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發布「黑科技」,可驗證量子晶片的計算是否正確

2020-12-04 神小無

一種新的方法可以確定電路是否正確執行了傳統計算機無法解決的複雜操作。

為了邁向實用的量子計算,麻省理工學院、谷歌和其他地方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系統,可以驗證量子晶片何時能夠準確執行傳統計算機無法完成的複雜計算。

量子晶片使用稱為「量子位」的量子位執行計算,量子位可以表示對應於經典二進位位的兩個狀態(0或1)或兩個狀態的「量子疊加」。獨特的疊加狀態可以使量子計算機解決經典計算機幾乎無法解決的問題,從而可能在材料設計,藥物發現和機器學習等方面取得突破。

全面的量子計算機將需要數百萬個量子比特,這尚不可行。在過去的幾年中,研究人員已開始開發包含大約50至100量子位的「噪聲中級量子」(NISQ)晶片。這足以證明「量子優勢」,這意味著NISQ晶片可以解決傳統計算機難以處理的某些算法。但是,驗證晶片是否按預期執行操作會非常低效。該晶片的輸出看起來可能是完全隨機的,因此需要很長時間來模擬步驟以確定一切是否按計劃進行。

在今天發表在《自然物理學》上的一篇論文中,研究人員描述了一種新穎的協議,可以有效地驗證NISQ晶片已經執行了所有正確的量子操作。他們在定製量子光子晶片上運行的一個非常困難的量子問題上驗證了其協議。

「隨著工業和學術界的飛速發展,我們已經超越了能勝過傳統機器的量子機器的風口浪尖,量子驗證的任務變得至關重要,」電氣工程和計算機科學系博士後第一作者雅克·卡洛蘭(Jacques Carolan)說。 EECS)和電子研究實驗室(RLE)。 「我們的技術為驗證多種量子系統提供了重要工具。因為如果我投資數十億美元來製造量子晶片,那肯定會做一些有趣的事情。」

麻省理工學院的EECS和RLE的研究人員以及Google Quantum AI實驗室,Elenion Technologies,Lightmatter和Zapata Computing的研究人員也與Carolan一同加入了論文。

分而治之

研究人員的工作實質上是將量子電路產生的輸出量子狀態追溯到已知的輸入狀態。這樣做可以揭示對輸入執行了哪些電路操作以產生輸出。這些操作應始終與研究人員編寫的程序匹配。如果不是這樣,研究人員可以使用這些信息來確定晶片上哪裡出了問題。

卡羅蘭說,新協議的核心是「可變量子解採樣」,它是一種「分而治之」的方法,它將輸出量子狀態分解為多個塊。 「我們不需要一次很長時間地完成全部操作,而是逐層進行這項無擾的工作。這使我們能夠分解問題,以更有效的方式解決它。」 Carolan說。

為此,研究人員從神經網絡(通過多層計算解決問題)中汲取了靈感,構建了一個新穎的「量子神經網絡」(QNN),其中每一層代表一組量子運算。

為了運行QNN,他們使用傳統的矽製造技術來構建2 x 5毫米NISQ晶片,該晶片具有170多個控制參數,這些可調電路組件使操縱光子路徑變得更加容易。成對的光子從外部組件以特定的波長生成,並注入到晶片中。光子穿過晶片的移相器,而移相器會改變光子的路徑,從而相互幹擾。這將產生一個隨機的量子輸出狀態-表示在計算過程中將發生的情況。輸出由一組外部光電探測器傳感器測量。

該輸出將發送到QNN。第一層使用複雜的優化技術來挖掘嘈雜的輸出,以查明所有加在一起的單個光子的籤名。然後,它「解擾」該組中的單個光子,以識別哪些電路操作將其返回到其已知的輸入狀態。這些操作應與任務的電路特定設計完全匹配。所有後續層都進行相同的計算-從方程式中刪除以前未加密的光子-直到所有光子都未加密。

例如,假設輸入到處理器的量子位的輸入狀態全為零。 NISQ晶片對量子位執行一堆操作,以生成大量的,看似隨機變化的數字作為輸出。 (輸出數量將隨著量子疊加而不斷變化。)QNN選擇該數量龐大的塊。然後,它逐層確定哪些操作將每個量子位還原回其輸入狀態零。如果有任何操作與原始計劃的操作不同,則說明出現了問題。研究人員可以檢查預期輸出與輸入狀態之間的不匹配情況,並使用該信息來調整電路設計。

