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月球,大家都會認為這是一顆已經被人類「徵服」的星球,因為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們就已經實現了載人登月。1969年7月,阿姆斯特朗成為了第一個登上月球土地上的人類,從阿波羅11號開始,NASA連續多次派遣太空人登月,但是到了1972年,載人登月活動就突然停止,一直到現在,已經整整過去了48年時間。
NASA一直在強調要「重返月球」,在這個21世紀的今天,再次登上月球有這麼難嗎?
按照專家的話講,那就是當時的載人登月實際上是美蘇冷戰在太空方面競爭的產物,最終美國更勝一籌,做到了蘇聯沒做到的事情。但這依然是一個奇蹟。從美國決定要登月,到最終實現登月,不過只用了10年時間而已。
而載人登月活動之所以停止,主要是蘇聯對載人登月興趣的消退,再玩這個已經是一項白費錢的活計。載人登月消耗巨大,當時的美國報紙認為,每發射一枚進行試驗的火星五號火箭,就等於花掉了一艘航母的錢。火星五號火箭的造價就達到當時的5億美元,而阿波羅登月飛船的造價,則相當於同等重量黃金的10倍以上。阿波羅計劃總耗資達到了255億美元,佔到當時每年財政預算的4.5%。包括企業,大學和科研機構在內,有30萬人為了登月而忙碌著。
登月的成績固然可喜,但是登月工程本身十分冒進,一些細節還很不安全。而且登月活動的下一步,就是在月球上搭建永久基地,這在當時被認為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綜合考慮下,NASA才停止了阿波羅計劃。在1989年,老布希曾提出過一項預算達5000億美元的計劃,在月球上搭建永久基地,最終卻遭到了國會的否決,這簡直太燒錢了。
21世紀的今天,新一輪的探月高峰期到來,月球上豐富的資源,也吸引著許多國家積極參與到探月過程中來。但載人登月依然是一項非常燒錢的項目,更別提打造永久基地了。但是人類要走向宇宙,月球必須是我們的前哨站,花點錢也是無可厚非的。
如果是國際合作的話,資金的問題估計小事一樁。
大家怎麼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