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牧祖籍廣東,外公是留美歸國的高材生,重視子女教育,當他發現自己的女兒——梁小牧的母親有運動天賦時,就傾心著力培養。在上個世紀30年代,梁小牧的母親就成了當地有名的運動員。1937年,梁小牧的外祖父帶著女兒——梁小牧的母親出走印尼,希望在那裡謀求一片立錐之地。
1943年,梁小牧出生在印尼,她的童年過著無憂無慮地生活。60年代初,很多移民印尼的華僑選擇回國,梁小牧便是在這個時期和母親一起回到了廣東佛山。那一年,梁小牧15歲。
梁小牧從小學習成績就不錯,雖然她是從印尼回來的,但是完全沒有打羽毛球的經驗,1958年,廣東要舉辦一次省級羽毛球大賽,各個地區開始招選運動員。梁小牧被老師推選出來,這並非是由於她的羽毛球打得好,僅僅因為她來自印尼,沒有基礎的梁小牧最終拿到了倒數第二名的壞成績,但是她身體素質和不服輸的勁頭,卻給教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儘管沒有獲得好成績,她還是被留在了省隊。
梁小牧從此成為了一名真正的運動員,對於女兒的選擇,身為過來人的母親也同意了,雖然基礎不是最好的,但憑著一股不服輸的勁,在第二年的汕頭羽毛球賽上,梁小牧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接力了母親的夢想。
在梁小牧的回憶中,周總理的面孔時時浮現在她腦海中,「每次一回想起我的羽毛球生涯,周總理的笑容就浮現在眼前。」 三次與周總理的見面,也是梁小牧職業生涯中的三個重要節點。
1963年,梁小牧代表廣東隊參加全國羽毛球大賽,一路殺到了決賽,並奪得女子單打的冠軍,頒獎大會上,周總理笑著對她說:「你是梁小牧,你的打球風格很好,你要勤學苦練,為國爭光。」當時,梁小牧激動得熱淚盈眶。
1963年11月,梁小牧代表中國隊參加在印尼舉辦的新興力量運動會,在這個匯聚了51個國家參與的體育盛事中,中國羽毛球隊獲得了女子團體冠軍與男子單打冠軍,梁小牧獲得了女子單打亞軍。這一次比賽,她接到了讓球的任務,要給印尼讓球,梁小牧讓球讓得沒有水平,都打到界外了。從印尼回來,梁小牧在昆明再次見到了周總理,周總理走到梁小牧的面前,微笑著說:「梁小牧,你輸球,我聽匯報了,做一個運動員不容易,當黨和人民需要你輸時,你要輸得漂亮;當黨和人民需要你贏時,即使遭遇天大的困難,你也一定要贏。」梁小牧也從此知道了,做一個運動員,政治素質的重要性。
1966年, 「文化大革命」 席捲全國,梁小牧受到嚴重衝擊,雖然已經為國贏得了多項榮譽,但由於梁小牧的印尼華僑身份,她受到了嚴重的迫害和審查, 1972年,周總理去廣州視察,梁小牧所在的省隊是周總理視察的一個點,周總理特地面見了她,並詢問了羽毛球發展中的一些問題,梁小牧如實反映了沒有場地的問題,當時周總理就命令隨行的人員打個報告,領取資金,這時廣州的領導趕緊說,這個費用我們出,當年年底,廣州體育館就修好了。這是她和周總理的第三次見面。
從國家隊退役後,梁小牧到河北體科所工作,在工作中一直謹記周總理的期望,讓新手趕上和超過自己。梁小牧說:「與羽毛球事業一起經歷過這樣一個時代,又受到了周總理的親切關心,我覺得,我這輩子,挺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