紀,大規模的冰川作用,為我們人類留下了很多壯觀的自然風景,比如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上的風光。
  • 蘇聯解體後,中國為什麼不向哈薩克斯坦索要巴爾喀什湖?
    清朝全盛時期的地圖西部邊陲,有一個巨大的湖泊巴爾喀什湖,這也是當時中國境內面積最大的湖泊。巴爾喀什湖面積達到了1.82萬平方公裡,接近4個青海湖的面積。 巴爾喀什湖是漢代以來古代中國西北邊境的天然分割線,西漢時期在此地就設有管理機構,到唐朝時,又劃歸安西都護府管理。
  • 神奇湖泊——巴爾喀什湖東鹹西淡之迷
    湖泊按湖水性質分類可分為鹹水湖和淡水湖,但是在中亞地區,卻有這樣的一個湖泊,其湖水一側是鹹水,一側是淡水,這個湖泊就是巴爾喀什湖。究竟為何會形成這樣的一個湖泊,讓我們一點點來剖析。巴爾喀什湖風光巴爾喀什湖是世界第四長湖,位於中亞地區哈薩克斯坦境內,東經73°20'一79°12',北緯45°00
  • 哈薩克斯坦因環保原因否決巴爾喀什湖地區的油氣勘探項目
    據哈薩克斯坦真理報(kazpravda)消息:日前,哈薩克斯坦生態、地質和自然資源部水資源委員會因環保原因,否決了哈薩克斯坦薩姆魯克油氣公司(Tau Ken Samruk Oil and Gas Company JSC)在阿拉木圖州(Almaty region)巴爾喀什地區(Balkhash
  • 神奇的哈薩克大地之巴爾喀什湖
    巴爾喀什湖,又名巴勒喀什池,是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的東南部的一個內流湖。
  • 巴爾喀什湖曾是中國領土,是如何到了哈薩克斯坦境內
    世界上有一個湖很奇妙,它的神奇之處在於湖水一半為鹹水湖一半是淡水湖、東段和西段顏色也不同。這個湖就是巴爾喀什湖。巴爾喀什湖位於哈薩克斯坦東南部,中國古稱夷播海,面積近兩萬平方公裡,是世界第四長湖。
  • 日本第一大湖琵琶湖「起死回生」的故事
    此時此刻,或許很少有人會想到這個日本第一大湖經歷過怎樣的前世今生。琵琶湖面積約670平方公裡,是京都、大阪和神戶大都市圈近2000萬人口的「母親湖」,也是擁有約400萬年歷史的物種寶庫。隨著20世紀60年代日本經濟的騰飛,琵琶湖周邊的工廠和家庭排放的廢水導致湖水水質逐漸下降,70年代末,水質急劇惡化,湖水的富營養化導致嚴重的赤潮現象極大地震動了日本社會。
  • 世界昔日第四大湖鹹海將消亡 美麗湖成傳說(組圖)
    ,如今已經成了一個乾涸的盆地。  過度取水截斷徑流來源 昔日世界第四大湖行將消亡  近日,一組讓人頗感驚訝的風光照片在中文網際網路上引發熱議:位於前蘇聯境內的鹹海的有些部分已經幹得見底了,曾經沉入其中影兒都找不見的漁船現在躺在乾乾的「海底」享受陽光。而衛星圖片顯示,鹹海的面積正在迅速萎縮,目測就可以感覺到它將會很快消亡。鹹海為什麼會迅速萎縮?
  • 中國城市市域範圍內,面積最大的湖是哪個?合肥巢湖僅排第五!
    什麼是湖,辭典解釋為四周為陸地的廣闊水域。中國雖無北美五大湖那樣面積如海一樣廣闊的大湖,但境內湖泊又何止成千上萬。在當今城市的建設過程中,造湖成為一大趨勢,像杭州西湖、南京玄武湖那樣的自然名湖是可遇而不求。於是一些城市紛紛在城市內部人工造湖,並成為城市地標。
  • 神秘大湖乾涸為何來去匆匆?
    神秘大湖為何來去匆匆?湖水究竟到哪裡去了呢?  僅僅7天時間,400畝的大湖水位驟然消退,直至乾涸見底。  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忻城縣一個原本寬400多畝的大湖突然全部乾涸,意外消失的大湖位於忻城縣遂意鄉江村容屯,當地村民將其稱為「噸湖」。回憶起湖泊乾涸的情景,遂意鄉政府辦公室主任藍華七至今仍深感惋惜。
  • 日本填海史:30年新增土地11.8億平方米,第二大湖直接填了種水稻
    然而,填海工程費錢又費力,收益小,見效還慢,日本幹著幹著,就走向了對外入侵的道路,入侵自己的鄰國,並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填海的事情也就再次不了了之。1879年,日本入侵了大清帝國的朝貢國琉球,隨後又在清、俄戰爭中嘗到了甜頭,侵佔了庫頁島南部、臺灣島以及朝鮮半島,土地面積大增。
  • 昌都然烏湖:藏東第一大湖,不需要門票的人間天堂!
    然烏湖位於昌都地區八宿縣境內西南角,在藏語的意思是「山羊奶一樣的湖」,緊靠川藏公路,是川藏路上一大絕美景點。它是號稱」藏東第一大湖」,也是風景如畫的西天瑤池,更是一處不需要門票的人間天堂。然烏湖北面有著名的來古冰川,冰川延伸到湖邊,每當冰雪融化時,雪水便注入湖中,使然烏湖經常保有豐富的水源。隨著季節的不同,湖水也呈現出或碧藍或青綠等五月的然烏湖,湖面上的冰塊已融化,呈現在眼前的是一汪碧綠的湖水。遇上天空下著毛毛細雨,群山環繞下的然烏湖,顯得格外的悠靜。雪嶺雲杉,山川湖泊,都是在路上想見的風景。
  • 如果柴達木盆地變成一個大湖,會有什麼影響?
    就盆地而言,主要分布在我國第一、二級階梯上,按照面積排名主要有四大盆地,分別是塔裡木盆地(約40萬平方公裡)、準噶爾盆地(約30萬平方公裡)、柴達木盆地(約26.5萬平方公裡)和四川盆地(約26萬平方公裡)。從我國四大盆地所處的具體位置來看,面積排名第一和第二的盆地塔裡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分別位於我國新疆的南疆和北疆,也就是所說的「三山夾兩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