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FAO全球漁業報告:全球過度捕撈的重災區竟然在這裡!

2021-01-18 八鮮過海



2016年7月7日,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FAO)發布了名為《2016世界漁業與水產養殖狀況》(The State of World Fisheries and Aquaculture 2016)的報告。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最新報告指出,儘管在某些領域取得顯著進展,但全球野生漁業資源整體上並未得到改善。




2015年9月,聯合國會員國通過了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議程表明,通過漁業和水產養殖對自然資源的利用,從而確保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人類陸地食品從狩獵採集到農業生產,水產食品從野生捕撈到水產養殖!2014年全球水產養殖產品消費總量首次超過野生捕撈水產品消費總量,為滿足人類日益增長對合格食用魚的需求,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勢在必行,當然,這是具有挑戰性的。




世界野生捕撈產量和水產養殖產量



全球水產養殖產量


自1980年末,水產養殖產量已開始了明顯增長,1974年水產養殖產量只佔水產品總產量的7%,而到了1994年這一份額一增加到了24%,2014年水產養殖佔水產總產量的百分比已經達到45%以目前世界水產養殖產量逐年增長的趨勢看,未來世界水產養殖產量將超過野生捕撈產量。



世界魚類利用和供應(食品,人口,非食品用途,食品供應)


過去五十年間(1961年-2013年),人口平均每年增長3.2%,從20世紀60年代世界水產品每年人均消費量從9.9kg,到20世紀90年代人均14.4kg,直至2013年人均消費量19.7kg,預估2014到2015年將進一步增長,超過20kg。漁業生產和水產品消費水平的增加,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水產養殖所驅動的。隨著人口的增長,水產食品生產量在增長,因為銷售渠道的日益完善,人均收入的增加以及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也刺激了人們對水產食品的消費。國際貿易的發展給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世界海洋捕撈產量排名前十的國家


據FAO數據顯示,世界海洋捕撈產量排名前十的國家是中國、印度尼西亞、美國、俄羅斯、日本、秘魯、印度、越南、緬甸、挪威。中國作為人口第一的大國,海洋捕撈產量也位居第一名,2013年產量約1397萬噸,佔全球總產量的17%,2014年產量約1481噸,佔全球總產量18%。




中國作為水產第一大國,面臨著諸多問題,目前我國漁業資源已進入嚴重衰退期,我國近海資源隨著持續高強度的捕撈,野生魚類資源已越來越少;水產養殖業又發展較快,內陸和近海的漁業養殖越來越多,傳統產卵場、索餌場、漁場功能受到破壞。養殖魚類出現密度大,產品質量低的情況。環境也受到汙染,使生態資源超負荷。




1974年以來,全球魚業資源捕撈趨勢


根據1974年至2013年的全球漁業資源捕撈趨勢,可持續漁業資源的水平已經呈現出明顯下降趨勢,從1974年的90%下降到2013年的68.6%!截止到2013年,全世界的野生魚類資源中,有31.4%是不可持續的過渡捕撈,預計未來這個百分比還會上升,這是個值得重視的的問題。



海洋捕撈產量:糧農組織主要捕撈區


西北太平洋仍然是捕撈漁業最旺盛的地區,其次是中西太平洋、東北太平洋和東印度洋海域,地中海和黑海海域漁業捕撈量逐年下降,地中海、黑海等海域的過度捕撈率約為60%




2016年4月在布魯塞爾全球漁業海鮮博覽會上,歐盟(EU)正式提出  MEDFISH4EVER(地中海魚類資源拯救計劃),並指出地中海漁業資源已有93%的面臨過度捕撈,已經到了非常緊急關頭!如果不採取斷然措施,地中海也將面臨著中國的「東海無魚」境地!應儘快結束過度捕撈的局面,著重發展地中海水產養殖業,來修復地中海野生魚類資源。




報告中預測,到2021年,水產養殖產品將成為水產品消費的主要來源,首次超過野生魚類供應數量。報告預測,2025年的水產品產量將比2014年增長17%。當然,這不能說明野生魚類產量會增長,這得益於水產養殖產量的增長。並且只有1 %將來自野生魚類,水產養殖成為這一增長的驅動力。





過度捕撈對全球環境產生的衝擊將難以估量,對海洋經濟的衝擊也令人無法視而不見。只有通過可持續漁業管理和結束過度捕撈,才能讓我們的漁業資源更豐富。」世界海洋保護組織主管Gustavsson先生總結道。



浩瀚的海洋如同寶箱,饋贈給人類豐富的資源。然而,它並非取之不竭,用之不盡。萬物皆有生息,今朝你貪婪索取,未來可能就瀕臨消失!面對現今漁業資源的形式,堅持可持續漁業迫在眉睫。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們應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合理開發利用海洋漁業資源,加強海洋環境保護,促進海洋生態修復,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海洋漁業發展之路。


本文主要參考《The State of World Fisheries and Aquaculture 2016》報告數據以及相關公開報導


精彩文章

點擊圖片瀏覽文章|菲律賓香蕉吃多了?想來中國南海搶海鮮......


