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農村過端午,要在門口插上艾葉,這些習俗你們村還保留嗎?

2020-12-05 一點一滴新農村

原創文章,嚴禁轉載

如果沒有記錯的話,再過一小段時間就是端午節了,對於這個傳統節日,大家又即將可以迎來放假,應該心裏面是比較開心的。在端午節那段時間,大家除了能夠看到划龍舟,還有吃上各種口味的粽子之外,還能夠看到農村家家戶戶都在門口插上艾葉,然後晚上還必須拿艾葉水洗澡。於是許多想要嘗試一下的人就產生疑問,為啥農村過端午,要在門口插上艾葉,這些習俗你們村還保留嗎?

一、在門口插艾葉的原因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關於端午節的故事,在很久以前,還有「瘟神」這一說法,根據那時候的說法,每年只要是到了端午節的時候,瘟神都需要降災,然後上帝也知道這件事情,就有了隱患之心,於是安排了人來到凡間,開始體恤百姓。就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天帝安排下來的大臣,就會在街道上呦呵,「一個葫蘆二斤,二個葫蘆三斤。」然後購買的人就非常多,卻發現有一位老頭子不買,不買也就算了,他告訴那位大臣,算錯數了。

等到大臣把東西都賣完,尾隨著老頭子,就說道:「你就是天下的好人,其實今天是替瘟神降災的日子,回家後你只要在自己家門前掛上艾葉,就可以躲過這次瘟災了。」當老頭得知了以後,就到附近的人那裡說了這件事,知道的人越來越多,慢慢的演變成現在這種情況,所有人都在家裡掛上艾葉,目的就是替家族降災,一直流傳到現在。為啥農村過端午,要在門口插上艾葉,這些習俗你們村還保留嗎?

二、用艾葉洗澡具體注意要點

(1)用艾葉沐浴洗澡的時候,最好就是選擇木製的浴桶,不過現在木製的可能比較難找,所以也可以用陶瓷浴缸來代替。

(2)選用艾葉洗澡的話,最好的時間就是在吃過晚飯的半個小時之後。

(3)用艾葉沐浴,對於水溫的調節就是根據個人的喜好去定的,並不一定水溫越高就越好,反而是適合自己洗澡的就最為舒適。

(4)如果你的身體是陰虛血熱的,那就一定不能夠用艾葉去洗澡;當某個人是身體患有比較嚴重的高血壓,或者是心臟有小問題,在用艾葉洗澡的時候,溫度就不能太高;孕婦和小孩子最好就不要使用艾葉洗澡。

(5)每個人的沐浴時間都不一樣,所以沐浴的時間長短也有自己的喜好去決定即可,不過艾葉的效果並不會持續太久,最好就是在半個小時之內結束沐浴最佳,如果沐浴的人是有風溼等症狀,可以適當性的延長時間,起到舒緩某些部位的作用。

