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視疫情淘汰老弱 美國「社會達爾文主義」狂飆

2020-12-05 外媒參考

綜合外媒4月22日報導,全美各地安養院已成疫情爆炸點,安養院老人大量病亡,美國迄今4萬瘟疫病故者中,至少5000人是安養院居民。從英國最早想「群體免疫」,川普總統也想用病毒「清洗」美國,各地右派「特粉」持槍示威要求早日解封、重開經濟,理念都暗藏借疫情「汰弱留強」,讓體弱多病者病亡無妨念頭。「社會達爾文主義」盛行,適者生存,讓人為耆老弱病者叫屈。

▲美國養老院成疫情「重災區」 ,死亡病例已超5000例。

兩個多月來,美國安養院成了「死亡黑洞」。最早爆疫情的華盛頓州,養老院是重災區;紐約市華人聚居的法拉盛一家療養院,上周驚傳60死,「每天走四到五人」。新澤西州一家療養院上周發現17具遺體,至少68人病亡。有些療養院工作人員被嚇跑,老人沒人照顧境況堪憐。美媒報導,全美養老院迄上周至少有4300位耆老病亡,真實數字必然更高。

▲美國養老院護理員生活拮据普遍兼職,可能在外感染傳給老人;有些養老院護理員被嚇跑,留下老人等死。

新冠疫情從中國蔓延歐美,中老年群體病故率一直最高,本來患長期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血管等宿疾者最怕被感染。以加州洛杉磯為例,這類病故者佔新冠肺炎死亡者近八成。老人免疫力和抵抗力弱,群體居住,一旦病毒傳入,專家認為,靠政府資助的療養院是病毒爆發的最危險場所。

疫情爆發迄今,英國首相詹森曾公開倡議用「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對抗,即政府毋須大張旗鼓搞隔離封城和居家避疫,應讓病毒自然傳播,當社會有足夠的人對傳染病產生抗體,就可降低傳染病威脅。抗體來源有兩種,一是疫苗,二是感染後人體自然產生抗體。

▲3月14日,英國首相詹森在英國首席醫療官克裡斯·惠蒂(左)和政府首席科學官帕崔克·瓦倫斯(右)的建議下,繼續開放學校,打算實施「群體免疫」抗疫。

過去傳染病如天花、麻疹靠疫苗達到群體免疫。新冠肺炎疫苗還在研發,短期內難上市。英國首席科學顧問崔克·瓦倫斯(Patrick Vallance)認為,英國約需六成民眾,即約4000萬人感染後,才能產生群體免疫;如以死亡率1%計算,英國須讓40萬人死亡,才能產生群體免疫。但實際上新冠瘟疫死亡率約3%至4%,意謂英國須犧牲120萬至160萬人後,才有群體免疫效果。

美媒報導,川普上月在白宮一度問幕僚,「為何我們不讓這個(病毒)清洗國家?(Why don't we let this wash over the country?)全國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主管福西答說,「總統先生,這樣很多人會死」,福西未提數字。但以群體免疫理論推測,美國須讓1.8億至2億人感染,約500萬至800萬人死亡,才能達成群體免疫目標。這是多可怕的結果!

▲川普與福西(右1)在白宮新聞發布會上。

政客談群體免疫,或許考量醫療系統超負荷,寧保留國家資源給重症患者,是無計可施下的選擇。但人命犧牲太多,川普、詹森都不敢採用。中國傳染病學專家張文宏也認為,群體免疫不現實,因為人類歷史從未用群體免疫控制過傳染病,如果採納就是瘋狂豪賭。

我們認為,群體抗疫想法還隱藏「優勝劣敗,適者生存」,趁機淘汰免疫力弱,禁不起病毒折磨的族群。高齡耆老、長期疾病患者使用公共醫療資源或政府福利佔最大宗,政客忽視療養院死亡嚴重,聽任其情況惡化,背後難說沒有群體免疫中的險惡意念,想趁機自然淘汰這些負擔。