玻色子「未採樣」

在實驗中,研究小組成功運行了一項流行的計算任務,該任務用於證明量子優勢,稱為「玻色子採樣」,通常在光子晶片上執行。在本練習中,移相器和其他光學組件將操縱一組輸入光子並將其轉換為輸出光子的不同量子疊加。最終,任務是計算某個輸入狀態與某個輸出狀態匹配的概率。從本質上講,這將是一些概率分布的樣本。

但是由於光子的不可預測的行為,傳統計算機幾乎不可能計算這些樣本。從理論上講,NISQ晶片可以相當快速地進行計算。但是,由於NISQ操作和任務本身的複雜性,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方法可以快速,輕鬆地進行驗證。

卡洛蘭說:「賦予這些晶片量子計算能力的相同特性幾乎使它們無法驗證。」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能夠在其定製的NISQ晶片上「解採樣」遇到玻色子採樣問題的兩個光子-只需很短的時間,就可以採用傳統的驗證方法。

「這是一篇出色的論文,它使用非線性量子神經網絡來學習黑匣子執行的未知unit運算,」約克大學專門研究量子技術的計算機科學教授Stefano Pirandola說。 「很明顯,該方案對於驗證由量子電路(例如,由NISQ處理器執行)的實際門可能非常有用。從這個角度來看,該方案是未來量子工程師的重要基準測試工具。這個想法明顯地在光子量子晶片上實現了。」

卡羅蘭說,儘管該方法是為量子驗證目的而設計的,但它也可以幫助捕獲有用的物理性質。例如,某些分子在激發時會振動,然後基於這些振動發出光子。通過將這些光子注入光子晶片,Carolan說,解擾技術可用於發現有關那些分子的量子動力學的信息,以幫助進行生物工程分子設計。它也可以用來解擾攜帶量子信息的光子,這些量子信息通過湍流空間或材料而積累了噪聲。

卡羅蘭說:「夢想是將其應用於物理世界中有趣的問題。」

支持Google Edge TPU邊緣人工智慧計算晶片

Gravitylink推出的Model Play與Tiorb AIX(鈦靈AIX)也能完美支持Edge TPU。AIX是一款集計算機視覺與智能語音交互兩大核心功能為一體的人工智慧硬體,Model Play是面向全球開發者的AI模型資源平臺,內置多樣化AI模型,與鈦靈AIX結合,基於Google開源神經網絡架構及算法,構建自主遷移學習功能,無需寫代碼,通過選擇圖片、定義模型和類別名稱即可完成AI模型訓練。