相關焦點

  •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為什麼端午節門口要插艾葉呢?
    民間有一句老話是: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為什麼端午節門口要插艾草呢?在中國傳統裡,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日是端午節,我們現在把端午節當成一個節日過,但是在古代端午可不是個好日子,古人認為瘟鬼和五毒等不祥因素都是集中在五月初五這一氣候轉換較為顯著的時間出籠的,所以古代甚至有躲端午的說法!東漢王充的《論衡》、應劭《風俗通》以及《後漢書》中多有記載。古人認為五月五日是惡月惡日,有諸多禁忌。所以最早門口插艾,根本的原因是為了闢邪!
  • 端午節為什麼家家戶戶門口都插艾葉?不知道的快來看看吧
    每逢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插艾葉,這種野草是農村十分常見的植物,因為五月份的艾草是長得最旺盛的時期,效果也是最好的。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那你知道為什麼端午節要插艾草嗎?艾葉草都有哪些用途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1、端午插艾習俗。
  • 端午節艾葉菖蒲掛左邊還是右邊 用紅線綁住插在門楣上
    端午節艾葉菖蒲掛左邊還是右邊 用紅線綁住插在門楣上時間:2018-05-14 23:10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節艾葉菖蒲掛左邊還是右邊 用紅線綁住插在門楣上 我們都知道,端午節是很受歡迎的一個傳統節日,會有很多的風俗習慣,掛艾葉菖蒲就是其中最常見的一種習俗。
  • 端午節家中插艾葉
    端午節與插艾葉五月初五天剛亮,人們起早到郊外割艾、回來後,在門框上、牆角下,房上隔不遠插一棵,一直插滿。插艾也有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大嫂說:「黃巢要來了,我們出城逃命。」黃巢聽後,便對大嫂說:「你放心吧!黃巢是不殺好人的,他也是窮人,才造反的,不要聽縣官的鬼話,」那婦人不信說「聽說黃巢二條眉毛連在一起,長了三個鼻窟隆,是個青面獠牙的妖怪。」黃巢哈哈大笑,說:「你看我長几個鼻窟隆?」大嫂苦笑說:「大人你真會說笑話,你又不是黃巢。」黃巢上前一步說:「我就是黃巢。」
  • 掛艾草、戴荷包、拴花繩、吃甜醅...蘭州端午習俗真不少,一起放...
    故而,令手下兵將繞道而過,不可擾亂台州百姓。雖然這只是一個傳說,但一直流傳到今天。所以每逢端午節各地百姓每家每戶都在門上掛菖蒲插艾葉,成為當地習俗。並且有詩為證:艾葉為旗招百福,菖蒲似劍祛千邪。過去,端午節早晨,蘭州的大街小巷,農貿市場都有叫賣艾蒿的小販。端午節在屋內懸掛艾蒿,就有很好的殺蟲滅菌的作用。佩戴香草荷包則有提高自身免疫力的功效。
  • 插艾葉、包粽子、吃鹽蛋 荊州人是這樣過端午的!
    荊州新聞網消息(記者 蔡國然 沈秋)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菜市場裡格外熱鬧,粽子、艾葉、皮蛋、鹽蛋大受歡迎,端午節的氣氛溫馨而美好。端午佳節,民間還有門頭插艾葉的習俗,以「闢惡除邪」。在市場的自產自銷區,農戶把艾草提前捆成一束束出售,不到十點鐘就已經搶購一空。包粽子、賽龍舟、佩香囊……端午節的習俗很多,市場的火爆也從側面寄託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嚮往。
  • 農村端午節要插艾草,艾草應該掛在哪?掛艾草有何講究?
    端午節家門上要插艾草,這是一直以來的習俗,不過具體掛在哪裡,這個不同的房子肯定也是不一樣的,住農房一般是掛在大街門上,住樓房真沒地方放,大多數就是直接放在門口了。今日端午節,打眼一看,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掛了艾草,端午節掛艾草可以驅害闢邪,而且我們當地的習俗是把艾草和折來的桃枝一起掛在門上,住在農村的一般家門口都會有一個橫梁,放艾草的時候就把它一起放在橫梁上就可以了,或者掛在門環上。再說住樓房的,住樓房簡單了,門口都是平滑的防盜門,沒有門環也沒有門框,那怎麼辦,只能直接捆起一把放在門角了。
  • 端午節到了,很多人家門口都會掛艾草,老農說掛艾草也有講究
    1、大清早就去採摘,帶著露水的最好在農村,大家都是端午節當天,起個大早,趕在太陽出來之前,就去採摘帶有露水的艾草來掛在門口。有的特別講究的,還要在雞鳴之前就採摘回來掛上。小編記得小時候,在端午節這天,起床之後,媽媽已經在包粽子了,而門口早已掛上了爸爸一大早就摘回來的艾草,奶奶說這樣的艾草才有靈性。這雖然有些迷信的說法,但農村人就特別信這些。現在很多人已經沒有這個條件親自去摘艾草了,住在鎮裡、城裡的農村人,都是一大早在市場買了拿回來掛好。
  • 端午節來臨,家裡掛艾草與菖蒲,那你知道為什麼有掛艾草習俗嗎?
    掛艾草也是端午節的一個習俗,那麼你知道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嗎?端午是入夏後第一個節日,氣溫上升,正是疾病多發的時期,所以在很多年前人們往往會在家門口掛幾株艾草,由於艾草特殊的香味,人們用它來驅病、防蚊、闢邪。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草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
  • 古代端午節,貓頭鷹躺槍,還一個恐怖的習俗,害死了很多孩子
