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踐行者」朋友憶「糖丸之父」顧方舟

2021-01-21 國際在線

晚年時,顧方舟在家中閱讀。

大洋網訊 2019年1月2日凌晨三時,我國著名醫學科學家、病毒學專家,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原院校長顧方舟先生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92歲。顧方舟一生致力於脊髓灰質炎的研究、預防和控制,他更是消滅我國小兒麻痺症的先驅者之一,被稱為「糖丸之父」。據悉,1月8日上午9時,顧方舟的遺體告別儀式將於北京八寶山殯儀館蘭廳舉行。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脊髓灰質炎(又稱小兒麻痺症)曾在國內大範圍暴發,造成大量兒童癱瘓甚至死亡。時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研究所主事者之一的顧方舟臨危受命,前往昆明,在山洞中建所、在西雙版納密林中冒著生命危險捕猴、更不惜讓自己和長子以身試藥。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顧老帶領著一代知識分子,用一顆糖丸,消滅了一種疾病。

2000年,經世界衛生組織證實,我國已成為無脊髓灰質炎國家。92歲的顧方舟曾向《一生一事:顧方舟口述史》的作者範瑞婷感嘆,他們這一代人的奮鬥已慢慢成為歷史。但他們的歷史裡,仍有光。

北京協和醫學院原黨委宣傳部長劉靜:

「他從不埋怨受過的苦」

顧老一生謙虛低調,如非他人主動問及,鮮少會提及自己的過往。大眾所了解到的他的生平故事,多是通過《使命的召喚》《顧方舟口述史:一生一事》這兩本新舊傳記。近日,記者專訪了顧老的生前好友劉靜,以及兩位傳記作者徐源和範瑞婷——在大眾眼中那位有著一生洶湧的顧方舟,私底下也不過是一位孝順慈愛的普通老人。

家人陪同走完後半程

1月6日,劉靜睡得很晚,直至7日的凌晨三點,她還在回復記者的信息。當天,北京協和醫學院內部召開顧方舟緬懷會,院校長王辰及黨委書記李國勤親自籌辦。下午兩點,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曾益新,及北京協和醫學院原校長巴德年、劉德培都出現在了會場,追憶顧老往昔。「氣氛尤為莊重、肅穆」,劉靜緩緩地說。

劉靜退休前曾是北京協和醫學院原黨委宣傳部長。2018年底,顧方舟生病住院期間,劉靜曾多次去醫院探望。

顧老是在夫人李以莞和子女的陪同下,安詳地走完人生後半程的。自顧老生病住院後,他的子女便從國外趕回北京,開始輪流照顧父親。「他們家庭是一個非常和諧的家庭。」劉靜說。

顧老是一位慈父,而他的夫人李以莞也是一位慈母。劉靜回憶,此前為了籌備《使命的召喚》及中國科協「老科學家學術資料採集」項目,她曾多次帶著學生,前往顧方舟家中:「對於我們的工作,他總是說『全力配合』。每次李老也總是用家中的瓜果飲品熱情地招待我們。他們是一對非常好的夫婦。」

此生有兩大遺憾

儘管顧老總說「此生無憾」,但對家人的愧疚,卻終究伴隨著他的一生。劉靜透露,顧方舟心中有兩大遺憾。

1958年「脊灰」暴發後,顧方舟臨危受命,開始了脊灰疫苗的研究生產,生產基地在雲南昆明玉案山一個名為「花紅洞」的地方。

2011年,劉靜曾隨顧方舟去過位於昆明的醫學生物學研究所,「那裡如今已經是一片鳥語花香了,如果不看歷史照片,你幾乎想像不出當時那裡的環境有多惡劣。」

劉靜描述,花紅洞起初是隱蔽在一片熱帶雨林之中,洞口高約三至四米,寬約三四十米,愈往內空間愈狹小,環境潮溼陰暗,但是他們最初就居住在這裡。為了完成對研究所的基礎設施建設,顧方舟不得不和一幫研究所科研人員拿起了鐵鍬鐵鏟,伐木、修公路、一磚一瓦修建房屋和實驗室。劉靜透露,當時實驗室、辦公室都是他們自己建的,甚至包括廁所。

「當年很多科研人員都是攜家帶口在昆明共同建設研究所,顧老也是帶著自己的妻子、孩子以及母親一同遷往了雲南昆明,一家人一起吃苦。」但山上沒有學校,子女們無法入學,科研人員不得不一邊做研究,一邊自己建學校,因此這些孩子都沒有受到過系統良好的教育,「所以這是顧老一生的遺憾」。

