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遭水困局 淮河附近村民:活魚燒完吃都是臭的

2020-11-29 人民網

原標題:中國遭水困局 淮河附近村民:活魚燒完吃都是臭的

  水是文明衍生的生命源泉,是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石。在我國開啟「十三五」關鍵階段、在向第一個百年目標衝刺的歷史關口,審視當下,我國面臨怎樣的水安全形勢?我國又將重塑怎樣的水安全戰略?新華社記者深入多地調研採訪,今天起將連續兩天播發稿件,揭開我國水資源「家底」,探究新時期大國治水之道,以期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關注。

  水,生存之本、文明之源、生態之基,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重要基石。

  然而,近年來,水荒蔓延、河湖汙染、水生態惡化等問題,屢屢呈現在國人面前。

  地下水位下降、大湖喊渴:「水荒」成為南北共同話題

  記者在河北省威縣看到,橋下河流早已乾涸,除了土和石頭,什麼都沒有。

  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8%、正常年份全國缺水量達500多億立方米、近2/3城市不同程度缺水、全國地下水超採面積約30萬平方公裡……翻看我國水資源「家底」,水荒問題觸目驚心。

  一邊是橋下乾涸的水渠,除了土和石頭,什麼都沒有,一邊是立在橋邊的鐵牌子,上面寫著「水深危險 禁止遊泳」——這是記者不久前在河北省邢臺市威縣看到的景象。

  「30年前,威縣的河道開始乾涸。渠基本都沒有水了。」威縣水務局局長林金潁說,「2014年我們從上遊買過一次水,這塊禁止遊泳的牌子就是那時豎的。」

  威縣趙村鄉前寺莊村村民尹金普告訴記者,原來村裡設計的水井是120米處作為變徑,很容易打到水,「現在,很多水井都報廢了,打新井要到360米。」

  威縣所在的河北,是華北乃至全國水資源最稀缺的省份之一:人均水資源量為307立方米,是全國平均水平的七分之一,遠低於國際公認的人均500立方米的「極度缺水」標準。上世紀70年代以來,大部分河道年平均乾涸天數在300天以上,經濟社會發展用水長期靠超量開採地下水維持。

  在臨近河北的北京,同樣面臨著水荒問題。儘管居民家中的水龍頭一打開就能譁譁地流出水來,但大多數人並沒有真正意識到身邊的缺水危機。

  「北京公主墳的地下水已經打到了基巖」「北京年平均降雨500多毫米,只能承載1200萬人,而2011年人口就突破了2000萬,今後用水量還會剛性增加」"南水』進京後,目前北京用水依然要靠開採地下水維持」……採訪中,北京師範大學水科學研究院院長許新宜、中國水科院水資源所所長王建華等水資源專家表達了對首都「水荒」的擔憂。

  北方缺水,而南方一些省份,儘管守著大河大湖,近年來也頻頻「喊渴」:

  ——在湖南,史上「十年九澇」、被稱為洞庭湖「鍋底」的南縣,如今屢遭缺水危機。在華閣鎮,當地人將水井挖到地下150米依然沒水;在浪撥湖鄉,農民春耕時不得不在河中築壩攔水。

  ——在江西,鄱陽湖水文局局長王仕剛介紹說,由於上遊來水減少等原因,鄱陽湖近年來枯水期提前,持續時間延長。

  「湖泊水位下降,取水口經常露出來,取水有時需要三級提水才能抽上來,而且常常是泥水。」九江市星子縣水利局局長黃清滾說。

  「從華北、西北的資源性缺水到西南一些地方工程性缺水,再到東部發達地區和南方水網地區水質性缺水,『水荒』現象從北向南蔓延。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水資源供需形勢越來越嚴峻。」王建華說。

  「活魚燒好是臭的」、環湖分布養豬大縣:生命之源不樂觀

  一些地方有河皆幹,一些地方則有水皆汙。水利部監測數據顯示,我國有27.2%的河流、67.8%的湖泊水質為三類以下,無法飲用,23.1%的湖泊處於富營養狀態,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為67.9%。

  「達標率67.9%看似挺高,但是大多在西部人跡罕至的地方,而東部人口密集的地方,水汙染依然嚴重。」水資源專家王浩院士說,全國廢汙水排放量居高不下,一些河流的汙染物入河量遠遠超出其納汙能力。

