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科學家顧方舟的故事(一):周總理的囑託

2021-02-23 國家圖書館

我一到所裡就有人跟我說,小顧,要派你到蘇聯去了。那會都叫我小顧,當時年紀輕。那時候到蘇聯學習是大家夢寐以求的,都想到蘇聯去。我說到蘇聯去,是真的嗎?後來了解到中國教育部決定派375名科學技術人員到蘇聯去,全國各地各行各業的人都有,數學的、天文的、地理的、生物的等等,醫學方面派了30名。這裡頭就有我,還有我所在的大連研究所的所長廖由潔也是一位。

我們去以前不知道去蘇聯幹嘛,就知道去學習,就知道這個,但學習總是好事兒。我們是從大連車站上的火車,先要到北京集中。我們這些人在燕京大學集中的時候,就有人給我們講形勢、講政策、講任務。而且為這個事情,我們臨出國以前,周總理要請這些留學生在北京飯店吃飯。一聽說周總理要接見我們,大家都興奮得不得了。出去到蘇聯這群留學生年紀大多都很輕,都是青壯年,其中有一部分老同志、老紅軍。我們這30位醫學方面的留學生裡頭,有3位是部級幹部,其中有一位是錢信忠,他是西南軍區衛生部的部長。他40多歲了,但學習勁頭很大,積極要求學習。

北京飯店我以前沒去過,大宴會廳挺大的,燈火輝煌。在飯店吃飯的時候,我就鼓動跟我坐一桌的兩個人,我說咱們去跟周總理碰個杯吧,那時候年輕膽兒也大。我們幾個就拿著酒杯走到前頭,找到了周總理,總理說你們是哪的,我說我們是醫學方面的,他說你們醫學方面現在怎麼樣啊,當時因為太激動,我都忘了總理問了什麼,我當時都說了什麼,反正稀裡糊塗跟總理碰完杯,就把這杯酒喝了。回到桌上大家問怎麼樣?我說不怎麼樣,喝完酒我就回來了。這說明當時我們很興奮,感覺到自己肩膀上責任的重大,再一個就是絕不給我們中國的學生丟臉,就抱著這種態度。周總理在北京飯店宴請這375名留學生,給大家鼓勁鼓得足足的。

我們每一個留學生出去,國家都給我們裝備了呢子大衣、中山裝、西裝,裡三層外三層都給我們備齊了。當時咱們國家多困難啊,國家為了要經濟建設派出國留學生下的本錢,我們一個留學生所花的錢,等於60名農民一年的收入。當然這個我算不清楚了,反正裝備花的錢,國家是下了很大的力氣。大家聽了以後心裡頭覺得又興奮,可是又難過,因為花的都是老百姓的錢。後來周總理講話也給大家鼓勵很大,所以當時我們出去的時候,等於沒有宣誓的宣誓。大家憋足了勁,出國以後要好好學習,不辜負黨和人民對自己的這種恩情、這種鼓勵、這種希望。

