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沃爾夫獎主席、諾獎得主謝赫特曼談基因編輯為何能拿獎

2020-11-24 澎湃新聞

原創 Kai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基因編輯在本次諾貝爾獎的勝利震驚了很多人。儘管它對基因工程領域產生了翻天覆地的影響,但在倫理道德、技術專利等層面還有很多懸而未決的問題。

在諾貝爾獎之前,埃瑪紐埃勒·沙爾龐捷(Emmanuelle Marie Charpentier)和珍妮弗·道德納( Jennifer Doudna)還獲得了今年的沃爾夫獎,但不是化學獎,而是醫學獎。

CRISPR科學家珍妮弗·道德納(左)和沙爾龐捷(右)獲得了今年的沃爾夫獎和諾貝爾獎。圖|Pauljanssenaward

沃爾夫獎素有諾貝爾獎的風向標之稱,沙爾龐捷和道德納再次驗證了這一點。

為何在具有爭議的情況下,基因編輯仍能屢獲世界大獎?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就此獨家專訪沃爾夫基金會主席、201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丹·謝赫特曼(Dan Shechtman)。

丹·謝赫特曼在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圖|WLF獨家

01

兩原因獲得評委青睞

謝赫特曼認為,在有爭議的情況下,CRISPR/Cas9基因剪刀技術仍能獲得沃爾夫獎和諾貝爾獎,主要是基於兩方面的原因:

首先,CRISPR-Cas9技術自2013年首次應用以來,給農作物育種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用來生產能更好地抵禦不同疾病的農作物。它的主要突破是生產出了抗病性和環境適應性強的水果作物,以及改善了水果品質。

CRISPR-Cas9系統在番茄和其他農作物上的應用。圖|Nature

據科學頂刊Nature 介紹,應用CRISPR-Cas9的植物就可以被認為是非轉基因作物。

它們的出現大大豐富了農作物的市場。2016年4月,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表示,CRISPR-Cas9編輯的蘑菇可以在沒有監督的情況下進入市場,這也是第一個獲得美國政府此類授權的CRISPR編輯生物體;2017年,FDA明確表示CRISPR編輯植物可以不受監管地栽培和銷售。就此,CRISPR技術在農作物應用的地位也越來越高了。

另一點,CRISPR技術在治療不同種類的癌症方面有非常驚人的潛力。

免疫細胞(棕色)正在攻擊一個癌細胞。使用CRISPR可以使免疫細胞更加有力。圖|STEVE GSCHMEISSNER/SCIENCE SOURCE

美國癌症研究協會(AACR)執行長瑪格麗特·福蒂(Margaret Foti)在一份聲明中說道:「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是當之無愧的,我們向這些受人尊敬的科學家表示最深切的祝賀。」

而據腫瘤學前沿刊物《腫瘤靶向治療》(Targeted Therapies in Oncology)今日報導,在美國中大西洋州份最大的醫療服務機構之一克裡斯蒂安娜護理中心(Christiana Care)這樣的社區癌症中心,腫瘤學家們已經開始使用這項技術。很多腫瘤學專家也認為這項技術可以幫助到很多不同類型癌症的患者,如淋巴瘤和T細胞白血病等。

02

爭議在於使用工具的人

至於很多人都擔心的道德倫理問題,謝赫特曼援引了諾貝爾獎的創辦人阿爾弗雷德·諾貝爾(Alfred Nobel)的發明——硝化甘油的例子。謝赫特曼表示,硝化甘油本身不過是混雜著硝酸甘油的一些固體混合物,它的存在不是為了殺戮。向惡向善,都在人的一念之間。

甘油炸藥的發明者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圖|Learning History

而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用他的一部分財產創辦諾貝爾獎的時候,也是希望鼓勵更多有益於人類的科學進展。

謝赫特曼最後表示,今年真的非常遺憾,由於新冠疫情的關係,沃爾夫獎頒獎儀式將推遲到下一年,他也還沒來得及與兩位頂尖的女科學家會面。他希望新冠疫情能夠早日結束,能夠邀請埃瑪紐埃勒·沙爾龐捷和珍妮弗·道德納參加一個屬於她們的、盛大的典禮,感謝她們在科學上的巨大貢獻。

