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漁民捕獲兩條黑色怪魚 鮣魚頭部長吸盤(圖)

2020-12-05 大眾網

   9月1日,山東青島休漁期結束,漁民在膠州灣裡捕獲兩條頭長吸盤的怪魚,每條重約7斤。

  

推薦閱讀

  • 」  小劉告訴記者,她諮詢當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得到的回覆是剩餘的60天津貼,找所在用人單位支付。」  濟南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回復王女士稱另外兩個月找單位領取,「單位說不該單位支付,我現在也不知道該怎麼辦。[詳細]

  • 1日,濟南公共資源交易網發布了濟南市軌道交通R2線一期土建工程施工招標信息,一旦確定了施工單位,離開建就不遠了。九標段8014米,烈士陵園站(不含)~濟鋼新村站,濟鋼新村站-彭家莊站區間地下段,姜家莊出入線,1站2區間1出入線;[詳細]

  • 10塊錢就能買5000個人氣,在淘寶網上,直播平臺刷人氣儼然已經成為一個產業。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向店家分別購買了刷粉絲和刷人氣業務,付款1元,人氣包500人,客服告訴記者,大約10分鐘之後,直播流量就能開始慢慢增長。[詳細]

  • 近日,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數據稱,濟南新房均價已漲到9178元,環比上漲3.8%,超越青島成為山東房價最貴的城市,而且是山東唯一一個房價如此大幅度上漲的城市,這讓潛在購房者再次為濟南房價猛漲憂心。[詳細]

  • 「釣了40多年魚,這麼大的石斑魚還是第一次釣到。據了解,今年島城持續高溫導致海水溫度較高,此外近岸海域水質持續改善,是這種南方魚出現在島城近海的原因。關長濤說,這種魚類在黃海以北海域非常少見。[詳細]