▲2019年3月15日,紐西蘭發生槍擊事件,賴斯特徹奇市的兩座清真寺遭到槍手襲擊,此次襲擊造成50人死亡,兇手布蘭頓·塔蘭特將自己描述成法西斯主義者,白人至上,反移民,甚至他認為自己是歐洲人,而不是澳大利亞人。

從歷史淵源看,無論澳洲早期的「白澳政策」,西方的「白種人的負擔」論,到川普暗挺「白人至上主義」,帝國殖民、種族主義等,都是西方人的優越感和篤信「社會達爾文主義」優勝劣敗心態的實踐。

不同的是,這種思維既可讓人類社會自由競爭,體質強者把弱者淘汰,實現人類進化,但這回被淘汰者包括白人耆老和弱病者。美國兩黨誰的社會達爾文主義較強烈?答案很明顯。如果缺乏悲天憫人情懷,忘卻生命價值不分尊貴,人人平等,耆老、殘障、弱病者也應有相等人權,如何能忍心坐視病毒「清洗」他們?

川普煽動「解放」各州救經濟後,部分城市出現群眾帶槍示威,放言「自由權利大於抗疫」。這群人無非自恃自己有強健身體,不怕病毒;就像擁槍一樣,火力大就是強者。讓自己自由,寧可弱者被清洗,符合他們的信仰理念。

▲密西根州4月15日數千人舉行示威,抗議州長延長居家令。

依2018年資料,全美有1萬5600家療養院,4.2%的65歲以上人口住在其中;伊利諾州上周發布該州每四位疫情病亡者,就有一位來自療養院。人手不足、隔離不周,耆老正成為疫情的最大受害群體。這群曾對國家社會有卓越貢獻的人臨老的悲慘遭遇,是美國的恥辱!而倡導群體免疫或不顧代價也要早日解放禁足令,是否過於殘忍?

