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人人有擔當 讓「好地方」更加「有分量」

2020-12-05 中共江蘇省委新聞網

「我們要牢記總書記諄諄囑託、殷殷期望,各行各業凝心聚力,把城市建設得更加美好,讓揚州這個『好地方』在全國更有『分量』。」連日來,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蘇時的重要講話,在基層黨員幹部群眾中引起熱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要堅定新發展理念,走可持續、高質量發展之路,實幹篤行、接續奮鬥,奮力把揚州這個「好地方」建設好發展好。

家住長江邊更愛長江水,生態保護算好「四本帳」

「生態環境投入不是無謂投入、無效投入,而是關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投入。」總書記這番講話讓家住長江邊的揚州人感同身受。

揚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樸席鎮瀕臨長江,該鎮雙橋村、三聯村曾經招引一批能人返鄉興辦企業,如今相繼搬遷或者拆除。雙橋村村民殷衛東在江邊興辦的噴塗企業,如今已搬入儀徵工業園區。殷衛東說:「當初村裡動員搬遷的時候,有點想不開。這次認真學習了總書記的講話,看了媒體的報導,深深覺得家住長江邊的人,更應該帶頭愛護長江水,保護好環境。」

「今年以來,雙橋村加固了3.5公裡小江堤,長江生態紅線保護區、江灘溼地保護區退耕還林120畝,植樹18100株,林間種草20多畝,還安裝了電子監控……」雙橋村黨總支書記俞桂琴說,「生態環境投入越多,生態家底就越厚實。」

實施長江大保護以來,三聯村先後解除了村集體田圩灘、三聯灘的長江沿岸灘涂對外租用協議,拒絕了多個對生態環境有負面影響的投資項目;關停了江灘特種養殖場、田圩灘田草雞養殖場等長江沿線灘涂的經營企業。

養殖場、小企業搬離江灘,村集體收入少了一塊,村民們覺得有些虧。「我們不能盯著眼皮底下的小帳,要用發展的眼光算大帳。」三聯村黨支部書記周宏兵介紹,村裡多次組織召開支部大會、村民代表大會,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幫村民算大帳、算長遠帳、算整體帳、算綜合帳。 「有理論支撐,有典型引路,村民們主動積極投身村容環境整治。」

提高生態「含金量」,魚米之鄉也要「詩和遠方」

「習近平總書記說,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廣大群眾的共識和呼聲。」寶應縣山陽鎮黨委書記吳斌表示,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作為大運河沿線鄉鎮,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加快製造業綠色轉型、服務業創新培育、現代農業高效提升,不斷提高生態的「含金量」和發展「含綠量」。

山陽鎮境內大運河、寶應湖、白馬湖等河湖縱橫交錯,為魚蝦龜鱉養殖重鎮。因水聞名、因水而興的山陽鎮,如今更因水而美。

昨天中午,射陽湖鎮林上村翟啟飛、沈遜芹夫婦,忙完農活回家,第一件事是將院子內外的花花草草澆了一遍水。「以前村裡家家戶戶都有雞舍、豬圈,院子裡擺放農具雜物,院子外堆放柴火堆,到處髒亂差。」翟啟飛笑著告訴記者,今年初,村裡開展環境整治,豬圈被拆除了,院子裡外都種滿了花花草草,像個小花園,別提多美了。

圍繞經濟發展、環境宜居、業績提優,射陽湖鎮今年建設4個「美麗宜居鄉村」,集中整治30個左右「最差莊臺」,評選出300戶「人居環境示範戶」,呈現「宜居、宜業、宜養、宜遊」的全新面貌。寶應縣射陽湖鎮黨委書記王敏感慨,裡下河的「魚米之鄉」,將成為城裡人的「詩和遠方」。

大運河志願者成立37個社區守護站,守護水清岸綠好風光

千百年來,運河滋養兩岸城市和人民,是運河兩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總書記的這番話,讓揚州大運河志願者總隊副秘書長丁東民深有感觸:「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流動的文化,作為揚州人,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參與其中,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讓運河文化成為揚州人的文化標識。」