而顧方舟的母親周瑤琴則於1967年,在顧老被研究所停職後不久離世,「這也成了顧老心中的痛」。

但對於這些苦,顧老卻從沒表現出任何不滿,劉靜說:「顧老在意的從來不是個人榮辱,他反而遺憾自己做得還不夠,沒能救更多孩子。」

北京協和醫院醫師徐源:

「他是一個感性的人」

徐源此前接觸顧老是在六年前,在中央電視臺《大家》欄目採訪顧老之後,協和醫院校方決定出一本有關顧方舟的個人傳記,彼時還是臨床醫學專業八年制學生的徐源成為了執筆者,在學校老師劉靜的牽線下,他連續兩年探訪了顧方舟及其同事、好友。

提及母親便會落淚

徐源回憶起第一次到顧方舟家中的場景,當時他攜帶了一本收錄了諸多老照片的相冊,原本想藉機詢問一些顧方舟參與科研的艱辛過往,卻不料翻開相冊後,老人卻摩挲著老照片,指著影相中的人一一辨認,講起了他們的故事,至於自己科研上的艱辛,也只是淺言輒止,兩句話作結。

在徐源的印象中,顧方舟是一個頗為感性的人。「我的母親是助產士,恰巧顧老的母親也是助產士,訪談期間我只是提及了一句,他的眼淚頓時就『吧嗒』掉下來了,之後久久不再說話。能感覺到,他非常思念自己的母親。」

徐源在採訪顧方舟同事趙枚時曾聊到,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顧方舟一眾人生活、研發生產病毒疫苗的地點都是在昆明一處僻遠的山洞中,物質匱乏到只能食野菜。每逢禮拜天,顧方舟都會背著袋子下山,去昆明的市場上為母親採購食物,「當時我們困難到買白菜醬油都得去昆明買。有一次我們採購完畢後坐上卡車準備回家,大家在車上展示今天的飯盒,我買到餃子了,然後對顧方舟說『你嘗一個』,顧方舟捨不得吃,想要留給母親。他對母親非常孝順,對我母親也是非常關心。」趙枚稱。

顧方舟幼年喪父,其母周瑤琴以一人之力,艱辛撫養起四個年幼的兒子。顧老曾說:「我學醫是母親的心願。母親常說,當醫生是人家求你治病,你不要去求人家。」但大學畢業後,在嚴鏡清老師的影響下,顧方舟放棄成為外科醫生,轉而投入到病毒研究之中,「我違背了母親的囑託,但是公共衛生多重要啊,做好了就是一大片受益」。

正如其名,顧方舟用他的一生「渡」了成千上萬的中國兒童。

「不應止於以身試藥」

「這幾天朋友圈都在緬懷顧老,主要是因為糖丸上也承載了幼時的記憶,我覺得很感動,又覺得懷念不應止於此,不應止於『以身試藥』的壯舉。」徐源緩緩說,作為80後一代,「糖丸」承載著的不止童年,更有一種使命的力量。

實際上新中國成立以來,以顧老為代表的一批青年學者,帶著強烈的使命感留蘇學習,回國後篳路藍縷,舉步維艱,毫不計較個人得失。也是在這樣的使命感下,他們在昆明的荒涼山洞裡挖建研究所,自己親手整地、搭建恆溫實驗室,在西雙版納密林中親自捕猴,冒著癱瘓風險給自己和孩子先後以身試藥、率先提出活疫苗技術路線……提及那些過往,徐源既感慨又遺憾。他稱,顧老個性謙虛,如非特意詢問,鮮會主動提及當年的艱辛。

2016年,《使命的召喚》一書完成,當時的顧方舟已90歲,依然關心社會。徐源透露,「此前顧老還與我討論過學術造假問題,他就很嚴肅地說,這種事情絕不會在他那裡發生。」

「顧老那一代人對祖國的赤誠和對醫療事業的執著,是可以穿過歷史的簾幕,穿過重重喧囂,啟發我們這一輩年輕人的學習和思考。」語罷,徐源的聲音有些哽咽。

他說,其實學校在2016年之後曾再次啟動過相關項目,劉靜老師等對顧老及當年的身邊人進行了更為細緻的走訪,「我本想等資料集齊後,再重新補充修訂顧老傳記,沒想到顧老已先一步駕鶴西去,實在痛惜。」

中國記憶項目中心範瑞婷:

