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子刊:新冠病毒D614G突變不僅沒有影響疫苗保護效果,反而對疫苗更敏感

2020-12-08 醫師報

來源:華山感染(ID:hsinfect)

新冠病毒D614G突變後傳播力增強了,好消息是沒有影響疫苗的效果。

新冠病毒持續在全球肆虐,新增感染人數屢創新高,全球抗疫的任務依然異常艱巨。好在最近關於疫苗的好消息不斷出現,輝瑞/BioNTech和Moderna先後公布了三期臨床實驗中期分析結果,疫苗的有效性均大於90%,為控制疫情恢復正常生活帶來了曙光。

但病毒難以對付的一個原因就在於其能夠快速突變,進而影響其傳播能力、毒力等特徵。例如現在流行的主要毒株G614,在出現短短幾個月後迅速佔據了主導地位(圖1),已有多篇文章證實該突變會增強新冠病毒的傳播能力。

疫苗作為對抗病毒的最有力武器,大家自然擔心這個突變是否會影響疫苗的效果,之前的分析認為,該突變雖然位於S蛋白上,但處於病毒進入細胞的最關鍵區域RBD之外,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影響。現在基於實驗的實錘證據來了,G614突變不僅沒有影響疫苗的效果,反而對疫苗更為敏感!真是意外之喜。

圖1.新冠病毒流行毒株變化。來自Cell, 2020, doi:10.1016/j.cell.2020.06.043


來自美國、英國和德國多個研究組的聯合研究展示了上述結論,論文發表在Cell子刊 Cell Host & Microbe。研究人員先給小鼠或恆河猴接種疫苗,採集免疫之後的血清來觀察對D614和G614假病毒的中和活性,同時還從新冠疫苗的試驗者和病毒感染後的康復者體內分離血清,以及針對RBD的單克隆抗體,來比較對兩種病毒的中和能力,結果均顯示G614突變更容易被中和。

詳細來看,小鼠實驗中使用了40隻小鼠,分別通過皮內注射(I.D.)和肌肉注射(I.M.)兩種劑量的Moderna的新冠疫苗(和三期臨床實驗中使用的疫苗一致),每隻小鼠接種兩次疫苗,間隔4周。免疫完成後取小鼠的血清來評估對兩種假病毒的中和效果,結果顯示無論接種方式和劑量,免疫之後的小鼠血清對G614的中和效果均優於早期的D614,儘管免疫時用的是D614序列。

圖2:小鼠實驗評估免疫後血清對兩種病毒的中和效果


接下來利用11隻恆河猴,評估了兩種不同的RNA疫苗:全長的S蛋白和RBD區域,接種第二劑疫苗4周後採血評估對兩種病毒的中和活性,結果顯示兩種疫苗都對G614的中和效果更強,儘管614位點不在RBD區域。

動物實驗之後,研究人員還使用了7例一期臨床實驗志願者的血清,以及70例明確感染了D614或G614病毒的康復患者血清,多有標本都顯示出對G614更強的中和活性。接種疫苗後最終起作用的還是病毒特異性抗體,作者直接利用RBD特異性抗體比較了對兩種病毒的中和活性,結果和之前的實驗結果一致。

為什麼疫苗會對G614效果更好呢?

研究人員通過電鏡發現,雖然614位於RBD區域之外,但是會影響S蛋白的結構,突變後導致RBD區域更容易暴露出來,進而被抗體識別。

圖3 新冠病毒S蛋白三聚體結構


這篇研究讓我們暫時不用擔心新冠病毒突變對疫苗造成的影響了,但未來是否會產生其它的突變還不清楚。帶好口罩、勤洗手等日常預防措施對於阻斷病毒的傳播還是很有必要的。這篇研究採用的是RNA疫苗路線,對其它類型的疫苗是否也有相同的結論還需要進一步驗證。基於RNA的疫苗已經取得了突破性的好結果,也期待國產疫苗早日公布三期數據。終結新冠,已經看到曙光了!

免責聲明:轉載本文系出於傳遞信息之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我們已在顯著位置註明來源和作者,如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請與小編聯繫進行處理。我們對所轉載文中的觀點保持中立