揚州大運河保護志願者總隊伴隨大運河申遺啟動而誕生。如今,總隊下設的13個運河守護支隊,在沿河社區成立了37個守護站,常態化開展運河文化、環境保護的宣傳和實踐。上千名運河志願者中,有勞動模範、高校師生,還有非遺傳承人、文藝工作者,他們依託自身特長,開展了「運河文化大講堂」「運河文化收藏展」「運河人家文藝巡演」等豐富多樣的活動,傳播「保護運河,加我一個」志願服務理念,不斷織密運河保護網,守護水清岸綠「好風光」。

「共同保護好大運河,使運河永遠造福人民。」總書記的殷殷囑託,化為運河兩岸百姓的自覺追求。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建成後,開發區揚子津街道二橋社區組建二橋物業有限公司,承接三灣公園服務項目,社區居民們踴躍報名。「老百姓對運河、對三灣非常有感情,轄區的華建雅築、陽光小區北區、富川瑞園等小區裡,住著很多土生土長的二橋村民。」二橋社區黨支部書記談靖動情地說,這是生他們養他們的地方,對他們而言,保護古運河,就是守住鄉愁,就是一種幸福歸屬。

對於孩子們而言,奔騰不息的運河也有著特殊意義,成立於去年4月的二橋社區「小當家」志願者團隊,目前已有356名青少年成員,保護運河正是志願團隊的重要服務內容之一。

城市發展日新月異,屬於運河兒女的那一份鄉愁卻始終縈繞在心間。

人人都要「有擔當」,讓揚州「好地方」在全國更加「有分量」

「總書記誇咱『揚州是個好地方,這座文明、文化、歷史古城在全國都很有分量』,我們每一位揚州人都很自豪。」十九大代表、廣陵區曲江街道文昌花園社區黨委書記鄭翔說,「我們各行各業要凝心聚力,把城市建設得更加美好,讓揚州這個『好地方』在全國更有『分量』。」

近年來,文昌花園以社區陽光學堂和市民學校為載體,培養居民,特別是孩子們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持續開展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利用等活動,提升居民參與度,形成「人人有責,人人參與」的生態文明建設氛圍。

「讓千年運河岸清水綠,我會一直堅持下去。」廣陵區文峰街道寶塔灣社區74歲的老黨員孫慶林,出生並成長於長江邊的沙頭鎮農村,婚後長期居住在通揚橋下的糧庫宿舍,對長江、運河有著溶於血脈的情感。退休後,孫慶林義務擔負起古運河寶塔灣東岸的環境保護工作,每天撿拾岸上的垃圾雜物,用竹竿挑起水面上的漂浮物,堅持了十多年。

「13日下午,我到三灣公園對接社區健康跑活動,沒想到遇到了總書記,當時感到非常幸福,這段經歷也會讓我終身難忘。」廣陵區文峰街道三裡橋社區黨委書記林勇介紹,他出生在古運河邊,從小是喝著運河水長大的。「保護大運河,讓運河永遠造福沿岸人民,我們一代代運河兒女責無旁貸。」