後來我們就出發了。我們去蘇聯的火車走了有六七天,從滿洲裡坐火車,沿著西伯利亞大鐵路就這麼走到莫斯科。

相關焦點

  • 逆風而行 護佑健康——「人民科學家」顧方舟的故事
    圖片選自《一生一事》  此時,當我再次看到《一生一事:顧方舟口述史》(以下簡稱《一生一事》)書封上那句「健康對於生命,猶如空氣對於飛鳥」時,不禁感慨系之。距醫學科學家、病毒免疫學家顧方舟先生離世已一年有餘,重新展讀他書中的文字,仿佛他還在和我們一同經歷這場戰「疫」。
  • 消滅我國小兒麻痺症的病毒學家顧方舟逝世 資料生平事跡介紹
    1960年的春天,周總理來到了這裡。周總理是去緬甸訪問的途中,路過昆明的。在雲南省長劉明輝、外交部長助理喬冠華的陪同下,來到了疫苗生產基地。顧方舟對正在視察疫苗的總理說:「周總理,我們的疫苗如果生產出來,給全國7歲以下的孩子服用,就可以消滅掉脊髓灰質炎!」  周總理聽了,直起了身子,認真地問道:「是嗎?」  「是的!」顧方舟拍著胸脯道:「我們有信心!」
  • 「中國夢·踐行者」朋友憶「糖丸之父」顧方舟
    晚年時,顧方舟在家中閱讀。大洋網訊 2019年1月2日凌晨三時,我國著名醫學科學家、病毒學專家,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原院校長顧方舟先生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92歲。顧方舟一生致力於脊髓灰質炎的研究、預防和控制,他更是消滅我國小兒麻痺症的先驅者之一,被稱為「糖丸之父」。據悉,1月8日上午9時,顧方舟的遺體告別儀式將於北京八寶山殯儀館蘭廳舉行。
  • 人民科學家 | 顧方舟: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
    顧方舟與兒子顧烈東的合影許多研究員被顧方舟感動,紛紛決定讓自己的孩子參與實驗。每一個噴嚏、每一聲咳嗽,都讓大家心驚膽戰。「孩子還好吧?」成為顧方舟和同事們每天見面的第一句話。十天過去了,實驗成功了!全國立刻正式打響了脊灰殲滅戰。1960年12月,首批500萬人份疫苗生產成功,疫苗在北京、上海等11個城市推廣,投放疫苗的城市,疫情流行高峰紛紛削減。
  • 顧方舟,那個發明「糖丸」的人走了
    2019年1月2日,在一個晴朗的冬日,顧方舟平靜地走了,享年92歲。顧方舟是誰?如果你還記得小時候吃過的「糖丸」的話,他就是那個發明「糖丸」的人。顧方舟,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校長,著名醫學科學家、病毒學家。
  • 以子試「毒」顧方舟:一生只做「一件事」,卻拯救了14億中國人!
    然而,被譽為人民科學家的顧方舟卻戰勝了困難,為我國徹底解決了困擾億萬家庭的脊髓灰質炎。 提起顧方舟,可能除了醫學專業人士外,其他人很少知道。但如果提起小時候吃的糖丸,80、90後和他們的父母們,幾乎無人不知。
  • 寧波籍科學家顧方舟的人生足跡與寧波精神
    國家主席習近平更是籤署主席令,授予顧方舟「人民科學家」的國家榮譽稱號。然而,當我們知道顧方舟一生與「小兒麻痺症」「脊髓灰質炎疫苗」「糖丸爺爺」這幾個詞如影相隨,並且是中國消滅脊髓灰質炎第一人時,就會由衷地誇讚這些榮譽確屬實至名歸。2020年1月5日,在顧方舟去世一周年之際,受寧波市科協委託,寧波甬上名人文化研究院策劃主辦了甬籍人民科學家、「糖丸爺爺」顧方舟紀念展。
  • 「功勳」顧方舟: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
    它的研發者,就是被孩子們親切地稱為「糖丸爺爺」的我國著名醫學科學家、病毒學專家,中國醫學科學院原院長——顧方舟。顧方舟畢生致力於研究和開發脊灰疫苗,為我國徹底消滅脊髓灰質炎作出了重大貢獻。他將自己的人生概括為「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顧方舟被授予「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今天(28日)的特別節目《功勳》推出《顧方舟: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
  • 「人民科學家」顧方舟小記
    &nbsp&nbsp&nbsp&nbsp和屠呦呦獲得「共和國勳章」一樣,顧方舟獲得「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也一點不意外。這兩位寧波人,在科學研究領域作出的貢獻,的確是非同小可,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 每個中國人都應該感謝的人民科學家!「糖丸」爺爺
    大家都應該感謝的「人民科學家」,他就是顧方舟。我們小時候都應該吃過他研究的糖丸,脊髓灰質炎疫苗。 顧方舟臨危受命,研究防治脊髓灰質炎,當時條件艱苦,研究所都是科研人員在荒山上自己建的,沒有冰箱就把實驗用的東西存在昆明市肉聯廠的冰窟裡