相關焦點

  • 新冠主流毒株雖更易傳播,也讓疫苗更有效了
    【僑報網綜合訊】新冠疫苗研究近日傳來好消息:現在流行的主要毒株G614雖被多項研究證實傳播能力變強,但最新研究指出,病毒突變沒有影響疫苗的效果,而且對疫苗更為敏感,變得更容易對付了。,已有多篇研究文章證實其突變會增強新冠病毒的傳播能力。
  • 新冠病毒D614G突變使傳染性增強,也許更容易被疫苗控制
    突變病毒株D614G傳播性增強,也有可能將更容易被疫苗所控制。但是,動物研究表明,這種病毒株轉為重症的風險並不比其他更高,對抗體的中和作用更敏感。Baric介紹,D614G可在鼻上皮細胞中高效複製。它的特殊之處在於病毒尖峰蛋白一個翼片結構不同(一個蛋白的D編碼被G編碼取代),它可以打開細胞加速病毒侵入,也打開了通向病毒核心的門。早期其他團隊的研究使用了一種病毒模型,推測變異病毒的感染性,但這一結果證據並不充分。
  • 新冠病毒出現D614G變異,是否會毒性增強、使疫苗失效?
    前幾日,「多國發現新冠病毒變異毒株」「新冠毒株變異更易形成超級傳播者」等話題受到熱議。 那麼病毒基因變異有什麼潛在危害呢?變異可能影響病毒的感染能力、致病能力、藥物效果以及疫苗研發等。 目前還沒有治療新冠肺炎的特效藥,因此不明確新冠病毒的變異是否也會產生這樣的耐藥性。由於耐藥性多數是在使用藥物後,由藥物篩選或者誘導產生的,因此新冠病毒的變異可能會產生一定程度的耐藥性,但可能不會像愛滋病毒一樣極端。
  • 《科學》雜誌:中國新冠疫苗免疫效果良好
    科興公司生產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其在獼猴中起到了很好的保護感染作用。圖片來源:新華社從新冠疫情發生以來,首次有論文顯示,新冠疫苗能夠在動物中起到保護作用。昨日,《科學》發表了由中國醫學科學院、浙江省疾控中心、科興控股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等多家單位合作完成的論文,該論文展示了PiCoVacc(純化滅活新冠病毒疫苗)在獼猴中的良好抗病毒能力,注射了該疫苗的獼猴能夠對後續的新冠病毒感染產生抵抗作用,不僅不會產生新冠肺炎症狀,而且咽部、肺部也檢測不到新冠病毒。相關研究曾於4月19日發表在預印本網站 bioRxiv上,疫苗已經在4月16日進入人體臨床試驗。
  • 新冠病毒變異疫苗還有用嗎 院士專家及疫苗企業這麼說
    成千上萬的突變已經出現,但只有極少數可能是重要的,並以可察覺的方式改變病毒。目前只能說這個新出現的N501Y與新近出現的英國東南部爆發有關,也沒有發現感染後的疾病更為嚴重。採取更為嚴格的防疫等級,還是為了避免醫療擠兌的發生。至於病毒變異對疫苗的影響,張文宏表示,目前疫苗會產生針對S蛋白許多區域的抗體,一個單一的突變降低疫苗的效力可能性不大。
  • 新冠病毒的D614G突變為何感染力更強?中國學者詳細解析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新冠病毒的D614G突變為何感染力更強?中國學者詳細解析新冠病毒(SARS-CoV-2)的刺突S蛋白是介導其進入宿主細胞的蛋白,也是疫苗和藥物研發的主要靶標之一。此外,D614G突變改變了S蛋白甚至是整個病毒的免疫原性,進而降低了康復期血清對病毒的敏感性。作者們認為,這項研究將有助於理解SARS-CoV-2的傳播,同時推動新冠疫苗的設計和藥物研發。
  • 科技部:目前無證據證明病毒變異對新冠疫苗效果構成實質影響
    (抗擊新冠肺炎)中國科技部:目前無證據證明病毒變異對新冠疫苗效果構成實質影響中新社北京12月31日電 (李京澤)在12月31日舉行的中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科學技術部副部長徐南平表示,專家研判認為,目前沒有證據證明觀察到的病毒變異對新冠疫苗使用效果構成實質影響。
  • 專訪劍橋病毒學家:新冠病毒若持續突變,疫苗有效性或受影響
    英國、芬蘭、日本等國則報告了南非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感染病例。英國、南非近期新冠病例激增世衛組織此前表示,英國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傳染性增強了40%-70%。南非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雖然和英國發現的不一樣,但二者有一個相同的突變,這個突變會導致病毒傳播力增強。這也就意味著,南非的變異新冠病毒傳染性也增強了。
  • ...4G讓新冠病毒高效複製,更快傳播,但同時也可能讓它對疫苗更加敏感
    2020年11月13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日本國立傳染病研究所和東京大學的研究人員證實冠狀病毒SARS-CoV-2發生的一種稱為D614G的突變使得這種病毒能夠在世界範圍內迅速傳播,但是這種發生在刺突蛋白(S蛋白)上的突變也可能使得這種病毒對疫苗更加敏感。
  • 《細胞》:讓新冠病毒感染力強9倍的突變終於搞清楚了!科學家發現,D614G突變會使新冠病毒S蛋白「打開懷抱」,更容易結合ACE2