相關焦點

  • 如何看待社會達爾文主義
    環境重大改變時,基因多樣性的種群才更容易生存下來,今天看起來毫不起眼的特點可能就是明天人類登上諾亞方舟的船票,社會達爾文主義自以為將劣勢種淘汰,就能換取當前時刻社會的最優解,其實也淘汰了大量中性的基因,縮減了基因的豐富度,讓人類難以適應未來變化的環境。人類社會分工明確,在多元化的環境中,你很難界定,究竟哪些個體是劣勢種。
  • 反思西方疫情背後的社會達爾文主義
    面對席捲全球的新冠疫情,西方各國的政府和群眾時常作出令人困惑不解的應對舉措。無論是前期由英國最先提出「群體免疫」的抗疫理念,還是後來部分國家不顧疫情急於復甦經濟,抑或是近期美國總統川普再次談及群體免疫,這些做法都在社會各界引起激烈爭議和不滿。
  • 觸目驚心的「社會達爾文主義」
    這篇報導的論斷或許有些誇張,卻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美國政府在抗疫中對弱勢群體生命權、健康權的漠視,社會達爾文主義的陰影在心照不宣中忽隱忽現,令人觸目驚心。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提供的疫情數字,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突破140萬例,死亡超過8.4萬例。這一死亡數字超過了美國在越南戰爭中的陣亡人數。
  • 美國政客公然宣稱老弱病殘應讓疫情自然淘汰,結果立馬被炒
    據美國ABC電視臺5月3日引用美聯社通訊報導,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有一名政府官員在社交媒體上公然聲稱,在這波新冠肺炎疫情之中,大家就應該順應自然法則,讓那些老弱病殘、無家可歸的人被淘汰掉,該言論引起輿論譁然,而他本人也已經丟官罷職。
  • 社會達爾文主義的真面目
    文章很快引來了熱烈回應,其中以批評聲音居多,尤以科學界人士反應強烈,認為蔣誤解歪曲了進化論,並且將達爾文進化論與社會達爾文主義相混淆,因而錯誤地將弱肉強食之類的惡名強加在它頭上;有評論者也指出,進化論只是解釋生物特性、起源和變化的科學理論,從中推不出倫理結論,事實如何與應該如何是兩碼事。
  • 從「社會達爾文主義」說起,兼及中國國情
    ——資中筠作者:資中筠       來源:資中筠過去,本人對於社會達爾文主義沒有給予過關注,首次在著作中涉及這個問題是在2000年初版的《冷眼向洋-百年風雲啟示錄》一書(單獨再版後題為《二十世紀的美國》),談到影響美國20世紀初發展的思潮部分。
  • 社會達爾文主義,優生學及種族歧視
    「社會達爾文主義」一詞並非斯賓塞首創,那已經是很久以後的事情了。這個提法最早出現在1944年初美國出版的著作《社會達爾文主義與美國思維》中。梁啓超寫下大量作品介紹進化論,他的目的自然不在科學方面,而是純粹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在中國的表現。他認為:「所謂天然淘汰,優勝劣敗之理,實行於一切邦國、種族、宗教、學術、人事之中,不分大小,而一皆為此天演大例之所範圍,不優則劣,不存則亡,其機間不容髮。」
  • 從泰坦尼克的老人先走到疫情老人先死,社會達爾文主義在歐美抬頭
    ——聞一多疫情就像一面鏡子折射出世間百態,在災難沒發生之前,任誰也難以想到西方的價值觀是多麼的虛偽。在疫情面前,西方的一些政客不思解決問題,共度時艱,反而為掩飾自己的不作為到處甩鍋,甚至還大言不慚的要求老人把生的機會讓給年輕人。反而是西方不待見的中國,在全國的共同努力下,最早的走出了疫情的影響。
  • 聊聊社會達爾文主義
    看完節目,不禁想到了當今的一種說法,該說法叫社會達爾文主義,該主義認為外面的社會也和電視裡的動物世界一樣,是弱肉強食、強者生存的。我向來反對社會達爾文主義,雖然我也同意這社會存在競爭關係,但我真心不覺得社會達爾文主義應該提倡。
  • 「社會達爾文主義」究竟是什麼意思?
    不過,目前英國政府好像也意識到了這個想法的不靠譜,可能也由於受到輿論的壓力,已經把重點轉向了壓制疫情,同時提出,群體免疫絕不是目標或政策。體弱的老年人,如何保護他們的健康?另外,輕症患者在家隔離,也總有人要照顧,這樣也增加了家庭傳播的可能性,這個問題又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在沒有答案的前提下,貿然提出「群體免疫」說,正如一些評論所言,這是「拿國民的命去做輪盤賭」。或許,這是在沒有抗疫能力和辦法時的無奈之舉,但拿人命冒險是非常令人不齒的行為。有些網民給英國政府冠上了「社會達爾文主義」的稱號。
  • 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流變與實踐
    作為社會學這一新興學科提出的首個重要概念,「社會達爾文主義」在大西洋兩岸的知識界都獲得大批擁躉,人類社會的等級劃分和冷酷戰爭仿佛得到了科學論證,這為種族主義和優生學的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其中納粹德國的猶太人大屠殺無疑是這股浪潮下最為災難性的後果。《物種起源》出版後,達爾文的思想首先在美國社科學界引起了注意。