將於10月底舉辦的第三屆WLF正在火熱籌備中,丹·謝赫特曼已應邀參加!他將參加「再見,飢餓與貧困 —— 世界頂尖科學家農業與糧食峰會」發表重要演講並參與圓桌討論。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獨家|沃爾夫獎主席、諾獎得主謝赫特曼談基因編輯為什麼能拿獎
    基因編輯在本次諾貝爾獎的勝利震驚了很多人。儘管它對基因工程領域產生了翻天覆地的影響,但在倫理道德、技術專利等層面還有很多懸而未決的問題。,基因編輯仍能屢獲世界大獎?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就此獨家專訪沃爾夫基金會主席、201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丹·謝赫特曼(Dan Shechtman)。
  • 獨家|諾獎大猜想:夏普萊斯二拿化學獎?
    桑格爾是1958年和198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此後40年,再無科學家能在諾獎「梅開二度」。在現今曾獲得諾獎的科學家中,美國化學家巴裡·夏普萊斯(K.科睿唯安從這些論文的作者中甄選發布「引文桂冠獎」,迄今已成功預測54位諾獎得主。因此,引文桂冠獎被視為諾貝爾獎的風向標。29位「引文桂冠」得主在兩年內獲得諾貝爾獎,從引文桂冠獎到諾貝爾獎的平均等待時間則是7年。
  • 理綜獎名不虛傳!基因編輯為什麼能拿諾貝爾「化學」獎
    圖|CNN她們是諾貝爾化學史上第一對同時獲得諾獎的女性,也是諾貝爾化學獎史上第六位和第七位女性得主。在許多吃瓜群眾眼裡,基因編輯獲得化學獎而不是生理學或醫學獎,更坐實了諾貝爾化學獎「理綜獎」的身份;不過專業人士介紹,基因的本質就是化學,基因編輯拿化學獎實至名歸。
  • 專家談諾獎:化學獎為什麼頒給了生物學工具「基因編輯」
    「理綜獎」為什麼又雙叕頒給了生物領域?基因編輯技術的研究進展如何?頻頻被 cue 的張鋒,是否真的錯失諾獎?我們聯繫了幾位科學家,聽一聽他們對諾貝爾化學獎的看法。高寧:張鋒沒拿獎挺可惜,但也說得過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真快啊!
  • 獨家|諾獎得主告訴你:幾歲拿諾貝爾獎最合適?
    圖|Rasmus Bjørk化學家平均需要等待20年獲得諾貝爾獎,這已經是分析數據中,諾獎得主裡等待時間最短的了。圖|Rasmus Bjørk01意氣風發奎洛茲:我29歲就有了重大發現!他在接受QUARZ採訪時樂呵呵地表示世界需要一種超級電池,能夠更好地解決能源爭端和緩和氣候危機,而「我今年只有93歲,我還有很長的時間來努力,我希望能在我拿不動薯條之前解決這個問題。」固態電池在鋰離子電池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使用固體電解質代替液體或聚合物電解質。
  • 獨家|諾獎得主告訴你:幾歲拿諾貝爾獎最合適?
    化學家平均需要等待20年獲得諾貝爾獎,這已經是分析數據中,諾獎得主裡等待時間最短的了02最年長諾獎得主古迪納夫:我的年齡剛剛好 他在接受QUARZ採訪時樂呵呵地表示世界需要一種超級電池,能夠更好地解決能源爭端和緩和氣候危機,而「我今年只有93歲,我還有很長的時間來努力,我希望能在我拿不動薯條之前解決這個問題。」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獨家幕後故事
    詹妮弗·杜德娜(左)和艾曼紐·夏龐蒂埃(右)在昨天的推送中,我們獨家採訪了沃爾夫基金會主席、201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丹·謝赫特曼(Dan Shechtman),對基因編輯為何能拿獎做出了詳細解讀。兩位新晉諾獎女科學家在今年2月就獲得了素有諾獎風向標之稱的沃爾夫化學獎,而因疫情錯過給兩位優秀科學家親手頒獎的丹·謝赫特曼主席獨家透露正在為明年的盛大頒獎禮做籌備。
  • 基因編輯CRISPR技術共同發明人叢樂:張鋒為何痛失諾獎?
    原標題:獨家專訪│基因編輯CRISPR技術共同發明人叢樂:張鋒為何痛失諾獎?北京時間2020年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病原學研究所的馬紐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博士以及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Doudna)博士。
  • 基因編輯CRISPR技術共同發明人叢樂:張鋒為何與諾獎失之交臂?
    兩名女性科學家因共同發現了CRISPR Cas9基因編輯技術而名聲鶴立,這一技術為人們在人體和其他動物細胞上實現基因編輯奠定了重要基礎。一時間,基因編輯這項專業技術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而同樣發明了基因編輯CRISPR技術的華裔科學家張鋒卻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科學界在為之感到遺憾和惋惜的同時,也熱議其為什麼沒有得到諾獎。
  • 揭秘WLF:上海市領導為論壇定名;28封郵件請來一位諾獎得主
    論壇為何選擇了上海?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獨家專訪了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秘書長(WLA)王侯,聽他講述背後的故事。我們的想法也很樸素,諾貝爾獎是科學界最具分量的獎項,諾貝爾獎得主是最具公眾影響力的科學家。能夠集合多一些的諾獎科學家,就能引起公眾的注意,進而激發對基礎科學的熱情。後來又把頂尖科學家群體從諾獎擴展到了其它主要科學獎項。