點擊圖片瀏覽文章|海鮮B2B平臺的強勢崛起:中小海鮮商家的福音!

本文為八鮮過海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本文後留言,告知您的公眾微信號及轉載目的,我們會及時回復。轉載要求,請標明原文出處:本文經作者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八鮮過海(ID:baxianguohai88)】。請尊重原創,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FAO發布世界漁業報告,過度捕撈有所反彈
    文章轉載自:UCN國際海產資訊,作者:María Feijóo,編譯:胡路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文(好文共分享)6月8日,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發布《世界漁業與水產養殖狀況》(SOFIA)報告。
  • 聯合國報告:全球90%野生魚類面臨過度捕撈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灣「中時電子報」7月10日報導,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一份最新報告指出,全球捕魚數量已逼近漁業可持續發展的極限值,約90%的野生魚類正面臨過度捕撈。據報導,聯合國糧農組織每半年發布一次的全球漁業狀況報告指出,自1970年以來,全球野生魚過度捕撈狀況惡化了至少3倍;40%的鮪魚等暢銷產品正遭受不可持續捕撈。聯合國糧農組織漁業部門負責人巴朗熱說,地中海、黑海等海域的過度捕撈率約為60%,「尤其令人擔憂」。
  • 過度捕撈和汙染導致全球劇減三成多漁業資源
    過度捕撈和汙染導致全球劇減三成多漁業資源2012-02-07 09:44: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聯合早報網,多年來的過度捕撈和沿海地區管理不當,已導致全球32%的漁業資源枯竭。但如果這些資源恢復元氣,全球漁業每年將可增加500億美元收入。&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聯合國環境計劃署(UNEP)日前發表報告說,過度捕撈、陸地上的農業和工業汙染,以及珊瑚礁和紅樹林等棲息地遭破壞,都對漁業資源產生負面影響。
  • 90%野生魚類面臨過度捕撈,對全球環境的衝擊「難以估量」
    90%野生魚類面臨過度捕撈,對全球環境的衝擊「難以估量」 楊舒怡/新華網 2016-07-10 12:24 來源:澎湃新聞
  • 研究發現由於氣候變化和過度捕撈 全球漁業正在萎縮
    在羅格斯大學的帶領下,該研究表明,自1930年以來關鍵漁業人口至少下降了4%,某些地區的該行業從業人數下降幅度高達35%。 經濟魚類種群不僅對全世界從事漁業的5600多萬工人至關重要,而且還為依賴海產品的世界部分地區提供必要的營養,例如沿海地區的發展中國家。
  • 過度捕撈,全球近九成漁場資源告急!
    全球人口增長推動魚類需求,使漁業資源面臨過度捕撈、走向枯竭的困境。聯合國表示,全球有近九成漁場處於捕撈頂限、或過度捕撈。
  • 90%野生魚類面臨過度捕撈 全球捕魚逼近極限值
    新華社電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一份最新報告指出,全球捕魚數量已經逼近漁業可持續發展的極限值,大約90%的野生魚類正面臨過度捕撈。   英國《衛報》7日援引聯合國糧農組織每半年發布一次的全球漁業狀況報告報導,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全球野生魚過度捕撈狀況惡化了至少3倍;金槍魚等暢銷產品中,40%正遭受不可持續的捕撈。
  • 世銀:過度捕撈致全球每年損失800多億美元
    【環球網綜合報導 實習記者 田瑞哲】新家坡《聯合早報》2月28日報導稱, 據世界銀行近期發布的《重溫沉沒的數十億》報告顯示,漁業的過度捕撈導致全球每年損失超過800億美元。該報告指出,隨著海洋中的魚類數量日益減少,漁船必須耗費更多時間開往更遠的水域尋找魚群,每次捕撈到的漁貨也減少了。導致漁業成本上漲,利潤降低。
  • 大眼金槍魚遭過度捕撈 大西洋漁業國商討對策
    大眼金槍魚遭過度捕撈 大西洋漁業國商討對策趙曼君最新研究顯示,大眼金槍魚近年來遭到嚴重過度捕撈,資源瀕臨枯竭。塔克說:「總之,入海捕撈的船太多,魚太少。」  科學家在報告中警告,大眼金槍魚現存數量不及它「可持續捕撈量」一半。除非大幅縮減捕撈量,這一魚類的種群數量可能會在10至20年內「急劇萎縮」。
  • 歐盟過度捕撈殃及非洲漁業 擬建新型合作關係