「他的晚年非常平靜安詳」

五年前,在一次計劃免疫主題的公益廣告拍攝中,範瑞婷結識了顧老。從2013年到2018年期間,範瑞婷曾接連多次前往顧方舟的家中進行訪談。直至2018年5月,《一生一事:顧方舟口述史》一書方才得以出版。「其間一直在修改完善,中間顧老的身體已不算好,每次前去看望,他都越來越消瘦,我們不願多打擾。2018年年初,顧老還曾因肺炎住院,這讓我們很揪心。」

與李以莞相濡以沫

範瑞婷稱,顧老的晚年非常平靜安詳,家中偶有前來請教工作學術方面的晚輩。「每次他都是坐在家中陽臺的沙發上。他養了一陽臺的花,每天喜歡坐在那裡看書、看報、看電視新聞。顧老晚年都時刻關注著國家國際大事,尤其是現在的計劃免疫等方面的消息。」範瑞婷稱,顧老的晚年非常平靜安詳。儘管子女不在身邊,但卻與夫人李以莞相濡以沫,「李老會幫他審校文稿;每次訪談,他也得要老伴兒在旁才安心。」

「顧老很謙和,做了那麼大的貢獻,卻也只是輕描淡寫地說『我做的不算什麼,像錢學森他們才難呢』。」範瑞婷說。

「用別人的孩子試藥不仗義」

範瑞婷稱,在做口述史訪談的過程中,她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兩件事。

顧方舟1951年留蘇學習期間留影。

一件是顧方舟前往前蘇聯學習的故事。「雖然事情過去很久了,但說起當年,顧老還是很激動。當時周總理在北京飯店為他們餞行,顧老當時還很激動地去敬酒。他說,『自己不能辜負黨和人民的恩情和希望』。」一去四年,學成方歸。

另一件便是1959年,顧方舟一行前往前蘇聯考察學習脊灰疫苗的情況後,在活疫苗和死疫苗的爭論中,結合我國國情,率先提出了「我國不能走死疫苗路線,只能走活疫苗路線」,事實證明,顧方舟是對的。

「而至於始終為外人所驚嘆的『攜子以身試藥』一事,顧老也只是說,誰家的孩子不是孩子,如果用別人的孩子做試驗,太不仗義了。他的太太和母親也是醫務工作人員,得知此事,並沒有怪罪他。後來實驗室其他同事也讓自家孩子參與了試驗。」範瑞婷回憶道。

在書中,顧方舟這樣評價自己的一生:「要說我有什麼貢獻,我覺得只有兩個:一個是引進了活疫苗的技術路線,被國家採納了,建立了實驗室,建立了生產基地;第二個是有了疫苗,怎麼來組織疫苗服用,這是一個大問題。」

範瑞婷說:「所有吃糖丸長大的孩子,都應該感謝顧老和他的同事,感謝他們讓我們遠離這種可怕的疾病;未來的孩子,也應該感謝顧老幾代人的努力。是他們,讓一種疾病成為歷史。」

