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軍迷們收看本期節目
據相關媒體的報導顯示,我們國家研製的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成功建成並首次實現放電,也就是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這一突破,對我們國家來說,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由法國主導的,美俄日英等國共同參與的ITER項目,在今年的7月28日才開始在聖保羅組裝。據消息人士介紹,整整比西方國家搞快了5年。我國的這一好消息傳出後,不少西方國家都非常震驚。當然,我們國家的民眾也感到非常驕傲和自豪。
中國的「人造太陽」究竟是怎麼一回兒事兒?
據相關專家介紹,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參數最高的先進託卡馬克裝置,是我國新一代先進磁約束核聚變實驗研究裝置,採用更先進的結構與控制方式,等離子體的體積達到國內現有裝置的2倍以上,電流能力提高到2.5兆安培以上,離子溫度可達到1.5億度。
據悉,這一裝置可以實現高密度、高比壓、高自舉電流運行,是我國消化吸收ITER技術不可或缺的重要平臺。我國先後發展了多種類型的磁約束聚變研究裝置,這麼多年來,分別建成了中國環流器一號、新一號和二號A裝置等三大國家重要科研設施。
那麼,為何稱之為「人造太陽」呢?是因為其採用核聚變的方式,可以將質量轉化為超強能量。換句話說就是,這一設備與太陽發光發熱的原理相同,因此被稱人們為人造太陽。世界各國都在這一領域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將核聚變「可控化」,使它在產生超強能量的同時受到控制,從而為人類造福。
西方的合作項目「甜甜圈」,今年7月才開始組裝
雖然說,我們國家的這一項目是自行研製的,但是一點都沒有甘拜下風。要知道,中國人自己幹就已經遠遠將國外的「甜甜圈」項目甩在了身後。
據相關媒體報導,中國在今年12月4日不僅先於ITER建成了「人造太陽」,而且還實現了首次放電。不過,在這之前不僅俄羅斯很驚訝,其它的西方國家也表示非常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