    自2月份以來,綠色和平組織持續抗議歐盟大型拖船在西非海域過度捕撈;塞內加爾總統薩勒4月在就職典禮上發誓要與非法捕撈作鬥爭;西非地區6000名漁民已籤署漁業持續發展申訴書……聯合國糧農組織日前發布的《世界漁業資源狀況回顧》報告指出,必須對過度捕撈進行監管。
  • 過度捕撈和環境汙染使海洋失去生機 全球海洋救助方案出臺
    過度捕撈和環境汙染使海洋失去生機 全球海洋救助方案出臺 2014-06-26 14:28:53這是全球海洋委員會6月24日正式發布的《從惡化到恢復——全球海洋救助方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給出的結論。  報告建議促進公海康復循環  《報告》分析,資源需求增加、技術進步、魚儲量減少、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和棲息地減損是導致全球海洋惡化的五大因素。  海洋覆蓋地球表面近3/4的區域,蘊含13億立方千米水量。
  • 愛吃魚的中國人正在全世界範圍內過度捕撈,這對全球漁業都沒好處
    東部根據的數據,過度捕撈正在耗盡全球的海洋漁業資源,全球90%的漁場已經被捕撈一空或者面臨崩潰。從西白令海的,到佛羅裡達海岸捕撈紅鯛魚的,破壞生態平衡的捕撈作業威脅著發展中國家數百萬人民的生計,專家們指出,這些人依靠海洋才能獲得口糧和收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俄羅斯捕撈帝王蟹的漁民墨西哥漁船塞內加爾漁民和他們貧瘠的魚獲。
  • 從過度捕撈到可持續發展,「三文魚強國」挪威的漁業轉型之路
    挪威海岸線長逾10.1萬公裡,水產養殖業和捕撈業發達,是世界第二大海產品出口國。近四十年來,該國漁業走出了過度捕撈、無序經營等問題泛濫的困境,發展成為了全球海洋經濟的樣板之一。「我們很高興挪威政府給本國海洋經濟打造了一個這麼好的品牌。」
  • 世界|全球主要海洋國家漁業資源治理經驗及啟示
    全球海洋漁業過度捕撈問題突出(一)全球海洋漁業資源總體可持續性顯著下降2015年全球漁業總產量為1.68 億噸,其中,海洋捕撈量為8120萬噸,佔野生漁業捕撈量的87.6%, 佔漁業總產量的48.33%。
  • 南極地區的漁業捕撈屬於過度捕撈麼?還是在現有資源可承載的範圍內...
    X 南極地區的漁業捕撈屬於過度捕撈麼 有1個回答 王昱珩 2018-04-26 壞消息是,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全球
  • 破解捕撈漁業中過度捕撈及非法捕撈難題的幾點建議
    :萬年縣水產局        瀏覽量: 9480 次 我要評論 過度捕撈、非法捕撈是捕撈漁業生產中一大頑疾,嚴重破壞漁業生態、影響漁業生產,成為困擾捕撈漁業持續發展的攔路之虎。
  • 墨西哥漁業資源出現過度捕撈
    墨西哥《改革報》12月10日報導,墨西哥漁業資源捕撈過度,導致沙丁魚、金槍魚和對蝦數量減少。根據墨西哥全國漁業委員會數據顯示,從1990年到2011年,沙丁魚和金槍魚的捕撈量已經分別減少27%和18.5%,雖然對蝦的捕撈量增加了23.2%,但實際上只是因為對蝦養殖量增加,墨西哥CAMPECHE等近海地區對蝦已經基本消失。
  • 利用雲計算和大數據來防止漁業過度捕撈
    谷歌最近推出了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結合雲計算、大數據和衛星網絡監控全球漁業活動,主要著眼於防止過度捕撈。    據2014年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報告稱,目前世界超過90%的漁場可能存在對魚類的過度捕撈。
  • 過度捕撈:我們的後代還能吃到海鮮嗎?
    過度捕撈:我們的後代還能吃到海鮮嗎?東海:四大經濟魚類難覓蹤跡東海區域的捕撈強度是最適捕撈強度的3倍,實際捕撈量已經約是理論最大可持續捕撈量的兩倍。最主要的四大經濟魚類中,大黃魚和烏賊已難覓蹤跡,小黃魚和帶魚已經被嚴重過度捕撈,包括幼魚和低齡魚的過度開發。這四種主要經濟魚類佔總漁獲量比例從1950年代的63.7%降低到了1990年代的18.8%。
  • 過度捕撈已導致中國海洋漁業生態系統嚴重退化
    新華網北京2月22日電(記者孫聞)22日發布的《中國海洋發展報告》稱,長期過度捕撈已經導致了中國海洋漁業生態系統難以逆轉的嚴重退化。    這份由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課題組編制的報告指出,目前中國海洋生態系統健康總體欠佳,以過度捕撈為代表的對海洋物種的過度利用而直接導致種群數量下降甚至物種滅絕問題十分嚴峻。早在上世紀70年代末,中國近海漁場的底層和近底層傳統經濟魚類已經嚴重衰退和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