相關焦點

  • 要有「好地方」的擔當,展現「有分量」的樣子
    在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總書記聽取大運河沿線環境整治、生態修復及現代航運示範區建設等情況介紹後指出,揚州是個好地方,依水而建、緣水而興、因水而美,是國家重要的歷史文化名城。生態文明建設關係經濟社會發展,關係人民生活幸福,關係青少年健康成長。
  • 揚州:全力鍛造「有分量」的「好地方」
    11月13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揚州考察調研。在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總書記聽取大運河沿線環境整治、生態修復及現代航運示範區建設等情況介紹後指出,「揚州是個好地方,依水而建、緣水而興、因水而美,是國家重要的歷史文化名城。」19日,揚州迎來了一個好消息:運河三灣生態公園內正在建設中的大運河博物館收到國務院正式批覆,命名為「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
  • 揚州:扛起「好地方」的擔當 展現「有分量」的模樣
    「『好地方』既是總書記對揚州的充分讚許,也是對揚州的殷切期望。」揚州市委書記夏心旻表示,面向「十四五」,揚州將牢記諄諄囑託,不負殷切期望,動員全市上下進一步聚焦「強富美高」總目標,繼往開來、接續奮鬥,以「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的使命擔當,把「好地方」揚州建設好發展好,在現代化新徵程上更好滿足世界人民對揚州的嚮往。
  • 揚州發布餐飲厲行節約地方標準 標明中小份菜分量
    揚州市近日出臺《餐飲厲行節約實施指南》地方標準,從適用範圍、實施要求、監督與評價等6方面23項,倡導餐飲單位提高原料利用率、促進節能環保,並採取適當措施減少生產、儲運及用餐浪費,增強餐飲厲行節約的可操作性。
  • 澳門新聞界高層參訪揚州 零距離感知「好地方」魅力
    中新網揚州1月6日電 (記者 崔佳明)「揚州是個好地方,依水而建、緣水而興、因水而美,是國家重要歷史文化名城」。6日,澳門新聞界高層參訪揚州,在江蘇省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李國華和揚州市委副書記、統戰部部長孔令俊的陪同下,零距離感受「好地方」揚州的獨特魅力。
  • 市政協委員李茜 發揮優勢認真履職 讓提案更有分量
    □江門日報記者 林立竣 通訊員 嶽昆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企業家,市政協委員、江門市華訊方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茜時刻關注國家政策,始終堅持要以更加堅定的家國情懷
  • 大波斯菊的草花 逐漸成為夏日的「顏值擔當」
    大波斯菊成片的大波斯菊有一種名叫大波斯菊的草花,逐漸成為揚州夏日的「顏值擔當」。這種原產墨西哥高原的野花,在揚州落地生根,近年來更是遍地開花。現在,正是大波斯菊盛開的季節,選一個晴好天氣,去品一品大波斯菊的花海。
  • 揚州迎來水杉 池杉落羽杉觀賞期
    本報訊 江蘇揚州的秋景美了一波又一波,眼下又有一波秋景進入觀賞季,它們就是以水杉、池杉等為代表的秋色葉樹。    在揚州,水杉、池杉種植量大,在城區就有不少;落羽杉則是近年來的「新貴」,入選了揚州「珍貴彩色樹種主推名錄」。從秋葉顏色來說,池杉和落羽杉色彩更加明快。
  • 揚州文明有禮景區行盛大開幕 同做文明有禮賞花人
    3月24日,揚州市首屆「鑑真櫻花嘉年華」暨文明有禮景區行啟動儀式在鑑真路櫻花大道盛大開幕。揚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揚州市文明辦主任蔣元峰參加了開幕式。  3月24日在舞臺後面,一群身穿紅馬甲的市民正在給身邊的遊客講解,原來他們都是市民觀察團景區分團的成員,3月24日乘著鑑真櫻花嘉年華開幕的機會,向前來參加活動的市民宣傳揚州文明有禮二十四條。  市民觀察團團長王麟來表示,自從「揚州文明有禮二十四條」發布以來,市民觀察團一直走在宣傳的最前沿。
  • 池杉被稱為「不朽之木」揚州這些地方「杉色」正美
    池杉是「低調」的樹種上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在揚州農村地區,有兩種樹是主推綠化樹種,分別是水杉和池杉,其中又以水杉種植最多。揚州,是江蘇最早種植水杉的地區。揚州職業大學園林園藝系教授陳衛元說,秋天水杉的色彩,是一種赭色,這種色彩看起來比較暗淡一點;而池杉,色彩更接近橙黃色,看起來很明快。池杉有「不朽之木」的美譽水杉和池杉,都耐水溼,一般依水而植。不過,相對水杉,池杉還耐水澇,即使被淹沒在水中,也不會澇死。
