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 | 隻身一人,如何在火星上生存?

2020-09-26 雲浮發布




書籍推薦


書名:《火星救援》


作者: 安迪·威爾 著;陳灼 譯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簡介:《火星救援》是一部科幻小說,講述了一個因沙塵暴來襲,一名落難的太空人與團隊失聯,孤身在火星上驚險求生的故事。主角馬克·沃特尼是一個有著植物學家和機械工程師背景的太空人,他和隊員們在火星執行任務時遭遇沙塵暴,整個團隊必須立刻撤離,但他意外地被一根天線扎到腰腹部後整個人被掀翻,隨後消失在風暴裡。當他再次醒來時,發現隊員們已經離開,他被落在火星了。在火星上,每一個氧原子,每一個卡路裡,都關乎到主角馬克·沃特尼的生死存亡。但他並不悲觀,他樂觀幽默地面對挑戰,在火星搭建蔬菜大棚種土豆、改造漫遊車橫穿紅色荒漠、利用氫氣、氧氣燃燒生產水……他用精確的物理、化學和植物學數據為讀者打造了一個「學好數理化,走遍宇宙都不怕」的火星生存指南。



推薦理由


當馬克醒來後,已是孤身一人面對火星這片寸草不生的紅色荒漠,他顧不上哀怨,掙扎著給自己受傷的腹部進行縫合。而接下來面臨的考驗才是巨大的。他的通訊設備損壞,隊友們都不知道他還活著。而宇航局下一次火星探測計劃是4年後,他僅剩的補給不只能撐300多天,他將面臨孤獨、食物不夠、氧氣不夠等難題。


作為一名植物學家,他在仔細研究後決定:自己種土豆。搭棚、填土、造水……在一次實驗爆炸後,他繼續摸索,隨後他的土豆發芽了。



除了儲備食物,馬克通過數學計算,翻山越嶺找到「旅居者號」漫遊車、通過航線計劃發出信號,不斷嘗試與宇航局取得聯繫。幸運的是,宇航局的觀測員終於從火星地面反饋圖像上,發現了他倖存的事實。隨後國際大國間團結協作,所有人千方百計、費盡心思,宇航團隊不惜違反紀律,冒著巨大危險主動返程,共同演繹一場全球矚目的絕世大營救。


整個故事設定的時間點,以及火星探索所採用的科技手段,都是根據現實中各種版本的NASA火星計劃推進。但這也正是其特別打動人的地方,因為這是觸手可及的未來。


我想了一下,為了把我這條爛命救回來到底動員了多少人力,那數字龐大到讓我傻眼。我的組員每個人都犧牲了自己一年的時間,只為了回來接我。太空總署裡有無數的人日夜工作,想出探測車和接駁小艇的改造計劃。然後,不但沒有放棄,他們還蓋了另一個探測儀,幫賀密斯號送補給品。中國國家航天局高層放棄他們計劃好幾年的任務,只為了提供美國太空總署一座火箭推進器。 我活下來的代價,一定超過好幾億美金。這一切只為了救援一個研究植物學的書呆子。何必這麼大費周章? 好吧,我大概知道答案是什麼。一部分可能是因為我代表的意義:進步、科學,和人類已經夢想好幾個世紀的跨星球未來。但說真的,他們這麼做,只是因為幫助他人是人類的天性。雖然有時候會有會有例外,但這是真的。——摘自《火星救援》



最令人深刻的還是馬克的精神。「信上說,只要你在某地種上田,你就正式『殖民』了它。所以,嚴格來說,我殖民了火星。」文中的馬克是一個樂觀、智慧的形象,在機器故障、環境災難等絕境面前,他稱自己是「火星海盜」、甚至喋喋不休用自嘲面對,如此一來,也在緊張的情節中用幽默寬慰著讀者們的心情。


孤身行走在火星上的時候,他沒有去想接下來該怎麼辦,而是等不及有孫子的那一天了:「你爺爺年輕的時候,必須在撞擊坑環上走路。上坡!穿著EVA太空服!還是在火星上!你這個小兔崽子,聽懂了嗎?火星!」面對一個個難題,他逐一克服。


