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載人登月已停滯40多年,為什麼重返月球這麼困難?

2020-11-22 網易新聞

2020-11-04 19:53:13 來源: 小牧談電影

舉報

  說起月球,大家都會認為這是一顆已經被人類「徵服」的星球,因為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們就已經實現了載人登月。1969年7月,阿姆斯特朗成為了第一個登上月球土地上的人類,從阿波羅11號開始,NASA連續多次派遣太空人登月,但是到了1972年,載人登月活動就突然停止,一直到現在,已經整整過去了48年時間。

  NASA一直在強調要「重返月球」,在這個21世紀的今天,再次登上月球有這麼難嗎?

  

  按照專家的話講,那就是當時的載人登月實際上是美蘇冷戰在太空方面競爭的產物,最終美國更勝一籌,做到了蘇聯沒做到的事情。但這依然是一個奇蹟。從美國決定要登月,到最終實現登月,不過只用了10年時間而已。

  

  而載人登月活動之所以停止,主要是蘇聯對載人登月興趣的消退,再玩這個已經是一項白費錢的活計。載人登月消耗巨大,當時的美國報紙認為,每發射一枚進行試驗的火星五號火箭,就等於花掉了一艘航母的錢。火星五號火箭的造價就達到當時的5億美元,而阿波羅登月飛船的造價,則相當於同等重量黃金的10倍以上。阿波羅計劃總耗資達到了255億美元,佔到當時每年財政預算的4.5%。包括企業,大學和科研機構在內,有30萬人為了登月而忙碌著。

  

  登月的成績固然可喜,但是登月工程本身十分冒進,一些細節還很不安全。而且登月活動的下一步,就是在月球上搭建永久基地,這在當時被認為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綜合考慮下,NASA才停止了阿波羅計劃。在1989年,老布希曾提出過一項預算達5000億美元的計劃,在月球上搭建永久基地,最終卻遭到了國會的否決,這簡直太燒錢了。

  

  21世紀的今天,新一輪的探月高峰期到來,月球上豐富的資源,也吸引著許多國家積極參與到探月過程中來。但載人登月依然是一項非常燒錢的項目,更別提打造永久基地了。但是人類要走向宇宙,月球必須是我們的前哨站,花點錢也是無可厚非的。

