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學中,一說到山脈的問題,大家肯定想到的就是山脈形成肯定跟地球的板塊運動存在關係,確實也是這樣。在科學紀錄中,比如我們的喜馬拉雅山脈就是因為板塊的碰撞而引發上升的,今天我們是來說說安第斯山脈的問題。
根據IRD公布的一次預測顯示,科學家們對安第斯山脈重新評估了地震危險。現在他們可以確定的說,下一次大的地震可能會發生在這個區域。研究人員使用GPS測量了安第斯山脈北部的當前變形,太平洋和南美板塊的構造支配著該地區的高地震活動。科學家們確定了位於這兩塊板塊交接處的斷層能否產生大地震(研究結果發表自然地球科學)。
科學家表示,這項測量也揭示了厄瓜多玻利維亞高地和瓜亞基爾灣等大型構造結構的形成,並在秘魯和厄瓜多南部發現了大陸微型平板。在過去的地震紀錄中,安第斯山脈發生過三次有史以來最大的地震:1906年在哥倫比亞和厄瓜多之間的邊界,以及在智利1960年和2010年的地震。
科學家表示,通過測量到,由南美大陸板塊下的太平洋板塊俯衝引起的安第斯山脈北部的變形,他們已經增加了從秘魯中部到哥倫比亞南部100個測量點的變化數據,研究人員明確,確定了地震區域。兩個斷層段可能會發生特大地震(8.5級以上的地震)。根據最近的地震歷史紀錄顯示,目前的地震仍然比較膚淺,幅度較小。
科學家們分析了安第斯山脈的三個區域,第一個位於秘魯中部,第二個位於北部,從厄瓜多北部延伸到哥倫比亞南部。第三個俯衝部分就是在秘魯北部至厄瓜多南部1000多公裡的範圍內,但是他們不能確定這個部分能夠產生特大地震,因為這個區域只有安第斯山脈俯衝的20%區域,積累的能量還是比較小。
科學家們從安第斯結構解釋,他們發現一個大塊的大陸塊,楔在太平洋和南美板塊之間。這塊大陸被研究者稱為「銀色印加」,全長1500多公裡,寬300-400公裡。它與大陸板塊分離,每年向東南方向移動5至6毫米。這一發現表明,安第斯山脈從委內瑞拉到智利南部的當前變形以及該地區的地震活動都受到這種類型的幾個微孔板的運動支配,也是當前最為可能引發快速地震的區域。
(感謝讀者閱讀,如有問題可留言,樂意解答,祝福大家新年快樂)
用眼睛看科學,用科學的思維看世界。 本文由作者「環球科學貓」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