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勳」顧方舟: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
它的研發者,就是被孩子們親切地稱為「糖丸爺爺」的我國著名醫學科學家、病毒學專家,中國醫學科學院原院長——顧方舟。顧方舟畢生致力於研究和開發脊灰疫苗,為我國徹底消滅脊髓灰質炎作出了重大貢獻。他將自己的人生概括為「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顧方舟被授予「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今天(28日)的特別節目《功勳》推出《顧方舟: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
-
每個中國人都應該感謝的人民科學家!「糖丸」爺爺
大家都應該感謝的「人民科學家」,他就是顧方舟。我們小時候都應該吃過他研究的糖丸,脊髓灰質炎疫苗。 新中國成立70周年前夕,顧方舟獲得「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
-
逆風而行 護佑健康——「人民科學家」顧方舟的故事
圖片選自《一生一事》 此時,當我再次看到《一生一事:顧方舟口述史》(以下簡稱《一生一事》)書封上那句「健康對於生命,猶如空氣對於飛鳥」時,不禁感慨系之。距醫學科學家、病毒免疫學家顧方舟先生離世已一年有餘,重新展讀他書中的文字,仿佛他還在和我們一同經歷這場戰「疫」。
-
每月一傳|一丸濟世德
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醫學科學家、病毒學專家,「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被稱為「中國脊髓灰質炎疫苗」之父。顧方舟使用猴腎組織培養法分離出脊灰病毒並定出型別,成功研製出首批脊灰(Sabin型)活疫苗2000萬人份,為中國研製活疫苗消滅脊灰做出了重大貢獻。
-
他不是院士,為何榮獲「人民科學家」稱號?
其中,葉培建、吳文俊、南仁東(滿族)、顧方舟、程開甲等5位科學家榮獲「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這5位科學家中,有兩位不是中國科學院或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仁東和顧方舟。「『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的事跡已經廣為人知,「中國『糖丸』之父」顧方舟則少為人知。顧方舟是誰?不是院士的他為何能獲此殊榮?
-
寧波籍科學家顧方舟的人生足跡與寧波精神
國家主席習近平更是籤署主席令,授予顧方舟「人民科學家」的國家榮譽稱號。然而,當我們知道顧方舟一生與「小兒麻痺症」「脊髓灰質炎疫苗」「糖丸爺爺」這幾個詞如影相隨,並且是中國消滅脊髓灰質炎第一人時,就會由衷地誇讚這些榮譽確屬實至名歸。2020年1月5日,在顧方舟去世一周年之際,受寧波市科協委託,寧波甬上名人文化研究院策劃主辦了甬籍人民科學家、「糖丸爺爺」顧方舟紀念展。
-
以子試「毒」顧方舟:一生只做「一件事」,卻拯救了14億中國人!
然而,被譽為人民科學家的顧方舟卻戰勝了困難,為我國徹底解決了困擾億萬家庭的脊髓灰質炎。 提起顧方舟,可能除了醫學專業人士外,其他人很少知道。但如果提起小時候吃的糖丸,80、90後和他們的父母們,幾乎無人不知。
-
「中國夢·踐行者」朋友憶「糖丸之父」顧方舟
徐源在採訪顧方舟同事趙枚時曾聊到,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顧方舟一眾人生活、研發生產病毒疫苗的地點都是在昆明一處僻遠的山洞中,物質匱乏到只能食野菜。每逢禮拜天,顧方舟都會背著袋子下山,去昆明的市場上為母親採購食物,「當時我們困難到買白菜醬油都得去昆明買。有一次我們採購完畢後坐上卡車準備回家,大家在車上展示今天的飯盒,我買到餃子了,然後對顧方舟說『你嘗一個』,顧方舟捨不得吃,想要留給母親。
-
「人民科學家」顧方舟小記
    和屠呦呦獲得「共和國勳章」一樣,顧方舟獲得「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也一點不意外。這兩位寧波人,在科學研究領域作出的貢獻,的確是非同小可,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
消滅我國小兒麻痺症的病毒學家顧方舟逝世 資料生平事跡介紹
顧方舟拍著胸脯道:「我們有信心!」 周總理開心地笑了,打趣道:「這麼一來,你們不就失業了嗎?」 顧方舟也被總理的情緒帶動起來,他緊張的心放鬆下來,說道:「不會呀!這個病消滅了,我們還要研究別的病呀!」 周總理拍了拍他的肩膀,讚許道:「好!要有這個志氣!」
-
揭秘|「疫苗俠」顧方舟:用一顆小糖丸滅掉小兒麻痺症
他就是我國著名醫學科學家、病毒學專家顧方舟。1病毒來襲 「脊灰」 肆虐顧方舟,1926年出生,1944年考取北京大學醫學院醫學系。求學期間,顧方舟最喜愛的課程是公共衛生課,隨著課業深入及社會閱歷增加,他認識到當醫生固然能救很多人,可從事公共衛生事業,卻可以讓千百萬人受益,從此確定一生志向。
-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這幾個星座小事大事一把抓,還能樣樣做得不差
文/凌婷七七生活中,如果總是被小事牽絆著,似乎做不出什麼大事來,古人云,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似乎已經把成事者從小事裡脫離出來。原「不拘小節」一詞出自《後漢書·虞延傳》,多指不注意生活小事,但現實裡成大事者往往小事也是一把好手,試問連小事都做不好,怎麼成大事呢?