相關焦點

  • 最新研究:如何驗證量子晶片是否正確計算
    在量子計算技術中有一個十分關鍵的問題,就是如何驗證所進行的量子計算是否正確,這個關於量子驗證的任務變得至關重要,是邁向實用量子計算的重要一步。最近,由麻省理工學院、谷歌和幾個量子計算技術創新公司組成的研究團隊,設計了一種新穎的方法來驗證量子處理器何時能夠準確執行複雜計算。
  • 如何驗證量子晶片的計算是否正確?科學家想出了一種「分而治之」的...
    在向實際量子計算邁進的過程中,來自MIT、谷歌和其他地方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系統,可以驗證量子晶片何時能夠準確執行傳統計算機無法完成的複雜計算
  • 驗證量子晶片正確執行複雜計算的新方法
    他們在定製系統(如圖所示)上驗證了他們的方法,該系統能夠捕獲光子晶片(「 PNP」)計算出眾所周知的難題的精確度。圖片來源:Mihika Prabhu一種新的方法可以確定電路是否正確執行了傳統計算機無法解決的複雜操作。
  • AI晶片、框架、語言與知識、量子計算……百度大腦6.0發布
    百度大腦分論壇帶來這些「黑科技」的全面揭秘,展示了百度大腦的技術升級與演進。百度CTO王海峰發布了百度大腦6.0,升級為「AI新型基礎設施」。「知識增強的跨模態深度語義理解」讓百度大腦的理解能力更加強大,飛槳深度學習平臺與百度崑崙晶片的升級則為開發者提供了更優的算法開發平臺和更強大的算力。
  • 我國量子計算再次大突破,一文讀懂量子黑科技發布會詳情
    於是,人們將目光投向了量子計算。近年來,量子計算系統陸續走出實驗室,時值2020年,全球百花齊放,無論是硬體還是軟體,超導、半導、離子阱、光量子等百家爭鳴,甚至量子計算作業系統都如約而至!本源量子2020發布會上發布了基於真實超導晶片的量子計算雲平臺,這是中國初創量子公司發布的首個超導量子計算雲平臺,並開放給大眾使用,其後端搭載了6個真實物理量子比特。
  • 致力於量子計算的商業化,量旋科技努力在超導量子技術上取得突破
    儘管量旋科技聯合創始人、總經理鄒均庭博士告訴鈦媒體App,選在同天公布這一消息純屬巧合,「要是知道他們發新聞我們就錯開了」。但他也同時指出,相比陸朝陽團隊發布的「九章」常溫光量子突破性論文,量旋科技則希望量子計算機從科研走向落地階段,落實到具體商業應用當中,尋求實現量子計算的產業化發展。
  • 本源量子上榜!CB Insights權威發布中國晶片設計企業榜單
    近日,CB Insights首次發布中國晶片設計企業榜單,本源量子成為國內唯一上榜的量子晶片製造商。「CB Insights是國際知名的風險投資研究機構,會定期發布各類行業報告與企業榜單。與現代大規模集成電路類似,半導體量子點系統具有良好的可擴展、可集成特性,被認為是未來實現大規模實用化量子計算的最佳候選體系之一。本源第一代超導六比特量子處理器:夸父KF C6-130超導量子晶片是基於對超導約瑟夫森結構進行改造,構造出超導量子比特,並通過「量子數據總線」來實現6個超導量子比特的任意兩兩相互耦合。
  • 中國晶片能不能彎道超車,就看量子計算了
    日前,量子計算入選達摩院 2021 十大科技趨勢,較早時間發布的 MIT2020 年「十大突破性技術」榜單中也有它的身影。 當世界主要國家紛紛搶先布局量子計算並有初成時,它在中國也終於有了匹配其重要性的關注度。 2020 年 10 月,最高決策層集體學習量子計算,引發廣泛關注。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充分認識推動量子科技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加強量子科技發展戰略謀劃和系統布局,把握大趨勢,下好先手棋。
  • 量子計算,可商用化之路還有多遠?|億歐問答
    不論雙方最終誰被證明是正確的,不可否認的是,谷歌實驗的確證明了量子計算的絕對優勢,並在量子計算的第一階段取得了重要突破。這裡需要解釋一下什麼是量子霸權,量子霸權又叫量子優勢,即在未來的某個時刻,功能強大的量子計算機可以完成經典計算機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打破經典計算機所遵循的「摩爾定律」。 比如在一天之內破解原本幾萬年才能破解的密碼、實現通用人工智慧等等。
  • 碳基晶片與量子晶片誰更強?我國量子計算迎來新進展,或超越谷歌
    那麼科學家們就開始研究一種新型的半導體,比如用碳納米管制作成碳基半導體,最後做成碳基晶片,性能比傳統晶片可提升10倍以上。甚至還被一些不良商家炒作,導致不少網友對量子概念提出質疑,而量子其實也是真實存在的,而量子作為計算主要是其本身的特性,量子的糾纏性和疊加性,相對於碳基晶片只是提升材料的傳導性,量子晶片的應用應該是目前人類中能操控的量子極限了。
  • MIT初創公司發布全球首個光子AI晶片原型!丨獨家專訪
    對於這家成立一年半的公司,這款晶片原型的誕生,驗證了團隊部分成員在 2017 年發表在Nature Photonics 期刊上的開創性想法——用光子代替電子來進行 AI 計算。但是在那個時候,他們在實驗室開發的整個光子計算系統佔據了半個實驗室。