是的,每次沙暴之後,我都不可避免地要去「清理太陽能電池板」,這是友好的火星人——比如我——的一個光榮傳統。每次幹這活兒都讓我回想起在芝加哥鏟雪的日子。對於這事兒,我要感謝我爸,他從來沒有念叨過讓我幹活兒是為了培養品質,或是讓我認識到艱苦勞作的價值。吹雪機太貴了,他一般會這麼說,你是免費的。「 有一次,我試圖跟我媽抱怨。」別跟軟腳蝦似的。「她這樣建議。——摘自《火星救援》



我們都有恐懼,恐懼讓我們變得謹慎,讓我們得以在未知的災難中存活。但當終點沒有降臨時,我們仍需勇往直前。


閱讀延伸


安迪·威爾 (Andy Weir),他從15歲起就被美國國家實驗室聘為軟體工程師。他是一個執著的太空宅男,沉迷於相對論物理、軌道力學和載人飛船。2009年,安迪·威爾陸續將他的小說《火星救援》貼在自己的個人網站上,供人免費閱讀。在眾多讀者的強烈要求下,他在亞馬遜平臺上發布作品,收費0.99美金,哪知花錢買他小說的讀者比免費閱讀的讀者更多。


2013年3月,蘭登書屋以六位數買下小說的版權。僅僅四天後,安迪·威爾又接到了來自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的橄欖枝。2015年,由大導演雷德利·斯科特執導、馬特·達蒙主演的電影《火星救援》將於10月2日上映,更是激發了這本小說的購買熱潮,直接將它推向了《紐約時報》暢銷書榜的榜首位置。



