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月球「挖土」,浙江「挖土」傳來大動作:幾千年前的稻殼!長什麼樣子?

2020-12-17 中新浙裡


「嫦娥五姑娘」回來了!

全國人民送來祝賀!

連地球小動物也在返回點迎接!

圖源 央視新聞微博視頻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

完成「挖土」之旅返回地球!

下面這段嫦娥五號探測器

在月面進行採樣工作的「挖土」視頻

想必大家都看過!

圖源 中新視頻


新妹不由感慨,

人類「挖土」事業真偉大!

既能上天,又能下海,還能遁地!

(資料圖)浙江寧波水下考古。圖源 中新視頻


今天,新妹想帶大家一起來圍觀

浙江寧波餘姚

實打實的「挖土」大動作!

挖出目前世界最早古稻田!


不要小看這次「挖土」,

這可是許多國內專家都為之稱讚的

重大「挖土發現」!


不僅刷新了

大家對史前稻作農業的認知,

其考古方法對考古研究

也具有重要意義和重大價值。

還有幾千年前的稻殼、木頭、陶器鼎足……這些你都見識過嗎?


接下來就趕緊跟著新妹

看看這令人震撼的「挖土現場」

↓↓↓

12月16日,航拍施岙遺址古稻田發掘現場。王剛 攝


在浙江省寧波市餘姚市三七市鎮相岙村施岙自然村西側山谷中,許多工作人員正在忙碌。


工作人員在施岙遺址現場進行發掘工作。王剛 攝


他們的腳下,便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面積最大、年代最早、證據最充分的古稻田——施岙遺址古稻田。


航拍施岙遺址古稻田探方。王剛 攝


經先期勘探發現,施岙遺址古稻田及附近古稻田總面積約90萬平方米,包括河姆渡文化早期、晚期、良渚文化三個時期,從距今7000年一直延續到距今4500年左右


泥土中的水稻殼。王剛 攝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館員王永磊介紹,「我們從2019年12月份一直到2020年6月份進行了考古勘探。勘探過程中,我們把鑽孔中的土樣取回去,進行了植物考古的分析,發現了水稻的殘體,像水稻殼這種東西,然後我們基本就確定這裡是存在水稻田的。


在探溝中,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館員王永磊還向記者介紹了不同的土層代表的不同時期


工作人員在探溝內劃分地層。王剛 攝


施岙遺址發掘的稻田層。王偉臣 攝


「你看這個(挖開)的土,這個第三層是良渚(時期)的水稻田,再下邊有一層發青的,這層青的又是自然的一層淤積層,下邊又是一層灰褐色的,這一層就是河姆渡晚期的水稻田。」


水稻田最大的特徵就是顏色發褐。「像我們這個時間久了,暴露空氣久了,它有點發灰了,如果是你剛挖開的話,它一般都是咖啡色的。」王永磊說。


施岙遺址探溝內已發掘的距今6300年左右的稻田層(圖中深色部分)。王剛 攝


經初步鑽探發現,古稻田總面積約90萬平方米即1350畝左右,按照畝產量140千克稻穀,70%出米率,每人每天食用一斤米來計算,這麼大面積的稻田的年產量,足夠700多人食用一年


王永磊對記者說,考古隊員還發現了河姆渡早期水稻田,目前已經將土樣送出去檢測它的具體年代。此外,遺址周邊還出土了少量陶片,並發現了疑似木質路基及灌溉系統


工作人員在施岙遺址現場展示已發掘的良渚時期的陶器鼎足。王剛 攝


「這些文物是剛剛挖出來,我親眼看著他們(考古挖掘人員)挖出來,泥土還在上面。」攝影記者王剛表示,這種感覺是在博物館裡看藏品所感受不到的


工作人員在施岙遺址探溝內發掘距今4000多年的木頭。 王剛 攝


王剛告訴新妹,當木頭從泥土裡挖出來,暴露在空氣中,很快就被氧化了,也就兩分鐘左右的時間。


「站在古代勞動人民曾經踩過的泥土上,看著他們使用過的陶具等物品,我好像感受到過去那個時代鮮活的生活氣息,時空的距離都被拉近了。」王剛表示,這一次考古現場拍攝讓他印象深刻。


施岙遺址古稻田探方展現著不同年代土層發掘面。王剛 攝


據介紹,

施岙遺址古稻田的發現表明,

稻作農業是河姆渡文化

良渚文化社會發展的經濟支撐,

是養活眾多人口食物的主要增長點,

為全面深入研究長江下遊地區

史前社會經濟發展和文明進程

提供了極其重要的材料。



在「挖土」中發現歷史!見證歷史!