  • 肯德基「最良心」的小吃,分量足味道好,卻有很多人「不識貨」!
    評出肯德基「最良心」的小吃,分量足味道好,卻有很多人「不識貨」!,這樣才會有很多人喜歡吃。肯德基裡面的食物是多種多樣的,有很多的人,他們在去吃肯德基的時候,他們也都會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自己喜歡吃的一些食物,即便我們來給大家分享,這幾種肯德基裡面的食物不僅味道好,分量還特別的足,這樣的幾種食材卻有很多的人也都是不怎麼點著吃,也會比較容易把它忽略掉,接下來我們就來說一下吧。
  • 揚州「鳥家族」成員有多少? 最新數據來了!295種!
    地處長江、運河交匯處的揚州,鳥類眾多。這些年,我們一直密切關注揚州「鳥家族」的種數。去年2月25日,本報報導了揚州記錄到的鳥類為282種,最近,揚州鳥友又有了新的統計,揚州鳥類共有295種。   30多年增加了156種 揚州「鳥家族」成員已有295種   鳥兒是人類的朋友,也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 【踐行囑託開新局】揚州溼地生態保護有了「天羅地網」,南通網...
    【踐行囑託開新局】揚州溼地生態保護有了「天羅地網」 2021-01-08 10:05:18 來源: 揚州發布 高寶邵伯湖區是揚州地區最大的溼地,是淮河入江的重要水道,也是我國東部候鳥遷徙的重要路徑。
  • 江蘇省資訊|「煙花三月下揚州」中的「煙花」是什麼意思?其實有...
    江蘇省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煙花三月下揚州」中的「煙花」是什麼意思?其實有另外的含義!走遍祖國的大好山河,胖狗與豬帶你見識各地的風土人情。因為有詩云:「煙花三月下揚州」,那麼我們就先從這首詩說起吧!
  • 貴氣是人人想要的,只要注意兩個細節,你也行
    這個美女,可以稱得上高冷雅致、貴氣爆棚,氣質好得不得了。美女的穿戴也頗為考究。全身以咖啡色係為主。再有就是身背的皮包有一片耀眼的紅色。咖啡色與美女象牙一般的膚質形成相得益彰的日月同輝。美女這樣簡潔單純的深色繫著裝,更增加了凝重感,讓美女的貴氣更加有分量。當美女遠遠走來,看她的人,都不由自主地屏住呼吸,從內心生出敬慕。
  • 如何做忠誠乾淨擔當的好幹部
    「忠誠乾淨擔當」實質上是黨員幹部安身立命、做人做官做事的「三要素」,缺一不可,是辯證統一的整體,涵蓋了政治建設、思想建設、業務建設、作風建設、品德建設等各個方面,更加突出了對黨員幹部的政治品格要求、黨性修養要求和職業素質要求,是對新時期好幹部標準的豐富和發展。對黨忠誠就是要牢記宗旨,聽黨話、跟黨走。
  • 揚州傳統元素變身文創時尚作品
    銅獎作品《好遊明月》相比上一屆,本屆參賽作品更加豐富,設計更加精美,巧妙將各種揚州傳統元素變身文創時尚作品,其中有5件作品順利與企業籤約。文昌閣變燈具,「小獅弟」代言獅子頭奇思妙想為傳統注入時尚讓文化走向市場,為傳統注入時尚。此次大賽中,來自兩岸的文創工作者充分發揮奇思妙想,一個個揚州傳統文化元素,在設計師們的精心設計下,紛紛變身時尚作品。
  • 爭做有擔當、有韌性、有溫度的黨員幹部 ——郵儲銀行伊犁州分行...
    11月23日,郵儲銀行伊犁州分行黨委書記、行長結合分行目前轉型發展實際、幹部隊伍現狀,圍繞「爭做有擔當、有韌性、有溫度的黨員幹部」,為分行全體黨員幹部講了一堂生動的黨課。分行全體黨員、預備黨員參加了黨課。
  • 習近平眼中的好幹部:始終做到忠誠乾淨擔當
    改革開放初期,擁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的路線方針政策,有知識、懂專業、銳意改革的幹部,就是好幹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定性階段、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的今天,我們則需要建設一支適應「新的歷史特點」的好幹部隊伍,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 讓「支援」 變得有分量
    讓 「支援」 變得有分量2021年是紀念建黨100周年大慶之年,是「十四五」計劃的開局之年,為使旅客平安出行、溫馨出行,抓好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的2021年春運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今年是我入路以來經歷的第一次春運,能有這樣特殊的經歷,我是幸運的,雖然過程會很辛苦,但我相信這對我未來的職業生涯會有很大的幫助。」該段新入路青工蘇暾暾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