雲浮融媒中心

責編:王銘灝 秦小青

值班主任:趙軍鰻

值班總編:盧利文

投稿郵箱:yunffb@qq.com

相關焦點

  • 《火星救援》被遺忘在火星上的太空人,一個人如何生存561天
    大家好,歡迎觀看老酒影視文章解說,本篇文章影視上映於2015年的科幻片《火星救援》,一起來看一名太空人被遺忘在火星上,他要如何生存和自救?正在返航途中,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原來,他只是被通訊天線刺破太空衣,而天線和血正好堵住了太空衣缺口,使他活了下來,馬克回到住艙,取出傷口內的殘片,此時,整個火星上只剩馬克一人
  • 火星生存,需要更多準備
    地球的生存環境越來越惡劣,人口激增、資源枯竭、氣候惡化、汙染嚴重,在不久的將來,移民火星會成為地球人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電影《火星救援》的主人公馬克獨自在火星生存500天,最終獲救回到地球,這似乎給人們帶來了在火星生存的希望,而實際上,地球人在火星上生存能成為現實嗎?
  • 火星生存, 需要更多準備
    地球的生存環境越來越惡劣,人口激增、資源枯竭、氣候惡化、汙染嚴重,在不久的將來,移民火星會成為地球人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電影《火星救援》的主人公馬克獨自在火星生存500天,最終獲救回到地球,這似乎給人們帶來了在火星生存的希望,而實際上,地球人在火星上生存能成為現實嗎?改造火星,人類做不到地球人想在火星活下來,面臨什麼困難呢?
  • 如何在火星上生存?移民火星前你需要這幾部電影漲姿勢|清單
    在火星生存期間,男主同時扮演了醫生、火星人遠道而來,各種找地球人的茬,各種槍殺, 毀滅城市的畫面, 令人不寒而慄,任憑地球人如何示好, 依然照打不誤。講述人類為移民火星做測試的故事:為了確認火星的環境適合人類生存,投放一批蟑螂在火星上
  • 專家:特定性格的人才能在火星上生存下來
    【天極網IT新聞頻道】據每日郵報報導,是否想去火星旅行是一碼事,而能否在火星上生存下來則是另一碼事。外星生存專家、澳大利亞火星協會主席喬納森克拉克(Jonathan Clarke)近日接受專訪,他稱只有擁有特定性格和相關技能的人才能在火星上生存下來。
  • 英文夜讀|Ode to the West Wind
    哦,請聽從這一篇符咒似的詩歌,就把我的話語,像是灰燼和火星從還未熄滅的爐火向人間播散!讓預言的喇叭通過我的嘴唇把昏睡的大地喚醒吧!西風啊,如果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徵集★《夜讀》欄目每周將定期推出「閩南夜話」、「詩歌之夜」、「英文朗讀」等,用多元化的節目,滿足聽眾們多樣化的需求。★如果您有適合欄目朗讀的文章,中英文皆可,歡迎推薦或投稿給我們。★如果有適合夜讀欄目的好聲音,也歡迎自薦或推薦,讓好聲音為平淡的生活添彩。
  • 火星生存指南
    如果太空人馬克·沃特尼在知乎上看見這個提問,那他可有的說了。「太陽曆」2035年11月7日,在經過4個月的漫長航行後,美國宇航局(NASA)的飛船赫爾墨斯號順利登陸火星。5天之後,一場風暴席捲了基地,馬克·沃特尼失聯。飛船返回地球沒帶上他。在黃沙和巖石中,他呼喚隊友,無人回應。他存糧告急、淡水匱乏,文明世界離他足有3.8億公裡。
  • 在火星如何正確殖民?生存遊戲《火星殖民》詳解
    殖民火星,從第一艘火星太空船降落火星開始,你有自動機器人以及基本物資,要用自動機器人,開始在火星上收集物資,並且一步一步的蓋起殖民地的基本要素。沒有水?那就蓋空氣集水廠,效果緩慢,可是算是基本的水源進帳。沒有空氣?那就蓋空氣生產器,人類嘛,要有基本的水與空氣才能生存,可是單單只有這樣,人類一降落到火星來,仍然是不夠的。
  • 《火星救援》:致敬生命,生死救援!
    電影《火星救援》是2015年推出的一部極具科幻冒險故事的電影,該片將故事背景設計在遙遠的火星,確實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與看點。其根據著名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一經上映就獲得了不錯的高口碑回饋。這部作品講述了由於遭遇意外,植物學家馬克不幸與宇航團隊失聯,隻身一人迷失在火星上,面臨著飛船的損毀和面對生命能源的耗損,其憑藉著勇敢與樂觀引起了地球上航天局的注意,於是一場關於火星的生命救援行動緩緩展開。可以說這部電影是典型的科幻與冒險系列的二合一,其不僅是當時很出色的商業片代表,也格外的貼合人們的生活,拉近了人們與科幻之間的距離。
  • 隻身在荒島, 60天
    龍梭探索,專注野外生存及高端狩獵,點藍字關注前英國陸軍上尉埃德·斯塔福德即將展開電視史上最誇張的終極求生挑戰
  • 什麼生物能在火星上生存?火星上可能有什麼生物?