文、圖/廣報全媒體記者程依倫

相關焦點

  • 「功勳」顧方舟: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
    央廣網北京9月28日消息(記者車麗)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提到「糖丸」,會勾起很多人的兒時記憶。冰冰、甜甜的一顆小藥丸,包裹的是口服脊髓灰質炎疫苗。它的研發者,就是被孩子們親切地稱為「糖丸爺爺」的我國著名醫學科學家、病毒學專家,中國醫學科學院原院長——顧方舟。顧方舟畢生致力於研究和開發脊灰疫苗,為我國徹底消滅脊髓灰質炎作出了重大貢獻。
  • 「哆啦A夢」×「相棒」聯動回播出,水谷豐、反町隆史配音親上陣
    在動畫「哆啦A夢」11月9日播出的劇情「あい棒」中,電視劇「相棒」中的兩名角色杉下右京和冠城亙將登場。「あい棒」中,因為看到電視劇「相棒」說出「我也想要搭檔」的大雄,得到了哆啦A夢拿出的神秘道具「あい棒」後發生的故事,在這裡「相棒」以劇中劇的形式出現,而且還有很多耳熟能詳的右京的臺詞「總是會在意一些細緻入微的地方,這是我的壞習慣」等。
  • 顧方舟,那個發明「糖丸」的人走了
    2019年1月2日,在一個晴朗的冬日,顧方舟平靜地走了,享年92歲。顧方舟是誰?如果你還記得小時候吃過的「糖丸」的話,他就是那個發明「糖丸」的人。顧方舟,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校長,著名醫學科學家、病毒學家。
  • 「精靈寶可夢」訓練師入坑指南
    「精靈寶可夢」是什麼?這是遊戲玩家心目中的「口袋妖怪」、「口袋怪獸」,也是動漫愛好者腦海裡的「寵物小精靈」、「神奇寶貝」——這是一個誕生於便攜遊戲機平臺(俗稱掌機),同時衍生出動漫、電影以及各種周邊的任天堂(Nintendo)超級 IP:Pokémon。
  • 寧波籍科學家顧方舟的人生足跡與寧波精神
    顯然,周瑤琴的棄文從醫和身上那種不服輸的性格,對顧方舟的影響是巨大的。顧方舟曾在自述中這樣寫道:「我非常感謝母親的撫育和教誨,也就是那個時候,(她)給了我一個性格,那就是不怕艱難,不怕困苦,不怕髒也不怕累。」顧方舟知難而上的品格,在攻克中國脊髓灰質炎難題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 《寶可夢 劍/盾》被異世界的生物們「入侵」了?
    毫無疑問,前兩天剛結束的寶可夢直面會又引發了不少爭議。在遊戲上線不到3 個月的時間裡,《寶可夢》官方宣布將會推出《寶可夢 劍/盾》的全新擴充票內容:「鎧之孤島」以及「冠之雪原」。而據影像內容介紹,這次將會更新加入超過 200 只以往的寶可夢,售價約 174 元,前者預計將於 6 月末推出,後者則預計將在今年秋季推出。
  • 「叩響幻夢」登場!《偶像夢幻祭2》公演祭活動指南
    《偶像夢幻祭2》已進行版本更新,「叩響幻夢」公演祭開啟,「特別招募 晃牙篇」卡池開啟,備受大家期待的主線故事第五章《一等星》上篇(127話至155話)也和各位製作人見面了!下面就來看看更新內容及近期活動介紹吧,不知道在新更新的劇情裡,又會有怎樣的故事在合唱廣場上演呢?
  • 張燕一曲《夢憶江南》,如詩如畫,如夢如幻,如痴如醉!
    視頻:張燕《夢憶江南》(中國新疆國際民族舞蹈節) 《夢憶江南》由安華作詞,李旭輝作曲,張燕演唱。這首歌具有「三美」,即意象美,氣質美和情韻美。
  • 「糖丸爺爺」顧方舟和他「消滅」的脊髓灰質炎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被稱為「糖丸爺爺」的顧方舟1月2日在京逝世,遺體告別儀式將於1月8日上午9時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舉行。顧方舟把畢生精力,都投入到消滅脊髓灰質炎,俗稱「小兒麻痺症」,這一兒童急性病毒傳染病的戰鬥中。他是我國組織培養口服活疫苗開拓者之一,一顆小小糖丸成為幾代中國人的記憶。
  • 真實世界的寶可夢:暱稱皮卡丘的「太平洋多角海蛞蝓」
    真實世界的寶可夢:暱稱皮卡丘的「太平洋多角海蛞蝓」作者:勇哥在家鄉本文由勇哥在家鄉原創,禁止以任何形式轉載,否則追究法律責任!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自從2016年8月「Pokémon GO」在臺提供下載後,迅速發燒,可以看到好多玩家不論白天、夜晚,總是低頭看著螢幕期待怪物的出現,甚至某些地點因為人潮爆多而上了國際新聞,可看出這股虛擬熱潮多麼瘋狂。雖然因此讓許多喜歡宅在家裡的人走向戶外。但虛擬畢竟不是真實,存在虛擬世界中的怪物或寶物不會成真。
  • 逆風而行 護佑健康——「人民科學家」顧方舟的故事