  • 他不是院士,為何榮獲「人民科學家」稱號?
    其中,葉培建、吳文俊、南仁東(滿族)、顧方舟、程開甲等5位科學家榮獲「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這5位科學家中,有兩位不是中國科學院或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仁東和顧方舟。「『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的事跡已經廣為人知,「中國『糖丸』之父」顧方舟則少為人知。顧方舟是誰?不是院士的他為何能獲此殊榮?
  • 揭秘|「疫苗俠」顧方舟:用一顆小糖丸滅掉小兒麻痺症
    他就是我國著名醫學科學家、病毒學專家顧方舟。1病毒來襲 「脊灰」 肆虐顧方舟,1926年出生,1944年考取北京大學醫學院醫學系。求學期間,顧方舟最喜愛的課程是公共衛生課,隨著課業深入及社會閱歷增加,他認識到當醫生固然能救很多人,可從事公共衛生事業,卻可以讓千百萬人受益,從此確定一生志向。
  • 「糖丸爺爺」顧方舟和他「消滅」的脊髓灰質炎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被稱為「糖丸爺爺」的顧方舟1月2日在京逝世,遺體告別儀式將於1月8日上午9時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舉行。顧方舟把畢生精力,都投入到消滅脊髓灰質炎,俗稱「小兒麻痺症」,這一兒童急性病毒傳染病的戰鬥中。他是我國組織培養口服活疫苗開拓者之一,一顆小小糖丸成為幾代中國人的記憶。
  • 南仁東、程開甲……聆聽科學家精彩故事 領略非凡科學人生
    葉培建吳文俊南仁東顧方舟程開甲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70華誕的盛大活動中,葉培建、吳文俊、南仁東、顧方舟、程開甲等5位科學高峰的勤奮攀登者被授予「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讓我們一起聆聽他們精彩的科學故事,領略他們非凡的科學人生。
  • 講好中國科學家故事 弘揚科學家精神「傳承2020」報告團走進寧夏
    12月2日,由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寧夏黨委宣傳部、寧夏科協、寧夏教育廳承辦的科學家精神報告團「傳承2020」寧夏行活動正式啟動。黃緯祿之女黃道群,醫學科學家、病毒學專家顧方舟之女顧曉曼等組成。2天時間,報告團分3組共6場(次)走進寧夏大學、銀川能源學院、北方民族大學、銀川九中、銀川六中以及銀川唐徠中學寶湖校區,講述楊鍾健、黃緯祿、顧方舟3名科學家的愛國精神、科研精神、求實精神、創新精神、奉獻精神和育人精神。
  • 講好中國科學家故事 弘揚科學家精神 「傳承2020」報告團走進寧夏
    本次科學家精神報告團成員由我國著名地質學家、地層學家學家楊鍾健之孫楊大同,我國著名火箭與飛彈控制技術專家和航天事業奠基人之一黃緯祿之女黃道群,醫學科學家、病毒學專家顧方舟之女顧曉曼等組成。2天時間,報告團分3組共6場(次)走進寧夏大學、銀川能源學院、北方民族大學、銀川九中、銀川六中以及銀川唐徠中學寶湖校區,講述楊鍾健、黃緯祿、顧方舟3名科學家的愛國精神、科研精神、求實精神、創新精神、奉獻精神和育人精神。在銀川九中站,黃緯祿之女黃道群作了題為《我的父親黃緯祿》的報告。
  • 講好中國科學家故事 弘揚科學家精神 「傳承2020」寧夏行 走進銀川...
    本次科學家精神報告團成員由我國著名地質學家、地層學家學家楊鍾健之孫楊大同,我國著名火箭與飛彈控制技術專家和航天事業奠基人之一黃緯祿之女黃道群,醫學科學家、病毒學專家顧方舟之女顧曉曼等組成。2天時間,報告團分3組共6場(次)走進寧夏大學、銀川能源學院、北方民族大學、銀川九中、銀川六中以及銀川唐徠中學寶湖校區,講述楊鍾健、黃緯祿、顧方舟3名科學家的愛國精神、科研精神、求實精神、創新精神、奉獻精神和育人精神。在銀川九中站,黃緯祿之女黃道群作了題為《我的父親黃緯祿》的報告。
  • 每月一傳|一丸濟世德
    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醫學科學家、病毒學專家,「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被稱為「中國脊髓灰質炎疫苗」之父。顧方舟使用猴腎組織培養法分離出脊灰病毒並定出型別,成功研製出首批脊灰(Sabin型)活疫苗2000萬人份,為中國研製活疫苗消滅脊灰做出了重大貢獻。
  • 從毛主席與科學家交往細節中感受偉人科技情懷
    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於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飛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