  淮河,曾被列為國家重點治理的「三河三湖」之首,但幾十年治理下來,雖然幹流水質明顯好轉,但支流水質仍不容樂觀。

  「經過多年治理,淮河去年COD(化學需氧量)、氨氮入河排放量分別比20年前削減了六七成;淮河流域省界水質五類和劣五類水質佔28.6%,下降了48.4個百分點。但是支流汙染、跨界汙染現象仍然突出!」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水保局副局長程緒水說。

  洞庭湖腹地湖南省安鄉縣安豐鄉出口洲社區房前屋後水網密布,但水汙染嚴重水體發臭。

  在蚌埠市淮上區淮河支流三浦大溝岸邊,記者看到,河面鋪滿了綠萍和藍藻,不遠處的另一條淮河支流沫衝引河呈深褐色,局部漂著死魚。

  「沫河口工業園區建了以後,水質越來越差,嚴重的時候有惡臭味,變成『黑水河』。從40多米深的井打出來的水還是有味道,從河裡抓的活魚,燒完吃起來都是臭的!」農婦蔣德蘭告訴記者。

  蘇皖交界的宿州市楊莊鄉,跨界河流郎溪河布滿了藍藻和浮萍,遠遠就能聞到河水的腥臭味。

  流經四省的淮河流域跨界汙染問題突出。在蘇皖交界的宿州市埇橋區楊莊鄉,記者正碰上跨界河流奎河上遊開閘放水,河水發黑,遠遠就能聞到腥臭味,不遠處的支流郎溪河更是布滿了藍藻和浮萍。

  「因為汙染嚴重,我們村的稻穀沒人願意收,村民只能種點旱作物。全村人做夢都想吃上放心水!」有村民告訴記者。

  和一些江河命運類似,湖泊受到農業面源汙染威脅。

  記者從環洞庭湖三個市——嶽陽、益陽、常德的畜牧水產部門了解到,洞庭湖區周邊密布著20多個養豬大縣,沿湖三市規模以上(年出欄500頭)養豬場均有1500家左右,相應汙水處理措施卻跟不上。「當地一些養殖業大鎮地下水氨氮超過國家標準100多倍。」益陽市南縣水利局人飲辦主任蔡鑫銘介紹。

  記者採訪時發現,在臨澧縣柏枝鄉的湖南湘瑞健農牧有限公司,養豬場的棕黑色汙水直接排到汙水池塘,尚未靠近就已臭氣燻天,周邊若干溝渠與外界水系相連,汙水最後匯入澧水進入洞庭湖。

  「豬場建成後,水庫山塘的水受到汙染,地下水也沒法喝,只能買桶裝水,用水庫水灌溉的稻米顏色發黑,一到夏天,臭水引來大量蚊子蒼蠅,黑壓壓一大片。」村民沈文兵說。

  20105年10月22日,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中和西鎮蓿亥圖牧業村,牧民拉外站在儲水坑旁,由於附近河流已經乾涸,水坑裡的水也快不夠用了。新華社記者吳鍾昊

  除了地表水遭遇汙染威脅,地下水水質問題日益引起專家關注。

  據水資源公報,2014年,對主要分布在北方17個省區市平原區的2071眼水質監測井進行了監測評價,地下水水質總體較差。其中,水質優良的測井佔評價監測井總數的0.5%、水質良好的佔14.7%、水質較差的佔48.9%、水質極差的35.9%。

  房子蓋3次裂3次、鄱陽湖警示防火:水生態惡化堪憂

  「地下水超採嚴重,一些地方地面沉降」「昔日魚米之鄉,如今魚蝦匱乏」、湖泊萎縮、河流斷流……種種話題的背後,凸顯出我國部分地區水生態惡化危機。

  以洞庭湖為例,近年來,該湖水量減少的警鐘頻頻敲響。

  八百裡洞庭,得益於南北兩股水:「北水」是長江水,「南水」是湖南境內的湘資沅澧四大河流。湖南省水利廳提供的數據顯示,長江水入湖量從上世紀50年代的年均1331.6億立方米減少到如今的500.2億立方米,洞庭湖水面面積萎縮了335平方公裡。

  「15年前,我們監測候鳥要划船出入,浩瀚水面上水鳥起起落落,非常壯觀。但近些年來,很多地方人們穿皮鞋就可以出入。」南洞庭溼地保護站站長萬獻軍說,由於湖面銳減,南洞庭湖鳥類活動面積減少了三分之二,魯馬湖逐漸洲灘化,喪失了魚類產卵場的功能。