    新冠病毒出世至今,所有人都非常關注的一個問題是,它會不會不斷進化得更厲害?不久之前,科學家注意到新冠病毒中的一個特殊的突變D614G,有該突變的毒株不僅迅速成為了目前流行的主流毒株,美國兩家頂級研究機構更是證實,這種突變會使新冠病毒的感染能力暴增到未突變毒株的9倍。
  • 變異病毒會否影響新冠疫苗、檢測試劑效率?試劑可下結論,疫苗尚需觀察
    當前大部分新冠疫苗是以S蛋白或S蛋白受體結構域(RBD)作為靶標進行設計研發的,市場上的絕大部分新冠檢測試劑也是針對新冠病毒S蛋白進行研製的。不僅公眾擔憂變異影響疫苗和檢測試劑的效率,政府、學界和相關企業也同樣關心。當地時間12月21日,世衛組織舉行例行發布會。
  • 詳述新冠|突變是病毒的「天性」,這會成為疫苗「剋星」嗎?
    張文宏解釋稱,沒有自然選擇就沒有病毒進化。同樣,沒有疫苗的壓力,也基本不能自然篩選出對疫苗無效的病毒變異株。目前疫苗會產生針對S蛋白許多區域的抗體,一個單一的突變(比如之前出現的D614G突變,和這次出現的N501Y突變)降低疫苗的效力可能性不大。 這也是目前科學界的主流觀點。
  • 張文宏談29%新冠病毒樣本現D614G變異:不太可能對疫苗有重大影響
    7月6日,張文宏談29%新冠病毒樣本現D614G變異:目前的證據還無法證實D614G突變病毒株的毒性更強,而且D614G突變不太可能對目前正在研製的疫苗的療效產生重大影響。但是在疫情逐漸進入深水區之際,後續還會有較多的不確定性,還需要更多實驗驗證和監測變異現象。
  • 新冠疫苗保護效果如何?哪些情況不能打?趕緊看→
    本次接種的新冠滅活疫苗Ⅰ/Ⅱ期臨床試驗揭盲結果綜合顯示,疫苗接種後均產生高滴度免疫應答,中和抗體陽轉率達90%以上。在全球多個國家進行的Ⅲ期臨床試驗,疫苗有效性進一步得到驗證。但需注意的是,到目前為止,任何疫苗的保護效果都不能達到100%。
  • 研究指出:一種常見突變使新冠病毒更「懼怕」疫苗
    據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11月16日報導,研究指出,新冠病毒的一種常見突變使病毒在全世界迅速蔓延的同時,也讓病毒對疫苗的敏感性更強。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查珀爾希爾校區和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研究人員稱,新冠病毒的新毒株D614G出現在歐洲,且已成為全世界最常見的毒株。這項發表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的研究表明,與原始病毒相比,D614G毒株的繁殖速度更快,傳染能力也更強。
  • 最新研究:病毒變異後,mRNA新冠核酸疫苗有效!
    美國馬裡蘭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免疫學系及人類病毒研究所終身教授趙玉琪告訴媒體,讓人擔心的恰恰是VOC和N501Y.V2變異株,其都包含N501Y突變。這是S蛋白第501號胺基酸變異,剛好位於S蛋白的RBD區域,是病毒跟人體細胞受體結合的關鍵部位。發生該突變後,新冠病毒或能更強地附著在人體細胞上,即傳播力變得更強。變異株還可能削弱由疫苗和此前感染引發的免疫反應。
  • 23處突變!現有疫苗能否抵抗變異新冠病毒?
    財聯社(上海,編輯 周玲)訊,隨著英國出現Covid-19新變種毒株,歐美新冠疫情再度面臨失控風險。人們擔心,現有新冠疫苗在抵抗新冠變種毒株方面是否依然有效?自2019年底首次出現,新冠病毒已經發生了多次變異,但這次的變種毒株更令人擔憂,因為它有如此多的突變——23個,其中一些還位於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Spike蛋白)上。
  • 新冠病毒突變,我們需要擔心嗎
    新冠是一個RNA病毒,這類病毒發生突變的頻率都很高,只是不同病毒表現不一:比如流感病毒經常發生變異,產生「抗原漂移」,所以要每年接種疫苗。而麻疹病毒雖然變異也很多,但不影響表面蛋白的結構,所以不需要反覆打疫苗。
  • 英國發生新冠病毒突變,是否會讓疫苗無效?
    在2020年即將結束的時候,英國出現新冠病毒新變種,新變種是今年9月份在英格蘭東南部的倫敦或者肯特郡出現的。9月出現拖到12月才公布,果然符合英倫風格。目前丹麥、荷蘭、義大利、比利時、以色列、新加坡、澳大利亞均發現該病毒變種,此外,南非、葡萄牙、厄瓜多均發現病毒新變種,與在英國發現變種無關。
  • 病毒在變異,新冠疫苗出現可怕的ADE效應咋辦?
    ADE效應是指疫苗產生的抗體不僅沒有抵抗病毒,而是協助病毒進入靶細胞,反而提高了感染率。這是一種會導致疫苗失敗的嚴重不良反應。新冠病毒在臨床應用中是否會出現ADE效應,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5新冠病毒屬於單股RNA病毒,由於複製時缺少校正機制,相對更容易變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