    水星,火星,金星,地球的大小對比這樣看起來火星並不適宜人類生存,沒有液態水,也沒有氧氣這一生存的必需品。那有沒有生物可以在火星上安家呢?我們可以先來看看不喜歡氧氣的生物:厭氧菌。地球上的氧氣除了紫外線輻射分解水造成的以外,主要的來源就是來自光合作用。藍藻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對地球表面從無氧的大氣環境變為有氧環境起了巨大的作用。有不少藍藻(如魚腥藻)可以直接固定大氣中的氮(不過這個功能在火星上有沒有用還有待觀察),以提高土壤肥力,使作物增產。
  • 不遠的火星,下一個「地球」?人類在火星該如何生存?
    地球人經常談論移民火星。但如果這已經發生了,且第一批人類已經在這紅色星球上定居下來了呢?生活在火星上的生命會是什麼樣的呢?我們是可以生活在地面還是必須藏在地下來避免暴露在太陽輻射之下呢?我們可以地球化火星麼?你要知道的火星:是否曾想過離開這個星球?那麼,考慮下火星。離太陽第四遠的行星。
  • 如果移民到了火星,我們該如何生存下來?怎麼養活自己?
    2020年被大家稱為火星年,有多個國家將在這一年奔向火星。物理學家表示,五百年以後,火星可能是下一個地球,人類真的能在火星上生存嗎?要在火星上生存,我們又需要做些什麼?火星是我們在太陽系的鄰居,屬於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礫石遍布且沒有穩定的液態水體,沒有可以呼吸的空氣,沒有像地球一樣的保護磁場,因而充滿了輻射。土地上也不能種植任何東西。經常有風暴肆虐,看上去十分荒涼。截至目前為止,尚未發現任何生命跡象。如果我們想在火星上建設自己的家園,怎麼樣才能生存下去呢?
  • 夜讀|壁虎
    我坐在沙發上靜靜地看壁虎如何捕食。它先鎖定一個小小的目標,慢慢移動、輕輕爬行,快接近目標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舌頭吐出,然後用舌頭將蚊子粘住,吞進嘴裡。吃完一隻蚊子,壁虎又靜靜地趴在牆上,好像一切都沒有發生過。每個夏天的夜晚,壁虎都是這樣忙碌的。吃飽了,就從燈下爬走,速度很快,一眨眼間,就從這面牆爬到那面牆去了。
  • 地球生命能在火星上生存嗎?你憑想像一下,可能嗎?
    火星上有生命嗎?地球上的生命能在火星上生存嗎?你憑想像一下,可能嗎?國際BIOMEX研究小組包括來自許多國家和空間組織的研究人員,瑞典Umea大學的Natuschka Lee,在空間條件下進行了生物實驗,其研究結果現已發表。火星上的生命是一個研究課題,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許多研究人員。
  • 地球上,有一種生物,可以在火星上生存
    現在我們也在一直「挖空心思」尋找可以讓人類移居的星球,卻不重視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按著八大行星由近到遠的距離排行(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火星可以叫成「四弟」,地球就是「三哥」了!四弟與三哥,長得比較像相似度53%!
  • 專家告訴你 哪種性格的人能在火星上生存下來
    圖片來源:Mars Society Australia是否想去火星是一個問題,但你可能從來沒有考慮過,自己是否能在火星上生存下來只有那些有特定性格和相關技能的人才能在火星的環境中活下來。澳大利亞火星協會的喬納森·克拉克博士(Dr Jonathan Clarke)介紹了在火星上生存所需的技能,以及在火星上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克拉克博士是為數不多的體驗過在其他星球生活是什麼感覺的人,他曾參加過一個模擬實驗,在各種環境中模擬人類在其他星球上的生活。
  • 火星要如何改造,才能適合人類生存?
    火星的條件是比較惡劣的,要將火星改造到人類可以生存的話,需要有幾大條件才可以!太陽系宜居帶火星距離太陽約2億千米,按太陽系宜居帶計算,火星仍然在其冷邊緣,基本上是符合生命生存的首要條件的火星極冠似乎這一步相對比較簡單,以太陽能為熱量來源,在近火軌道上對南極地區聚焦形成融化兩極冰塊看起來不是特別困難
  • 火星是「自由星球」在火星上地球法律將不被承認
    而《火星救援》這部電影就講述了,由於一場沙塵暴,男主與他的團隊失聯,孤身一人置身於火星面臨著飛船損毀,想方設法回地球的故事。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去看看,其實有很多類似的電影,可以給我們提供更大膽的想法,下面我們講正題。
  • 後地球時代: 火星生存與火星大戰
    這一次,人們的生活能像在未被破壞的地球上一樣好嗎?嚴酷的火星環境離地球很近,生存環境與地球相似且人們研究最多的星球——火星,毫無疑問將成為地球人首選的備用家園。在太空中呆了數月的太空人往往會感到強烈的骨痛,有癌變的風險,在火星上生活久了同樣如此。在這樣的條件下生活,也許沒過多久,倖存的地球人就少了一半。尋找火星棲居地但無論如何,活著的人還要繼續活下去,我們總能在火星上找到最適宜的生存之地。也許我們會住在水手谷,這是火星最大的峽谷,它在火星赤道上延伸了4000千米,部分地方深達8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