  洞庭湖水生態受到破壞帶來的一個結果是,「魚米之鄉」面臨魚類資源枯竭威脅。「長江四大家魚苗產量銳減,洞庭湖水系家魚苗主要來源的重慶以下江段的8個家魚產卵場幾乎全部消失,洞庭湖60%以上的魚類品種受到嚴重影響。」做過長期調研的益陽市政協副主席卜鐵洪說。

  鄱陽湖與洞庭湖同樣,受到水生態破壞的威脅。

  「冬季到湖區看草原」,這是近年來鄱陽湖生態溼地興起的一種旅遊項目。隆冬時節,記者在星子縣湖域看到,裸露的湖底長滿青草,遠處有牛群在吃草。「草原」上活躍著遊客的身影,在江南之地飽覽塞外風光。

  「枯水期延長,很多小魚小蚌死亡,越冬候鳥難以覓食,一些候鳥已經轉到周邊的坑塘了。」王仕剛說:「這幾年冬天草長得太高太密,鄱陽湖還要防火!」

  洞庭湖、鄱陽湖的「水之殤」,是當前我國部分地區水生態惡化的一個縮影。數據顯示,海河、黃河、遼河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率分別高達106%、82%和76%,遠超國際公認的水資源開發警戒線;全國地下水超採區總面積約30萬平方公裡,相當於三個江蘇省的面積,帶來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生態環境問題。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加上水資源本就緊缺,近年來全國地下水超採問題日益凸顯。其中,河北超採量最多,佔了全國170億立方米超採量中的60億立方米。」

  水利部水資源司管理處處長齊兵強說,一些大中城市地下水都已超採或嚴重超採,特別是大量超採深層承壓水,這種地下水形成需要很長時間,極難恢復。

  2015年10月20日,河北省柏鄉縣地下水超採區,地面沉降,大地出現8公裡長的裂縫,最寬處有1米寬。農民用土填上裂縫,但是一下雨又會塌陷。新華社記者郭雅茹 攝

  「2006年地面沉降,地上出現了一條1米寬、8公裡長的巨大裂縫,農民每年填每年裂,澆地的時候用塑料布蓋上,但是一下雨地面又塌了。我們村420戶人家,20多戶房屋都有裂縫。」河北省邢臺市柏鄉縣西汪鎮寨裡西村黨支部書記楊勝春說。

  2015年10月20日,河北省柏鄉縣地下水超採區,地面沉降,一些村民家牆壁、地面都有裂縫。新華社記者郭雅茹 攝

  「這些年,因為牆壁裂縫,我家的房子重新蓋了兩次,但現在廚房、院牆、儲藏室、客廳的牆還是裂,根本不敢讓小孩獨自呆在家裡。」看著牆壁上的一道道裂痕,村民路海素臉上寫滿了無奈。

(責編:蔣琪、杜燕飛)