    端午的習俗有很多,各地也都不一樣,除了賽龍舟還有插艾蒲、掛香囊、喝雄黃酒等等,之所以有這樣的習俗,說法是「闢邪、禳毒、驅鬼魅」。賽龍舟可問題是,為什麼偏偏在端午這天要「闢邪、禳毒、驅鬼魅」呢?沐浴還有就是在門口掛上小東西來闢邪。《漢書》提到過「桃印長六寸,方三寸,五色書文如法,以施門戶」,這個習俗後來演變成把艾葉做成人形掛門上,到現在就是直接掛艾葉。除此之外還有在胳膊上系五色絲帶、喝菖蒲酒等等。
  • 端午節門上插艾葉包粽子薅草煮雞蛋
    端午節農曆五月單五,淄川當地風俗很隆重!家家門上插艾葉、棘針、柳條,戶戶門口粽飄香,天萌萌亮薅百草煮雞蛋,給孩童脖子上掛艾葉荷包的情景隨處可見。另外早晨起來家人和鄰居還要拿杏仁水或雄黃酒滴到孩童耳朵處,防止蚊蟲叮咬爬進耳朵眼。
  • 端午節門前掛艾葉菖蒲,是什麼道理?中醫這樣說
    就說每年端午節家家戶戶門前掛艾葉、菖蒲的習俗吧,在我國已經流傳了將近兩千年。相傳西晉蘇州太守鄧攸為官清正,深受百姓愛戴。後來西晉出現八王叛亂,戰禍不斷,蘇州失守,百姓四散逃離。由於衙役早已解散,鄧攸只得自己肩挑幼子和失去雙親的侄子,開始了逃難的徵程。逃到泗水河邊時,遇到亂兵追趕。情急之下,鄧攸將兒子丟棄路邊,帶著侄子繼續往南逃。
  • 河南魯山:端午節包槲墜、煮大蒜、做香囊、插艾葉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系列活動在魯山縣張官營鎮屈原文化傳承基地舉行,楊孫莊村村民用民間簡約的祭祀屈原儀式及包槲墜、煮大蒜、做香囊、插艾葉等民俗展示互動環節。張官營鎮前城村舉辦端午民俗展演(高蹺表演《驅五毒》、挑經擔、河南墜子等),該活動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中國屈原學會、河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河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魯山縣委縣政府和縣委宣傳部主辦。
  • 盤點端午節習俗與美食 學習相關英語詞彙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分類詞彙>正文盤點端午節習俗與美食 學習相關英語詞彙 2014-05-29 13:52 來源:美加 作者:
  • 端午插艾,那為什麼要選擇艾草呢?
    端午節到了,吃粽子是必不可少的,而在門前、廳堂、窗前掛艾草亦是該節日裡一項傳統的民間習俗。只不過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現代化的氣息越來越濃鬱,端午插艾的習俗和古時相比,就顯得不那麼受人重視了,尤其是在一、二線的大城市中,快速的生活節奏、繁重的工作和學習壓力使得人們似乎淡化了這些傳統節日的觀念,大多數人也是在節日裡走走過場,偏於形式罷了。
  • 掛艾草、佩香囊、抹雄黃酒,看古人怎麼過端午?
    又到一年端午時,對於大多數小夥伴來說,端午節在我們的印象中意味著吃粽子、賽龍舟,懷念屈原。但古人在這天會掛艾草、佩香囊、抹雄黃酒,端午節也是古人的「衛生防疫節」,今天就跟希望小編一起來了解下。俗話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葉能祛溼,古人很早就了解了它的好處,於是在潮溼多雨的端午節,古人就用祛溼的艾葉和菖蒲,加上殺菌的大蒜一起來祛除寒溼防止生病,所以艾葉、菖蒲、大蒜也被叫做「端午三友」。通過把它們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可以用來除病菌、驅毒避邪、佑護健康。
  • 2020端午節放假時間安排表 端午節習俗和美食
    主要有扒龍舟、祭龍、採草藥、掛艾菖、打午時水、洗草藥水、拜神祭祖、浸龍舟水、食粽、放紙龍、放紙鳶、拴五色絲線、佩香囊等習俗。扒龍舟活動在中國南方沿海一帶十分盛行,傳出國外後深受各國人民喜愛並形成了國際比賽。端午食粽之習俗,自古以來在中國各地盛行不衰,已成了中華民族影響最大、覆蓋面最廣的民間飲食習俗之一。端午習俗內容豐富多彩,全國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
  • 農村俗語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導語:農村俗語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大家好,歡迎大家關注「三農常識絮語」,絮語是一個專注於三農知識與三農政策的達人,一直關心著關於農村的那些事,天天為大家呈現與農村農民生活有關的話題!本文由百家號「三農常識絮語」原創,維權必究!
  • 端午節艾草的用途是什麼 這是有一定寓意的
    在端午節的習俗中掛艾草菖蒲到現在大家還能見到,以前小的時候每逢端午前一天必去田地裡割艾草掛在大門口,那麼,它的用途大家要了解清楚。   掛艾草菖蒲的用途:   諺語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這天,人們把插艾草和蒲草作為重要內容之一。
  • 端午節掛的艾草啥時候取下來呢?
    端午節掛的艾草什麼時候取下呢?文/農夫也瘋狂這周五,就將要迎來五月初五端午節了。在民間一直有著「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說法,這也是不少地區依然保留的傳統習俗。這句農諺的字面意思是說在清明節當天,會在大門的兩邊插上柳枝,而到了端午節的時候又會在門窗處插上一把艾草。這個習俗由來已久了,端午節掛艾草有什麼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