趕緊戳戳右下角,

給辛勤工作的考古人員點讚


來源: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

編輯:張丹

往期推薦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完成,中國首次去月球「挖土」有哪些重大意義?
    為了去月球「挖土」,主要航天國家都很拼。蘇聯月球16號探測器從月球取回了一塊101克的小樣本,月球20號探測器和月球24號探測器則分別採集到了55克與170克樣品;1969年7月至1972年12月間,美國通過阿波羅11號到阿波羅17號載人飛船實施了7次載人登月任務,除了阿波羅13號因發生故障中途返回,其餘6艘飛船皆完成登月,成功將12名航天員送上月球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完成,中國首次去月球挖土有哪些重大意義?
    蘇聯月球16號探測器從月球取回了一塊101克的小樣本,月球20號探測器和月球24號探測器則分別採集到了55克與170克樣品;1969年7月至1972年12月間,美國通過阿波羅11號到阿波羅17號載人飛船實施了7次載人登月任務,除了阿波羅13號因發生故障中途返回,其餘6艘飛船皆完成登月,成功將12名航天員送上月球
  • 去月球「挖土」
    去月球「挖土」 2020-11-24 07: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嫦娥」月球挖土前,他們造了11年「月壤」
    「嫦娥」月球挖土前,他們造了11年「月壤」本報記者 陳 曦 通訊員 劉曉豔穩了!穩了!當嫦娥五號著陸器穩穩地降落在月球表面,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空間力學團隊師生們的心也終於落了地。「嫦娥」飛月前,在模擬只有地球六分之一重力的地面試驗場,團隊圓滿完成了20多種「嫦娥」在月球著陸工況的模擬試驗,以確保著陸器穩穩地踏上月球的土壤。與此同時,空間力學團隊在羽流與月壤相互作用、模擬月貌區、穩定性試驗面、「嫦娥」再返地球大氣層的穩定性和姿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也都將為此次嫦娥五號任務的圓滿完成保駕護航。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打包"完成!
    (原標題:月球挖土,「打包」完成!)探測器鑽取採樣前,月壤結構探測儀對採樣區地下月壤結構進行了分析判斷,為採樣提供了數據參考。相關閱讀:中國首次月面自動採樣任務順利完成中新網北京12月3日電(郭超凱)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
  • 月球「挖土」簡史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球後,即將進行月壤取樣。不久之後,嫦娥五號將帶著約2公斤的月球「土特產」返回地球。那麼,這些從月球挖來的土,到底有什麼用?據悉,月球土壤是月球巖石經過數十億年的空間風化後形成的,包含不同種類的碎屑、火山玻璃、角礫巖,以及太陽風注入的不同粒子等。科學家可以通過研究月球土壤的組成部分,來獲得原始月球的物質組成、外來物質、形成時間等重要信息。此外,月球土壤還可以幫助了解早期太陽活動情況,從而為了解地球早期經歷的地質過程提供參考。想要取得這些寶貴的土壤並不容易。
  • 「嫦娥」挖土前,他們在實驗室「造土」11年模擬月球路況
    當嫦娥五號著陸器穩穩地降落在月球表面,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空間力學團隊師生們的心也終於落了地。「嫦娥」飛月前,在模擬只有地球六分之一重力的地面試驗場,團隊圓滿完成了20多種「嫦娥」在月球著陸工況的模擬試驗,以確保著陸器穩穩地踏上月球的土壤。
  • 嫦娥五號為何奔月「挖土」?月球上什麼資源最重要?答案令人意外
    近年來,我國的航天事業取得了翻天覆地的進步,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建成對我國居民的生活以及武器制導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載人航天、空間站以及火星探索等計劃無不顯示出了我國在該領域的巨大成就。很多網友戲稱嫦娥五號奔月目的是「挖土」,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去月球上「挖土」呢?
  • 嫦娥五號如何「挖土」?好不容易去趟月球為何只取2公斤?
    嫦娥五號如何「挖土」?好不容易去趟月球為何只取2公斤?探測器於12月1日23時許成功著陸月面後,開展了太陽翼展開、機構解鎖等相關準備工作,將正式開始持續約2天的月面工作,採集月球樣品。目前,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正按計劃進行表取採樣。嫦娥五號探測器自動採樣任務採用表鑽結合,多點採樣的方式,設計了鑽具鑽取和機械臂表取兩種「挖土」模式,計劃取回2公斤月球樣品。嫦娥五號究竟如何「挖土」並取回?
