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山感染(ID:hsinfect)
新冠病毒D614G突變後傳播力增強了,好消息是沒有影響疫苗的效果。
新冠病毒持續在全球肆虐,新增感染人數屢創新高,全球抗疫的任務依然異常艱巨。好在最近關於疫苗的好消息不斷出現,輝瑞/BioNTech和Moderna先後公布了三期臨床實驗中期分析結果,疫苗的有效性均大於90%,為控制疫情恢復正常生活帶來了曙光。
但病毒難以對付的一個原因就在於其能夠快速突變,進而影響其傳播能力、毒力等特徵。例如現在流行的主要毒株G614,在出現短短幾個月後迅速佔據了主導地位(圖1),已有多篇文章證實該突變會增強新冠病毒的傳播能力。
疫苗作為對抗病毒的最有力武器,大家自然擔心這個突變是否會影響疫苗的效果,之前的分析認為,該突變雖然位於S蛋白上,但處於病毒進入細胞的最關鍵區域RBD之外,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影響。現在基於實驗的實錘證據來了,G614突變不僅沒有影響疫苗的效果,反而對疫苗更為敏感!真是意外之喜。
圖1.新冠病毒流行毒株變化。來自Cell, 2020, doi:10.1016/j.cell.2020.06.043
來自美國、英國和德國多個研究組的聯合研究展示了上述結論,論文發表在Cell子刊 Cell Host & Microbe。研究人員先給小鼠或恆河猴接種疫苗,採集免疫之後的血清來觀察對D614和G614假病毒的中和活性,同時還從新冠疫苗的試驗者和病毒感染後的康復者體內分離血清,以及針對RBD的單克隆抗體,來比較對兩種病毒的中和能力,結果均顯示G614突變更容易被中和。
詳細來看,小鼠實驗中使用了40隻小鼠,分別通過皮內注射(I.D.)和肌肉注射(I.M.)兩種劑量的Moderna的新冠疫苗(和三期臨床實驗中使用的疫苗一致),每隻小鼠接種兩次疫苗,間隔4周。免疫完成後取小鼠的血清來評估對兩種假病毒的中和效果,結果顯示無論接種方式和劑量,免疫之後的小鼠血清對G614的中和效果均優於早期的D614,儘管免疫時用的是D614序列。
圖2:小鼠實驗評估免疫後血清對兩種病毒的中和效果
接下來利用11隻恆河猴,評估了兩種不同的RNA疫苗:全長的S蛋白和RBD區域,接種第二劑疫苗4周後採血評估對兩種病毒的中和活性,結果顯示兩種疫苗都對G614的中和效果更強,儘管614位點不在RBD區域。
動物實驗之後,研究人員還使用了7例一期臨床實驗志願者的血清,以及70例明確感染了D614或G614病毒的康復患者血清,多有標本都顯示出對G614更強的中和活性。接種疫苗後最終起作用的還是病毒特異性抗體,作者直接利用RBD特異性抗體比較了對兩種病毒的中和活性,結果和之前的實驗結果一致。
為什麼疫苗會對G614效果更好呢?
研究人員通過電鏡發現,雖然614位於RBD區域之外,但是會影響S蛋白的結構,突變後導致RBD區域更容易暴露出來,進而被抗體識別。
圖3 新冠病毒S蛋白三聚體結構
這篇研究讓我們暫時不用擔心新冠病毒突變對疫苗造成的影響了,但未來是否會產生其它的突變還不清楚。帶好口罩、勤洗手等日常預防措施對於阻斷病毒的傳播還是很有必要的。這篇研究採用的是RNA疫苗路線,對其它類型的疫苗是否也有相同的結論還需要進一步驗證。基於RNA的疫苗已經取得了突破性的好結果,也期待國產疫苗早日公布三期數據。終結新冠,已經看到曙光了!
免責聲明:轉載本文系出於傳遞信息之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我們已在顯著位置註明來源和作者,如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請與小編聯繫進行處理。我們對所轉載文中的觀點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