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人造太陽」核心獲突破,西方不敢再對中國高科技置若罔聞
所謂的超導託卡馬克裝置是一種利用磁約束來實現受控核聚變的環形裝置,素有「人造太陽」之稱,同時也是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中的一部分。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科研合作項目之一,由中國與歐盟、印度、日本、韓國、俄羅斯和美國七方共同實施。該計劃承載了人類利用核聚變能的美好願景,意義重大。
-
我國率先突破國際核聚變研究核心技術 「人造太陽」核心部件首獲...
我國率先突破國際核聚變研究核心技術 「人造太陽」核心部件首獲國際認證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聚變核能是一種全新的能源形式這個工程還有一個更加形象的名字:叫做「人造太陽」。而這塊材料,將構成這個人造太陽裡最為核心的結構。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英文簡稱ITER,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科研合作項目之一。目的就是實現可以控制的核聚變反應,計劃在2019年先在法國建設一個實驗堆。
-
英智庫:還敢輕視中國高科技?中國已突破「人造太陽」關鍵技術
所謂的超導託卡馬克裝置是利用磁約束來完成可控核聚變的圓環形裝置,有著「人造太陽」之稱。 這同時也是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裡的一部分。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是當今整個世界上最大,意義最深邃的國際學者科研研究計劃,由中國和其他6個擁核國家聯合組建。這個計劃是人們對可控核聚變的美好願望。
-
「人造太陽」核心部件是如何製造的?
近日,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電機有限公司(下稱「東方電機」)為中國新一代核聚變實驗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HL-2M)裝置製造的主機磁體線圈中心柱在成都成功交付,正式啟動中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人造太陽」總體安裝,標誌著中國人朝著實現聚變清潔能源的夢想又前進一步。 「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去成都配合安裝裝置的外圍部套。」東方電機項目經理李友偉說。
-
核心部件啟運!國內最大「人造太陽」有望年底在川建成
本報訊(記者 熊筱偉)中國「人造太陽」建設迎來重要節點。3月19日,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核心部件——主機真空室從陝西省西安市啟運,前往成都進行組裝。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環流器二號M項目裝置總工程師楊青巍介紹,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有望今年底在川建成。
-
法國人造太陽核心裝置中國製造
「人造太陽」之稱,是一種利用磁約束來實現受控核聚變的環形裝置,對驗證利用核聚變發電的科學和工程技術可行性具有重要作用。WEST是法國原子能委員會聚變所在建的全鎢偏濾器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該裝置的主要目標之一是為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鎢銅偏濾器部件進行長脈衝下的實驗驗證和經驗積累。鎢偏濾器是核聚變裝置的核心部件,需要直接面對高溫等離子體輻照,要承受強粒子流和高熱流的衝擊,工作環境苛刻、製造工藝複雜,難度大、要求高。因此,鎢偏濾器被認為是在核聚變領域最難生產和製造的部件之一。
-
「人造太陽」預計今年建成!中國可控核聚變迎來突破,意義重大
「人造太陽」的中國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這是中國規模最大,參數最高的磁約束可控核聚變實驗研究裝置,其等離子體體積為中國現有裝置的2倍以上,離子溫度將達到2億攝氏度以上,可將電流從中國現有裝置的1兆A提高到3兆A,意味著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將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而該項目近期又有好消息傳來。
-
中國參與「人造太陽」計劃 製造輸出關鍵部件
當初這個勇敢的「空想」或將在本世紀中葉變為現實:通過模仿太陽的熱核聚變反應,中外科學家們正在建造人類首顆「人造太陽」,它將帶來幾乎無限的清潔能源。 「人造太陽」計劃(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簡稱ITER),由歐盟、中國、美國等7大經濟體聯合打造,耗資50億美元(1998年價),已歷經30餘年,預計2019年建成,2050年商用。
-
中國人造太陽實現重大突破!問題來了,中國有幾個人造太陽?