    當時有個家長來找顧方舟,說他的孩子癱瘓了:「顧大夫,你把我的孩子治好吧,他以後還得走路,還得參加國家建設呢。」顧方舟告訴他這個病還沒有辦法治癒,只能矯正。為此,國家下決心要解決脊灰問題,顧方舟接到任務後,便做好了一輩子搞這個研究的準備。他一幹就是40年,而且不辱使命,經過40年的不懈努力,顧方舟帶領的科研團隊研製脊灰疫苗,成功建立起了免疫屏障。2000年,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宣布中國為無脊灰國家。
  • 想做「燈塔」的Quibi,不想做「燈塔」的中國玩家
    這個「燈塔」到底是什麼?竟然自大到要開創「第三代電影敘事革命」?中國玩家又是否能抓住這個機遇?別急著提問,我們先來談談 Quibi 。現在,不管從已釋出的劇集質量,還是出師未捷的首發戰況,「燈塔」都未能證明自己,能否開創「第三代電影敘事革命」也待觀察。東方不亮但其實 Quibi 想要驗證的手機看劇場景,在現在的中國是有土壤的。
  • 【中國夢·踐行者】中國工程院院士林浩然:讓名貴魚「遊」進尋常...
    【中國夢·踐行者】中國工程院院士林浩然:讓名貴魚「遊」進尋常百姓家金羊網  作者:吳曉嫻  2018-11-17 這項新技術被命名為「林彼方法」,這是國際魚類學界首次用中國人名命名的技術。「其他的肉質產品都是供不應求,雞肉、豬肉、牛肉的價格每年都有提高,唯獨水產品供大於求,價格不但沒有上漲,還有所下降,市場上不愁沒有魚吃,這是我們研究工作對產業發展的作用。」林浩然自豪地說。
  • 「詩詞鑑賞」最憶暮秋天,在最好的秋光中,讀最美的暮秋詩詞!
    酬夢得暮秋晴夜對月相憶唐-白居易霽月光如練,盈庭復滿池。秋深無熱後,夜淺未寒時。露葉團荒菊,風枝落病梨。身外徜來都似夢,醉裡無何即是鄉。東坡日月長。玉粉旋烹茶乳,金薤新搗橙香。強染霜髭扶翠袖。莫道狂夫不解狂。狂夫老更狂。
  • 揭秘|「疫苗俠」顧方舟:用一顆小糖丸滅掉小兒麻痺症
    1病毒來襲 「脊灰」 肆虐顧方舟,1926年出生,1944年考取北京大學醫學院醫學系。求學期間,顧方舟最喜愛的課程是公共衛生課,隨著課業深入及社會閱歷增加,他認識到當醫生固然能救很多人,可從事公共衛生事業,卻可以讓千百萬人受益,從此確定一生志向。1950年大學畢業後,顧方舟被派往朝鮮戰場,治療患了痢疾的戰士。
  • 手機放煙花不是夢!「掌上煙花」閃亮登場
    智在雲天 與 夢達網絡科技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達成「大屏聯動移動終端煙花燃放控制系統」」怎麼玩?Product Specification「掌上煙花」利用線上線下互動互聯技術,將戶外實景煙花秀」和「真火煙花」兩大主體
  • 以子試「毒」顧方舟:一生只做「一件事」,卻拯救了14億中國人!
    一顆小小的糖丸,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和健康,而糖丸的創造者,就是中國著名病毒學專家,原北京協和醫學院院長顧方舟先生。 受到這位偉大女性的影響,1944年剛滿18歲的顧方舟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 由於基礎醫療機構的欠缺和人民生活的困苦,中國的嬰幼兒死亡率高達17-20%,農村人口的平均壽命只有33歲。得知這一慘烈現狀後,大學畢業的顧方舟放棄成為一名普通醫生,轉而投身病毒學事業。
  • 人民科學家 | 顧方舟: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
    顧方舟與兒子顧烈東的合影許多研究員被顧方舟感動,紛紛決定讓自己的孩子參與實驗。每一個噴嚏、每一聲咳嗽,都讓大家心驚膽戰。「孩子還好吧?」成為顧方舟和同事們每天見面的第一句話。十天過去了,實驗成功了!全國立刻正式打響了脊灰殲滅戰。1960年12月,首批500萬人份疫苗生產成功,疫苗在北京、上海等11個城市推廣,投放疫苗的城市,疫情流行高峰紛紛削減。
  • 外傳漫畫「工作細胞朋友」開載
    外傳漫畫「工作細胞朋友」開載 新聞 178動漫原創 ▪ 2019-01-12 09:36:00 根據清水茜原作漫畫改編的動畫「工作細胞
  • 消滅我國小兒麻痺症的病毒學家顧方舟逝世 資料生平事跡介紹
    當時中國的公共衛生事業剛剛起步,國人對公共衛生很陌生,衛生環境惡劣更是當時多種疾病流行、高死亡率的直接誘因。嚴先生常在課堂上表達深切的擔憂與思慮,顧方舟動情憂心,每思及此常潸然淚下。  從嚴先生那裡,常懷家國之憂的顧方舟逐漸認識到,如果人民不幸,生活在骯髒汙濘、疾病肆虐的環境中,作為國人中的一員,能滿足於作為醫生體面,安心工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