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醫學病證 首次被納入國際疾病分類
會議審議通過《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次修訂本(ICD—11)》,首次納入起源於中醫藥的傳統醫學章節。外感病等中醫病證名稱,成為國際疾病「通用語言」。 「這是世衛組織傳統醫學國際疾病分類項目(以下簡稱項目)組歷時10年努力的成果,體現了世界對中醫藥的認可。」
-
世衛:新版《國際疾病分類》
新華社北京10月24日電(記者 李雯 劉曲)世界衛生組織新發布的《國際疾病分類》第11版草案首次將傳統醫學納入分類系統。世衛組織發言人塔裡克·亞沙雷維奇告訴新華社記者,此舉有助於包括中醫在內的傳統醫學融入主流醫學。《國際疾病分類》是世衛組織制定的國際標準,今年早些時候發布了第11版草案。
-
國際疾病與相關健康問題統計分類(ICD-11)中將有中醫分類體系
據《自然》新聞9月26日報導,世衛組織最高權力機構——世界衛生大會將於2019年推出該組織的第11版全球醫學綱要,首次納入中醫傳統醫學的相關信息。全球醫學綱要也被稱為國際疾病與相關健康問題統計分類(ICD),在全球擁有絕對的影響力。ICD對數千種疾病和診斷進行了分類,決定了100多個國家的診療過程。
-
獨家|中醫藥首次進入WHO疾病分類系統,意味著什麼?
【財新網】(記者 馬丹萌 實習記者 馬嘉 毛可馨)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國際疾病分類家族第11版(ICD-11),首次將以中醫藥為主的傳統醫藥列入該分類系統。這意味著什麼?此前,國內有許多學者曾質疑中醫「不夠科學」,中醫藥專家指出,傳統醫學不僅應提高科學性、規範性,在保持中醫內涵完整性方面也面臨挑戰。 「傳統醫學納入WHO 國際疾病分類家族(WHO ICTM),意味著包括中醫藥學等被世界主流衛生保健體系認可。」
-
世衛組織首次將遊戲障礙納入疾病分類手冊
據美國《福布斯》雜誌12月24日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HO)計劃於2018年發表的診斷手冊《國際疾病分類》(ICD)中,將首次納入「遊戲障礙」(Gaming Disorder)一詞。WHO草擬的《國際疾病與相關健康問題統計分類》第11版中將「遊戲障礙」納入「精神、行為與神經障礙」的大條目下,並對其描述如下:「遊戲障礙是一種具有持續或反覆打遊戲特點的行為模式(無論是『數字遊戲』還是『視頻遊戲』,線上還是線下),並具有以下特點:1.玩遊戲的自控力差,包括對玩癮發作、玩的頻率、強度、時長、情景和結束遊戲的控制。
-
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新冠病毒正式命名為SARS-Cov-2
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的冠狀病毒研究小組(CSG)在生命科學論文預印本平臺上發布了關於新型冠狀病毒命名的最新論文,正式將新型冠狀病毒從「2019-nCov」更名為「SARS-CoV-2"。
-
國際口腔醫學博物館在西安開館 一館看盡口腔醫學發展史
昨日,位於空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內的國際口腔醫學博物館隆重開館。該館館藏歷史之久、數量之多、質量之高、門類之全、規模之大,堪稱當今世界口腔醫學博物館之最,也被中國醫師協會、中華口腔醫學會等多個國家級學會確定為醫學人文和科教基地。走進這個容積2100多平方米的現代化展廳,就像穿越到人類口腔醫學發展的時光隧道。
-
教育部回應8所中醫藥大學被除名,難道國際不再認可中醫了?