  如果是國際合作的話,資金的問題估計小事一樁。

  大家怎麼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載人登月計劃停滯48年,NASA還沒重返月球,難道技術退步了?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宇航局進行的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對人類的太空探索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然而,阿波羅計劃的真實性,卻依然備受質疑。雖然美國宇航局拿出了許多證據,證明當年登月的真實性,但是對於阿波羅計劃的突然停止,無數人仍懷有謎團。
  • 距首次登月已過去半個世紀,人類何時才能重返月球?
    有史以來,人類總共完成了一次載人登月,而且是在51年前的1969年。1969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簡稱NASA)的阿波羅11號飛船攜帶三名太空人成功登月,並順利返回地球。然而誰也沒有想到,在這之後的51年裡,人類竟然再也沒有重返月球。那麼這是究竟為什麼呢?難道是因為技術問題嗎?
  • 人類與月球的故事如何續寫?月球兩極將成為未來登月落腳點
    下一步率先登月的或仍是美國半個世紀前,美國成功實施「阿波羅」計劃,在與蘇聯開展的月球競賽中大獲全勝。不過在載人登月活動停滯了40多年後,未來率先把航天員送上月球的會是誰?其實沒啥懸念,大概率還是美國。美國已經提出了明確的登月計劃和時間表。
  • 人類重返月球還有多遠—新聞—科學網
  • 人類為何不再登月?難道登月行為受到月球背面的外星人警告?
    人類對太空的探索關係著我們的未來,每一代科學家都在這一方面努力,無論是哪個國家,都不會輕易放棄對太空的探索,總想要將太空的奧秘進一步挖掘出來。眾所周知,美國在太空事業的發展當中佔據了世界第一位置,曾經也是對月球進行探索的第1個國家,可是「阿波羅17 號」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後一艘曾經登月的載人飛船。
  • 載人登陸火星為什麼這麼困難,距離是最大的限制
    載人登陸火星為什麼這麼困難,距離是最大的限制人類登陸月球是個已解決的問題,但是載人登陸火星卻一直未實現,為什麼會這麼困難?距離是最大的限制!一直以來,人們一直觀測火星的含水量,探索火星上是否有生命。為什麼探索火星如此困難?首先,當火星靠近地球時,將是探索火星的最佳時機。然而,兩者之間最近的距離約為5500萬公裡,最長的距離超過4億公裡。不同時間不同距離是著陸的最大挑戰。兩者之間最近的距離是在2003年8月27日,當時的距離是5576萬公裡,是6萬年來的最近一次!這也意味著錯過最佳距離將是一個漫長的等待。其次,火星探測需要強大可靠的地面設施。探測器想著陸火星,地面通信非常重要。
  • 人類為什麼要重返月球?月球是資源儲備庫
    時光荏苒,距人類首次登月已經50年。從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到人類登上月球,只花了12年。可謂航天發展史上的「大躍進」。然而,自1971年底,「阿波羅17」號向月球揮手告別後,人類再也沒走出過近地軌道。幾十年間,人類從未停止過探索月球的步伐。
  • 2024年美國重返月球,詳解阿爾忒彌斯載人登月計劃
    序言1969年7月20日,美國的阿波羅計劃將太空人阿姆斯特朗送上了月球,邁出了人類登月的第一步,使美國在冷戰中佔到了領先位置。這個以希臘神話中月亮女神阿爾忒彌斯命名的計劃,提出在2024年前美國將重返月球,並最終在月球表面建立一個長期生存的基地。今天咱們就來深入聊聊,這個計劃裡面將會用到了哪些科技。
  • 大家丨重返月球,殖民火星:今天的人類能重啟太空時代嗎
    50年前的今天(7月20日),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成為第一位登陸月球的地球人。「個人一小步,人類一大步」的名言,激勵了好幾代人。 啟動阿波羅登月計劃的美國總統甘迺迪在1961年宣布登月目標的演說中也有一句話被廣為傳頌:「我們選擇在這個十年內(1960年代末之前)登月,並非因為容易,而恰恰因為其困難。」
  • 中國徵服月球!嫦娥五號登月採樣!載人登月就在眼前!
    40多年前,美國和蘇聯把月球巖石和「土壤」帶回地球分析。中國的目標是成為第三個實現這一壯舉的國家,這是一項極其複雜的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部分組成。成功執行一系列月球任務後,(中國)信心應該很強。
  • 阿波羅11號登月50周年紀念,人類為什麼自此不再登月了?
    然而自此以後至今已經過去了47年,再也沒有任何人類登上過月球。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人們心中的問號也越來越大。事實上,從阿波羅計劃落下帷幕之後的四十多年時間裡。質疑美國登月的聲音一刻也沒有消停過。我在網上整理了一下那些討論的內容,發現對於登月的質疑大致分為三類:1、「50年前技術那麼落後,怎麼可能把人送上月球?」2、「你說能把人送上天,為什麼1972年之後40多年來,再沒人類登過月?」
  • 美國宣布2024年重返月球!為什麼近50年美國人從未踏足月球