  • 獨家專訪│基因編輯CRISPR技術共同發明人:張鋒為何痛失諾獎?
    一時間,基因編輯這項專業技術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而同樣發明了基因編輯CRISPR技術的華裔科學家張鋒卻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科學界在為之感到遺憾和惋惜的同時,也熱議其為什麼沒有得到諾獎。10月9日,MIT/Broad Institute張鋒實驗室的第一個博士生、現任史丹福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叢樂向21新健康記者表示,諾貝爾獎對於基因編輯技術的認可,揭示了這一技術的影響力和重要性,他祝賀上述兩位科學家獲獎,但對於張鋒未能分享諾獎感到遺憾。
  • 眾望所歸:兩位女科學家因為基因編輯獲化學諾獎基因編輯技術獲諾獎!
    例如,在此基礎上,科學家發現一類小分子,能抑制PARP通路,目前已廣泛用於BRCA基因突變導致的腫瘤的治療。 在研究同源重組的過程中,賈辛使用了一種內切酶(I-SceI)來產生DNA斷裂。在一種小鼠細胞中導入了這個酶以後,賈辛發現細胞基因組發生了改變。她敏銳地意識到,這個過程可以用來在活體細胞中改變基因,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基因編輯。
  • 獨家專訪│基因編輯CRISPR技術共同發明人叢樂:張鋒為何痛失諾獎?
    一時間,基因編輯這項專業技術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而同樣發明了基因編輯CRISPR技術的華裔科學家張鋒卻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科學界在為之感到遺憾和惋惜的同時,也熱議其為什麼沒有得到諾獎。10月9日,MIT/Broad Institute張鋒實驗室的第一個博士生、現任史丹福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叢樂向21新健康記者表示,諾貝爾獎對於基因編輯技術的認可,揭示了這一技術的影響力和重要性,他祝賀上述兩位科學家獲獎,但對於張鋒未能分享諾獎感到遺憾。
  • 今年諾獎風向標拉斯克獎取消了, 諾獎呢?
    今年諾獎風向標拉斯克獎取消了, 諾獎呢?2020-08-31 09: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時佔祥 全球醫生組織 諾獎風向標
  • 得了諾獎卻不想領?這些諾獎得主的傳奇事跡也太可愛了吧
    提到諾獎得主,你的腦海中一定會浮現出一些光輝的形象,他們代表了人類智識的最高水準,非常高大上。但其實,在諾貝爾獎的光環背後,很多諾獎得主也有著奇奇怪怪的一面——但也可可愛愛的。薩特在晚年解釋自己為何會拒絕諾貝爾獎時說道:「這獎意味著現在你屬於某一個等級。我們把文學變成了一種有等級的實在,在這種文學中你處於這種或那種地位。我拒絕這樣做,所以我拒絕一切榮譽。」
  • 兩名女科學家因「基因剪刀」獲諾獎
    能以極高精度改變DNA對生命科學產生突破影響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戈蘭·漢松當天在皇家科學院公布了獲獎者名單及主要成就。漢松說,今年的獲獎研究成果是「基因剪刀——重寫生命密碼的工具」。據諾貝爾化學獎評選委員會介紹,兩位獲獎者發現了基因技術中最犀利的工具之一,即「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
  • 2020諾獎誕生最大懸疑:基因編輯技術獲獎,張鋒錯失
    Doudna),以表彰她們對「基因編輯」方法研究中做出的突出貢獻。 在基因編輯技術應用中,張鋒幾乎是繞不過去的重要人物,他未能因所做的開創性貢獻入圍諾獎令人生疑,或許將成為近期討論的一個話題。這些基因剪刀把生命科學帶入了一個新時代,並且在許多方面給人類帶來了最大的利益。基因編輯是轉基因之後人類找到的又一種基因工程技術手段,它在本質上與轉基因並無不同,都是在分子水平上改變生物的遺傳特性,兩者在技術上各有長短;但因基因編輯不涉及外來基因,在公眾層面更易被接受。
  • 加拿大盛產諾貝爾獎得主?原來這些名校校友都是諾獎得主
    ,已經有20多位諾獎得主來自加拿大,而且6個領域獎項(物理、化學、文學、生物或醫學、和平、經濟學)全部覆蓋。>生理學或醫學獎關鍵詞:加拿大第一位諾獎得主他是加拿大第一位諾獎得主!班廷1916年畢業於多倫多大學醫學院, 1920年到1921年他在韋仕敦大學(西安大略大學)兼職教授整形外科,1921年到1922年在多倫多大學擔任藥理學講師。
  • 諾獎又尷尬了:本屆和平獎得主ICAN組織遭質疑
    諾獎又尷尬了:本屆和平獎得主ICAN組織遭質疑 2017-10-12 14:38:22來源:中國新聞周刊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100餘位諾獎得主手撕綠色和平,轉基因推廣迎來轉機?
    綠色和平為何被100多位諾獎得主點名批評這封公開信的開頭這樣寫道,「致綠色和平的領導,聯合國和全球各國政府」,能與聯合國和各國政府並列,可見綠色和平在諾獎得主們眼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