  • 量子計算一周要聞!中國首款量子計算全物理體系學習機發布
    產業動態本源發布全物理體系量子學習機近日,本源量子重磅發布國內首款量子計算全物理體系學習機。全物理體系學習機提供單機版、個人版、集群版,可滿足不同層次用戶需求,全面服務中國量子計算行業發展。http://www.originqc.com.cn/website/learnMachineIntroduce.html本源量子目前已同華中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國內多所重點高校達成合作,共同推動我國量子計算教育事業的發展。
  • 科技巨頭們的量子計算「情節」
    量子計算再一次成為了熱點話題。我國已經明確提出,將加強量子科技發展戰略謀劃和系統布局。早在10年前,科技巨頭們就開始了量子計算的「軍備競賽」。(之後被IBM反駁,仍有待驗證)英特爾則更加注重在「量子實用性」方面的研究。英特爾2015年宣布投資5000萬美元與荷蘭科研機構QuTech展開為期10年的合作計劃,從此開始了量子計算之路,此後幾乎每年在實用性方面都取得重大進展。
  • 騰訊申請量子計算相關專利:直指底層晶片與處理器
    摘要 【騰訊申請量子計算相關專利:直指底層晶片與處理器】近日,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新增多項專利,其中包括「量子晶片、量子處理器及量子計算機」。該項專利公開了一種量子晶片、量子處理器及量子計算機,主要涉及量子技術領域。
  • 量子計算發展歷程_量子計算與量子信息 計算部分 - CSDN
    對於很多人來說,通用量子計算機和通用人工智慧一樣,一直是屬於未來的黑科技,代表著人類技術水平在想像力所及範圍之內的巔峰。也正因為這種類型的科技都是很早就被提出來,也一直在研究,但是到最後離實現目標始終相去甚遠。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量子計算一直「停在未來」。
  • 量子科技主導研發了全球第一套可擴展分布式量子計算測控系統
    近年來,量子科技發展突飛猛進,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前沿領域。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前景舉行的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強調加快發展量子科技,對促進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芯視野】量子計算晶片與傳統晶片有何不同?
    集微網報導  量子計算同量子通信、量子測量共同被認為是量子科技的重要方向。相比於如今火熱的量子通信,神秘的量子測量,量子計算憑藉計算能力上所具有的想像空間,近年來,成為全球主要國家爭相布局的前沿科技領域。量子晶片作為量子計算機最核心的部分,是執行量子計算和量子信息處理的硬體裝置。但由於量子計算遵循量子力學的規律和屬性,傳統的經典集成電路晶片而言,量子晶片在材料、工藝、設計、製造、封測等方面的要求和實現路徑上都存在一定差異。
  • 最大規模光量子晶片誕生,一枚「玻璃片」為量子計算提速
    李 俊  科技日報記者  王 春5月15日,金賢敏教授展示製備的晶片。新華社記者 丁汀攝    一個個肉眼看不見的單光子穿過透明的「玻璃片」,幾秒之後,顯示屏幕上呈現出單光子的二維量子行走演化結果。金賢敏團隊另闢蹊徑,通過增加量子演化系統的物理維度和複雜度來提升量子態空間尺度,開發了全新量子資源,對於未來模擬量子計算機的研發具有重要意義。    「最大規模」是此次金賢敏團隊發布的光量子晶片的一個關鍵詞。在這枚光量子晶片裡節點數多達49×49個,也就是2401個節點。
  • 騰訊科技新增「量子晶片、量子處理器及量子計算機」專利
    集微網消息,企查查顯示,日前,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新增多條專利信息。其中包括「量子晶片、量子處理器及量子計算機」專利,該專利公開日為11月20日。圖片來源:企查查摘要顯示,本申請公開了一種量子晶片、量子處理器及量子計算機,涉及量子技術領域。所述量子晶片包括:底片和頂片;頂片上設置有量子比特陣列,量子比特陣列中包括呈M行×N列的陣列結構分布的多個量子比特;底片上設置有讀取腔和比特控制線;底片和頂片之間採用倒裝架構實現電性連接。
  • 百度用直播科普量子計算:擁抱「人人皆可量子」的正確方式
    這正是發生在2019年10月底,谷歌宣布的其名為Sycamore 53位晶片已經成功實現「量子優越性」(Quantum Supremacy)所達成的效力。段潤堯教授解釋教授到量子計算是邏輯的必然:一方面,模擬量子系統必須得用有量子效應的計算機;另一方面,隨著計算晶片的尺寸逐步降低,最終使得人們必須在納米乃至於納米以下的尺度考慮計算問題,從而進入到量子世界。正因此各界已經形成一個共識:量子計算是具有巨大潛在價值的顛覆性的科技發展方向,並且近年來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