    那麼,擁有載人登月能力的美國,為什麼在1972年後就再也沒有登上過月球呢?1961年4月,蘇聯人尤裡·加加林成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類。三個星期後,艾倫·謝潑德成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美國人。足以看出,美蘇兩國在第一顆衛星和第一個太空人都爭得非常激烈。只是美國兩次都在速度上落後於蘇聯,贏得了一個「老二」的稱號,必須要採取一些行動來挽回顏面。於是在1961年5月,時任美國總統甘迺迪宣布了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誓要成為第一個登陸月球的國家。
  • NASA新載人主管洛弗羅首露心扉:確實面臨困難 2024登月目標不變
    由於美國「阿爾忒彌斯」登月計劃(Artemis)的嚴重延誤,以及商業載人飛行遲遲沒有進展,去年下半年NASA局長吉姆·布裡登斯廷一怒之下將時任載人航天主管比爾·格斯滕邁爾免職(只保留了個顧問的虛職),並在全國範圍內物色新任主管。當年10月16日,吉姆局長正式任命道格·洛韋羅為副局長和載人航天項目主管,主抓「阿爾忒彌斯」登月計劃和商業載人航天項目。
  • 中國載人登月計劃或已取消 嫦娥5號停止研發
    不管是否進行載人登月計劃,不管載人登月計劃何時進行,載人登月所面對的困難巨大。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國際宇航科學院空間生命科學部通訊院士莊逢源在2007年就曾表示:「月球屬於深空探測的範疇,太空人要長期處於真空狀態和1/ 6狀態的引力之下許多天,這些問題都有待解決,要開發專門的藥物保證他們的身體狀態。我們還沒有研究到這一步。
  • 業內人士稱中國載人登月計劃可能已取消—新聞—科學網
    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內部人士向《新民周刊》透露,原本在完成「繞落回」以後,可能上馬的載人登月計劃已取消。該內部人士分析說:「這是我國航天事業做出的重大調整。」 其實,早在2007年,中科院院士、中國嫦娥工程總指揮、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原國家航天局局長欒恩傑就曾經表示過,中國20年內不會搞載人登月。
  • 人類登月50周年:2024年要重返月球,美國人來得及嗎?
    記者 | 田思奇在美國各地慶祝人類首次登月50周年的時候,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也在加緊籌備將美國人再次送上月球的計劃。按照川普政府的指令,NASA實現「重返月球」的時間已經被提前至2024年。1969年7月20日,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率先踏上月球表面,留下了他的「個人一小步,人類一大步」。三年多時間裡,NASA的「阿波羅計劃」共讓12人成功在月球留下自己的腳印。但在過去47年裡,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向月球派出載人飛船。
  • 人類登月40年:宇宙探索下站是哪裡
    1969年7月20日,美國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從「阿波羅11號」飛船登月艙走出,在月球表面留下人類的第一個腳印,實現了人類登月夢想。自此人們便開始設想,在21世紀初期,人類應該可以徵服月球,可以到火星度蜜月,可以偵察木星的衛星。然而,40年過去了,人類不得不接受的事實是:我們還在地球上轉悠。現階段的宇宙探索似乎走到了一個「交叉路口」,不知該往何方發展。
  • 2024年載人登月或延期?新法案或改變時間表,將研究載人登陸火星
    時至今日,我們人類再次提到要將太空人送上月球表面,其中一個項目就是美國航天局NASA計劃在2024年實施「阿爾忒彌斯」,將太空人送上月球表面,並著手打造月球軌道空間站,為未來載人登陸火星做準備。雖然,新型運載火箭「太空發射系統」(SLS)等設備的研製工作出現了延誤,但是總體還是取得了進展,運載火箭的核心級已完成組裝,準備測試。
  • 為什麼現在不載人登月了?難道月球上真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作為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它承載著人類文明很多的希望,自古以來就有用月球寄託情感的先例,同時也有很多的神話故事誕生。但人類真正開始了解地球,可能也就是最近一個世紀的事情。滿月的時候在地球上看,月球上的像一張大餅,脈絡十分清晰,月球表面稍暗的圖形,我們喜歡把它稱之為月海,顧名思義就是月球上的「海洋」。
  • 我國2035年前載人登月,2045年建月球基地!比美國如何?
    現任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在2019年發表的文章中也透露,「嫦娥 5 號」從月球採樣返回的成功,將驗證除太空人生存以外的載人登月主要關鍵技術。2019年是人類首次登月50周年,美國進行了重大的慶祝活動,我國國內也有報導。儘管美國贏得了載人登月的勝利,但經濟代價是巨大的。雖然有專家統計阿波羅計劃產生了大量的間接效益,但同樣有很多人反對這樣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