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
據新華社最新報導,日前,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近期成功為法國的超導託卡馬克裝置研製出關鍵部件偏濾器,並於日前正式竣工交付,即將運往法國進行安裝。
所謂的超導託卡馬克裝置是一種利用磁約束來實現受控核聚變的環形裝置,素有「人造太陽」之稱,同時也是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中的一部分。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科研合作項目之一,由中國與歐盟、印度、日本、韓國、俄羅斯和美國七方共同實施。該計劃承載了人類利用核聚變能的美好願景,意義重大。
其旨在模擬太陽發光發熱的核聚變過程,探索核聚變技術商業化的可行性,對於從根本上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能源問題、環境問題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問題具有深遠意義。
而建造超導託卡馬克裝置,對驗證利用核聚變發電的科學和工程技術可行性具有重要作用。
此前,法國原子能委員會正考慮升級改造的一個全鎢偏濾器超導託卡馬克裝置,其中偏濾器是核心部件,對實現長脈衝高參數運行及其主要科學目標起到關鍵作用。
由於偏濾器部件直接面對高溫等離子體輻照,要承受強粒子流和高熱流的衝擊,工作環境苛刻、製造工藝複雜,難度大、要求高。
圖為超導託卡馬克裝置
當時,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毅然承擔起製造這一核心部件的重任。
在研發過程中,該團隊依靠自主創新,突破了多項關鍵技術瓶頸,成功研製出了這一偏濾器部件。
這標誌著超導託卡馬克裝置的建設運行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體現了我國高科技研製的高水準。
中國近年來的高科技成就遠遠不止於此。
隨著中國北鬥衛星組網中最後一顆衛星的發射,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入網工作。未來其將成為造福全人類的一項重大科技成就,正如首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孫家棟院士曾說的那樣,「北鬥的應用只受人類想像力的限制」。
另外還有量子技術、無人機製造技術、雷射武器技術、5G通訊技術等等一系列技術成就。
對此,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外交政策智庫的一份新報告指出,如果西方希望在科技領域獲得競爭優勢,就必須承認中國的創新成就並向中國學習。
這份由該智庫學者喬納森·利貝瑙撰寫的報告稱,西方不能繼續對中國高科技企業的優點置若罔聞,而是必須向他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