-
顧方舟,那個發明「糖丸」的人走了
2019年1月2日,在一個晴朗的冬日,顧方舟平靜地走了,享年92歲。顧方舟是誰?如果你還記得小時候吃過的「糖丸」的話,他就是那個發明「糖丸」的人。顧方舟,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校長,著名醫學科學家、病毒學家。
-
人民科學家顧方舟的故事(一):周總理的囑託
我一到所裡就有人跟我說,小顧,要派你到蘇聯去了。那會都叫我小顧,當時年紀輕。那時候到蘇聯學習是大家夢寐以求的,都想到蘇聯去。我說到蘇聯去,是真的嗎?後來了解到中國教育部決定派375名科學技術人員到蘇聯去,全國各地各行各業的人都有,數學的、天文的、地理的、生物的等等,醫學方面派了30名。這裡頭就有我,還有我所在的大連研究所的所長廖由潔也是一位。
-
「每臨大事有靜氣」
「每臨大事有靜氣。」中國千百年來的這一古訓,早已沉澱為中華民族、中國人的文化和精神基因。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成就大事要有這樣的「靜氣」,應對危機同樣要有這樣的「靜氣」。現在,我們正處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
-
南仁東、程開甲……聆聽科學家精彩故事 領略非凡科學人生
葉培建吳文俊南仁東顧方舟程開甲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70華誕的盛大活動中,葉培建、吳文俊、南仁東、顧方舟、程開甲等5位科學高峰的勤奮攀登者被授予「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葉培建:志在九天 暢遊星海「那天,您用兩個皮球,為我們講解地球、月球的自轉公轉關係;您用一把雨傘演示太空中的飛行器天線接收信號的原理……」這是浙江杭州一所學校的學生日前寫給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空間科學與深空探測首席科學家葉培建的一封賀信,祝賀他榮獲「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
-
深山畢竟藏猛虎,大海終須納細流:做大事的人,都具備5大特徵
做一番事業,是很多人在生活中的期盼,我們總是要通過做事來彰顯出我們的人生價值。那麼既然要做事,肯定要儘可能地做大,也就是能夠成就一番大的事業。一、持續進步沒有人是天生就能夠做大事的人,這是因為想要成就大事,必須要一些過硬的本領和素質,但是對於很多人來說,自己縱然是天賦異稟,這樣的天賦也不足以支撐人生走到成功。
-
《無名之輩》裡的平凡人「幹大事」,底層人民頂起整個社會
如果沒有他們,我們又怎麼能夠用世界7%的耕地來養活世界22%的人口。這些最底層的民眾看起來是一群平凡人,但是他們才真正的不平凡。多少人因為勞累不再選擇耕種,而是走進城市務工,但是我們最樸實的農民,如今依舊堅持著。他們用自己的身軀幹了一件件大事,支撐起了國家的發展。
-
日食是個了不得的大事
只有民間比較在意,每到月食,就認為是天狗吃了月亮,需要大家來搶救。因此,一通敲鑼打鼓,放鞭炮,把狗嚇跑,把月亮吐出來,直到月食完了,就算大功告成,總算把月亮給救下來了。所以,在古代,月食不是大事,要說大,也就是民間還重視一點,因為過去的農曆,都是月亮歷,一旦月亮真的被狗吃了,那麼以後的節氣就沒法算了,種地也就有了麻煩。所以,死活也得把月亮救出來。反正也沒有人敢試試,不救會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