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推薦
書名:《火星救援》
作者: 安迪·威爾 著;陳灼 譯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簡介:《火星救援》是一部科幻小說,講述了一個因沙塵暴來襲,一名落難的太空人與團隊失聯,孤身在火星上驚險求生的故事。主角馬克·沃特尼是一個有著植物學家和機械工程師背景的太空人,他和隊員們在火星執行任務時遭遇沙塵暴,整個團隊必須立刻撤離,但他意外地被一根天線扎到腰腹部後整個人被掀翻,隨後消失在風暴裡。當他再次醒來時,發現隊員們已經離開,他被落在火星了。在火星上,每一個氧原子,每一個卡路裡,都關乎到主角馬克·沃特尼的生死存亡。但他並不悲觀,他樂觀幽默地面對挑戰,在火星搭建蔬菜大棚種土豆、改造漫遊車橫穿紅色荒漠、利用氫氣、氧氣燃燒生產水……他用精確的物理、化學和植物學數據為讀者打造了一個「學好數理化,走遍宇宙都不怕」的火星生存指南。
推薦理由
當馬克醒來後,已是孤身一人面對火星這片寸草不生的紅色荒漠,他顧不上哀怨,掙扎著給自己受傷的腹部進行縫合。而接下來面臨的考驗才是巨大的。他的通訊設備損壞,隊友們都不知道他還活著。而宇航局下一次火星探測計劃是4年後,他僅剩的補給不只能撐300多天,他將面臨孤獨、食物不夠、氧氣不夠等難題。
作為一名植物學家,他在仔細研究後決定:自己種土豆。搭棚、填土、造水……在一次實驗爆炸後,他繼續摸索,隨後他的土豆發芽了。
除了儲備食物,馬克通過數學計算,翻山越嶺找到「旅居者號」漫遊車、通過航線計劃發出信號,不斷嘗試與宇航局取得聯繫。幸運的是,宇航局的觀測員終於從火星地面反饋圖像上,發現了他倖存的事實。隨後國際大國間團結協作,所有人千方百計、費盡心思,宇航團隊不惜違反紀律,冒著巨大危險主動返程,共同演繹一場全球矚目的絕世大營救。
整個故事設定的時間點,以及火星探索所採用的科技手段,都是根據現實中各種版本的NASA火星計劃推進。但這也正是其特別打動人的地方,因為這是觸手可及的未來。
我想了一下,為了把我這條爛命救回來到底動員了多少人力,那數字龐大到讓我傻眼。我的組員每個人都犧牲了自己一年的時間,只為了回來接我。太空總署裡有無數的人日夜工作,想出探測車和接駁小艇的改造計劃。然後,不但沒有放棄,他們還蓋了另一個探測儀,幫賀密斯號送補給品。中國國家航天局高層放棄他們計劃好幾年的任務,只為了提供美國太空總署一座火箭推進器。 我活下來的代價,一定超過好幾億美金。這一切只為了救援一個研究植物學的書呆子。何必這麼大費周章? 好吧,我大概知道答案是什麼。一部分可能是因為我代表的意義:進步、科學,和人類已經夢想好幾個世紀的跨星球未來。但說真的,他們這麼做,只是因為幫助他人是人類的天性。雖然有時候會有會有例外,但這是真的。——摘自《火星救援》
最令人深刻的還是馬克的精神。「信上說,只要你在某地種上田,你就正式『殖民』了它。所以,嚴格來說,我殖民了火星。」文中的馬克是一個樂觀、智慧的形象,在機器故障、環境災難等絕境面前,他稱自己是「火星海盜」、甚至喋喋不休用自嘲面對,如此一來,也在緊張的情節中用幽默寬慰著讀者們的心情。
孤身行走在火星上的時候,他沒有去想接下來該怎麼辦,而是等不及有孫子的那一天了:「你爺爺年輕的時候,必須在撞擊坑環上走路。上坡!穿著EVA太空服!還是在火星上!你這個小兔崽子,聽懂了嗎?火星!」面對一個個難題,他逐一克服。
是的,每次沙暴之後,我都不可避免地要去「清理太陽能電池板」,這是友好的火星人——比如我——的一個光榮傳統。每次幹這活兒都讓我回想起在芝加哥鏟雪的日子。對於這事兒,我要感謝我爸,他從來沒有念叨過讓我幹活兒是為了培養品質,或是讓我認識到艱苦勞作的價值。吹雪機太貴了,他一般會這麼說,你是免費的。「 有一次,我試圖跟我媽抱怨。」別跟軟腳蝦似的。「她這樣建議。——摘自《火星救援》
我們都有恐懼,恐懼讓我們變得謹慎,讓我們得以在未知的災難中存活。但當終點沒有降臨時,我們仍需勇往直前。
閱讀延伸
安迪·威爾 (Andy Weir),他從15歲起就被美國國家實驗室聘為軟體工程師。他是一個執著的太空宅男,沉迷於相對論物理、軌道力學和載人飛船。2009年,安迪·威爾陸續將他的小說《火星救援》貼在自己的個人網站上,供人免費閱讀。在眾多讀者的強烈要求下,他在亞馬遜平臺上發布作品,收費0.99美金,哪知花錢買他小說的讀者比免費閱讀的讀者更多。
2013年3月,蘭登書屋以六位數買下小說的版權。僅僅四天後,安迪·威爾又接到了來自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的橄欖枝。2015年,由大導演雷德利·斯科特執導、馬特·達蒙主演的電影《火星救援》將於10月2日上映,更是激發了這本小說的購買熱潮,直接將它推向了《紐約時報》暢銷書榜的榜首位置。
雲浮融媒中心
責編:王銘灝 秦小青
值班主任:趙軍鰻
值班總編:盧利文
投稿郵箱:yunffb@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