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地震數據分析,安第斯山脈海洋板塊脫落!弧形火山群形成

2021-01-09 環球科學貓

用眼睛看科學,用科學的思維看世界。 本文由作者「環球科學貓」原創

在科學中,地震的運動產生的力量也是越來越大,根據賴斯大學的想研究報告稱,來自南美洲安第斯山脈高原20多年的地震數據分析,科學家們確定了在哪裡產生的地震引發了更大的大陸變化,這對該區域來說並不是好事情。

科學家Jonathan稱,該區域的海洋板塊在大陸板塊之下開始脫落,導致整個區域下降,所以部分的地殼開始與地下的地幔融合,形成區域性的地幔融化物質上升,密度較小的物質將會上升到遠離地表不遠處,形成兩種模式,要麼在地殼中停滯,要麼就是通過火山的噴發將多餘的融化物質釋放出來。

科學研究結果表明,目前通過對山脈的了解來看,底部巖石融化與地表的火山噴發達到了30:1的情況,也就是說地殼的融化可能比平時的爆發數量多了30倍,這也說明了科迪勒拉火山的巖漿演化及其在矽質地殼形成中的作用,引發了不少的地質災難。

科學家表示,巖漿生成過程作為產生大量矽質地殼和科迪勒拉高原(也就是我們南美洲安第斯山脈高原一段)變化的重要作用,但仍然是一個徘徊的問題,部分原因在於量化深層巖體的固有困難。但是越來越多的獨立測量深層火山比值表明,與科迪勒拉巖漿系統相關的地殼中深層物質,體積遠大於先前的預期。

科學家們通過高解析度地殼速度模型,在南美洲科迪勒拉約800公裡的區域,估評了火山比率隨著普納高原的長度而變化,所有比值都大於先前報導的數據30:1的情況,這意味著在南美洲中部山脈的地殼中會產生大量的中等至矽質的深層物質。

科學家表示,自從板塊構造形成以來,科迪勒拉型邊界這種現象一直很普遍,中部安第斯高原已經形成典型的弧形火山口火山群,而現在火山口的平靜也展現出來板塊俯衝帶的恢復,巖石圈沉積的物也證實了該區域的火山歷史。