相關焦點

  • 世界水日:淮河地下水安全之憂
    劉世華的家距離淮河支流奎河岸邊只有50米遠,這條曾經受汙染最重的河流不僅「色變、味臭、魚蝦死絕」,還讓當地的村民夜不能寐、水不下咽。經過近十年的治理,雖然奎河的水質已有很大的改善,重新見清、重現魚蝦,但依舊無法讓飲用水徹底好轉。    「小井水早已不吃了,以前水都是黃的、臭的,現在雖然清了,但是髒泥味兒還有。
  • 臭魚也是傳奇徽菜
    河鮮要吃活吃鮮,恐怕是廣東的美食常識。但若要說「臭」河鮮也是上等美食,而且是風味獨特的美食,你信嗎?嗜臭,是徽菜最明顯的特徵之一。被稱為「徽菜代言人」、原創於安徽古徽州漬溪的名菜——「臭鱖魚」,其烹飪方法顯然是不按常理出牌,這款菜的食材不僅不用活魚鮮魚,反而故意將活魚弄臭之後而烹之,做成聞起來奇臭,吃起來奇香的「臭鱖魚」。
  • 廣東這種特別的無鱗海魚,鰭有小毒,腹有臭味,活魚能賣70元一斤
    魚是常見的食材,是餐桌上較為日常的美食,很多人都喜歡吃。魚根據生長習性,可分為海魚、河魚、湖魚等,對於沿海地區人們來說,海魚是最受歡迎的。我國沿海城市非常的多,廣東就屬於其中一個,而在廣東有一種特別的名魚,其無鱗、刺少肉多、營養價值豐富,有「雜魚之王」的稱號,活魚能賣70元一斤,它就是泥猛魚。泥猛魚是常見的一種海魚,又叫做籃子魚、臭肚、象魚、雉魚、羊嬰、鬼婆魚、娘咼(閩南叫法)等,下面一起來了解泥猛魚的營養價值及市場價格。
  • 福建一排水渠變臭水渠遭村民投訴三年未果,官方:汙水廠飽和
    臺海網 圖近日,漳州市長泰縣武安鎮珠坂村多名村民嚮導報記者反映:流經他們村的珠坂高排渠,如今又黑又臭,投訴快3年至今未能解決。同時,村民將此事的矛頭指向了上遊的官山工業園區,而被村民們投訴最多的就是該園區一家名為福建海麗天食品有限公司的食品加工廠(以下簡稱海麗天)。
  • 最近不敢吃三文魚了?我國有個海鮮之都,被稱為中國「活魚庫」
    今天就要為大家推薦一個還很少有人知道的旅行聖地,它一直以來都以海鮮聞名全國,被稱為中國的海鮮之都,快來隔著屏幕感受一下這裡大海的氣息~ 不過舟山群島眾多,因電影而熱鬧火爆的東極島,被稱為江浙滬後花園的嵊泗群島,都已經滿是遊客了,那麼想吃到物美價廉海鮮同時感受無人海島的絕美風景,該選哪裡呢?
  • 中國水汙染治理調查
    像很多河流一樣,在工業化的大潮中,隨著流域附近不斷冒出的大小工廠,這條全長百餘裡的小河慢慢變黑變臭,魚兒越來越少直至絕跡。  今天,鮑邱河看似一潭死水,從過去到現在,從現在到未來,鮑邱河的變遷展現的不僅僅是它自己的命運。
  • 毛澤東出訪講究給蘇聯人看:不是活魚他不吃
    他還笑著說:「我相信,一個中藥,一個中國菜,這將是中國對世界的兩大貢獻。」  蘇聯翻譯指著紅燒魚問:「這是新撈的活魚嗎?」  他們得到了肯定的答覆,而後才吃。  一年後,毛澤東出訪莫斯科,向隨行的廚師嚴格下令:「你們只能給我做活魚吃。他們要送來死魚,就給他們扔回去。」  果然,蘇聯送魚來了,是特別警衛隊的一名上校帶人送來的,是死魚。
  • 陝西村民發現一隻散發奇臭的動物,民警疏散人群,網友看到很驚訝
    這隻奇怪的動物是被當地的一位村民發現的。事發當天下午6點,氣溫偏低、天下著小雨,一位村民在下班的路上發現了這隻小動物。村民將這隻小動物用衣服包了起來,隨後將其帶回了家。回家以後,村民發現這隻小動物有氣無力,顯得病怏怏的,而且村民聞到它的身上有一種奇怪的臭味。將其仔細檢查了一遍之後,發現這隻動物身上沒有傷口,他估計它是因為下雨著涼生病了。
  • 新鮮不全等於健康 活魚什麼時候吃最好
    原標題:注意:活魚活吃並不健康 !   活魚活吃健康嗎?在很多人的觀念裡,吃「活食」可以更健康、更營養,也更美味,特別是活魚活吃。但活魚活吃真的健康嗎?   魚的營養價值   魚肉質細嫩,有溫中益氣、暖胃、潤肌膚等功能,是溫中補氣養生食品。
  • 冷凍魚和活魚比起來,營養價值是不是都給「凍」沒了?
    大家在生活中,是不是在買魚的時候,如果新鮮的活魚沒有了,冷凍魚就是我們的首選。但是冷凍魚裡面的營養價值是不是會被凍沒有了。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冷凍是一種很常見的儲存方式。一般在魚的儲存方面有幾種方法。一種就是新鮮的活魚。在水裡面運輸過來。這樣的魚大家都是很喜歡的。營養價值最高。