  • 袁鍾:如何看待社會達爾文主義
    儘管英國衛生大臣隨後回應稱「群體免疫」僅僅是一個科學概念而非目標或戰略,然而並沒有平息輿論對「群體免疫」說法本質上是在宣揚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指責。社會達爾文主義一詞來源於達爾文主義,即中國人通常所說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 社會達爾文主義的終極與後現代主義崛起
    「進化」與批判後現代主義下的社會達爾文主義新冠疫情下的社會達爾文主義以其啟示歷史文化背景當年學者福山指出美國領導的全球化意味著文明的衝突已經終結,當然也為美國的陷落埋下隱患,按照達爾文的理論,演化是生物或者生物組成的社群基本的特徵之一,本來說美國為代表的「民主自由」國家已經按照進化論演化並領導世界將近兩個世紀,但是近年來美國暴露的種種社會問題依然無解,當歷史沒有變化,階級分化嚴重,底層缺乏上升的機會,那麼歷史社會危機就會爆發,例如修昔底德陷阱,崛起國必然會以挑戰守成國的地位為代價,歷史上大多的案例都不可避免
  • 社會達爾文主義理論的不祥之兆
    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最大問題,在於用結果肯定過程,抹殺基於權利和資源分配的不平等和維護這個不平等的暴力、欺詐和壓榨。一個社會達爾文主義盛行的國度,一定是對「人生來自由平等」的觀念不但陌生、且懷疑和嘲弄的社會。
  • 俄媒:疫情提醒人們什麼是社會達爾文主義,中國反對社會達爾文主義
    新冠病毒疫情已經覆蓋了150多個國家,這場危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談論各國領導人如何應對這一威脅的理由。1月底,當新冠病毒在中國的流行勢頭猖獗時,中國採取的措施遭到西方國家的尖銳批評。到3月中旬,中國的措施取得了成果。此時,西方專家們承認,中國採取的抗疫方法是在複雜形勢下唯一有效的方法。為了抗疫,中國向湖北調派了最好的感染學及重症監護領域的專家,共派出4.26萬名醫護人員。
  • 人民網評:請問美國政客,老人有活下去的權利嗎
    但近日,美國一位右翼媒體的主編拋出了一個荒謬命題:疫情下的美國老人是否有權活過預期壽命?「81歲的人死於新冠肺炎,和30歲的人死於新冠肺炎,這不是一個概念……81歲的老奶奶死在養老院,很悲慘,但美國人的預期壽命就是80歲。」
  • 社會達爾文主義給近代中國造成惡劣後果
    但是,達爾文可能沒有想到,他創立的生物進化論會被斯賓塞等人發展為社會達爾文主義,將他在生物界發現的原理應用於人類社會;他更不會想到的是,社會達爾文主義在遙遠的中國產生了廣泛、深遠而複雜的影響。社會達爾文主義是由著名啟蒙思想家嚴復在戊戌變法時期介紹進中國的。當時的情形是,日本發動甲午戰爭打敗了中國,列強進而群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機。
  • 社會達爾文主義是達爾文生物學的簡單複製嗎? | 你身邊的政治學Siri
    本期的政治學Siri將給大家介紹一個重要的概念:社會達爾文主義。一些社會和政治思想家企圖藉助於達爾文生物學的威望為他們自己的理論張目,這種企圖就被人們乾脆稱之為「社會達爾文主義」(Social Darwinism)。
  • 劉悅斌:社會達爾文主義在近代中國的是與非
    但是,達爾文可能沒有想到,他創立的生物進化論會被斯賓塞等人發展為社會達爾文主義,將他在生物界發現的原理應用於人類社會;他更不會想到的是,社會達爾文主義在遙遠的中國產生了廣泛、深遠而複雜的影響。   社會達爾文主義是由著名啟蒙思想家嚴復在戊戌變法時期介紹進中國的。當時的情形是,日本發動甲午戰爭打敗了中國,列強進而群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機。
  • 新京報:「經濟優先」策略 加劇美國社會達爾文主義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經濟優先」策略,加劇美國社會達爾文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在美國疫情期間大行其道,但新冠不會「看人下菜碟」,任憑犧牲生命去保經濟,經濟最終也不會「高枕無憂」。可以說,疫情加劇了美國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在美國8萬多死亡病例中,近四分之一來自養老院,但其實只有不到4%的美國人住在養老院。新冠對老年人是非常致命的,但很明顯,美國並沒有給予老年人足夠的保護。加州並非疫情重災區,但還是有1200多人在養老院和老年護理機構中感染新冠後死亡,佔其報告總人數的近一半。紐約州州長科莫也因為養老院的疫情問題受到批評,面臨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