  • 8月28日,芝罘公安分局世回堯派出所將涉嫌尋釁滋事的嫌疑人郭某抓獲並依法行政拘留。 8月28日晚11時許,派出所民警在機場路上堯路段巡邏時,老遠就看到一男子揮舞著腰帶追趕毆打行人,民警迅速趕至近前,將男子控制並現場盤問。[詳細]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吸盤魚」可吸附在鯊魚身體上(圖)
    科學家發現「吸盤魚」可吸附在鯊魚身體上(圖) 2013-02-05 09:55  來源:騰訊科學
  • 大連漁民捕獲兩條怪魚 長了六條腿一對蝴蝶翅膀
    核心提示:10月10日,大連瓦房店的漁民域捕獲到兩條奇怪的魚。這兩條魚有6條如蝦蟹一般的細肢腳,身上還有一對藍色的「大翅膀」。專家稱此魚學名為綠鰭魚,一般生活在海洋底層,屬底棲魚類。「這魚有著蝴蝶一樣鮮豔的翅膀,張開後漂亮極了。」
  • 鮣魚施絕技鯊魚口中奪食 兩鯊魚被活活餓死(圖)
    鮣魚施絕技鯊魚口中奪食 兩鯊魚被活活餓死(圖)據介紹,今年已有兩條鯊魚因餓生病死亡,但現在要將這些傢伙逮出來卻是困難重重。搶食高手鯊魚吃不飽  昨日下午,記者在成都海底世界的海底隧道裡,發現一條身長60釐米的鮣魚正緊緊貼著比它稍微大一點的檸檬鯊,不知疲倦地來回遊動。
  • 鮣魚得罪誰了?是誰那麼狠心在其身上踩了一個大鞋印?
    在大海中,魚類是千奇百怪的,而漁民也會經常能捉到一種這樣的魚,一條魚的背上好像是被誰狠踩了一腳,留下一個大大鞋印,漁民都為這條魚心痛,這魚得罪了誰?是誰那麼狠心在其身上踩了一個大鞋印?有強迫症的人,可能想幫這魚減少痛苦,總是想掰開這個鞋印,但這個鞋印天生就和這魚連在一起,鞋印在,魚在,所以這魚又叫做鞋底魚,學名是鮣魚(拼音為yìn yú),吸盤形似鞋底的魚!
  •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打造出另一個超級吸盤:靈感來自鮣魚
    據外媒報導,幾周前,來自華盛頓大學的科學家們研發出而來一種高效吸盤,他們的這一靈感則來自於毫不起眼的鮣魚(也稱吸盤魚)。現在,來自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則採用了一種不同的方法來打造出了他們自己的高效吸盤甚至將其用到了水下機器人上。
  • 鮣魚的創新啟示與應用
    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海洋,來認識一種因懶惰而聞名於世的魚類——鮣(yìn)魚,看看它能激發人們發明創造出什麼新奇的工具和設備。吸附在綠海龜腹部的鮣魚丨圖源:Paul and Jill / Flickr豹紋鯊、鮣魚和黃金鰺丨圖源:Richard Ling / Flickr
  • 漁民捕獲變異怪魚滿嘴尖牙 圍觀者驚呆!
    俄羅斯烏德穆爾特共和國卡馬河兩個漁民捕魚時捕到一條沒見過的什麼怪魚,這條魚通體黑色,頭部奇異,牙齒尖利,身似鰻魚,長約20釐米。漁民們相信它是一個變異的淡水魚,也有人認為是食人魚的一種。  漁民稱,他們當時以蟲為餌,在卡馬河意外釣起怪魚,拉上水時費了不少力氣。在將其託拽出水面的過程中,他們嚇得全身僵直。
  • 廈門漁民捕到怪魚 周邊餐館嫌醜紛紛不願收(圖)
    昨日清晨,討小海的小嶝「夫妻檔」一起網,撈起這隻長相奇特的怪魚。  醜魚被飯館嫌棄  ——老漁民那麼多年也只抓到過兩三次,個頭這麼大頭一回見  「這麼醜的魚,不敢吃!」年輕人圍著怪魚,小心翼翼地撐開它那「地包天」的大嘴,看著滿是細齒的大口,還有像「舌頭」的東西及嘴裡奇形怪狀的構造,打趣地說,誰吃誰變醜,但一旁的老漁民們卻笑而不語。71歲的漁民老李說,當地年紀大點的漁民管它叫「向天龜」(閩南語諧音),喜歡往沙裡鑽。  昨日上午10點多,小嶝前堡裡一對打魚夫婦從靠近金門的海域,捕上了這頭怪魚。
  • 泉港漁民捕到150公斤怪魚 「沒尾巴」常常翻跟鬥
    眼睛大大,嘟著嘴,樣子醜萌;水產專家鑑定為「翻車魚」   漁民捕獲的「翻車魚」重逾150公斤 (王先生供圖)   重逾150公斤,長超過1米,碩大無比的魚頭,身體又圓又扁,尾鰭小小的,眼睛大大的,嘟嘟嘴,萌態十足。
  • 仿生鮣魚以340倍自身體重的力量附著在物體上—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科學》 鮣魚是自然界天生的「吸盤」。這種鰭刺類魚能夠緊緊地附著在任何物體上,如船身、跳躍的海豚,甚至是人類潛水員身上。鮣魚又名「亞口魚」,它們的強大抓力來自於頭上改良後的背鰭形成的吸盤。現在,科學家報告稱,他們開發的一款機器吸盤可以做相同的事情。 像鮣魚特殊的吸管一樣,這種「仿生鮣魚盤」能夠像真魚一樣利用同樣的環形組合。它的若干排皮瓣上裝飾著小釘子,使其可以升高或降低到一個表面的距離。為了驗證這個吸盤效果究竟如何,研究人員將它連接到遠程操控的潛艇上。