  • 四男子嘴饞想吃魚 下藥毒死池塘2000斤活魚(圖)
    四男子嘴饞想吃魚 下藥毒死池塘2000斤活魚(圖) 2014-06-24 08:17:45
  • 活魚活雞現場宰殺常被老闆「吃秤頭」
    活魚活雞現場宰殺常被老闆「吃秤頭」 2012-02-22 16:25:06   來源:皖江晚報
  • 景區附近有人叫賣斑鳩 村民稱:靠山吃山,很正常
    本報訊   9月5日中午,記者在西平縣棠溪源風景區附近看到而當地村民對此現象見怪不怪,還說:「山裡人靠山吃山,很正常。」9月5日中午,記者在棠溪源風景區附近採訪時記者問附近一村民,「張網捕斑鳩叫賣是違法的,你們知道嗎?」這名村民笑著對記者說:「違啥法?我們山裡人都是這樣,靠山吃山,很正常。」這名村民還說,「在我們這裡,吃斑鳩、野兔很正常,獾子、果子狸、野豬也能吃到,你們城裡人真是少見多怪!」
  • 黃河泥沙堵住淮河出海口,淮河怎麼入海?
    長江、黃河、淮河和濟水並稱「四瀆」,這是我國古代四條擁有獨自入海口的河流,「兩條龍」長江、黃河自不必說,氣勢雄渾,一路浩蕩入海所向披靡。而淮河和濟水則比較悲催,被任性的黃河隨時擺布,濟水距離黃河太近,被侵了河道,已經消失。淮河的境況相對好點兒,只是一度被黃河奪了入海口。
  • 記者臥底俏江南 端上的活魚是臭的餐具不消毒
    過了一會,小媛告訴領班小峰記者衣服臭的問題,領班隨後帶記者來到一間倉庫,給記者拿了一件氣味稍微好聞的工作服。  餐具都衛生?有,服務員領班都偷吃  8月29日,記者在背菜單時,小媛拿著一盤客人沒有吃的主食,要記者和她一起去更衣處吃,記者跟著小媛來到了更衣處,記者表示自己不敢吃,小媛對記者說,「沒事,領導沒看見就行,快吃吧,很好吃」。  隨後記者也拿起了食物放進嘴裡,記者問小媛客人剩下的食物服務員是否經常會拿來吃,小媛告訴記者,只要領導不發現就行,領班都一塊吃。
  • 水煮活魚在福州真沒市場了嗎?閩江草魚養殖戶的苦悶誰知道!
    人嘛,都是感情動物,好朋友好幾年不見總要請人家吃個飯吧?再找上一個環境氛圍好的地方,把酒言歡,這才是人生該有的樣子。最後我在寶龍背後找了一個環境還不錯的燒烤吧。這是在這燒烤吧內,才突然聊出了這個話題。 朋友問我,為什麼你點的烤魚不是草魚?為什麼你點的水煮活魚也沒看到草魚的身影?我被問懵了 我朋友是閩清人。
  • 貨車拉22噸中華鱘等魚側翻 村民駕車來哄搶(圖)
    亞心網訊(記者段小利)4月9日清晨5時許,一輛滿載活魚的貨車從武漢駛往烏魯木齊途中,在連霍高速公路烏鞘嶺隧道群路段1870公裡+800米處(甘肅武威天祝縣境內)側翻,車廂中22噸活魚散落一地,被聞訊趕來的當地村民哄搶一空,10日,這車魚的主人—烏魯木齊市北園春水產批發市場商戶張信如說
  • 「千足蟲」成群結隊侵襲村莊 雞都不敢吃
    金黔在線訊 連日來,修文縣灑坪鄉東莊村出現大量「千足蟲」,成群結隊,爬滿院牆,令村民寢食難安,當地政府每晚出動幹部群眾60多人撲殺,據不完全統計,已組織撲殺約數萬隻。  一群怪蟲深夜闖進村民家  6月18日,據介紹,最早發現「千足蟲」的是東莊村村民申時倫家。
  • 日本獨創的「活魚切片」到底多殘忍,魚真不痛嗎?廚師:痛也要吃
    日本獨創的「活魚切片」到底多殘忍,魚真不會痛嗎?廚師:痛也要吃!日本對於美食的研究一直都和其他國家有很多的出入,最典型的就是日本人喜歡吃最新鮮的食材,連海鮮都要吃最新鮮的,並且他們認為不經過任何烹飪的海鮮才是最新鮮最美味的。
  • 活魚下藥麻翻 嗆人味散後直接賣
    法制晚報訊 (法制晚報暗訪組)近日,有消費者向《法制晚報》舉報,在位於本市南三環附近的京深海鮮市場,有商戶向運送活魚的運輸車水箱內倒入不明液體,行為可疑。  對此,本報記者進行深入調查,發現該市場商戶向活魚運輸車水箱內放的是一種用於口腔的麻醉劑,名為「丁香油水門汀」,其目的是為了將魚麻醉,便於捕撈卸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