一石激起千層浪,該消息一出,在國內外醫學院校和相關領域都引發了關注,不少醫學人士都提出了質疑和異議。網民議論紛紛,對於中醫學的爭論一時甚囂塵上。 中醫學一直以來備受爭議,有部分人認為中醫學是糟粕,是「招搖撞騙」的「巫學」,此次除名事件更是給了他們「證據」,認為中醫學被醫學正式踢出了局。
-
推進精準醫學發展 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曹雪濤:精準醫學是以個體化醫療為基礎、隨著基因組測序技術快速進步以及生物信息與大數據科學的交叉應用而發展起來的新型醫學概念與醫療模式,本質上是通過基因組、蛋白質組等組學技術和醫學前沿技術,對於大樣本人群與特定疾病類型進行生物標記物的分析與鑑定、驗證與應用,從而精確尋找到疾病的原因和治療的靶點,並對一種疾病不同狀態和過程進行精確亞分類,最終實現對於疾病和特定患者進行個性化精準治療的目的
-
精準醫療:醫學發展的新變革
據國家衛計委消息,我國目前正在制定「精準醫療」戰略規劃,該規劃或將被納入到「十三·五」重大科技專項。精準醫療將利用先進的科學理論和技術手段,改變傳統的疾病診斷、治療模式,將醫學發展水平推向新的高峰。2015年初歐巴馬提出精準醫療計劃以來,精準醫療在美國如火如荼地開展,國內外也紛紛將目光聚焦精準醫療。
-
傳感器在醫學領域的分類及應用
目的不同,用途不同,分類方法也不盡相同。2 生物傳感器的應用在醫學中有多種檢驗方法,一般的方法是在實驗室檢驗,但是這種檢驗方法過程繁瑣,花費時間較長,逐漸無法滿足現代臨床醫學的需求,生物傳感器的出現大大改觀了這種現象。
-
第一屆國際MTT醫學運動康復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點擊查看 康復醫學是一門新興的學科,是20世紀中期出現的一個新的概念。康復醫學又稱第三醫學,在醫學體系中,已經把預防、治療、康復相緊密聯繫,組成一個統一體。傳統觀念認為"傷筋動骨100天",然而疾病發生後最好的恢復方式是進行運動康復而不是靜養。
-
恩施州精準醫學檢測中心正式投入使用
恩施州精準醫學檢測中心正式投入使用發布時間:2020年12月29日 15:44 來源:中新網湖北 中新網湖北新聞12月29日電 (鐵強 侯丹丹)12月28日,恩施州精準醫學檢測中心啟用儀式在恩施州中心醫院舉行。
-
《國家疾病分類與代碼應用指導手冊》2017 年最新國家標準發布
《國家疾病分類與代碼應用指導手冊》是在原衛生部衛生統計信息中心、北京協和醫院世界衛生組織疾病分類合作中心聯合編寫的《國際疾病分類(ICD-10)應用指導手冊》(2001 年由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基礎上,由國家衛生計生委統計信息中心孟群主任牽頭
-
戰略共建 | 「溫州醫科大學眼視光醫學部·希瑪國際眼科學院」正式...
依據協議,雙方將在眼科學和視覺科學領域的臨床醫療、科研創新、人才培養、成果轉化等領域開展全方位戰略合作,共建「溫州醫科大學眼視光醫學部·希瑪國際眼科學院」。 香港希瑪國際眼科醫療集團創始人林順潮教授、溫州醫科大學眼視光醫學部主任、附屬眼視光醫院院長瞿佳教授共同籤署了戰略協議。
-
疾病分類 | 結腸炎相關編碼解析
安倍晉三兩次因潰瘍性結腸炎,辭去日本首相的職務,結腸炎到底是什麼疾病?主要臨床表現有哪些?又該如何編碼?在ICD-10中,結腸炎根據病因不同,主要分類在四處。以上就是不同病因結腸炎的疾病分類與代碼,各位病案老師在工作中有遇到過這類疾病嗎?您是如何編碼的?歡迎在留言區與大家分享~
-
重疾險新規:將惡性腫瘤等3種核心疾病按照嚴重程度分級
> 2020年11月5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以下簡稱保險業協會)與中國醫師協會(以下簡稱醫師協會)在京舉辦新聞通氣會,正式發布《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2020年修訂版)》(
-
世衛和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各為新冠肺炎及病毒命名,學界爭議
當地時間2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引起的疾病正式命名「COVID-19」。同日,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聲明,將引發疾病的新型冠狀病毒命名為「SARS-CoV-2」。
-
《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2020年修訂版)》發布修訂重疾...
11月5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與中國醫師協會正式發布《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2020年修訂版)》(簡稱新規範),對2007年發布的《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簡稱舊規範)進行了修訂,形成2020年修訂版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
-
農工黨中央:將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等納入重特大疾病醫保補助
不少地方尚未將造血幹細胞移植納入重特大疾病醫保補助範圍,起付線、報銷比例、最高限額各不相同。四是尚未總結形成中國特色的地貧防治模式。我國尚未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地貧防治方面國家層級的務實合作項目。地貧是一組常見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在我國南方各省和東南亞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高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