作者:文/羅兆春

相關焦點

  • 安第斯山脈北部變性,積累的能量尚小
    在科學中,一說到山脈的問題,大家肯定想到的就是山脈形成肯定跟地球的板塊運動存在關係,確實也是這樣。在科學紀錄中,比如我們的喜馬拉雅山脈就是因為板塊的碰撞而引發上升的,今天我們是來說說安第斯山脈的問題。根據IRD公布的一次預測顯示,科學家們對安第斯山脈重新評估了地震危險。
  • 安第斯山脈彈性厚度變化,與下地殼的超重力異常有關
    在地球上,山脈的變動往往都會產生一個新的變化過程。近日,科學家魯伊斯對中央安第斯山脈區域的分析,發現出了有效的彈性厚度變化。與山體變化和下地殼超重力異常相關,通過重力反演得到南美洲,安第斯山脈中部莫霍面的幾何結構科學家表示,以目前的高解析度重力數據分析,已經確定了有效的彈性厚度變化,安第斯山中部最東段扇形變形機制與彈性厚度的關聯密切,淺層重力莫霍界面與高重力異常,導致最上層地幔高速運動,當然與地殼熱流之間的逆向運動也相關。
  • 安第斯山脈——世界上最長的山脈
    安第斯山脈屬於科迪勒拉山系,它位於南美洲的西岸,範圍從巴拿馬一直到智利,從北到南全長8900餘千米,縱貫南美大陸西部,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稱。安第斯山脈由一系列平行山脈和橫斷山體組成,間有高原和谷地,許多山頂終年積雪且礦產資源豐富。
  • 安第斯山脈對南美洲的氣候分布有何影響?
    氣候是一個地區大氣的多年平均狀況,通常會表現出相對穩定的氣候特徵,氣候的形成受到包括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大氣環流、地形狀況、洋流、下墊面以及人類活動等因素的影響。安第斯山脈位於南美洲西側,總體上呈南北走向,走向基本上和南美洲西側海岸線一致,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南北總長度約為8900千米,東西平均寬度約為300千米。安第斯山脈屬於巨大的褶皺山脈,是由於南極洲板塊和美洲板塊之間相互碰撞擠壓而隆起形成的,由於板塊之間巨大的擠壓力,使得安第斯山脈的平均海拔高達3660米,許多山峰海拔都在6000米以上,被譽為「南美洲的脊梁」。
  • 南美洲氣候特徵:以安第斯山脈為界分東西兩部分,存明顯氣候差異
    氣候是指一個區域內大氣物理特徵的長期多年平均狀態,氣候的形成受到緯度、大氣環流、下墊面狀況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各種氣候類型通常具有自身鮮明的氣候特徵。安第斯山脈由於南美洲西部處於美洲板塊和南極洲板塊的消亡邊界,板塊碰撞擠壓,隆起了貫穿南北的高大山脈「安第斯山脈」,南北長約8900千米,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因而安第斯山脈所在的區域形成了高山高寒氣候。
  • 位於安第斯山脈東側的「巴塔哥尼亞高原」,雖地處沿海卻氣候乾旱
    巴塔哥尼亞高原和安第斯山脈都是位於南美洲的地形單元,安第斯山脈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總長度達8900千米,屬於科迪勒拉山系的組成部分,是由於美洲板塊和南極洲板塊之間相互碰撞擠壓而隆起形成的海岸山脈,屬於褶皺山脈的範疇。
  • 安第斯山脈的一段傳奇 帕裡納科塔火山勝景
    泛美公路沿縱向谷地和海岸溝通安第斯山區各國。 雄據七國的安第斯山脈長約9000公裡,幾乎是喜瑪拉雅山脈三倍半,這裡山勢雄偉,絢麗多姿,是世界上最壯觀的自然景觀之一。安第斯山脈屬科迪勒拉山系,這個山系從北美一直延伸到南美,全長18000公裡,是世界最長的山系。安第斯山脈有許多海拔6000米以上、山頂終年積雪的高峰。
  • 臺灣中央山脈地殼厚達45公裡:大地震機率高
    臺灣中央山脈地殼厚達45公裡:大地震機率高 2013-05-02 15:05:0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王幹盈/提供  中新網5月2日電據臺灣《聯合晚報》報導,由臺灣當局科學事務部門補助中央大學經過8年研究,首度精準確認中央山脈底下的地殼厚度達45公裡,比全球的平均值35公裡高出許多,顯示中央山脈造山運動還在持續進行中,發生大地震的可能性比較高,其餘平地區域如有地震以小型地震為主。
  • 安第斯山脈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它也被稱為「南美洲的脊梁」
    由於太平洋板塊、南極洲板塊與美洲板塊在南北美洲西側區域發生了強烈的碰撞擠壓,從而使得美洲板塊一側發生強烈的抬升隆起,這一過程大約始於中生代後期,一直持續到第三級時期。在板塊的強烈碰撞擠壓下,最終形成了長約1.5萬千米的巨大褶皺山系「科迪勒拉山系」,科迪勒拉山系是年輕的山系,不僅規模巨大,而且地勢十分高大陡峻。