我有一個~ 美麗的願望~ 長大以後能——前幾天,一則跟中國「人造太陽」有關的消息又刷爆了朋友圈,根據央視新聞報導,我國大型核聚變實驗裝置「東方超環」(EAST)取得重大突破,等離子體中心電子溫度首次實現 1 億攝氏度運行近 10 秒。
-
中國核聚變取得重大突破,「人造太陽」首次放電成功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繼中國華龍一號打破國外核電技術壟斷剛過去不久,據多維新聞援引綜合媒體12月4日報導,中國成都的「人造太陽」首次放電成功!其採用的先進裝置以及結構與控制方式試驗成功,取得重大突破,對於一直鑽研核聚變發展的中國意義非凡,中國再次成功向未來核聚變堆試驗運行邁進一大步,並為中國未來核聚變示範堆和商業堆的自主設計與研發製造奠定基礎。據報導,完成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的是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項目,於2009年批准在中國成都建成。
-
全球最大「人造太陽」核心安裝開啟
(中核集團供圖)可控核聚變裝置俗稱「人造太陽」,是照亮人類未來的終極能源夢想。近日,我國傳來好消息:由中核集團牽頭的中法聯合體為「人造太陽」核心設備安裝工作全面開展創造了有利條件——這是中國向核能高端市場邁出的實質性步伐,將為我國深度參與聚變國際合作、自主設計建造未來中國聚變堆奠定堅實基礎。
-
繼奔月工程後,中國「人造太陽」也將突破,美科學家感嘆:太快了
,中國北鬥三號衛星導航系統建立完成,11月份,嫦娥五號完成了首次月球取樣,而近日,中國「人造太陽」工程也迎來了重大突破。中國「太陽工程」迎來突破日前,核工業西南研究院宣布,建立在成都的新一代「人造太陽」、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實現了首次放電,這意味著中國已經完全自主地掌握了託卡馬核聚變裝置的設計
-
揭秘「人造太陽」
當世界多國在秘密開展可控核聚變研究的同時,中國「人造太陽」的建設也沒有掉隊。早在1955年,錢三強和剛留美歸來的李正武等科學家便提議開展中國的「可控熱核反應」研究,這與國際社會關注核聚變幾乎同步。通過不斷深化國際合作交流,汲取國際可控核聚變實驗裝置設計、建造、運行已有的成功經驗,補強短板,針對當前關鍵技術壁壘,探索創新,攻堅克難,不斷實現突破,我國可控核聚變已逐漸由跟跑轉向並跑,部分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在ITER採購包研發方面,中國承擔了大概9%的18個子任務,基本覆蓋了ITER核心部件。目前,我國承擔的ITER採購包任務進展順利,取得了一系列技術突破,成果豐碩。
-
揭秘中國「人造太陽」內部核心結構!過去曾被拒之門外,如今卻成一枝獨秀
早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我國就開始展開了「人造太陽」的研究,人們口中所謂的「人造太陽」則是一種以核聚變為基礎的新能源,由於「人造太陽」的意義非常重大,因此,我國在這一領域中一直在不斷地鑽研,近日,我國的「人造太陽」取得了非常重大的突破。
-
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中國核聚變能開發新突破
中核集團向第一財經記者提供的資料顯示,12月4日14時,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中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基礎。
-
讓「人造太陽」從東方升起(砥礪奮進的5年·中國溫度)
中國「人造太陽」核心部件示意圖 讓5000萬攝氏度等離子體穩定持續燃燒100.12秒。 中國超導託卡馬克實驗裝置(即Experimental Advanced Superconducting Tokamak,縮寫為EAST,也被稱為「東方超環」)是在真空室內加入少量氫的同位素氘或氚,通過類似變壓器的原理使其產生等離子體,然後提高其密度、溫度使其發生聚變反應,反應過程中會產生巨大能量。其原理在本質上與太陽核聚變相似,因而,「東方超環」也被譽為中國的「人造太陽」。
-
全球最大「人造太陽」核心安裝開啟,人類離「造太陽」還有多遠?
(中核集團供圖)可控核聚變裝置俗稱「人造太陽」,是照亮人類未來的終極能源夢想。近日,我國傳來好消息:由中核集團牽頭的中法聯合體為「人造太陽」核心設備安裝工作全面開展創造了有利條件——這是中國向核能高端市場邁出的實質性步伐,將為我國深度參與聚變國際合作、自主設計建造未來中國聚變堆奠定堅實基礎。
-
全球最大「人造太陽」實驗裝置關鍵部件中國造!我國成為當今唯一實現批量生產鎢銅部件的國家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是當今世界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大科學工程,由中國、歐盟、俄羅斯、美國、日本、韓國和印度7方共30多個國家共同合作建設。ITER裝置是一個能產生大規模核聚變反應的超導託卡馬克,俗稱「人造太陽」,其目的是通過建造反應堆級核聚變裝置,驗證和平利用核聚變發電的科學和工程技術可行性,對從根本上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能源、環境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問題具有重大意義。
-
世界最大「人造太陽」開始組裝 合肥高新區企業參與研製
其中,中國提供了磁體饋線、極向場線圈及電源系統等重要部件。記者了解到,ITER極向場電源控制系統中核心層部分,合肥高新區天使基金投資企業中科海奧參與了研製。這家源自科學島的企業,一直在為核聚變裝置提供高功率電源與控制系統,主要客戶包括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等。「例如東方超環EAST大科學工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科學島上的人造小太陽」,陳滋健舉了一個例子。
-
「人造太陽」成功放電!中國核聚變獲重大突破,專家:前景光明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此前報導,中國最大規模、最高參數的「人造太陽」,於12月4日在中國成都正式宣告建成,且同時完成了「放電」的目標,這意味著中國再度加快了在未來能源探索方面的步伐。中國正是為了實現該目標,著力於在能源困境問題上的突破,所以才啟動了「人造太陽」的一攬子計劃。據悉,所謂的「人造太陽」其實就是我國最新研發的「可控核聚變裝置」,代號為HL-2M。而之所以將其稱為「人造太陽」,主要是由於該設備的原理是通過核聚變的方式,完成質量向能量的轉換,這與太陽的發光發熱原理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