  • 美媒:中國不僅在月球背面挖土,還在地球最深處挖土,簡直太瘋狂
    美媒:中國不僅在月球背面挖土,還在地球最深處挖土,簡直太瘋狂。這個美國媒體所說的,其實是兩件事,第一個就是嫦娥號登陸月球背面,並且在月球背面挖土,這個是人類第一次在月球的背面挖土。    很顯然對於人類而言,這次帶回來的土壤研究價值是非常高的,因為對月球的大部分研究其實都是來自於月球的土壤,根據土壤可以推測月球曾經發生過什麼,而第二個其實就是件的是我國「奮鬥者」號進行了13次下潛活動。
  • 科技|到月球了!嫦娥五號開啟「挖土」模式
    科技|到月球了!之所以選擇在這個這個區域降落並實施採樣,是因為科學家認為,這一區域比起之前美國和前蘇聯落月採樣的區域,從地質上來說,可能存在比較年輕的玄武巖,如果能獲得這裡新的樣本,將有助於推進對月球火山活動和演化歷史的認識。嫦娥五號開啟「挖土」模式北京時間12月2日4時53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
  • 嫦娥五號去月球「挖土」,新樣本能告訴我們什麼?
    千辛萬苦挖土帶回來,有什麼用?這9次任務帶回的月球樣本均採樣自月球正面的月海,年齡基本在30億到45億年間。而其中最古老的樣本,不僅幫助科學家提出大碰撞假說、重建了可能的月球起源過程,還為太陽系的演化提供了新的理論。將這些樣品稱作寶藏,可以說是一點也不為過。
  • 嫦娥五號到月球挖土究竟有多難 挖土有什麼意義?
    原標題:嫦娥五號到月球挖土究竟有多難 挖土有什麼意義?   如果「嫦娥五號」能成功完成任務,中國將成為繼美國、蘇聯之後,第三個從月球運送樣本返回地球的國家。
  • 航天大國為啥都要千裡迢迢去月球「挖土」
    說到月球採樣,就不得不提到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美蘇之間的「月球挖土競賽」了,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何登月之後沒有下一步動作?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那些年月球採樣背後的故事。激烈的頭名之爭「二戰」過後,美、蘇兩國各自從德國獲得了一批火箭專家,並從此開啟了本國的航天事業。當時,蘇聯急欲在科技方面壓倒如日中天的美國,因此對航天技術的重視遠高於美國。
  • 嫦娥五號「挖土」的同時,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在幹嘛呢?
    而昨日再傳來好消息,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短短的幾個小時間,從嫦娥五號的軟著陸到月球鑽取採樣、封樣,如此順利的進行,真的讓人振奮,而嫦娥五號著陸到月球表面挖土,已成為新聞媒體的一大熱點話題之一。
  • 「長五」送「嫦五」 月球去「挖土」!
    原標題:「長五」送「嫦五」,月球去「挖土」!作為此次任務的核心關鍵之一,月球表面自動採樣封裝是嫦娥五號任務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個環節。為此,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的設計師們採用表鑽結合、多點採樣的方式,精心設計了兩種「挖土」模式:鑽取和表取。
  • 去月球挖土的「嫦娥」如何帶著月壤安全回家?
    23天,看似很長,但其實整個任務流程都很緊湊。「一環接一環,每一環留給我們的時間都不多,每一步工作都要非常準確,各環節環環相扣,不能有失誤。如果有一個出現意外情況,將帶來一系列後續問題。」裴照宇強調。
  • 深度觀察:中國首次去月球「挖土」有哪些重大意義
    北京時間2日4時53分,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目前,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正按計劃進行表取採樣。隨著採樣任務的進行,中國首次進行地外天體採樣與封裝的目標已經接近完成。為何嫦娥五號任務此次選擇了兩種採樣方式「挖土」?有人採樣和無人「挖土」有哪些差異?中國首次去月球「挖土」又有哪些重大意義呢?
  • 去月球挖土的「嫦娥」,如何帶著月壤安全回家?
    23天,看似很長,但其實整個任務流程都很緊湊。「一環接一環,每一環留給我們的時間都不多,每一步工作都要非常地準確,各環節環環相扣,不能有失誤。如果有一個出現意外情況,將帶來一系列後續問題。」裴照宇強調。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西安科技助一「臂」之力
    本報訊 (記者 關穎) 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此次,位於西安的航天科技四院為嫦娥五號採樣任務助一「臂」之力。