  • 西蘭洲的秘密,孕育過四代史前文明,導致了現代火山地震帶的形成
    另外,紐西蘭周圍的大陸地殼與澳大利亞和海洋板塊的巖石是明顯分開的。 然而,在8500萬年前,西蘭洲並不是都在水下,它是岡瓦納超級大陸的一部分。當西蘭洲的這個巨大的塌陷部分,被水覆蓋並形成塔斯曼海時,西蘭洲的其他地區和澳大利亞一起形成了一個大陸,這個大陸隨後也在大約6000萬年前塌陷。
  • 菲律賓板塊向北擴展,形成板塊或地幔的推力
    根據日本科學家對日本東北部,中部的板坯流體與板坯邊緣的關係研究,從日本中部到東北部菲律賓海洋板邊緣的板狀流體分布又有新的變化,俯衝帶區域的菲律賓海洋板塊組成部分,向北擴展超過地震邊緣,已經達到了日本板塊相鄰區域的最近位置。
  • 地球上的三個山脈之最
    1:世界最高山脈喜馬拉雅山脈(海拔8848米)分布於青藏高原南緣,處於中國西藏自治區與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等國邊境上。由大喜馬拉雅山、小喜馬拉雅山及西瓦利克山等數條大致平行的支脈組成,南凸呈弧形,東西長約2500多公裡,南北寬200-300公裡。
  • 板塊運動
    島弧、山脈(如:安第斯山脈)日本是個多山、多地震、多火山的國家大陸板塊與大陸板塊擠壓形成高達的褶皺山脈如喜馬拉雅山,阿爾卑斯山大陸板塊與大洋板塊擠壓因為大陸板塊地勢較高,因此擠壓處大洋板塊會俯衝到大陸板塊的下方。這樣會使得大陸板塊抬升,若抬升的區域位於陸地,則形成山地。若抬升的區域位於海洋則形成島嶼。另由於摩擦力的存在,在板塊交界處的巖石會隨著大洋板塊向下俯衝,從而使得在交界處形成海溝。
  • 日本地震影響其它板塊 東部北美板塊應力或增強
    據牛津大學學者易利奧特(John Elliott)解釋:地震發生的日本海槽大致走向南北向,斷層西傾,傾角很緩,約15~20度。  日本筑波大學副教授八木勇治對日本大地震的解析結果顯示,地震是由長約500公裡、寬約200公裡的巨大斷層出現最大20米的位移而引發,斷層北側最先裂開,約70秒後南側的茨城縣近海區域也開始發生斷裂,整個斷層斷裂持續了約2分半的時間。
  • 世界上最長的山脈位於哪個洲,它是如何形成的呢?
    山地地形是地球表面的基本地形之一,通常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勢崎嶇的地表形態,通常呈現脈狀分布,所以稱為「山脈」,山脈通常呈現一定的走向,會延伸有一定的長度和寬度。對於地球表面的地形,我們一般研究的是陸地地形,那麼陸地上最長的山脈是哪一列呢?
  • 太平洋板塊向亞歐板塊俯衝,為何亞洲東部沒有形成高聳的山脈?
    ,形成了世界上最高的褶皺山脈喜馬拉雅山脈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如果陸地板塊和海洋板塊相碰撞,那麼海洋板塊就會俯衝到陸地板塊的下方,從而形成海溝,同時根據陸地板塊的物理性狀不同又可以分為兩類。
  • 美國約643公裡山脈上升,地下板塊在變大
    在地球上,科學對於山脈的增長問題,最多的理解就是板塊運動擠壓造成的。在地球板塊形成的最初時期,大陸板塊不斷的運動變化,形成了今天的地球外貌,目前的狀況就是板塊運動速度達到了一個平穩的狀態,保持了地球幾乎不變的外貌形態。但是部分的山脈還是存在上升的趨勢。
  • 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
    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
  • 大高加索山脈:亞洲和歐洲的分界山脈,是板塊碰撞隆起的褶皺山脈
    聊聊大高加索山脈通過板塊運動、地殼運動和火山活動等是形成山地的重要成因外力作用對於山地來說,總體上是進行風化和侵蝕為主,從而使得山地的海拔高度降低,坡度變緩,因此很多古老的山地通常都海拔較低,比如東高止山、西高止山、大分水嶺和阿巴拉契亞山脈等。反之,那些位於內力作用佔主導,比如板塊的消亡邊界附近的山脈,通常表現為更加高大陡峻,而且隨著板塊之間的繼續相互擠壓碰撞,山地的海拔還會繼續增加。
  • 大高加索山脈:亞洲和歐洲的分界山脈,是板塊碰撞隆起的褶皺山脈
    聊聊大高加索山脈 通過板塊運動、地殼運動和火山活動等是形成山地的重要成因外力作用對於山地來說,總體上是進行風化和侵蝕為主,從而使得山地的海拔高度降低,坡度變緩,因此很多古老的山地通常都海拔較低,比如東高止山、西高止山、大分水嶺和阿巴拉契亞山脈等。反之,那些位於內力作用佔主導,比如板塊的消亡邊界附近的山脈,通常表現為更加高大陡峻,而且隨著板塊之間的繼續相互擠壓碰撞,山地的海拔還會繼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