  • 山東石島漁民:捕獲兩條百公斤劍旗魚
    22日凌晨,山東榮成石島漁民捕獲了兩個大傢伙,重達100多公斤的大魚。  幾個小時後,其中一條大魚被運到了市區新威路某烤肉店。記者在這家烤肉店門前看到,這條魚體長2.9米、胸圍直徑0.5米、重206斤,魚嘴很尖,上顎向前延伸出近半米長的「肉槍」。
  • 昨天,奉賢漁民捕獲了一條「怪魚」
    昨天,奉賢區海灣旅遊區的漁民捕獲了一條怪魚。這條魚嘴尖而突,口長在下腹,呈現「一」字形,口前有四條明顯的觸鬚。魚的背部有菱形的骨板。經過漁政部門的鑑定,這條怪魚居然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中華鱘,而這也是奉賢海域內時隔20年之後,再次發現活體中華鱘的蹤跡。
  • 纖維結構幫吸盤魚「搭便車」—新聞—科學網
    研究人員演示新吸盤能吸住各種物體圖片來源:《物質》   作為海洋世界眾所周知的免費旅行家,鮣魚搭便車時會利用頭部由背鰭演化而來的吸盤緊緊地吸附在宿主的表面。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人員發現,鮣魚強大吸附能力來自吸盤唇圈內部的特殊結構。相關論文2月27日發表於《物質》。
  • 漁民捕獲罕見巨口鯊 盤點海中的「怪物」(圖)
    日本漁民近日捕獲的巨口鯊。  中新網4月19日電  據外媒報導,日本漁民於當地時間15日,在三重縣尾鷲市港口附近五公裡的地方捕到了一隻體長達5.2米的極其罕見的深海巨口鯊魚。而且只有它偶爾擱淺在沙灘上或是被漁民捕獲時,世人才能有幸看到它的樣子。大部分都是在日本、菲律賓和臺灣發現的,第一次捕獲大嘴鯊是在夏威夷的海岸。  由於近年來多地地震頻發,使得深海處的「怪魚」或人們從未見過的「怪物」出現在靠近海岸的地方,令人們嘖嘖稱奇。
  • 俄漁民捕獲雙嘴深海怪魚 盤點世界上的怪魚
    據英國《每日郵報》9月13日報導,近日,俄羅斯漁民在俄羅斯東南部沿海的濱海邊疆區海域,捕獲了一條長相怪異的魚。這條魚形態醜陋,還長著兩張嘴。網友指責這可能是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汙染了相關海域,導致魚類基因變異,才有了這樣的怪魚。
  • Matter:中國科學家發現吸盤魚「搭便車」的新奧秘丨CellPress論文速遞
    論文共同通訊作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文力教授在描述這種特殊的扁狀、細長型的吸盤魚時說到「鮣魚本身的形狀和遊動能力不足以使其在自然界中取得生存優勢,於是它將自己頭部的第一背鰭進化成吸盤,這樣就可以搭載其它海洋生物的便車,從而實現兩項重要的生物學行為:捕食和繁衍。」
  • 廣州白雲湖公園肉食性大型「怪魚」已被捕獲:一抓就是兩條!
    記者2月17日下午獲悉之前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的「鱷雀鱔」怪魚已被廣州白雲湖管理處聯合委託的專業隊伍捕獲本文圖均為 廣東生態環境微信公眾號 圖「怪魚」腰背拱起,體長1.2米,重20斤,和同類雀鱔相比有著「駝背」的明顯特徵,且身體有明顯傷痕,初步判斷是大年初五在白雲湖西湖出現,13日被保安嘗試拿鋼叉捕捉未果的那條。
  • 【世界怪物大搜羅】之【吸盤魚】
    以及黑色的...(眼神好無辜)吸盤魚,又名鮣魚,喜歡吸附在鯊魚,海龜等大型海洋生物身上,俗名免費旅行家。是鱸形目藭科藭屬的一種。又稱印頭魚、吸盤魚、粘船魚。外號「天生旅行家」,是世界上最懶的魚。體細長,一般體長220~450毫米,最大體長約達1000毫米。前端平扁,向後漸尖,漸成圓柱狀。
  • 多彩海魚|最懶的旅行家——鮣魚
    鮣魚又稱「吸盤魚」,外號叫「鞋底魚」。
  • 泉州市民捕獲怪魚「清道夫」 盤點世上最恐怖十種怪魚
    泉州市民捕獲怪魚日前,泉州市民黃先生在村裡的小溪裡,意外捕撈到一條「怪魚」,身上分布著豹紋、嘴巴長在身體下方,就連捕了30多年魚的父親也搞不清楚:這到底是什麼魚?經鑑定,「怪魚」學名叫下口鯰,原產南美洲,身上花紋繁雜,被引入中國後一般作為觀賞魚飼養,因為能吃魚缸中的垃圾,被人稱為「清道夫」。專家提醒,「清道夫」為外來物種,不僅吃水中的垃圾,也會吃魚卵、魚苗,市民不可隨意放生。這魚怪在哪裡?這條怪魚長約30釐米,重將近500克。身上分布著豹紋、嘴巴長在身體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